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50]
1961、平川村
  平川村位于礼义南2.5公里,因村在东西两山之间的平川地带,故名平川,是典型的粮食生产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每年可出栏生猪1000头。该村是礼义镇的农业科技示范村、文化大村和精神文明建设样板村。村内小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娱乐场所齐全,设施配套。村中宋代南吉祥寺,1996年公布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北有古迹文物千佛造像碑,雕刻精细,艺术价值很高。老年门球队曾获省
1962、苏村村
  苏村村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礼义镇西北1公里处,全村共有568户,1550口人,耕地面积1584亩。村支部共有党员57名,其中女党员5名。有村民小组8个,村民代表人数33人。
1963、沙上头村
  沙上头村简介 沙上头村位于县城东南方向两公里处,全村220户,819口人,其中男劳力175人,女劳力150人,党员19名,其上女党员2名,村民代表15名,下设三个党小组,耕地面积745亩。由4个自然村组成,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宜居宜住的村庄。
1964、尧庄村
  尧庄村基本情况 尧庄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三公里处,全村267户,1070口人,其中移民户110户,人口420人,男女劳动力345个。党员20名,其中女党员1名,村民代表10名,下设两个党小组,耕地面积1300亩,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是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和县级移民搬迁示范村。
1965、安阳村
  安阳村简介 安阳村位于崇文镇东北方向5公里处,全村总人口628人,180户,耕地面积1260亩,分自然村两个,本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蔬菜450余亩,蔬菜亩均收入2700余元。
1966、东毕村
  东毕村简介 东毕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5公里处,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74户,598口人,耕地面积1063亩,党员18名,其中女党员2名。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倾向三农的有利条件下,大力发展种植业,以茴子白、小瓜、豆角等为主,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1967、大会村
  大会村简介 我们大会村位于县城南五公里处,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拥有299户,农业人口1136人,总耕地面积872亩,人均收入3000元,有党员28名。
1968、小召村
  小召村基本情况小召村位于陵川县城东北,距县城2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共10个自然村,712户,2170人,耕地面积1578亩。交通便利,有陵修、陵辉公路沿村而过,境内呈四山三沟状,是隶属于陵川县崇文镇的一个自然条件分散的大村。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较1978年增长40倍。是一个集体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富裕的村庄。多年来,党支部、村委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
1969、冶子村
  冶子村简介 崇文镇冶子村,距离陵川县城10公里,周边与张庄、王早岭、李庄等村相临,全村工100户,其中农业人口325人,非农业人口15人。耕地800余亩,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是一个纯农业村庄。
1970、孝良村
  孝良村简介 孝良村位于十里乡北部,与长子县搭界,距乡政府所住地15公里。原为东峪乡辖区,2001年1月隶属十里乡。全村共9个自然庄,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17户,907口人,3个党小组,43名党员,耕地面积2640亩,200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868吨,亩均420公斤。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皆有养殖业,其中羊群存栏数2500只,大牲畜存栏数42头,2009年人均纯收入2700元。
1971、西峪村
  西峪村位于十里乡西南部,下辖4个自然庄,8个村民小组,全村360户,1170口人,耕地面积为3500余亩。西峪村有47个党员,4个党小组,其中,有女党员9名。2012年底,羊群存栏数为2200只,生猪存栏数为50余头,有大牲畜88头。 2012年新的支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的改善。重点发展畜牧养殖业,打造畜牧养殖基地;重点发展优质玉米种植,打造优种玉米种植基地。针对西峪村
1972、东峪村
  东峪村简介东峪村位于十里乡东北部,是东峪片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耕地面积1845亩,林地面积173亩;辖六个自然庄,260户,840余口人,分三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36名,预备党员1名;我村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环境优美,村内无任何企业,是一个纯农业村。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各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在全面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同时,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力,
1973、杨庄村
  杨庄村基本情况 杨庄村位于柿庄镇东北部,北接长子,东接高平,西接十里,距镇政府所在地面积15公里,全村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950口人,280户,分布在3个村民组(团里60户230口人、下杨105户340口人,上杨115户380口人)。全村家庭经营耕地面积2250亩,有山林面积23348亩,大牲畜85头。
1974、下泊村
  下 泊 村 基 本 情 况下泊村,位于柿庄镇西北角,与十里乡宋家村相邻,由五个自然村庄组成,户籍总人口1000多人,耕地总面积亩,年平均气温6.5℃—12.5℃,年平均降水量560—750毫米。下泊村党支部下有党小组4个,党员43名。辖区内村村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和水泥路。居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今年,被指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1975、匣石村
