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52]
2041、东沟村
  东沟村位于沁水县中村镇东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100户,330口人,居住在四个自然庄上,分别为:徐家沟、瓦窑上、鱼儿河、东沟,四个自然庄呈平行分布于一线,村干道呈带状分布于四个自然庄前,村委会位于瓦窑上。全村耕地435亩,林地2000余亩,共四个村民小组,有男女全半劳力140个,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小麦为主要口粮,在国家对农业免除税收和对粮食实行直补的政策下,村民的
2042、下峪村
  下峪村村情简介下峪村位于上峪村至中村镇的必经之地,处武家庄、郑家疙瘩的中心位置。距沁(沁水)中(中村)公路1.5公里,距中村镇2公里,下峪村面临木凹岺,背靠西河梁,下峪河自村前缓缓流过。每年春季,东西两山桃花遍野,翠松碧柏掩映其中。自得山野人居和谐之美。下峪村现共分为6个村民组,共有耕地1307亩,共200户666余口人,居民以王、蔡、韩、高等姓居多,2009年人均纯收入3900元,是我县首批小康
2043、上阁村
  上阁村基本情况上阁村共有村民270户,810多口人,2130亩耕地,5645亩林地。劳力450人。有党员34名,其中预备党员1人。全村粮食总产440.1吨,平均亩产215.2公斤。经济总收入460万元,人均纯收9401元。下辖三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23人,属纯农业村。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主要困难就是农民增收困难,集体经济薄弱。为解决以上问题,村委集积筹划,先后试验过栽桑养蚕,
2044、北庄村
  北庄村村级简介北庄村位于沁水县西部中村镇中部地区,有耕地1039亩,192户,684口人,有5个村民小组,党员39人,分三个党小组。本村辖区内有镇办年产30万吨煤矿一座,有民营企业年产60万吨焦焦化厂、60万吨洗煤厂,村集体企业沁水县北盛货运中心,年创造利润40万元,集体收入每年达60万元。2009年人均收入4398元。2003年以来,北庄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强抓机遇,与时俱进
2045、张马村
  张马村概况 沁水县中村镇张马村位于沁水西南临界临汾地区,沁东、沁翼公路惯通运输、旅游、文化之交流,代表着沁水人民文明和谐之形象,从精神气质上表示出它的富有。全村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有五个自然村庄,六百五十户,2050口人,11个村民小组,党员69人,耕种着3400亩土地;2009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是个典型的纯农业自然村。小学校一所,1-6年级就读生300余人、幼儿园一所、村保健站一所。近年
2046、梁庄村
  梁庄村是山西省沁水县龙港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龙港镇西南部,西与河渚村接壤,东与西石堂村相邻。梁庄村幅员约5.89平方公里,全村共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230户,常住总人口777人。地理位置优越,是个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小村庄。梁庄村东偏北7公里是沁水县城(位于龙港镇所在地),距晋城市约80公里,距省会太原市约380多公里。沁水县西临翼城县,南临阳城县。省道沁东线从梁庄村南侧通过,沁东线始于县城五
2047、苏庄村
  龙港镇上苏庄村位于沁水县城西北3公里处,曲坪公路沿村而过,东与梅苑相邻,西和青龙交接,南有梅河水,北有碧峰林,全村容地面积12.86平方公里,耕地1400余亩,林地3900余亩,牧草地4000余亩,地下水源充足,地上森林覆盖,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全村450户,1250口人,所辖5个村民组,共有党员43名,两委干部6人。无任何工矿企业,属单纯农业村,2008年被列为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之
2048、里必村
  龙港镇里必村位于沁水县城东13公里处,坪曲公路南侧,交通十分便利,辖2个自然庄(里必村和南坡沟),3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8.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0亩,335户,861口人,共有党员41名,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业和劳务输出,是一个纯农业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三转三化三提高”的工作目标,立足本村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
2049、河渚村
  河渚村位于沁水县城西10公里处,沁中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村总面积6.76平方公里,辖三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75亩,总户数239户,684口人。村主导产业为农业,辅以养殖业。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3908元 。 村设立党支部1个,共有25名党员。2008年,村委换届选举后,产生了新的年轻领导班子,他们团结合作,干劲十足,锐意进取。2010年主要做了下列民生工程,为百姓谋福。一 、为丰富
2050、玉台村
  玉台村是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521100229。
2051、东石堂村
