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9]
321、古楼村
  古楼村位于小甸镇南部,是原古楼、陈祠、金桥三村合并而成,东与长丰县杨庙镇宋楼村、南与长丰县吴山镇涂郢村相邻,北与本镇马集村、西与本镇魏庙接壤。全村拥有土地面积10948.12亩,辖42个村民组,总人口5818,党员157名,村民代表68名。古楼村村民活动场所位于古楼村大圩村民组,小甸至吴山水泥路西侧。占地总面积1330㎡,主体工程10间(五上五下)砖混结构楼房268㎡,附房三间,党员活动室4间12
322、张岗村
  张岗村基本概况 张岗村位于三觉镇西南部,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060亩,人口3890人,全村860户,均为农业户,全村共有34个村民小组。村办小学1所,卫生室1个,企业主要有养鸡场、水产养殖场、水利建筑工程队。全村有中小型拖拉机600台、配套农机具980台,农用运输车19辆,变压器7台300kv。主要农副产品为优质杂交水稻、小麦、油菜籽、花生、打(西)瓜等,副业主要有生猪、羊、鸡、鸭、鹅等,年粮食总产
323、大光社区
  寿县堰口镇大光社区位于寿县城南21公里处,堰口镇镇区所在地,面积13.2平方公里,由区划调整前的五个小村合并而成,以原地质部部长孙大光老先生的名字而命名,是安徽省首批农村社区示范点之一。社区辖47个村民组,总人口10974人,耕地面积7116亩,大光社区设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正式党员263名。 社区境内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街区商贸繁荣,商贾云集。农业以水稻、小麦、棉花种植为主,其中刘圩棉花
324、邵店村
  邵店村位于小甸镇西北部,由原邵店、老湾、新岗3村合并而成,西、北与瓦埠镇隔湖相望,东、南与本镇唐店村、杨圩村、田铺村接壤。全村拥有土地面积8603亩,辖42个村民组,总人口4948。邵店村村民活动场所位于原邵店乡政府东侧预制厂。占地总面积2100㎡,主体工程10间砖混结构楼房260㎡,其中党员活动室4间104㎡,附房4间砖混结构平房88㎡,为本村农村政策、经济、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为村民提供全方位
325、黑龙村
  涧沟镇黑龙村位于涧沟边沿,紧靠淮河南岸,距镇政府约7公里,是沿淮蓄洪区,洪水撤退水泥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两大自然村庄,6个村民组,692户,2953人,男女劳力1085人。现有党员72名,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即村务党支部、养殖党支部)。全村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由于九九年淮河退建工程占压了一部分土地,现有耕地2363亩,人均耕地0.8亩,其中水田180亩,旱地2183亩。  黑
326、红旗村
  红旗村位于千年古镇--正阳关镇的西北部.310省道横贯全村.北与正阳关农场接壤,东临肖严湖.辖13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308亩.789户.人口3359人.
