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6]
201、红城村
  红城村位于王答乡政府西南部,省道榆古路南,全村442户,1386人,耕地1735亩。该村以种植业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25元。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31人。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村“两委”班子克服资金紧张的总是,想法设法积极筹措资金,全部硬化了村内主干道,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层组织建
202、闫家营村
  闫家营村位于王答乡北面,西靠208国道,北邻乡级公路枫林路,地理位置优越。全村107户,278人,耕地317亩,村民收入以种植和企业务工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8426元。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11人。2009年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文体活动广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对全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实现了户户通。认真落实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四
203、马庄村
  王答乡马庄村位于王答乡西部,208国道西侧,全村236户,759人,耕地面积1332亩,村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312元。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26人。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围绕新农村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对村主干道进行了全部硬化和绿化,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落实“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实现了垃圾不落地的目标,是全县的清洁工程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致力于调
204、董家营村
  董家营村位于王答乡政府东南2.5公里处、省道榆古路南侧,全村556户,1721人,耕地3242亩。以种植、养殖业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36元。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48人。村“两委”班子以新农村示范村为契机,积极筹措资金,新建了办公场所和文体活动广场,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投入大量资金,对大街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实现了道路硬化户户通,落实“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垃圾日产日清,实
205、龙家营村
  龙家营村位于王答乡政府西2.5公里处,东邻208国道,南邻榆古路,全村总人口1781余人,540户,耕地总面积2820余亩,主要农作物为高梁、玉米,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63元。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44人。两委班子依托新农村建设,对村内主干路进行了硬化,全部更新了吃水管道。积极开展引资引项工作,引进了山西畜牧兽医研究所建设项目,项目完工后可有
206、东贾村
  集义乡东贾村,地处集义乡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大气环境优良,依托传统蔬菜种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是集义乡无公害蔬菜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我村居住人口有129人,427户;耕地面积970亩,近年来,我村立足农业,以水为优势,菜为强项,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发展我村经济。
207、西贾村
  西贾村位于清徐县集义乡东南3公里处,地处平川而得名,现有人口645人,党员23人,耕地面积1335亩,主要以蔬菜为主,人均收入7800元,基本上达到小康生活。2008年新一届两委上任以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努力探索新时期农村组织建设新途径,村两委团结一致,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
208、靳村村
  集义乡靳村地处集义乡政府北2.5公里,距离正在建设的太小线仅一公里。现有526户,总人口1609人,其中:男性850人,女性759人;18岁以下401人,18-35岁381人,35-60岁588人,60岁以上239人。共有党员36人,其中女性党员3人。有党员代表9人,村民代表19人,其中女性代表1人。全村村庄占地面积529.2亩,耕地面积3950 亩,其中水浇地3440亩,粮食作物占地1500亩,
209、姚家堡村
  姚家堡村位于集义乡东北,四周相邻小王、靳村、贾村堡。全村耕地面积898亩,林地29.86亩;全村共有122户,共计420人,其中两委成员5人,党员18人(女党员3名),村民代表6人;村计生户22户,独生子女户8户,双生子女户1户。村内无工业企业,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和外出务工,耕种农作物主要为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为辣椒、胡萝卜等,粮食播种面积633亩,总产量235吨,蔬菜种植面积570亩,总产量
210、小王村