  匣石村简介 匣石村位于柿庄镇西南部,是一个革命老区和山区,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辖5个村民组,176户,534人。村党支部有党员30人,4个党小组,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耕地面积1080亩,林地面积11000亩,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梨果及劳务。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3900元,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达到80余万斤。先后被县委组织部、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
1976、丁家村
  丁家村基本情况 丁家村是沁水县柿庄镇辖村,位于柿庄镇中部,距镇政府约2公里,全村辖剪圪套、丁家、奖西3个自然庄,共220户,770余口人,耕地面积1800余亩,荒山、林地面积7800余亩,4个村民小组,43名党员。丁家村曾是有名的“黄梨之村”,集体统一管理时期,品质上乘,收入颇丰。现在新上的“千亩梨果基地”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1977、枣元村
  枣元村简介 枣元村位于柿庄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7公里,全村共有10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324户、1114口人,拥有耕地面积3500亩,林地面积8500余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枣元村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
1978、应郭村
  应 郭 村柿庄镇应郭村,相传开辟立地时,有户从事小炉匠生产的郭氏艺人云游到此,居住在印形疙堆土窑洞,以手工制作首饰、打造铜器为生,得以当地的天时地利人和,生意愈来愈兴隆,尤其是生产的铜器“大郭”(一种乐器),十里之外可闻其声,引来各地客商。后有位白胡老头偶经此地,听到清脆悦耳的乐器声,便登门询问主人,看乐器、观风水后,曰:此地乃风水宝地,东有印形疙堆,南有像面“大郭”的馍馍圪堆,“印”、“郭”相应
1979、南庄村
  南庄村基本情况南庄村位于固县乡东南部,2个自然村,420口人,1300余亩土地。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本村现有养羊专业合作社3个,存栏1900只。养蜂专业合作社1个,360箱。支、村两委成员5名,党员16人,其中部分党员为南庄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
1980、上梁村
  上梁村位于固县乡最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375口人,6个村民小组,耕种着1100亩土地,人均纯收入1800余元,土地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60%以上,是纯农业村。村两委班子组成人员如下:党支部:田国庆(支书)田虎文(副支书)田有堂(支委)村委会:田国庆(村长)田连红(副村长)张水林(委员、报账员)本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各项工作在全乡排在前列,每年重点工程不断,大大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生活、环
1981、高村村
  高村村位于固县乡南部,全村825口人,2000余亩耕地,五个村民小组,是一个纯农业村。主要种植蔬菜,以豆角、土豆、白菜、萝卜为主,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等。村内有县乡级公路通过,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勤劳智慧的高村人,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成自流灌溉渠3000多米,改建优质高产田1000多亩,为发展蔬菜产业化创造了条件。许多人通过种植蔬菜走上了致富路,也涌现出
1982、元上村
  元上村简介元上村位于固县乡政府北部10公里,交通便利。我村共有5个自然庄,140户,435人,1300余亩耕地,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2780元。主要以种植小杂粮为主,是一个纯农业村。我村有三个合作社兴田农机合作社、园尚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大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1983、贾寨村
  贾寨村是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胡底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521204210。
1984、王回村
  王回村基本情况简介一、自然状况沁水县胡底乡王回村村位于坪曲线胡底乡东北部八公里处,距县城65公里。全村现有自然庄3个,农户220户,人口656人,劳动力170个,有耕地面积970亩,退耕还林215亩,村民收入以农业为主, 2012年人均收入5600元。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0.6度,年降水量580毫米,全年无霜期199天。二、村级组织建设情况(一)、村两委班子情况。本届两委班子
1985、七坡村
  七坡村简介七坡村位于沁水县东部60公里处,距胡底乡政府2.5公里,由张墓后、圪坨岭、小岭上、候家庄、七坡五个自然庄村组成。北与东山、蒲池接壤,西与苏家山,坡底村相邻,南与李家山、胡底村交界。全村158户,399口人,男女劳力183人。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93亩,林地3150亩,全村低保35人,参加新农合399人。2010年底,全村农业总收入61.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4.8万元,
1986、蒲池村
  一、自然状况沁水县胡底乡蒲池村位于胡底乡西北部,海拔位置较高,距公路约两公里,周围与胡底乡七坡村、李庄村、前岭村、梁坪村接壤。交通方便。全村有三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40户,人口650多人,劳动力128人,自然庄有3个;有耕地面积1282亩,村民收入以第一产业为主,目前村里党员有31人,各种村级组织机构健全。村两委班子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宗旨,着力改
1987、李庄村
  李庄村村情简介沁水县胡底乡李庄村位于胡底乡西部,端高公路贯穿而过,周围与端氏东山,胡底乡蒲池、七坡、梁坪接壤。交通方便。全村现有农户200余户,人口500多人,独立行政村;有耕地面积568.77亩,村民收入以第一产业为主,目前村里党员有25人,各种村级组织机构健全。我村是个农业村,村民主要以种地为生。村里土地较为瘠薄,由于其他农田配套设备缺乏和科技水平低,农作物产量比较低。村里主要种植有玉米、小麦
