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182]
3621、东许村
  东许村位于南关镇政府所在地东21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3′、北纬36°44′。包括蒿圪梁、腰左沟两个自然村(现无人居住)。全村现有130户、450口人,主要姓氏为李、王、樊。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0亩,水浇地38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1971年村通电。1984年,支部书记樊润华和村长王守玉带领村民多方筹资完成自来水工程。2004年,在县水务局的大力帮助下修建南岸大坝,造
3622、西许村
  西许村位于灵石县东南石膏山下,距灵石县城45公里,地处仁义河上游,为土石山谷地形,人称灵石县的“南河水乡”,古称“瑞云乡”,该村于湾立村交界,西于后庄村相连,南至瑞云山,北接黄家岭。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2′、北纬36°44′,海拔1350米,年降水量为52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约为170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现全村有216户、810口人,土地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余亩。主要种植
3623、金旺村
  金旺村位于灵石县东部,东依国家级公园石膏山,西跳大运高速,背靠山脉,面对仁义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0′、北纬36°43′。该村原名“河南村”,因位于仁义河南岸而得名。抗战时期,为纪念抗日英雄裴金旺,1944年更改为“金旺村”。全村现有150户、520口人,主要姓氏为裴、韩等,全村土地面积2000亩,耕地面积500亩,退耕还林210亩,农作物以玉米、黄豆为主。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南河煤业、
3624、峪口村
  峪口村位于灵石县东南部的石膏山脚下,距县城5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4′、北纬36°44′,东与沁源县相连,西靠东许村,包括峪口、二沟、南家梁三个自然村,地形东高西低,海拔1000米左右,石膏山和尖阳山之间的峡谷为“峪”,由沁源县通往灵石的古道,经过南来沟、北来沟、白杨河20里弯弯曲曲河道,出口在此处,故名“峪口”。全村现有100户、300口人,22个姓氏,170亩水浇地,粮食产量较高,主
3625、窑上村
  窑上村位于石膏山西5公里处,东与道阡村接壤,西于仁义村为岭,祁临高速出口穿村而过,南峪公路贯穿东西。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7′、北纬36°47′。窑上村清代属中高里;民国期间属第三区仁义编村管辖;1949年属第二区;1953年属第二区;1958年属钢铁人民公社仁义管理区;1961年属仁义公社窑上大队;2001年至今属南关镇管辖。该村现有65户、270口人,主要姓氏为张、梁。全村土地面积2.3平方
3626、圪塔村
  圪塔村位于灵石县城东南45公里处,西毗湾立村,东邻东许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3′、北纬36°44′。全村现有76户、285口人,土地面积539亩,退耕还林165亩,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全村玉米种植230亩,亩产千斤。村民赵晓强养鸡3000余只。2009年修建村委办公室,投资110.4万元村通水泥路。现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宽带网已入户。
3627、道阡村
  道阡村,地处灵石县南部,位于南(关)峪(口)公路边,东邻金旺村,西至窑上村,南与宋家庄村接壤,北与翠峰镇帅家山村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8′、北纬36°44′.村庄位于国家森林公园石膏山前,依山傍水,交通便捷,祁邻高速公路横跨其南北两山,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如巨龙形。道阡村设四个小组,现有145户、503口人,主要姓氏为梁、裴、武、王。耕地面积780亩,其中退耕还林360亩。1987年在县水利
3628、杏卜村
  杏卜村是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南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729104202。
3629、崔家沟村
  崔家沟村位于灵石县城北12公里处的汾河岸边,紧邻汾西矿区,是灵石县的北大门,距两渡镇2公里,东面接两渡的集屯村,西面接介休的田村,南面是两渡,北面是介休,,南同蒲铁路穿村而过,108国道隔河而过,全村面积0.63平方分里,耕地1500多亩,占地面积0.03平方公里,绿化面积0.01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40%,被列入“绿化示范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435户,1132人,主要姓氏有:张、李、宋、
3630、圪台村
  两渡镇圪台村位于灵石县两渡镇西南5公里处,辖圪台、郭家河底、益庄3 个自然村,共有201户,515 口人。近几年,圪台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包括聚义公司、中心煤化、华苑煤业在内的20多家企业,解决了近95%村民的就业问题,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13上半年,圪台村实现人均收入11354元。圪台村先后先后荣获县、镇先进集体、文明村等光荣称号。
3631、索洲村
