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102]
2021、王必村
  王必村地处郑庄镇以北,境内有沁河蜿蜒经过,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我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331户,842口人,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元。因修建张峰水库,王必村旧址被淹没,村民在政府的组织安排下全部移民,其中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于王必后靠移民新区,三分之二的群众居住于沁水县移民新区。
2022、河头村
  河头村是郑庄镇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3094亩,354户,1230口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道路。河头村率先在全镇实行了村干部值班签到制度,每天召开班前班后会议,明确工作职责。为切实把河头村建设好,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投资240余万元兴建秸秆气化站,目前已投入使用;投资85万元,打坝造地300亩,配置了田间水
2023、西大村
  沁水县郑庄镇西大村位于沁水县中部,沁河北岸,省道坪曲线从村中穿过,本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全村2个自然村,220户,640口人,世代以农业为生,耕地面积1300余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在蔬菜种植方面有充分的优势和经验,盛产黄瓜、西红柿、豆角、大白菜、土豆、胡萝卜、辣椒。在种植花生和蚕桑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精神鼓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任支村两委努力平息矛盾,稳定
2024、南大村
  南大,位处仙翁山脚下,沁河南岸。地以是得名、辖内有垣有川,有水有山、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清泉潺潺、树木葱葱、地灵人杰、民风淳朴。有良田3600亩,人口近千名,盛产优质苹果、花生等农产品,谓之富庶之地。行政村驻地南大,距镇政府5公里,水泥路与陵沁路连接,候月铁路傍村而过,交通便利。南大村辖内7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庄,九百多口人耕种着3600余亩土地,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粮、棉、油、果、
2025、东大村
  东大村位于郑庄镇政府往东5公里处,全村七个村民小组,十个自然庄,全村共有476户,1300口人,耕地4000余亩,年人均收入4200元,主要以种植蔬菜、棉花等农作物为主,是一个纯农业村。根据我村的地理、耕地优势,我村率先在全县创办了蔬菜基地,种植面积曾达到五百亩,有日光温室大棚30栋,是我村的主导产业。十二五期间我村两委班子要继续加强学习,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搞好创先争优活
2026、中乡村
  登上太行山,眺望上党盆地,距沁水县35公里之外的沁河之畔,有一个美丽而富饶的村庄,那就是远近闻名的中乡村。中乡村距离郑庄约8公里,东临端氏,南衔阳城,北靠顺世达铸业公司,侯月电气化铁路复线、沁辉公路、沁河绕村而过,交通发达,山沟纵横,地下矿产利用微薄,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共有510户,1468口人,8个村民小组星点分布,管辖面积4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0余亩,林地面积4000余亩,全村主要
2027、瑶沟村
  瑶沟村村志瑶沟村位于张村南坡5公里处,东邻板桥村,南邻张河村,西和土沃乡东文兴村为邻,北与张村村和芦坡村连接。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张村村5公里,离沁水县城15公里。全村辖瑶沟、太坪、原坡庄、散隔苓、邓家庄、西凹庄、西沟、下河、王河9个自然庄,3个村民组,134户,347人,1900亩耕地,优质桑园700亩。拥有林地3057亩,近年来是一个以植桑养蚕为支柱产
2028、堡头村
  堡头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堡头村位于张村乡东南部,中次公路末端,东与阳城县次营、固隆相邻,北与阳城县的贾寨、原庄相连,全村面积约14平方公里,由8个自然庄组成,设4个村民小组,共有526 口人,耕地总面积2940亩。 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2名,其中男38名,女4名。2010年堡头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堡头村被授予“和谐村”称号。多年来,村党支部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使各项农村工作均处在全乡
2029、芦坡村
  芦 坡 村 志芦坡村位于芦苇河畔,故而得名芦坡。该村位于张村西2公里处,东邻张村村,南邻土沃乡西文兴村,西和龙港镇吴家沟村为邻,北与冯村村和胡家沟村连接。东西宽约9公里,南北长约2.2公里,面积约19平方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张村村2公里,离沁水县城15公里。全村辖芦坡、上庄、谭河、石沟河、陈家山、肖庄、后坪、南寺上8个自然庄,7个村民组, 2011年,全村共有 880口人,280 户,耕地总面积3
2030、冯村村