  东石堂村位于沁水县城西五公里处,东与定都村接壤,西与西石堂村相连。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82户,585口人,耕地面积649亩,林地面积2109亩,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区内候月铁路、晋候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县二级公路贯穿东西。沁水二中、职中、初中已在区域内拔地而起,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东石堂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一九九九年全村人民艰苦奋斗建起了标准化中心小学,经县教委验收达标。近年来
2052、柿元村
  柿元村隶属于龙港镇,位于沁水县城以东8公里处,全村共有8个自然庄、4个村民小组,125户、485口人,拥有耕地面积1115亩,林地面积6904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柿元村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小麦种植和养蜂、
2053、马邑村
  我村位于沁水县县城东十公里处,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下难以开采有煤气资源,有丰富可使用的水地资源。全村共387户,1173口人,6个自然庄,8个村民小组,3个党小组,40余名党员,耕种着1800余亩土地,其中水浇地400余亩,水井6眼,离心抽水大泵一台。近几年在龙港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直接领导下,使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镇的前列,这与我村全体党员和全体群众的支持和关心是分不开的。为进一
2054、国华村
  国华村原名富店村,1947年八路军地下党员刘国华牺牲在此,因此而命名国华村。国华村隶属沁水县龙港镇,位于县城东侧,距县城6公里,资源丰富、地势走向为南高北低,西高冬低,依山傍水,侯月铁路、坪曲公路干线,从村北部穿过,全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六个村民组,1289口人,耕地1200亩,党员39人,在新一届村委班子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新农村建设规划,扎实工作,奋力拼搏。被镇政府列
2055、固镇村
  1.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固镇村地处沁水县城西北部十三公里处,省道曲辉线从村中穿过。南北两道山岭绵延起伏,成为与原杏峪乡和现樊村河乡的天然分界线;东西两面沿省道公路分别与王寨村和西河村接壤。固镇村总面积9.64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1490亩,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村南一条小河源于东墲岺山脚下,由西向东注入梅河。固镇村南北山岭、东西土梁,四面环绕,形成天然的峡谷地带。南北相距200余米,东西长600
2056、司马泊村
  司马泊村共有1377户,人口4829人,外出打工人员200人,在外上学210人,五保户14户,低保户22户;耕地面积900亩;全村人吃的深井水。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6600元。主导产业:养殖业、运输业。现有大牲畜60多头、羊500只、虹鳟鱼和金鳟鱼等各种鱼类共计160多万尾;有汽车50辆,三、四轮农用车75辆,摩托10辆。活动场所:建成于2008年。占地面积2800㎡,建筑面积600㎡,建设投
2057、西什庄村
  西什庄村位于南环路上,油坊头村南。全村152户554口人。共有党员10名。耕地面积为1694亩。村内共有9眼机井。全村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我村的农廉工作在办事处党委和纪委的领导支持下,始终把“三务公开”、强农惠农工作作为重点,大力推进,开创了我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2058、南邢家河村
  朔城区北旺庄办事处南邢家河村位于朔城区东南大约一公里处,紧邻城区富甲工业园区。朔沙、朔广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全村435户约1500口人,其中党员24名。全村耕地面积3000多亩。2005年通过向上级争取和自筹资金共计240多万元兴建高标准小学一所。完善了本村的办学条件,使学生们上学不用再出村。投资200万元新建了村委高标准办公楼一座,提升了本村的形象。投资200多万
2059、寇庄村
  寇庄村地处全乡中心位置,多年来一直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有名的“十二连城”所在地,村西即是神木铁路。全村442户、939口人,有党员20人,村支部书记范荣,村委会主任王爱成,纪检委员原生亮。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0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该村是我乡人口最多、耕地也最多的坡区村,退耕面积居全乡之首,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2007年该村利用旧学校改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新建了村小
2060、峙庄村