327、板桥街道社区
  板桥街道居委会板桥街道居委会由原板桥街道、板桥村、两巷村三村(居)合并而成,是板桥镇政府所在地,也是板桥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十迎路横穿全境,交通便利,商贸繁荣。近年来小集镇建设初具规模,有原来的一条老街逐步发展了希望、幸福、黄安、草席等五条大街。共有38个居民小组,2594户,8131人,耕地总面积42414.48亩。共有党员181名,其中女党员24名,有党总支1个,下设4个党支部、20个党小
328、黄圩村
  黄圩村位于众兴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连本县茶庵镇,南靠众兴街道,西临本镇东岳村,北接本县安丰镇。2012年末总人口数4938人,其中回民21人,总户数1031户,回民户8户。实有劳动力总数2337人,外出务工人员947人。黄圩村辖10个村民组。 2008年黄圩村投资35万元新建现代化标准办公楼一栋,现已交付使用。黄圩村现有村级小学1所,村级卫生室一所,敬老院一所。2011年黄圩村“两委”
329、陈楼村
  刘岗镇陈楼村位于刘岗镇南部,毗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由原陈楼、双东两村合并而成。辖25个村民组、620户、2604人。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68亩。党组织构成有: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党员74人。村民代表43人。村干部6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5280元。2012年6月荣获全县创先争优“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明显的区位优势:该村距省城合肥中心区域38公里,距新规划的空港
330、青莲村
  堰口镇青莲村位于堰口镇镇南5公里处,寿六路横穿其中,交通条件便利。全村人口5840人。耕地面积9073亩。是堰口镇较大农业村之一。全村有53个村民组。由原齐拐、顾桥、青莲、严庄四个小村合并而成。青莲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全村现有党员160人,其中女党员15人。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党员24人。广大党员同志正在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经商)方面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青莲村境内有益民水库、张坡两座小型水
331、真武村
  真武村位于窑口乡西南部,东临马墙村,北临瓦埠湖,南与堰口镇交界,西与安丰塘镇接壤,寿六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有32个村民组,总户数948户,总人口4071人,外出打工350人,土地面积7504亩。农村实有劳动力2800人。现有村两委干部9人,全村共有党员103人,其中女党员13人。 近年来,真武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
332、南李村
  南李村位于尚塘乡西南部,距乡政府约6公里,西部、南部均靠利辛县,东南部靠杨村乡,北部靠安绠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2160人,耕地面积2860亩。全村一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54名党员,7个党小组。
333、友谊村
  古店乡友谊村地处皖北顾桥煤矿9公里处,3个自然庄,2384亩耕地,1020口人。农业以一麦一稻为主,村内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村内有大型养鸡场三个。村支两委共5人,其中中专1人,大专1人,高中1人,初中2人。2007年新修村内道路:水泥路2.5公里,实现庄庄通水泥路,砂石路10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2008年水稻平均亩产达到490公斤,之后“千亩小麦核心示范田”,粮
334、前靳村
  前靳村位于新集镇南部,全村包括6个自然村。共407户,人口共1881人。包括后靳村,潘郢村,李庄,万庄,坡塘口,潘口。其中后靳村共118户,490人,潘郢村53户,256人。潘口共84户,460人。万庄共48户,245人。李庄共104户,430人。
335、关庄村
  关庄村地处乡政府北部1.5公里处,距县城30公里。全村5个自然庄,5个村民小组,人口1494人,耕地面积2951亩。全村共有党员47名,发展对象8名.村设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关庄村地理偏僻,不靠矿区,不守省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立足自身,不等不靠,坚持以人为本,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要求,以“道路畅通、沟塘清澈、宅旁绿化、院落整洁、环境美化”的生态建设为目标,
336、宋塘村
  宋塘村地处丁集乡的西南部,南临桂集乡,西接顾桥矿,是一个交通流畅的行政村。全村共有五个自然庄,十五个村民小组,近五百户,人口2228人,耕地面积2541亩,43名党员,五个党小组。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我村办了多期科技培训班,大力发展推广优质特色农业,扩大优质粮的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外出人员的管理,帮他们看好家、教育好子女,管理好承包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37、竹园村
  竹园村简介竹园村地处关店乡东部,东与辛圩村、西与瓦房村相邻,全村分7个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共2091人,党员55名,实有耕地面积3771亩。一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竹园村在村支“两委”带领下全力以赴为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做出了村党员干部应有的贡献。村支两委班子现有村干部7名。村“两委”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培双带等载体活动,村级组织凝聚力、服务力不断增强。竹园村水产品产量2
338、港南村
