2019中国中部百强镇[3]
41、三十铺镇
  三十铺镇是六安市东大门,皖西地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东距省城50公里,312国道和即将动工的宁西铁路横穿全镇18公里,淠河总干渠绕镇西北20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全镇167.1平方公里,辖37个村(街)、7.1万人口,集镇常住人口1.5万人,集镇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建成区2平方公里。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903元,财政收入1278万元。.
42、徽城镇
  徽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治所在地,始置于秦,唐以后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 是徽文化最具代表地之一。在斗山街、渔梁坝,可寻觅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三四百年的历史遗存;在许国石坊、古民居,可寻踪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 “文物之海”、“文化之邦”、“东南邹鲁”之底蕴,以及钟灵毓秀的古徽州大地孕育的许国、陶行知等一代宗师的足迹,还有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
43、水冶镇
  安阳县水冶镇位于河南省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全镇总面积33.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0.3万人,下辖20个行政协委员村和6个居委会,现有耕地1.2万亩。  水冶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镇域内安李铁路、安林公路横贯东西,大岗公路贯穿南北。东距我省钢铁工业基地安阳市仅22公里,南距煤炭工业基地鹤壁市也仅35公里,西部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太行山区。便
44、泾川镇
  泾川镇地处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是泾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114.22平方公里,辖14个村和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二00三年,工农业总产值9.3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65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综合经济指标位于宣城市乡镇第四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泾川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农业正朝着城郊农业,特色农业的
45、港口镇
  港口镇地处安徽省宁国市北陲,南距市中心18公里,北距宣城市31公里,交通便捷,皖赣铁路横贯镇区,芜屯公路纵横南北.港口自然资源丰富,进内蕴藏矿产资源有石灰石,原煤,膨润土,紫砂等,总面积97.1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2个居委,总人口40388人.海螺集团核心企业宁国水泥厂等国有大型企业均在境内.2005年度工业总产值达14.6亿元,上缴税金2.67亿元.是宁国市的工业重镇,境内山门洞系东晋太和末年
46、天城镇
  【天城镇】位于崇阳盆地中北部,是县委、县0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国土面积20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591亩。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28个村民委员会、300个村民小组,城乡总人口133997人,其中农业人口53610人。  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5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0万元,人平纯收入2760元,被县委、县0授予“四实型”班子和经济目标考核第一名,被省委
47、湾沚镇
  湾沚,又名沚津,位于青弋江畔,是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西汉初年,这里便是“盐艘鳞集,商贩辐辏”,如今已是芜湖县县城,发展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由原湾沚镇、三元、新丰镇、赵桥乡合并而成,全镇辖26个村委会、9个社区,总面积219.49平方公里,人口10.9万人。  合杭高速、皖赣铁路贯穿境内,芜屯公路、湾石公路在城区交汇,县乡公路形成网络,水陆交通便捷,距芜湖市区仅15公里车程,距朱家桥外贸
48、鱼岳镇
  鱼岳镇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为嘉鱼县城所在地,东距武汉80公里,西临岳阳90公里,南与京广线、京珠国道相连,北与荆州隔江相望,距三国古战场赤壁仅30公里水路。镇域面积86平方公里,辖7个农业村,5个社区,总人口10万余人。.
