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176]
3501、马壁村
  马壁村位于镇政府西南6公里,西面与介休接壤,平泰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有耕地2617亩,人口2700余人。2009年以前,土窑烧石灰是马壁村的传统支柱产业,2009年为了适应我县转型发展的要求,创造蓝天碧水新形象,段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彻底取缔了该村所有的土小石灰窑,消除了严重困挠当地居民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马壁村从此走上了由“白”向“绿”转型新
3502、北羌村
  北羌距镇政府3公里,紧靠平泰公路西侧,交通便利。主要经济作物为红薯、玉米等,村民经济以养殖、劳务收入为主。境内有洗煤企业2户,村内部分土地流转于平遥煤化集团。村内基础设施比较完善,2004年完成支部、村委阵地建设及群众文体活动场所建设,2009年铺设输水管道2000米,2010年建成供村民免费使用的多功能集体餐厅,2011年完成所有街巷的硬化、亮化工程并发行地下排水管网1500米。2011年,全村
3503、七洞村
  七洞村位于镇政府北3.5公里,距离平遥古城9公里,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29亩,人口3500人,平泰公里穿村而过,交通优势明显,在区域规划中属于段村镇北部新型工业生产区。七洞村内因平遥煤化集团一矿焦化厂、新型光学材料厂、天然气液化项目、固捣机焦项目等企业占地,村内%以上的耕地流转于煤化集团,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仅剩亩,村民经济以劳务收入为主。七洞村有“文化村”之称,本村学子梁英利上世纪9
3504、南堡村
  南堡村位于宁固镇南部,地处汾河西岸,紧邻省道汾屯路,交通便利。全村共有耕地2200亩,居民240户,807口人,广大村民勤劳朴实、民风淳厚,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主要有玉米、高粱、花生等。村主干道为水泥路,村小学是集鱼市、芦村、新建三村的中心小学。南堡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村民经济及村集体建设,村“两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
3505、东张赵村
  东张赵村地处汾河西岸,现有常住人口1010人,耕地3000亩,劳力480人,党员32人,全村分二个小组。该村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距镇政府所在地宁固村2公里。2008年年底村两委换届后,该村支部村委班子健全,支部3人,村委5人。新任两委干部,在支部书记王晓滨的带领下,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奋力拼搏,负重赶超,实施了设施蔬菜、环境整治、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等一系列惠农工程,得到了群众和上级的认可。今年以来
3506、小胡村
  小胡村是卜宜乡离县城比较近的村庄之一,全村共620户,2350口人,今年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2066 人,全村共有9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小胡村种植业比较发达,种植种类多样.,本村有耕地1150亩,除播种粮食作物以外,还种植油料作物,蔬菜等。本村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753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690亩,其中粮食以种植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为1600亩,小麦种植面积为20亩,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为
3507、军寨村
  军寨村位于平遥县卜宜乡常东公路西南方,交通便利。与温家沟矿相邻,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军寨村有4个村民小组,共745户,2701口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210人。耕地总资源面积为1938亩,园地面积270亩,林地面积34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884元,经济总收入1028万元。军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2330人,享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95人,基本医疗保险参惨保人数为25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5
3508、庄则村
  朱坑乡庄则村位于平遥城东7.5公里处,由庄则村村民小组和西善信村民小组合并而来,庄则村有人口750人,耕地2500亩,西善信村有人口760人,耕地3000亩。经济情况:该村位于丘陵山区,光照足,温差大,适宜林果业发展,人均果树1.5亩,苹果有红星、富士;梨有酥梨、雪花梨;青年劳力基本外出打工,养殖业主要以养羊为主,均为农户教养,没有规模。基础设施:建有小学一所,学生80人,有两个合作医疗点,村内道
3509、庞庄村
