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1、前川街道
  川街道。美称:二程故里。区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前川街道为黄陂区党政机关驻地,辖11个城市社区、63个城郊行政村。行政区划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19万。交通:武汉市至黄陂区城关公路。-景点  双凤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山,是后人为纪念宋代著名理双凤亭学家程颢、程颐而建。双凤亭始建于宋代,因程氏兄弟生于黄陂,所以原址在黄陂区城区,后来毁坏。明天顺七年(1463)改址建亭于前川街道鲁
2、三里桥街道
  位于黄陂区东南部,距区中心10公里,距武汉18公里,东与六指街接壤,西临滠水河,南距长江10公里,与汉施公路相连,黄陂至武湖公路贯通全镇,境内的滠水河段船只北运黄陂区中心,南入长江,水陆交通便捷。.
3、三店街道
  三店街位于新洲区北部,106国道、柳明公路呈十字形贯穿境内,辖67个村、2个社区,版土面积1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71公顷,人口8.32万,因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市场繁荣、商贸活跃,被誉为“武汉的小温州”。三店街是湖北省“双百”优质棉生产基地、武汉市优质糯稻生产基地。林果业也发展较快,优质青梅出口日本;现有常年蔬菜园8000亩,莴苣、萝卜畅销省内外,食用菌产业也颇具规模;畜禽业发达,三店
4、金湖街道
  金湖街道办事处(马叫) 马叫、铜绿山矿、井巷、五里堤、铁路桥、角田、马叫、株林、范铺、牯羊、平原、石任、田垅、程湾、汪拳、栖儒、柯湾、下方、优先、大泉、柯庄、巴塘、北河、谷文、姜桥、胡庚、港背、彩畈、宋堍、门楼、德贤、港岭、龙角山、黄家献、熊家边、四斗粮、上冯、佘家畈、赵保、下四房、焦和、八角垴、石花、泉塘、铜山、畈陈
5、陈贵镇
  大冶市辖镇。1975年建矿山公社,1984年建陈贵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16公里。面积106.8平方公里,人口5.6万。武(汉)大(冶)铁路灵支线经过境内,大金省道横穿镇区。辖高垄、上罗、黄松墩、金家庄、陈潮、太山、杨庚、石滩桥、袁伏二、李河、石头塘、陈贵、刘新监、港南、港北、方冲、堰畈桥、洪滨桥、宋家垴、杨董、九眼桥、石岭、金洪、黄志、山下吴、张礼洪、王祠、杨塘、三根祠、翁家山、雷山、陈良碧、
6、半壁山农场
  半壁山农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阳新县境内,位于富河、网湖与长江交汇处。国土总面积2.65万亩,其中耕地1.1万亩,林地2000亩, 养殖水面6200亩,果园1000亩。总人口6500人,其中职工2070人。年产优质稻1000万斤,油料80万斤,皮棉1万担,鲜鱼400万斤,水果10万斤,螃蟹20万斤。年均实现社会总产值1.58亿元。农场已初步形成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种、养、加、销一条龙,农、工、贸
7、红卫街道
  红卫街道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办事处驻车西路19号,人口38000人,面积28平方千米。下辖:420303002001 112 王湾(王湾村)居委会 420303002002 111 周家沟居委会 420303002003 111 燕沟居委会 420303002004 111 动力新村居委会 420303002005 111 界牌(界牌村)居委会 420303002006 111 袁家沟居委会
8、谭家湾镇
  谭家湾镇位于湖北十堰市郧县。下辖:420321115001 121 水乐园居委会 420321115200 121 谭家湾村委会 420321115201 122 十方院村委会 420321115202 121 西茶亭村委会 420321115203 220 核桃树垭村委会 420321115204 121 东茶亭村委会 420321115205 220 陈家墁村委会 420321115206 2
9、五峰乡
  五峰乡位于郧县西南方,汉江南岸,东与柳陂镇相连,南与鲍峡,胡家营镇接壤,西北与郧西涧池乡,郧县青曲镇隔江相望。辖区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40公里,版图总面积223.72平方公里。全乡现辖一个办事处(安城),38个行政村,238个村民小组,8495户,35430人。耕地面积34845亩,人均耕地1亩。200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7051万元,财政收入170万元,人均纯收入1350元。五峰乡历史文化
10、牛河林业开发区
  牛河林业开发区位于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下辖:420381401201 123 牛家河村委会 420381401202 220 驷马沟村委会 420381401203 220 小尖山村委会 420381401204 220 五谷庙村委会 420381401205 220 李家山村委会 420381401206 220 莲花寺村委会 420381401207 220 光顶山村委会 4203814012