  集义乡小王村位于清徐最东端、晋中盆地腹部,东临榆次区,南靠太古县。108、208国道分别从其东西两侧通过,县乡公路清东线、东大线在这里交汇,交通便捷、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水质优良、环境优美。全村耕地3812亩、人口1491人,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业为主,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达全村耕地面积的70%左右,是全村的主导产业,小王村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和传统。具有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2008年底金
211、王坊村
  王坊村简介 王坊村位于我县东北方,与晋中相邻,全村七百余人,耕地三千余亩,种植结构以高粱、玉米为主,传统庙会为农历三月初五。 王坊村对我们是一个很陌生的村落,王坊周围的那些未谋面的村子反而倒很熟悉,如良隆、橙桥、小王等等,其村名由来都在史志或别的资料中占有一席之地,唯独王坊村是一个例外。虽然村中姓氏以王姓为主,村人却没有以姓命名村庄的确切说法。在万历、康熙和光绪年间的《徐沟县志》中,位于徐沟县城东
212、邓桥村
  邓桥村位于集义乡东北方向北靠小店,东邻榆次,有耕地2019亩,全村273户(长期在村居住的有198户),838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0名。种植结构以玉米、葡果、芦笋为主,目前,全村共有葡果800余亩,芦笋700余亩,辣椒400亩。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农村
213、良隆村
  良隆村位于集义乡北部,属经济欠发达村,基础设施较落后。全村共有157户,人口503人,有10%的村民信仰天主教。有党员14名,村民代表7名。有耕地1090亩,其中水浇地1000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8100元。该村主要以种植玉米、葡果为主。该村村级活动场所位于村东,2010年改扩建占地610平米,有“十二功能室”,并增加了一个卫生室,广场场地全部硬化,安装配套健身器材6套,为村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活
214、贾村堡村
  贾村堡村位于太原市清徐县集义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集义村东约1.2公里,东邻榆次,南接太谷,清东路穿村而过,交通非常便利: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清东路纵横交错;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大气环境优良,种植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畅销太原、广州等大中型城市。全村现有人口487人,133户,耕地1400余亩(全部为水浇地),党员24名,其中,女党员2名。村级经济结构以种植业、畜牧业、运输业为主。2010年3月份以来
215、杨李青村
  杨李青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位于集义乡中南部,全村共有406户,人口1352人。党员36名,村民代表12名。有耕地2217亩,其中水浇地2100亩,粮食作物占地1017亩,蔬菜作物占地1150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7835元。该村主要以种植蔬菜、果树为主。我村村级活动场所将集“十二室”(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综合议事厅、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室、科技培训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室、信
216、代李青村
  代李青村位于清徐县集义乡南部,是集义乡第五大人口村。该村由三个小队组成,总户数为473户,1655人,其中男840人、女815人,村民代表15人,党员30人。生产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为主,粮食播种面积为2880亩,蔬菜播种面积为2302亩,截止到2010年,代李青村粮食总产量为1199吨,蔬菜总产量为2626吨,主产为辣椒、玉米及各类生鲜蔬菜。村内有个体经营户19家,其中医疗诊所3家,小作坊4家。代李
217、温李青村
  清徐县集义乡温李青村,位于清徐县东南部,气候温和,适宜各种蔬菜生产。现有人口1100余人,耕地3300余亩,主要以蔬菜生产及蔬菜深加工为主,建有年产700万吨酱菜加工厂3个,以此为龙头带动本村及附近几个乡村一万余亩的蔬菜种植业,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的经济建设。
218、东楚王村
  东楚王村是2009年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东楚王村位于集义乡中南部,全村共有63户,人口200人。党员10名,村民代表7名。有耕地488亩,其中水浇地480亩,粮食作物占地160亩,蔬菜作物占地303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7842元。该村主要以种植蔬菜、果树为主。我村村级活动场所将集“十二室”(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综合议事厅、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室、科技培训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
219、中辽西村
  中辽西村位于集义乡西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集义村5公里,陈同公路由村南经过,交通便利。全村380户,1239人,党员43名,耕地面积2402 亩,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近年来,该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葡萄500亩,以巨峰葡萄为主栽品种,先后引进无核白鸡心、维多利亚、红地球等新品种,成为村民增加收入的途径。村内有5个商店,1个卫生所,1个个体加油站,2个私营企业,可安排本村100名
220、桃园堡村