  峙庄村位于朔城区西山生态核心区,耕地面积11830亩,已退耕还林还草7600亩,荒山造林2400亩,四旁植树6.3万株,全村现有325户968人,党员24名。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0元。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多次受到省市区表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忠义同志获得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近年来,峙庄村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统领,紧紧抢抓国家京津风沙
2061、高家庄村
  高家庄村在张蔡庄村北向,离张蔡庄村仅1公里,再往北就是峙庄村,是西部平川区较大的村。全种共227户、657口人,有党员10名,专职支部副书记张常清,村委会主任宣军,纪检委员张常宝。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4元。该村退耕不算早,但面积较大。新农村建设从2009年才开始,但力度大、进展快。二年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我乡名列前茅。全村主干道全部硬化、美化,新建了
2062、后村村
  后村村地处我乡最东端,西环路畔有该村的插花地,是典型的西部平川村。全村177户、528口人。有党员12人,支部书记卢宝旺,村委会主任何日龙,纪检委员卢付珍。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98元。该村是全乡仅有的三个有水浇地村之一。近年来,开始起步搞蔬菜大棚,离城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该村原在村中间建了活动场所,因道路、地方狭窄,今年在村西新建了高标准的活动场所,配
2063、前村村
  村地处我乡西南角,东与北旺庄办事处厦阁村接壤,是我乡最为平坦的一个大村。全村286户、956口人,有党员17中,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白政,纪检委员李福。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3元。前村村人多地也多,是我乡水浇地面积最大的村。2010年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后,保浇地占总耕地的80%以上。近年来开始蔬菜大棚种植,在调产增收举措上,准备发展苗圃,以培训新疆杨起步,发
2064、陡沟村
  基本情况:总人口1177人,外出打工人员38人,在外上学210人,五保户2户,低保户25户;总耕地面积1676亩。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6530元。主导产业: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主要种植玉米、山药等小杂粮;现有大牲畜50多头、羊300多只、鸡1200多只、猪40多头;有大型汽车6辆,三、四轮农用车70多辆,摩托130多辆。活动场所:建成于2007年。占地面积3200㎡,建筑面积230㎡,建设
2065、安庄村
  本情况:总人口3398人,外出打工人员560人,在外上学340人,五保户18户,低保户60户;总耕地面积6378亩。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7274元。主导产业:种植业、劳务输出1186。主要种植玉米、山药等小杂粮;三、四轮农用车68多辆,摩托530多辆。活动场所:改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70㎡,建筑面积60㎡,建设投资11万元,为村自筹。组织设置:党员50名。村支书:元会明(一人兼) 支委:孟
2066、杨涧村
  基本情况:总人口960人,外出打工人员155人,在外上学123人,五保户1户,低保户22户;总耕地面积703.5亩,其中退耕还林0亩,现有耕地703.5亩;全村人于1996年全部吃上了自来水。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3850元。主导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现有大牲畜45多头、羊320只;有汽车20辆,三、四轮农用车30辆,摩托180辆。活动场所:建成于1999年。占地面积6600㎡,建筑面积432㎡
2067、下疃村
  下疃村位于朔城区的东南部,距南榆林乡约6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共有268户,人口1055人。耕地面积5235亩,其中水浇地1500亩。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5320元。主导产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下疃村土地良好,面积宽广,适宜种植玉米、糜黍、黑豆、高粱、土豆等,畜牧业主要以养奶牛、羊为主。 近年来,下疃村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疃村2001年、2004年、2006
2068、大莲花村
  南榆林乡大莲花村位于朔城区东南部,雁阳公路以南,紫荆山脚下,全村145户,544人。全村总面积7586亩。耕地3800亩,其中退耕还林936亩;宜林荒山荒地3786亩。五保户10户,低保户6户;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4660元。 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养殖业。大莲花村盛产优质小杂粮,主要有玉米、黍子、绿豆、谷子等。畜牧业主要以养羊为主。村南有紫荆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万亩,保护区内山势雄伟,山岭巍
2069、徐村村
  徐村村是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602204211。
2070、芦子坝村
  芦子坝村是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602204210。
2071、青钟村