  冯 村 村 村 志 冯村位于沁水县城南约十五公里处,距张村乡政府驻地仅二点五公里,地处鹿台山之下,冯河之滨,三面环山,北翻山越岭,平沟穿洞至沁水,南劈地沿河,长道直驱达张村,自古就为张村乡的北大门,被誉为“鹿台山下的璀璨明珠”。冯村村北与龙港镇的南瑶村、中界村接壤,西与张村乡的芦坡村、胡家沟相邻,南与张村乡张村村为界,东与阳城县芹池镇大西沟村相连,全村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2.9公里,总面积16
2031、下格碑村
  沁水县土沃乡下格碑村位于土沃乡中部,处于柳氏民居旅游线沿线,交通便利。我村辖下格碑、汗封、刘沟和桥上四个自然庄,共计144户,506人。共有19名党员,其中包含预备党员一名,中老年党员较多,耕地面积1210亩。土沃乡下格碑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资源丰富。下格碑村耕地平整,土地资源肥沃。我村东片有铁矿资源,现正在进行安全建设。在桥上自然庄有加油站一座。极大的方便了周围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村东部有大型
2032、下沃泉村
  下沃泉村基本情况简介下沃泉村位于沁水县西南20公里,属太行之地,由太岳山发脉,承东坞岭南行至鹿台山,承鹿台之龙脉,延绵起伏而行壮,形成一个天然之脉回旋的卧龙藏虎之宝地。下沃泉村南应历山,上游五泉溪流,四季常流,预示财源滚滚之意,下游泉水止步,暗语财源不出天赐宝地。东与土沃为邻,西有杏则接壤,南与西阳辿照应,北与中沃泉咫尺。下沃泉村共有三个自然庄,五个村民组,162户,560口人,男女全半劳动力31
2033、西文兴村
  西文兴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境内。以“柳氏民居”出名,该居所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依山而建,起势作“凤凰展翅”,总占地面积达30余亩。整个建筑大体分为外府区、中部、内府区等三个部分。内府区为全封闭建筑,进入内府区只有两门可通,其四角有小戏台、观河亭、赏景亭、府门楼等。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后人曾在山西沁水县境内的“柳氏民居”聚居数百年。“柳氏民居”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西文兴村,该村
2034、塘坪村
  塘坪村是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521201204。
2035、台亭村
  台亭村基本情况 台亭村位于沁水县西南土沃乡南山背后,全村共12个自然庄,560口人,耕地1700余亩,全村以农为主,村集体收入空白。一、指导思想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决策,搞好我村环境整治,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居住环境。二、项目任务计划(一)目标与预期效益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扭转台亭村环境脏、乱、差状况
2036、南阳村
  南阳村简介南阳村位于沁水县西南部历山脚下,距县城35公里,全村辖三个自然庄,总面积2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1000亩,耕地1688亩。230户630口人,常住人口200人,低保户74人,五保户 15人,人均收入4400元。曾经是沁南抗日县政府、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晋豫中学(晋城一中)驻地。素有沁水“西柏坡”之称。古代有梁兴抗金,近代有军民抗日,既是爱国教育基地,又是一处令人向往的旅游圣地。但
2037、后马元村
  后马元村位于土沃乡以南10公里处,全村共216户人家,623口人,4个村民小组,有党员40人,耕耘2043亩土地,种植结构以玉米、小麦、谷子三大作物为主。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综治委的具体部署和指导下,我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统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治安防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我乡靠近县城,交通便利,各种社会治安问题比较突出,犯罪分子作案相当猖獗。针对我村社
2038、杏则村
  杏则村基本情况杏则村位于土沃乡西南部,全村104户334口人,党员20名,其中女党员2名,地下资源丰富,村西1500米处有晋城兰花沁裕煤矿一座,2012年人均纯收入8300元。
2039、上川村
  上川村的基本情况我村位于沁水县西南部53公里处的历山脚下,离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全村共98户,279口人,分三个村民小组,实有耕地面积420余亩,林地面积1700余亩,现有党员16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女党员2名),全村为一个整体村庄,全体村民居住在中下旅游公里两旁,交通便利。由于地处山区,加之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只能种植玉米、山药.萝卜等农作物,村集体成年无任何经济收入,村民们只有靠时令季
2040、下川村
  下川村村级简介下川村隶属沁水县中村镇,位于沁水县西南56公里处,所到处历山舜王坪脚下,北邻上川村,东邻东川村,南邻阳城、垣曲县交界,西与垣曲、翼城相接。全村有3个自然庄,138户,374口人,耕种着427亩土地,农村主要是以农业、上山采集药材为生活来源,旅游业正在开发阶段,根据村级规划,旅游服务大厅正在修建之中,农民的收入正在由农业向旅游业发展,下川村也正在一个新的起点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