  索洲村位于灵石县城10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4′,北纬36°54′。距乡政府5公里,座东朝西,面向汾河,南同蒲铁路穿村而过。据传过去南关镇至索洲镇象一条般,为来往要道,索洲好似般头上绳索拴般之地,故名“索洲”。索州村总人口632人,250户,耕地644亩,村民以种地为生,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黄豆、蔬菜、架豆等。近年来随着党的惠民政策的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是远近
3632、军营坊村
  军营坊村位于灵石县城北10公里的汾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4′,北纬36°55′。村庄座北向南,面河而建。大运路横穿脚下,同蒲铁路隔河而过,汾河纵贯南北。东与曹村接壤交错,西与景家沟隔沟而峙,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是两渡镇较大的村庄,全村415户,1171口人,耕地面积1453.1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高梁、谷子、豆类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葵花、大马等,瓜果、蔬菜品种也极为丰富、应
3633、曹村村
  曹村位于灵石县北端,大运路西侧,交通相对便利。这个村包括曹村本村、东方红自然村,有375户村民,1141口人,耕地1185.5亩,紧邻汾河,108国道穿村而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村里有10个驻村企业,人均收入 6075元,被晋中市命名为“文明村”称号。
3634、冷泉村
  冷泉村位于灵石县两渡镇东北部,距镇6公里,108国道隔河而行,南同蒲铁路穿村而过,自古就是交通要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421户,1211人,劳力598人,共有耕地1080亩,林地160亩,2007年被命名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2010年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人均收入达到9750元。村党支部、村委会扎实开展组织建设,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党支
3635、寨头村
  寨头村位于夏门镇西山,总人口411人,耕地面积449亩,147户。支部村委各四人,共八人。村委将在村支部的带动下向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大力发展,使全村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村党委、村委将一如既往、努力拼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3636、峪口村
  峪口村位于夏门镇北部,毗邻108国道,位于交口河、段纯、英武三叉路口,素有“潞路之喉”之称。该村现有农户776人,耕地800亩,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带动着峪口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镇政府领导下,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改善,群众的健康卫生意识得到了明显加强。
3637、寨立村
  夏门镇寨立村位于夏门镇河西片,全村共有163户,总人口458人,支部村委共6人,其中支部3人。寨立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基础设施齐全,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2008年村委投资七十万元硬化路面8400平方,新建一处健身广场,充实党员活动室。投资二十五万元绿化村庄,路旁街道绿树成荫,村容村貌发生了重大改观。自来水、通讯网络进户,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在建构建和揩开拓创新的历程中,支部、村委把道路硬化作为
3638、文殊原村
  夏门镇文殊原村位于夏门镇北山中部,黄土高原,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文殊原村、杨桃岭村,全村共有180户,总人口600人,共有耕地面积2156亩,其中良田面积1896亩,支部村委共9人,其中支部5人。文殊原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基础设施齐全,建有小学一座,2006年建成竣工后校园面积达10500平方米,教室、微机室、图书室、厨房等一应俱全,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学习活动,2007年规划为县园林村,粉
3639、梁家疙瘩村
  梁家疙瘩村位于灵石县城南8公里处的夏门镇境内,东临张家庄村,西接后庄村,北靠燕家庄和鹿坡岭,南依汾河与南同蒲铁路相望。大运公路108国道线横贯村内、经梁家圪塔桥与国道东夏线相通,交通非常便利。全村耕地面积600亩,387户,总人口1213人(男635人,女578人)。其中党员39人,团员53人;大学生、高中生在校49人,小学学生218人,学龄前儿童72人;55岁以上村民161人,流动暂住人约200
3640、后庄村
  后庄村简况后庄村位于夏门镇之北,与大运公路相连,距镇政府约0.5公里,交通条件非常方便,地理条件非常优越,是开拓创业者投资的好地方,现有人口545人,其中:男273人,女272人,现有耕地485亩,水浇地80亩,现有私营洗煤厂1座,汽车运输户20户,经济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我们村正向一个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的现代化新农村迈进。2009年后庄村加大对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修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