  位于平遥城东十华里处,是朱坑乡之西大门,2100余口人,约5000亩耕地,村东丘陵梯田,村西是肥沃的井灌地,村南紧靠平南公路。具备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庞庄村历史悠久,是一个文明的古村,起源于唐代,庞阖是佛教之俗家弟子,其墓地位于村东南。村内现存古街三条,原来的庞庄观音堂、三观社、牛王庙、西神庙、三教庙、子黄庙、五道庙等小庙就有二十余座,现存小庙还有九座,现存的“普恩寺”建筑面积还有十亩有余,是平遥
3510、兴东村
  兴东村(原西崖窑村)位于平遥城东12公里处,朱坑乡政府北1.5公里,全村人口876名,全村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000余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属丘陵地形。全村以果树种植为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该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林果业,建立了国家级节水园区,并与1998年成立了兴东果品市场,为全乡的干鲜果流通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平台,产生了一批林果经纪人。村内经济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平稳发展。年产2000
3511、丰盛村
  丰盛村位居朱坑乡东南8公里处,为丘陵山区,地貌沟梁交错复杂,有山区、森林、丘陵根底。全村总人口1571人,占地面积3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87亩,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广种玉米、谷子、山药、大豆。近年来,在支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在原有花椒、枣、苹果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核桃业,使其初具规模,给村民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梁子峰、贾晓东二同志的亲身带领下,使丰盛村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并成立了该村
3512、郝温村
  郝温村地处丘陵区,位于县城东北19公里。相传很早以前,由陕西米脂县迁来郝姓五户,分别安居于郝桥、郝洞、郝温、郝开、郝家堡五地,该村当时有郝温两姓,故取名为郝温。该村有耕地1184亩,该村有耕地2224亩,基本上全部为果树。
3513、柏森村
  柏森村地处平川,位于县城东北16公里,相传原名中苇村,后汉时依“定军山上柏森森”诗意,改名为柏森。该村有耕地4010亩,以农为主。
3514、桑冀村
  桑冀村地处平川,位于县城东北12公里。相传原名桑曹冀村。从姓氏得名。后划两村,本村改称桑冀。该村有耕地1850亩,以农为主。
3515、郝桥村
  郝桥村地处丘陵区,位于县城东北21公里,相传,原名郝乔,起初有郝姓五户,由陕西米脂县迁来,分居于郝开、郝温、郝同、郝家堡等地。后又有乔姓迁来,故名因“乔”与“桥”同音,以音传讹。现称郝桥。该村有耕地3009亩,以林果业为主。
3516、郝家堡村
  郝家堡村地处平原,位于县城东北11公里。相传在早年有郝仲文,郝仲武兄弟俩,由陕西米脂县迁居,故取名为郝家堡。以农为主。该村有耕地3200亩,以农为主。
3517、曹村村
  曹村位于平遥县城西北方向,隶属于中都乡人民政府。其东与南姚村毗邻,西与宁固镇隔河相望,南与108国道相接,北界南三狼村。曹村全村总面积为6065.57亩,其中耕地为3600亩,林地有168.38亩。全村共有农户572户,人口共计2064人,其中男劳力大约800人,女劳力约为700人。到目前为止,曹村大街小巷都已被水泥硬化,全村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近年来,曹村党支部、村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
3518、梁周村
  梁周村位于平遥古城的西面,距县城五公里,北邻汾屯线,南靠108线,与曹村,北三狼等地接壤,交通便利。全村有耕地2368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为主。全村人口户数633户,共有人口1935人,村里三分之二以的上男青壮年都在本村创建的中小型企业中工作,这使得梁周村村民的经济收入相当稳定,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全村人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导下,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
3519、京陵村
  洪善镇京陵村地处洪善镇西南,紧靠南通普铁路,108国道. 全村占地面积2700多亩,耕地1800多亩,全村人口1200口,400户左右,正式党员33名,村名代表21名,两委领导班子7人,低保户20人,五保户4人,合医参合人数达到98%,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0%以上,现已领到养老保险人数140人。全村共划分了3个网格。
3520、五里庄村
  五里庄村位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紧靠108国道,北临南同蒲铁路,南依大运高速,东夏线穿村而过,全村有430户,人口1700余人,2400亩耕地,总面积1.8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五里庄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五里庄村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