1988、玉溪村
  玉溪村概况明代嘉靖三十一年村中“三官殿”碑文记载“县东百余里吾山脚下有溪,其溪三色若玉也,其溪之声若玉也”。故称玉溪,玉溪村由此得名。明代正德六年,沁水县知县王溱,是沁水历史上一位很有政绩有民心的知县,他踏遍沁水山水,尤对玉溪情有独钟,便遂号“玉溪子”。端氏镇樊庄村明代著名诗人常伦,与王溱为同榜进士,也是文坛好友,他和王溱同游玉溪时,被玉溪的美景折服,同时也对王溱的人格所仰慕。触景生情,写下诗句,
1989、侯村村
  侯村村简介郑村镇侯村村地处沁水县东南方向,东临晋城,南依阳城,西距侯月铁路一箭之地,是郑村镇的南大门。全村218户,688口人,耕地面积710亩,林地面积4000余亩,辖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人均纯收入16500元。侯村村连续1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1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和谐村,市级和谐乡村的。2012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
1990、半峪村
  半峪村简介半峪村位于沁水县东南60公里,地处边沿山区,属沁河流域,东出湘峪抵晋城,南与阳城相连。辖区有胡家掌、上半峪、下半峪、反后四个自然村, 340余户,960多口人。其中反后和下半峪两个自然村属于煤矿采空区。反后现有32户,100人;下半峪现有59户,219人。半峪村设党支部一个,下设三个党小组。现有党员35人,平均年龄49.34岁,其中女男党员30人,党员4人,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人,高
1991、湘峪村
  郑村镇湘峪村地处沁水县最东部,位于泽州、阳城、沁水三县交界处,辖湘峪村和东山村两个自然村,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2012年全村有420余户,1400余口人,党员57名,耕地面积1380余亩,林地4000余亩。2012年底,全村经济实现收入2544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3811元。湘峪村中有明清时期修建的古城堡——三都古城,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村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旅
1992、赵庄村
  一、基本情况赵庄村地处沁水县郑村镇岳城山脚下,下辖 5个自然庄, 382户,总人口为1081人,耕地面积 2032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
1993、兴德村
  兴德村简介兴德村位于郑村镇西北处,距镇政府2.5公里处,全村120户,284口人,男性182人,女性102人,其中劳力175人,男劳力98人,女劳力77人,种田145人,务工30人。2013年全村集体收入在30万元左右,没有村办企业,主要靠蓝焰、中联煤层气占地费用,人均收入9220元,2013年粮食总产量23.2吨。2013年全村总开支在70万元左右,村民年底发放米、油,大概在3万元左右。2011
1994、后河村
  后 河 村 概 况 后河村位于郑村镇东北部,全村辖一个行政村,三个自然村。共有310户,806口人。拥有耕地面积1330亩。后河村作为革命老区,是我们沁水县第一次-会的纪念地。2012年后河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在经济发展上,坚持向土地要效益,两委班子人员开动脑筋,想办法求发展,最后决定种植核桃等干果林300亩迈出了产业结构调整
1995、轩底村
  轩底村位于郑村镇东北方,全村158户,总人口492人,耕地面积999.08亩,共有党员16名,其中女党员2名。近年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 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轩底村先后荣获“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新农村建设
1996、许村村
  郑村镇许村村概况 许村村距镇政府5公里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上与轩底村、下与常店村相邻,全村共3个自然村,132户,386口人。是郑村镇的文明和谐村。 多年来,许村村干部群众在郑村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1)投资56万元修建了支部室、装修了舞台(2)投资48万元硬化了舞台院、修建了健身
1997、常店村
  常店村简介常店村位于郑村镇东北2公里处,所辖常店、原节、高家庄、任家庄四个自然村,全村现有400余户, 1400余口人,耕地2000余亩,是一个纯农业村。现村人均纯收入4000余元。在过去的一年里,常店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投资20余万元修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加强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投资组建了
1998、夏荷村
  夏荷村简介夏荷村位于郑村镇西边,东邻郑村镇肖庄村,西邻加丰镇潘庄鹿底村,南与郑村镇半峪、侯村接壤,北与郑村镇肖庄桃掌村毗邻,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5公里,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离沁水县城约60公里。全村辖夏荷、枣林、南沟、南岭后、西凹沟、长畛岭、小西凹7个自然庄,2004年移民并庄迁至夏荷、枣林两村之间,共有10个村民小组, 360余户,1092余人,耕地1388.7亩,属
1999、尉迟村
  尉迟村,原名吕窑。相传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曾隐匿于此十余载,后人为了纪念他改为尉迟村。尉迟村是著名作家赵树理故乡,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位于沁水县东南端,沁河从村东流过,距晋城40公里,端润一级公路,侯铁路线沿村边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235户,668口人,40名党员,598亩耕地,2000年在全县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村行列,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随着农村改革
2000、郭壁村
  郭壁村西距沁水县城50余公里,东距晋城40余公里,地处沁河西岸,隶属嘉丰镇。古时,这里曾是沁河的渡口之一。由于它背山临河,村人遂在河边高筑堤坝,远望如郭,实仅一壁,故名郭壁。郭壁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居建筑遗存。除了韩氏进士第之外,还有三槐里和青缃里古建筑群落。三槐里是王氏族人祖居之地。其标志是临街的“三槐里”石拱券阁。券阁两侧各有两层街房。南侧街房临街设门,门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