  桃园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位于集义乡北部,全村共有609 户,人口1961 人。党员56名,有耕地3682 亩,蔬菜作物占地 1630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7835元。该村主要以种植蔬菜、葡果、芦笋为主。我村村级活动场所将集“十二室”(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综合议事厅、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室、科技培训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室、信访服务站、人民调解室、警务室、民兵连)、老年活动中
221、东辽西村
  东辽西村位于集义乡北部,北邻小店,所辖面积3623.9亩,其中耕地2443亩,人口1345人,395户,村民代表11人,党员34人。村内居民以经营农业为主,2010年粮食产量546吨,葡萄和芦笋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2010年东辽西村葡萄种植面积900亩,总产量1800吨,芦笋种植面积200亩,总产量140吨,。村内有民营企业两家,卫生所3家,商店4家。东辽西村内有小学一所,占地7700平方米,校舍
222、西辽西村
  西辽西村,地处集义乡西北边,北临潇河,西接徐沟镇刘村,南与徐沟镇庄子营村相交,东面是中辽西村。全村共有358户居民,人口1021人,耕地面积2374.08亩。西辽西村除以种植粮食和葡果为主外,近年来,各种经济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今,村内有机械加工、面粉生产、豆芽生产等各类企业7家业,有以进行废旧钢铁交易为营的摊点二十余户,有买了汽车跑运输的将近20户。2010年,村里对村委会进行了修缮,
223、大常村
  大常村地处晋中平川,清徐县集义乡东南角,东与榆次区车辋接壤,南与太谷县南庄隔河相望,是集义乡第二大村。全村现有户数为858户,人口2889人,其中男有1442人,女1447人,党支部1个,党小组8个,村民小组8个,党员98名,现有村民代表26名。全村耕地面积为5610亩,粮食播种面积为4230亩,蔬菜播种面积为4200亩,截止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1541吨,蔬菜总产量为5975吨,生产主要以无
224、史家社村
  史家社村位于集义乡的西南方向,紧邻清东路,与徐沟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全村680户,人口2252人,耕地面积5577亩,全部为水浇地,蔬菜种植发达,年产12871吨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群众科学种田的积极性逐日提高,各种各样的优良品种不断引进我村。史家社村是清徐县2008年的新农村试点村之一。近年来,我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断加强村民民主自治,确保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有
225、南留南村
  南留南村所辖村民小组5个,现有人口489户1196人,其中男545人,女572人,劳动力人数710人,其中常住人口308户1113人,外来人口4人,耕地总面积 3777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300亩,农作物面积273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6710元。
226、大屯庄村
  大屯庄距县城2公里,全村389户、936人,耕地面积1223亩,全村以农业为主,兼运输等产业,全村110辆农用拖拉机,六辆大型汔车,新东方铝厂合同工60人,12户工商户,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80元。近年来,村两委积极行动,按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建设标准,“四改四化”、“五个一”建设标准逐项落实。“四改”改厕、改厨、改圈、改水,这四项工作我们在前几年已基本完成。“四
227、小屯庄村
  小屯庄村土地面积1436亩,农户376户,人口978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04元。近年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突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大重点,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集约耕种,规模种养,大力发展专业化经济合作组织,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加快村庄道路、饮水、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
228、官圪垛村
  官圪垛村地处阳曲县城北部,东面两公里与大运公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辖官圪垛、东蔡、西蔡、上安四个自然村,共有农户383户930人,劳动力410个。全村总面积14120亩,其中耕地面积5519亩,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谷子、小杂粮等为主,2013年人均收入6157元。上安村位于阳曲县城正北5公里处,从县城进村仅有10分钟,隶属黄寨镇官圪垛村,北靠2000亩的青草坡,南临2公里长的饮牛沟,东依远近闻名
229、录古咀村
  录古咀位于阳曲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处,于黄泥路以北,总面积7000余亩。拥有耕地5400余亩,退跟还林地1890亩,现有本地村民923人,共计381户。含5个自然村,分别为录古咀、北郁利、碧山、牧角、兰家咀。村共有0党员54名。一直以来各村有专人为村面进行环境保洁,确村民有个卫生干净的生活环境。2013年人均纯收入7355元。 2010年,我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村中经济以农业种养殖为主。主
230、北留村
  北留村所辖村民小组3个,耕地总面积 4343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287亩,农作物面积3056亩,现有425户1025人,其中男515人,女510人,所辖区域内有奶牛养殖场2个,民营企业2个。2013年人均纯收入7356元。
231、北塔地村