  港南村位于杨村乡的最北端,与朱马店镇相邻,是杨村乡的北大门。港南村北靠港河,南靠港南新河。全村有三个联队,分别是庙东队、后庄队、王庄队,有农户445户,人口1886人,有党员68人,村干部6人。耕地2973亩,以种植优质糯稻和髙筋小麦为主,是一个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好地方。
339、界西村
  界西村位于大兴集乡西南部,与古店乡友谊村接壤,全村现有380户,1680余人,5个自然庄,10个村小组,耕地面积3784亩,主导产业是水稻、小麦,主要收入是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现有村支两委干部5人,交叉任职1人,共有党员28名,入党积极分子5人。广大党员干部以全面建设新农村为目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劳动人民积极为建设新农村,提高生活水平努力奋斗。
340、张徐村
  张徐村位于尚塘乡政府西1公里处,现有人口790人,实际耕地面积1050亩,3个村民组,村队干部6人,党员22名,3个党小组。近年,我村基层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村村通水泥路贯穿我村,砂石路3.5公里。我村农业生产成绩突出,村党组织先后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党小组。
341、张巷村
  张巷村位于凤台县域西北部,距省道凤蒙公路1公里,潘谢铁路东西横贯李大郢自然庄。全村9个自然庄,24个村民组,共870户,总人口3596人,耕地5220亩。全村沼气用户280户,科学储粮户300户。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5名。村委会成员5人。新一届“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6岁;大专文化程度的3名,高中文化程度的1
342、临淝村
  临淝村位于安徽省“科技创新示范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凤台县顾桥镇最南端,面对顾桥煤矿、背靠顾北煤矿、头枕308省道,距县城15公里,村域面积1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2亩,常驻人口4100人,流动人口1900人,5782亩土地,可养水面1600亩,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交通物流、餐饮服务业为主。2008年人均收入4560元,生产总值1.86亿元,居全县前列,是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343、刘桥口村
  朱马店镇刘桥口村位于朱马店镇北部,共有4个自然庄,4个村民小组,188户人家,926人,410个劳动力,其中女劳动力197人,拥有承包耕地面积1804亩。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4人。其中女同志1人。 机构设置:党支部1个。全村共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2人,培养积极分子2人。
344、耿王社区
  耿王社区位于丁集乡西北部3公里,辖14个村民组,5个自然庄,1696口人,2320亩耕地,35名党员,4个党小组,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几年来,我村党支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大棚蔬菜种植,深入推进村庄整治,使耿王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
345、石湾村
  石湾村位于李冲回族乡西南端,是1983年淮河便峡段退建时从河西集体搬迁到河东山坡始建的新村。全村总人口2370人,农户560户,耕地1386亩,全部耕地均在东风湖行洪区内,全村下辖2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划4个片。建立一个党支部,党员38名,支部成员5名,村委会成员名。居住环境背山面水,滔滔淮河穿村而过,渡口是石湾村村民渡河耕种的唯一通道,现有渡船两只,渡工2名,船上动力机械3台,农业优势是李
346、秦刘村
  秦刘村位于朱马店镇偏东北2公里处,南临永幸河,东有港河、西有马大沟,马康路从中穿过。各自然庄2005年铺通了砂石路,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庄,人口2019人,劳动力1273人,其中女劳动力638人,实有耕地面积2770亩。村支两委班子四人,(计生专干不在班子)党支部党员61人,(预备党员6人,),女党员8人,其中预备女党员1人,现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
347、杨村村
  杨村村概况我村位于杨村乡南部,地形结构分布三湾一岗。全村所辖六个联队,总人口2603人。耕地总面积3200亩,其中,东一队105户,人口450人,耕地439.4亩。东二队110户,人口420亩。立新一队92户人口,390人,耕地535.35亩。立新二队86户人口,380人,耕地面积475亩。红旗一队120户,人口523人,耕地777.4亩。红旗二队110户,人口440人,耕地498.7亩。全村共有
348、信圩村
  信圩村位于丁集乡东部2公里,东靠依沟,西靠架河,辖4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1766口人,2054亩耕地,48名党员,5个党小组,农民年人均收入5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几年来,我村党支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科学种田,深入推进村庄整治,使信圩村的基础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349、丁庄村
  丁庄村位于凤蒙路东侧,203省道穿境而过,潘谢铁路横穿张铺等自然庄而过。全村6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20人,耕地面积2540亩,村内有大型轮窑厂一座,中型预制厂二个,大型养鸡场和服装厂等中等企业,乡敬老院,全村自然庄水泥路贯通,新建4座水电站解决了全村农田灌溉问题。村党支部下设七个党小组,共计59名(大专8人,中专16个,初中20人),村委会3人,新一届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3岁,大专文
350、武集村
  大兴集乡武集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庄。全村有491户,共2063人。总耕种面积达3350亩,粮食播种面积7637亩,年末粮食总产量3588吨。 凤台县泰华米业有限公司位于武集村,是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由武集村农民武少同创办的,公司占地近4000㎡,固定资产735万元,公司现有职工46人,年加工能力可达2万吨优质米。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近3千万元,生产的“泰华之星”香米,远销广东、