11、盐池河镇
  丹江口市辖乡。1948年设盐池河区,1958年划为前进、建国、飞跃3个公社,1975年合为盐池河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中心84公里。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口1.3万。有浪(河)盐(池河)公路通此。辖盐池湾1个居委会和大岭坡、竹园湾、两河口、朱坡、西坡、水竹园、三盆河、水田沟、杉木观、庄子、盐池湾、西院、袁家沟、中坪、中油房、草房沟、改板河、草坪、阳坡、纺车沟、黄草坡、桂花坡、江龙
12、擂鼓镇
  独特的区位优势。擂鼓镇位于竹山县西部,距县城54公里。跨东径109°48″—109°57″、北纬32°16″—32°24″。东南与宝丰接壤,西南与竹溪县河镇交界,北与得胜、秦古镇相邻。全镇辖18个村80个村民小组共8075户30413人。305省道(襄樊至竹溪关垭)、竹旬路(竹山至旬阳)、擂县路(擂鼓至竹溪县河)、白竹路(白河至竹溪),316国道在擂鼓境内纵横交错,构成大、中、小三个“金三角”。在
13、得胜镇
  得胜镇地处鄂陕交界的竹山县西部,与陕西省白河县接壤,是著名的省际“口子镇”。全镇版图面积29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979亩,其中水田7139亩,辖14个村、69个村民小组、7456户、27600人。  二○○五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得胜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
14、丰溪镇
  1、地理位置:竹溪县丰溪镇古称泗水关,位于鄂西北竹溪县南部边陲鄂陕渝三省市交界处的大巴山脉腹地,素以一脚踏三省的独特位置而声名远扬。全镇版图面积392.25平方公里,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丰溪镇位于东径109°42’16",北纬31°52’24"上,西与陕西省镇坪县接壤,距镇坪县城54.5公里,西南与重庆市巫溪县毗邻,距巫溪县城98公里,距竹溪县城102公里,260省道(兴界路)贯镇而过,
15、桃源乡
  竹溪县桃源乡地处秦楚大巴山脉,位于十堰市竹溪县南部,南靠重庆市巫溪县,东邻竹山县柳林乡,西郊陕西省镇坪县。乡政府驻地羊角洞,距县城194公里,距巫溪县城140公里,距镇坪县城60公里,距竹山县城135公里。竹溪县“泉双”路贯穿全乡,是楚地进入渝陕的门户,进庸沿堵河入汉江的咽喉,在十堰构筑西部开发支点和经济走廊战略中处承东启西的区位。在版图上位于东经109°35-110°00,北纬30°40一31°
16、上龛乡
  房县辖乡。1949年上龛区(十一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置区,1975年为公社,1987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85公里。面积355平方公里,人口1万。车九(车家湾一九道)公路穿境。辖王家湾、草池沟、五台沟、范家垭、上龛桥、四湾、白玉坪、五池沟、干溪、黄龙山、扁担沟、双龙、江南沟、杜家沟、高草坪、金竹园、湖溪沟、鞍场、百户沟、石柱、二荒坪、青龙、南冀、乌梢尾24个村委会。农业以玉米
17、土城镇
  商贸活镇。土城镇是房县的北大门,境内又有两条国、省道通过,商贸流通极其便利。未来五年,该镇将通过“建”、“拓”、“育”等手段,促进全镇商贸流通。一是“建”。强化集镇建设,为商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重点抓好“二街二场二路”的开发。“二街”指土城集镇街道、通省集镇街道;“二场”指沿街小商品市场和已经建成的土城农贸综合市场;“二路”指209国道、235省道及其周边地块的开发利用。新的集镇规划中明确
18、姚坪乡
  房县辖乡。1974年前为大木区所辖,1975年建姚坪公社,1987年改置姚坪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20公里。面积203.7平方公里,人口2万。县级公路贯通,堵河纵贯境内,是(黄龙电站)县主要库区之一。辖龙淮坡、刘家拐子、长梁、马家坡、馨口、前坪、磨山、黄家铺、碾盘、寺湾、石盆、大沟、双河、高家坡、黄宝、西沟、东方、中阳坡、彪虎寺、段家坡、对寺河、马尾河、三观庙、金家沟、土地岭、屈家坡、化口、
19、庙前镇
  庙前镇位于当阳市西北部漳河西岸,属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东距荆门市30公里,西至宜昌市90公里。2001年3月原庙前镇与烟集乡合并为新的庙前镇,辖18个村,110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6920人,9620户,国土面积3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740亩,占国土面积的11.8%,其中水田49084亩。全镇林木资源丰富,山林面积27.4万亩,占国面积51.5%,水面面积51105.