  黄寨镇北塔地村位于阳曲县城南及大运高速路阳曲出口1公里处,为独立行政村,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并行穿村而过,是阳曲县城的南大门。村内地势低洼,水源充足,土地以沟河为主,宜于发展蔬菜业,有耕地面积1300亩,其中水浇地100亩。全村有563户,1197口人,分成了6个村民小组。2011年底北塔地村进行了农村换届选举,现两委班子成员共10名,支委成员为5名,村委成员为5名;年龄结构为: 35——45岁的2
232、移动新村
  移动新村情况简介 移动新村位于棘针沟村与东南窊村结合部,全村204户559人,耕地面积470亩,以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2005年作为县委、县政府十大民生工程的移民新村就选址建设于村东。目前移动新村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已全面完工,总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房屋620间,其中平房160套,小二楼40套。目前,土地平整,河渠整治,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已全面完工。此工程从设计之初就把卫生厕所
233、棘针沟村
  棘针沟村是大盂镇的一个建制村,位于大盂镇最南端,总户数217户,总人口556人,全村以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近几年,在我村发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棘针沟村在党富民政策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致富带头人刘跃的倾力帮扶下,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棘针沟村投资35万元拓宽了村南街道50米,硬化街道2.5公里,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栽种风景树木880余
234、景庄村
  景庄村简介 阳曲县大盂镇景庄村,位于大盂镇政府东面。全村耕地面积2200亩,林地面积990亩,人口582人。主要粮食产物为玉米。本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距大运高速入口1.5千米,距108国道1千米。村民收入多年来以农业为主,收入增幅较小。近年来,我村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号召,新修蓄水池一座,并对田间灌溉水网进行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村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235、李家沟村
  李家沟村位于大盂镇东南方向1.5公里处,紧傍108国道和大运高速,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全村共有437户,1272人,拥有2700亩耕地。老百姓除耕种土地外,村内有10多辆卡车跑运输,10多辆小车跑出租,还有部分农民在省城卖杂粮。全村的人均纯收入达3600余元。李家沟村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农村经济连年增长。两委干部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全体村民人心思富,富而思进。干部群众团结一心
236、大泉沟村
  阳曲县大盂镇大泉沟村位于大盂镇政府所在地的东南方向,紧邻大运、大运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全村人口769户,1866人,由大泉沟、小泉沟、张家沟三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8000多亩,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
237、上原村
  上原村位于阳曲县城北部,与忻州接壤,由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389户、997人。拥有小学1所,村级卫生室1所,耕地面积3600亩,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谷子、小杂粮等为主。经济林主要以山楂树、核桃树为主,生态林以刺槐、油松为主,家畜家禽主要以牛、羊为主。
238、湾里村
  湾里村基本情况 湾里村位于凌井店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与后街、大方山村相邻,所辖有三个自然村,共有283户,人口 795人,可耕用土地面积4661亩,完全依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是典型的旱作农业村。湾里村现有党员 41人,大多数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村委班子4人,支部3人。村基层选举、财务公开、账务管理、议事决策的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湾里村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农为主,打
239、大方山村
  大方山村位于凌井店乡之东,盂阳公路之南。由大方山、小方山、小坪三个自然村组成。交通便利,牧坡宽广,土地肥沃,对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全村368户,1278人,耕地面积5963亩,其中无公害旱地蔬菜2000亩,大牲畜110头,羊1200只,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4068元。 近年来,全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240、西郭湫村
  西郭湫村地处凌井店乡东部,北接盂县,南临东郭湫村,距离乡政府7.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村内有一条支河穿村而过,流入乌河。全村所辖2个自然村,共有230户,人口724人,党员42人。西郭湫村主要是以种植玉米、旱地无公害蔬菜为主(其中种植玉米3222亩,旱地蔬菜241亩茴子白115亩,豆角57亩,西葫芦69亩),畜牧养殖为辅,以养羊为主,现存栏400只,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