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0]
761、资村村
  一、资村基本情况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资村村背靠道教名山—齐云山,渭渔公路贯穿全村,境内紫溪河穿境而过。境内有小型水库一座(上席水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共有八个村民组,308户1043人。该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林、农资源丰富,现有林地7842亩,耕地1602亩,土地肥沃,并有312亩水面养殖,同时菊花种植是该村的一大特色。2011年度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1元。近年来,随着各级党
762、古黄村
  古黄村,距县城8公里,位于碧阳镇西南,为古代边防要塞,古名“西城”。始建于宋,于2008年由古筑和黄村合并而来。现有13个村民小组,人口2046人,面积140.6公顷。村支部现有党员94名,耕地3482亩,林地920亩,桑园1170亩,茶园420亩,小二型水库2座。特色种植业有中药材黄栀子近200亩,油茶100多亩,紫竹8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水稻、蚕桑、茶叶及劳务输出等,其中外出务工人员700
763、石亭村
  石亭村地处县城北面,碧山与横山脚下,距县城约3.5公里,交通方便。石亭村被横山分为山里和山外两片,山外多为平原,俗称“石亭”,山里群山叠嶂,俗称“枧溪”。全村有13各村民组,人口1358人,党员85人,是一个以水稻、蚕桑、茶叶、林业为主的农业村,其中茶叶、蚕桑是该村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村党支部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各项 事业发展,先后建立了林场、毛竹基地,进行
764、五里村
  碧阳镇五里村地处县城西郊,距县城1.5公里,辖4个村民组、145户、499人。全村桃园面积1100亩、水田430亩、桑园320亩、林地386亩、水面55亩。近年来,五里村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桃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群众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为10024,其中桃业收入占其中的64.7%。形成了以桃树种植为主,乡村旅游并举的产业
765、金家岭村
  金家岭村是黟县县委的诞生地,是县委确定的红色旅游基地,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金家岭村位于黟县中部,距县城5公里,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西递之间,紧邻舒秀文故居。全村现有316户,总人口999,8个村民组,乡村劳动力资源:600(男:331女:269),另农家乐10户、种养殖合作社4个,区域面积1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6公顷,其中水田45.53公顷,竹林面积137.93公顷
766、桃源村
  桃源村位于渔亭和碧阳镇的交界处,有“桃花源十里长廊”之称,是进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最佳通道,省道路218横穿而过,这里山青水秀、生态优美、景色动人,村中仍保留着“桃源洞”、“红庙”、“浔阳台”、“文峰塔”、“万家酒店”等一些古迹。交通位置十分优越,共有9个村民小组,共276户,总人口857人,桃源村现有山场16549亩,占桃源村总面积85%,茶园 330 亩,农民主要收入以山场木竹、茶叶和
767、东坑村
  东坑村位于黟县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县城55公里,东靠祁门,西临石台县,北有柯翠沿线公路贯穿。东坑村系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615米,年平均降水1758mm,全年日照1810小时,年平均气温13.9℃,以东南风向主导风向,森林覆盖率达83.4%。全村分为罗家、下门、上门和方洪4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庄。全村145户,农业户口562人。以粮、茶、猪为主导产业,农村农、林、牧等第一产业收入占经济
768、大星村
  大星村村情洪星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该村东南与红光村接壤(以观音桥为界),往东与长春村田坑连接,西北方靠杨家墩村,西南方为同川村。全村共有422户(包括非农户),户籍人口1182人,为洪星乡人口最多的村。 大星原属十二都,建国前归碧芙乡,解放后建立洪星乡,一直做为乡政府所在地(1958年-1961年洪星乡划归美溪人民公社时除外)。该村现有村民组7,大致依山沿公路呈带状分布。自西
769、联光村
  联光村位于洪星乡东北角,距乡政府28KM,下辖3个村民小组(胡村、汤村、林村),人口401人,是个以林业生产为主的山区村。
770、庙林村
  庙林村距黟县西北35公里,辖打鼓岭、十二坞、田畈、上林、下林、庙上六个村民组,共有247户,总人口945人,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现有水田990亩,茶园850亩,桑园500亩,山场面积20000余亩,是一个以茶叶、蚕桑、木材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村。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党员44名,预备党员2名。2007 年,该村党组织带领全村党员,抓住机遇,谋求发展,成立了黟县美溪山水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开发了“打鼓岭
771、佘溪村
  佘溪村概况 佘溪村四周环山,地处宏潭乡东部,东与黄山区郭村乡交界,西连宏潭村山脉和黄山区桃源乡一角,南部与竹溪村和五溪山脉,北临塘田村山脉。全村面积15.7293平方公里。辖六个村民组219户,738人。 佘溪村因“佘水”而得名,据史料考证,明朝初年至建国前,佘溪、竹溪统称为佘溪方家,称上五都佘溪里,又称“上村”,隶属池州府石台县。解放后一九五零年五月划归黟县。 佘溪村的主导产业有粮、林、茶、桑和
772、宏潭村
  宏潭村为宏潭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宏潭乡南部,东经117°51′24″,北纬30°05′37″。海拔高为230米。地处宏杨盆谷的东端。清弋江支流漳河从境而过。全村总面积20.8927平方公里,辖八个村民组。  明清年代,宏潭村属于宁国府太平县泫歌乡,清朝为太平县泫三图。民国时期属于太平县宏潭乡宏潭保。解放后的1950年划归黟县至今。  宏潭村主要汤村和胡村两部分组成,明清时期十分繁荣,有“万人镇”之称
773、芳村村
  芳村位于祁门县城北部,距县城约8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1173人,其中党员46人,该村群众主要收入以务工、茶叶、蔬菜种植为主。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村党支部焕发出勃勃生机,保障了
774、莲花村
  莲花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莲花村座落在祁门县金字牌镇东大门,该村共辖12个村民小组,416户,1528口人,山场20956亩,水田1531亩,茶园1200亩,主要以林业、水稻、茶叶为主要经济来源,该村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有一座A二型项村水库及冷水坑、小马坞、下坑及里巴坞水塘四座,全村隶属项村水库下游,水利条件优越,全村85%的土地可灌溉。旱涝保收。近几年来,该村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村镇规划为龙头,
775、文堂村
  文堂村离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辖区7个村民组,275户,1127人口,现有村委会是占地90平房米,拥有党员32人。文堂,古称浑头和横头,位于祁门闪里镇北仙寓山麓。宋属仙桂上乡昼锦里,元代改里为都,属二十都。祁门民谚:一文堂,二渚口,三彭龙,四历口,说的便是昔日文堂在祁门西乡的位次和富甲程度。 文堂始居者为陈氏,据《陈氏家谱》载:文堂陈氏乃坑口竹阳坑始祖唐英烈侯彦文公的后裔。北宋徽宗大观3年(110
776、春风村
  春风村:位于小路口镇西端3公里处,全村现辖9个村民小组,353户,总人口1253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7193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有24490亩,茶园面积1180亩,耕地面积950亩。
777、红旗村
  红旗村:位于箬坑乡西部,村域面积28.9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42885亩,茶园面积6818亩,耕地约50亩。整个村形为一条30华里的峡谷。下辖红光、红安、星桥、杨塘、外中、里中、老屋基、冯家顶8个村民小组。
778、西溶村
  西溶村:位于祁黟交界处,与黟县碧阳镇仅一岭之隔。2014年由原西武村和溶川村合并而成,辖9个村民组,全村共315户,1015人,全村耕地面积2030亩,茶园面积844亩,林地山场162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