351、秦万村
  秦万村概况 秦万村位于贺疃乡东南部,辖9个自然庄。全村共12个村民组,共2547人,土地4391亩,养猪场3个,占地6亩。其中张全福养猪场共有一千多头,年收入达200万。蛋鸡养殖场一个,2000只左右,占地两亩,年收入近十万。秦万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70人,下设2个党支部。2011年7月换届以来,新“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共同致力于村级发展,在秦书记和万主任的带领下,“两委班子”成员着力发展民生工程,
352、李桥村
  李桥村位于平圩镇北部,陶高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5个自然庄,人口 969人,237户,耕地面积 1056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日照充足。该村南依泥河,东靠泥河引河,水资源丰富,且有村级灌溉站一座,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农作物主要为一麦一稻,林木发展迅速,绿化覆盖率达23%,食用菌产业成为主要产业,金针菇年栽培10万袋,人均年纯收入6400 元。
353、先丰村
  先丰村地处架河乡西北部,全村辖4个自然庄、6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2757人,605户,土地195.1公顷。村两委基本健全,领导班子工作认真,积极进取,对村里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8年至2010年,先丰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全村人兢兢业业的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先丰村的各项工作在全镇都排在前列,三年来为全村四个自然庄修建水泥道路
354、集南村
  集南村是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40406103211。
355、后集村
  后集村位于高皇镇中部,全村总户数392户,总人口1831人,有10个村民小组,2006年人均总收入2800多元,耕地总面积1956多亩。党小组3个,党员34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近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该村党支部坚持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个好”村支部的创建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和农村政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
356、董圩社区
  董圩社区坐落在芦集镇镇府背面,北靠潘三铁路,东至芦贺路,西至镇中心路。社区总户数726户,人口1798人。下有2个自然庄,7个村民小组。党员32人,3个党小组。由于采煤塌陷不能居住,已搬迁人口1393人。近年来,村成员勤政苛俭自律爱民,全心全意为民谋福利,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引进外资惠农的道路。村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从中长远利益着眼,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引导全村干群转变思想
357、庙前村
  庙前村位于潘集区夹沟乡政府的南侧,潘集第一煤矿东矿区的东南边,全村总人口1740人,上年人均收入4000元,耕地2729亩,9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庄,有党员41名。其中女党员3人,高中以上文化党员10人,村内设入学一所,规范鱼塘一处,年水产养殖收入100万元以上,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健全,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358、代庙村
  代庙村位于潘集区泥河镇南部,是泥河镇的南大门。东与夹沟乡接壤,南与古沟乡相邻,北部与店集村相连。有泥古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代庙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全村总耕地面积为2658亩,拥有代大郢、代东湾、代西湾3个自然庄,6个村民小组,村内多数为代姓,农户1200余户,总人口为2370人。代庙村应采煤沉陷问题需要进行搬迁,现已有两个自然庄进行了搬迁,其中代大郢新村已搬迁至长白山
359、河西社区
  河西社居委地处西淝河南岸,东临魏庙村,西与国投新集二矿(花家湖矿)和花家湖社区毗邻,南毛张公路横传而过,辖区内7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3182.35亩,常住人口3217,党员98人。 河西社居委负责辖区居民日常事务,成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议事委,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设有社居委办公室,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党员活动室,老年学校,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等组织机构,总共办公用房面积约360平方米。
360、陈集村
  陈集村概况陈集村位于毛集实验区夏集镇北部,南邻毛张公路1.5公里,西靠国投新集一矿,东临国投新集二矿,北邻淝河,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属夏集镇第二集贸市场。农业以盛产小麦、水稻为主,工业以4个新型墙体材料厂为龙头。全村共有人口1904人,465户,耕地1720亩。近年来,村支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团结协作,紧紧围绕建设美好新农村、共创和谐新家园为中心,以群众生活宽裕为己任,全面落实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