49、竟成镇
  竟成镇地处景德镇市郊,辖地环绕穿插市区,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64万,辖15个村委会。近年来,我镇积极主动融入景德镇城市化、工业化大局,走出一条“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接受辐射、发展竟成”的路子,三大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2004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8.61亿元,财政总收入2747.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00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1元,今年1-7月份,完成社会总产值5.95亿元,财政
50、繁阳镇
   繁阳镇位于长江南麓,为繁昌县城所在地,全县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东距芜湖市27公里,西距铜陵市50公里,境内半山半圩,全镇总面积128.9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委会,10.2万人口。宁铜铁路、芜铜公路、南新公路、荻南公路、芜大高速贯穿境内,水陆交通便捷,电力供应充足,配套设施齐全。自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繁阳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 500万元以上规模企
51、安源镇
  安源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郊,距萍乡市区5公里,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8公倾,下辖6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有驻镇单位11家和企、事业单位16家,有1所中学,6所小学,总人口3.6万元,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安源现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1998年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近几年来,安源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319国
52、石花镇
   谷城县石花镇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处于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和车城十堰之间。  这里是商家必争之地!扼川、陕、鄂、豫、渝四省一市的交通连接点,交通便利,商贸发达,镇区内因北河、溪河两条河流在此交叉,地似酷似武汉三镇,享有“小汉口”之美誉。现为鄂西北物资贸易集散地。  这里是“朝圣”的起点。西距道教圣地武当山旅游区45公里,古人“朝圣”以石花为始点,“神路”因此得名。 这里是兴业投资的宝地。汉十高速公路直穿
53、井岗镇
  井岗镇(原名蜀山镇),位于合肥西大门,有着光荣的历史。2003年区划调整后,镇域面积27.17平方公里,辖2个农业村、7个社居委、1个省级开发区(蜀山经济开发区),人口7万余人。井岗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山色水景,美如图画,既是人文旅游胜地,又是休闲居家乐园。镇域连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文化新区、中国(合肥)科学城、蜀山新产业园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省
54、昌东镇
  昌东镇由南昌高新开发区代管,地处江西省会南昌市的东郊,依江傍湖,三面环水(北临赣江南支,西靠艾溪湖,东濒瑶湖),距市区中心12公里。面积132平方公里,统计到2008年区域人口约20万(含高校师生)。辖2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辖尤口街、滁槎街等2个居委会,山湖、三联、日新、长胜、闵吴、黄家、杨家、光明、阳门、鲍庄、中尚、楼厂、瑶湖、尤口、钱岗、巷口、芦源、三房、新塘、滁槎、李家、下尾、吉南、五爱
55、大周镇
  大周镇位于河南省长葛市东北部,郑州、许昌、开封三市交界处,隶属长葛市,辖35个行政村,64.28平方公里,6.05万亩耕地,7.3万口人,镇区面积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万人。大周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邻107国道、 京珠高速和徐庶大道,距离长葛市区9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20公里,南离许昌25公里,紧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端。近年来,大周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突出有色金属产业主导
56、甘露镇
  甘露镇是江西省共青城市下辖的一个镇,是共青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51平方公里。下辖前山村、双塘村、甘露村、双桥村、燕坊村、坪塘村、古塘村、园林场8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燕坊林场以及创业社区、桔园社区、米粮铺社区、双桂社区4个社区,8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1659人,常驻人口5万余人。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昌九高速穿境而过,昌北机场、九江机场辅翼两侧,南接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北依江西省唯一的港口城市九
57、孟庄镇
  辉县市辖镇。1958年设孟庄公社,1959年更名梁村公社,1978年复更名孟庄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5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54万。郑太、新(乡)辉(县)公路过境。辖孟庄、段屯、路固、涧头、东夏峰、西夏峰、南田庄、北田庄、常屯、郑屯、高村、范屯、前李固、中李固、后李固、南陈马、孟坟、大蒲水、小蒲水、郭村、徐村、侯村、烟墩、小吕村、三里屯、南李庄、梁村2
58、六郎镇
  江南明珠,梦里水乡-----六郎镇,地处芜湖市东南,芜湖县中部,青弋江、水阳江、赵义河依傍环绕,与湾址镇、花桥镇、方村镇及弋江区清水街道相连,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气候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属典型的渔米之乡。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茂,鸠鸟聚集,随着移民的迁入,筑土成圩,大大小小十三个圩口最终连成一体,便形成了今日的六郎镇。  2003年区划调整,原来的六郎、易太、咸保、周皋、政和等5乡镇合并为新的六郎
59、樟村坪镇
  樟村坪镇地处夷陵区北部,与远安、兴山、保康接壤,海拔750-1750米,地域面积456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364平方公里,是我区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总人口23000人,辖14个村,一个居委会,64个村民小组,该镇矿产资源和生态林业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形成支柱产业,有磷矿、硫铁矿、金矿、石墨矿、重晶石矿等多种矿产品。特别是磷矿储量达2.3亿吨,2002年,实现工业 农业总产值6.43亿元,其中农业总
60、新港镇
  新港镇处于安徽省芜湖市(国家级开放城市)中心集镇之一,隶属于繁昌县,下辖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行政村10个。总面积77.1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5.25万人。[历史沿革]新港之属地,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属越、属楚。秦始皇24年(公元前223年)灭楚,置楚郡,始建延载乡。唐时改称鹊江镇,南唐升元年间割南陵五乡复置繁昌县,县治延载乡。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县城迁至金峨岭下,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