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101]
2001、卧虎庄村
  一、地理位置卧虎庄村位于嘉峰镇的北大门,与端氏镇接壤,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端润一级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二、自然条件卧虎庄村位于沁河岸边,背靠卧虎状山岭,故名卧虎庄。境内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是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三、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村有三个自然庄,共140余户,540余口人,耕地面积650余亩。境内企业有华凯煤层气有限公司、易鑫驾校、会丰养殖科技有限公司等,并组织成立了
2002、殷庄村
  殷庄村地处沁河之滨,东临沁河,西靠侯月铁路,南接寺河矿,北依镇政府。土肥水足,气侯宜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相传为殷商后裔聚居之地,自明洪武年安庄而得名。目前,全村共有326户,877口人,因侯月铁路、寺河煤矿、阳电专线、嘉南铁路征地,人均耕地不足0.2亩,且多系边远山地,为此,本村抓住机遇,迅速实现劳动力转移,仅寺河煤矿就安置劳力190余名,劳务经济成为主流,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主导地位,与之相
2003、李庄村
  李庄村简介李庄村位于沁水县城东南50公里的沁河东岸,依山傍水,是一个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村庄。全村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2公里,居住着380户,1070口人,现有耕地800亩。近年来,我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在村南规划建成了新颖别致的村民住宅区,完成了110户以上居民迁居入住,二是硬化和拓宽主要街道1万5千多平方米,实现了大街小巷户户通,三是,实施
2004、张山村
  张山村简介张山村地处嘉峰镇西北部,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张山村总人口1200人,越330余户,耕地1674亩,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北方常见农作物,家畜以猪、鸡为主。由于张山村周边有多家煤矿企业,以至于张山村部分地区属煤矿采空区。受各种因素影响,张山村一度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底换届以来,张山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立足实际、大胆创新、面
2005、刘庄村
  刘庄村位于沁水县东南部,沁河西岸,潘庄村对面,距县城五十余公里,侯月铁路靠村西边依山由北向南贯穿通过。总面积为2383亩,合1588666平方米,折合1.59平方公里,西边靠山,东临沁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一个盛产粮、棉、油、菜的半山区。全村215户,610口人,耕种着337亩土地,属寺河矿区建设征占地村之一,随着矿区的进入,土地的减少,目前农耕已不再是村民们的主要职业,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一浪
2006、秦庄村
  秦庄村位于嘉峰镇政府所在地西南方向约五公里处,紧邻晋煤集团寺河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乡风文明、村民朴实。全村178户,504口人,共分三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2亩,林地面积1192亩。 我村支村两委干部4人,村民小组长成员3人,纪检小组成员3人,理财小组成员3人,燃气管理站成员3人,饮用水管理员3人,达标卫生所1个。近年来,我村紧紧抓住矿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殖
2007、长畛村
  长畛村位于沁水县东南部,嘉峰镇中部,沁河东岸。全村有140余户,440余口人,280余亩耕地,千余亩山林、人均纯收入10000元。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尤其是集生态园林、文化体育、住宿于一体的龙城宾馆的落成为长畛村更增添了城市化韵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勤劳、勇敢、朴实的长畛人民,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2008、槐庄村
  槐庄村隶属端氏镇,位于沁河北岸,曲辉公路132公里处。下辖两个自然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800余亩,150余户,418口人,其中男劳力140人,女劳力120人,暂住人口10人。沁河、必底河是槐庄百姓的母亲河。全村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行政村由来村中有棵古槐树,现在树心腐烂、不见年轮,仅有1/4的表层还焕发着勃勃生机。从它残留的轮廓看,有五个人展臂牵手合围那么粗,传说村名就由
2009、韩王村
  沁水县端氏镇上韩王村位于端氏镇西南部十公里处。全村有10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近190户,人口500余人,有耕地1800多亩,其中退耕还林188亩。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全村共有党员35人,村级组织机构健全。 我村是纯农业村,主要生产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及蔬菜类,主村土地肥沃,水利设施齐全,水浇地500余亩,以种植经济作物如豆角、西瓜、白菜为主。村中有超市1
2010、坪上村