  青钟村是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602204209。
2072、东官井村
  东官井村位于沙塄河乡西北方向,为平川区,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且土壤肥沃,地下可利用水资源丰富,田面平整,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发育,是粮食作物和蔬菜的生产区。全村共有935口人、292户,党员21名,耕地面积3800多亩,其中水浇地3300亩,机电井32眼,其中包括8眼微型井,4眼大锅井。基础设施方面:建成并已使用村级活动场所11间,蔬菜大棚30个,机电井32眼,其中有微型井8眼,大锅井4眼,80千伏变
2073、下石竭峪村
  下石竭峪村是沙塄河乡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沙塄河乡南部坡区。全村共有151户,总人口410人,耕地面积2887亩,作物主要以玉米、土豆、荞麦。主导产业:近几年,在党的惠民政策扶持下,村两委班子扎实工作、转变观念,全村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村两委积极带领农民发展多种产业,鼓励村民发展运输业与养殖业,变单一种地为多种经营。现在全村拥有农用车辆60多辆,出租车10多辆。活动场所:2007年由区政府拨款,
2074、三甲村
  三甲村是沙塄河乡所管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沙塄河乡北部,距城区东南13公里处。共有156户546口人,正式党员15名,预备党员1名。现有耕地面积2180亩,大部分为水浇地,有机井10眼,变台2座,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近年来,我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玉米、瓜菜两大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和养殖奶牛、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2007年
2075、一半村
  一半村东临朔沙路,是沙塄河乡的门户村。全村占地5000多亩,其中耕地4200余亩,均为水浇地。全村共有人口1256人,其中党员26人,总计391户,人均纯收入将近6000元。是远近闻名的自然条件优越村。主导产业:一半村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农业种植以玉米、香瓜、西瓜以及各式蔬菜为主,尤其以香瓜闻名城区。畜牧业主要是奶牛养殖业,并以此为依托建有奶站一个以及村南的牧康源生态养殖基地,实现了奶牛
2076、上沙塄河村
  沙塄河乡上沙塄河村位于朔城区东南方平川区,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居住面积282.7亩,人口1480人,户数420户,耕地面积5200亩,全部为水浇地,机井29眼。主要作物有:玉米、山药;经济作物种植有:制种青椒和制种青椒,人均收入5100元。在全乡名列前茅。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沙塄河的设施蔬菜大棚种植园区,现园区蔬菜大棚规模已发展到142个,以种植制种青、尖椒为主。平均每个大棚年纯收入1500多
2077、官地村
  官地村位于朔城区东南部,雁阳公路北二公里处。1958年与陈庄合并后形成了现在的官地村。现有158户,共有村民546人,其中在外打工28人,在外上学32人,低保户15人,五保户10户。总承包地2400多亩,0党员11人,其中小学文化2人,初中文化5人,高中文化3人,大学1人。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农作物有玉米、山药、豆类等其它小杂粮;经济作物以种植西瓜为主。养殖业以奶牛为主。活动场所:
2078、大涂皋村
  大涂皋村是朔城区沙塄河乡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沙塄河乡东南部,南与宁武县相邻。全村现有448户家庭,人口1860人,耕地面积5800亩,退耕还林1500亩,多为半坡丘陵地,农业灌溉机井8眼,雁阳公路贯穿村北,交通便利,经济上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全村人均纯收入5100元。近年来,我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玉米、小杂粮两大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和养羊为主的养殖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水
2079、东堡村
  总人口 998 人,五保户 12 户,低保18 户;65岁以上老人68人,参加医疗合作 920人,参保率 92.1% 。 总耕地面积 5430 亩,其中退耕还林 2170 亩,现有耕地 3260 亩;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 4248 元。主导产业:养殖业、种植业。现有大牲畜 55 头、羊 670 只;有三、四轮农用车 25 辆,农业机械 30 台,摩托5 辆。活动场所:建成于 年。占地面积 72
2080、东庄村
  利民镇东庄村地处城区西北部,全村共有967 人,其中外出人员 803 人,在村人员 164 人;全村党员 23 人,女党员 3 人,男党员 20 人,在村党员 11 人,外出党员 13 人;五保户 8 户;入低保的特困户 9 户;65岁以上老人 82 人;全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到 95% 。主导产业:东庄村是一个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村。总耕地面积 4450 亩,其中退耕 1200 亩。粮食播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