  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位于沁水县城东部地区,磕山脚下,沁河西岸,侯月铁路端氏火车站座落村中央地带,距端氏镇人民政府1公里处。富沁大桥的架设开通,改变了我村的经济状况,是城东部古建筑群村庄之一,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本村现有6个自然庄,284户,900余口人,共有耕地1216亩,党员39人,村级组织健全,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运输业为主(现有大小运输车辆70余台
2011、曲堤村
  曲堤村是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端氏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40521103205。
2012、高庄村
  高庄村村志端氏镇辖村,位于巍山脚下,北邻端氏镇,南与曲堤村紧紧相连,东临巍山,西接沁河,端润一级公路穿村而过。村内气候温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电力、通讯便捷,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约800米,离沁水县城43公里。全村共有7个自然庄(高庄主村、过风腰、前南岭、后南岭、上马山、下马山、商山),10个村民小组,560余户、1300余口人,耕
2013、杏林村
  杏林村地处沁水县东部。是端氏镇东北的一个行政村。其建村何时,已不可考,据老辈们相传,村西北的山坡上曾是一片茂密的杏树林。“东风满山开杏花,杏林十里如蒸霞”。村名“杏林”源此而得。杏林北面靠山,南接胡底,西邻东山,东至高村。全村总面积达8.16平方公里,全村包括杏林主村及楼底、杨树庄、南坪、元沟、南凹、柏凹、突圪堆、刘家、水弯上九个自然庄,9个村民小组,342户,1130口人。全村总耕地面积2223
2014、东山村
  东山村村情简介东山村位于固县河畔,端老路旁,是端氏镇的东大门。这里交通十分使便利,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全村528口人,分别居住在四个村民小组,有男女劳力260人,耕种着998亩土地,以种植业为主。东山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村民主要以种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土豆及其它农作物。为了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村民生产发展收入稳定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原来300亩旱地改造为水田,种植优质蔬菜。近
2015、苏庄村
  苏庄村村情村况介绍苏庄村位于沁水县端氏镇东侧2.5公里处,沁高公路线旁,固县河岸畔,西接端氏集镇,北通高平长治南接端润公路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一优势。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41户,580口人,耕地880余亩,农业收入3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4820元。该村是一个纯农业行政村,耕地880余亩,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作物为玉米、谷子、小麦,其次为豆类、薯类等杂粮。农业收入300余万元人,人均纯收入4820元
2016、金丰村
  金峰村简介 沁水县端氏镇金峰村位于沁水县东部固县河西畔,坪曲公路依村通过,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全村共11个自然庄,880口人,耕地2500亩。引沁入丹,嘉南铁路穿村而过,中石油煤层气中央处理厂落户本村。金峰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人居环境得天独厚。近几年,村两委班子秉持“现代农业强村、林牧养殖富村、生态文化名村”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的全局,科学规划,着力打造和谐富裕的新农
2017、下沟村
  下沟村概况 沁水县端氏镇下沟村位于端氏镇西南5公里处,周围与上韩王村、中韩王村、下韩王村、横头村、坪上村、阳城县町店镇接壤。全村有8个自然庄,3个村民小组,农户165户,人口480人,劳动力200余人,有耕地1925.77亩,其中退耕还林264.3亩,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2980元。目前全村共有党员28人,村级组织机构健全。下沟村是纯农业村,村民主要以种地为生。村里土地贫瘠,
2018、庙坡村
  沁水县郑庄镇庙坡村位于沁水县中部,沁河北岸,本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全村8个自然村,106户,300口人,人均纯收入3500余元,与端氏镇相邻。世代以农业为生,耕地面积1029余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在蔬菜种植方面有充分的优势和经验,盛产黄瓜、西红柿、豆角、大白菜、土豆、胡萝卜、辣椒。在种植花生和蚕桑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精神鼓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任支村两委努
2019、石室村
  郑庄镇石室村,位于镇以北10公里处,现有185户,481人,耕地面积2100多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70元。主要农作物有玉米、 大豆、小麦。 现在我村有6个自然庄个5村民小组,党员34个,3个党小组。
2020、张峰村
  张峰村位于郑庄镇西北部,距郑庄镇政府约20公里,是国家重点项目张峰水库的库区所在地。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61户,426人。其中,河北村民小组系张峰水库库区移民时移至张峰村民组的。该村共有耕地面积1080.86亩,林地694.5亩,四荒地1200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该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共有党员33名,村班子健全,党支部成员3名,村委会成员3名。在推进本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