20、淯溪镇
  育溪镇中心集镇是当阳三大古镇之一,自东晋远公法师倡道,临溪建寺,至今已有1600余年。由于地理位置与水陆交通条件优越,为当阳、远安、荆门边界及南漳等地农副特产品集散地,素有“小汉口”之称。1987年9月撤区并镇,2001年3月因镇处机构体制改革,由原脚东乡、育溪镇、陈院乡三乡镇合并而成。育溪镇位于当阳市东北部,地处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相邻,南与河溶镇相连,西与庙前镇隔河相望,北与远安、南漳交界
21、艾家镇
  1987年建艾家镇。位于县境南部,长江南岸,距县府20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0.7万。沿江有轮渡码头3个和2条县内公路相通。辖艾家、刘家棚、桥河、七里、柳林、姚家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镇内有胜景荆门山、隔江与虎牙山相峙,地势险要,史称“荆门即古江关楚西塞也”。.
22、土城乡
  1949年为土城乡,属桥边区,1956年析置土城区,1975年改公社,1987年建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30公里。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2.7万。318国道及宜(昌)长(阳)公路过境。辖土城、白日坡、余家坝、戴家湾、大松林、李家坝、鞍子溪、高家岭、赵家湾、紫橡坪、东溪、穿心店、茅家店、四方湾、黄家岭、天堰、大石门、谭家岭、干沟岭、彭家坡、三岔口、和平、花栗树、陈家溪、三涧溪、杨家埫、李家坪、
23、伍家乡
  宜昌市伍家岗区辖乡。1958年为宜昌县伍家公社,1971年和1973年先后划归宜昌市,1983年设伍家乡。位于城区南部,长江北岸。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2.5万。宜黄高速公路、318国道、汉宜公路、鸦官铁路穿境,附近有三峡机场、土门机场。境内有大型火车站花艳客货运站,宜黄高速公路大型立交桥伍家岗立交桥和深水码头华通港。辖共前、共勤、共联、共谊、共升、共和、共同、共强、合益、火光、旭光、联丰、前坪、
24、西陵街道
  西陵区西陵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0.2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其中企业型居委会5个),居民住户2.5万余户,人口10万余人。有党的基层组织37个,党员1419人。近年来,西陵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0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的大局,以“服务居民,突出特色”作为各项工作的指导,以构建宜居、宜业和谐社区为目标,不断创新社
25、云集街道
  西陵区云集街道办事处位于宜昌市城区中心地段,辖区总面积12.4平方公里,下辖12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8万多人,是宜昌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教育中心。云集街道办事处主要工作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人民0的决定、命令、决议。2、依法指导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加强社区居委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其自治能力,发挥其自治作用。3、负责制定和实施本辖区的社区建设
26、古夫镇
  古夫镇地处鄂西大巴山余脉,位于宜昌市西北部,与神农架林区接壤,属三峡二次移民镇,是兴山县新县城所在地。 209国道贯穿全镇,镇域版图面积44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90万亩,多经地5万亩,流域面积8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12.7亩。辖16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9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7503户42075人,流动人口1万多人。辖区海拔170-2240米。土壤以黄壤土、石灰土、沙页岩、水稻土为主,酸碱
27、下堡坪乡
  下堡坪乡地处夷陵区西北部,是我区较偏远且唯一不通油路的山区乡镇,现有20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7422户,总人口24739人,国土面积254.5平方公里。200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419万元,财政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502元。下堡坪乡盛产天麻、茶叶、香菇等土特产品,其中天麻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已跃居湖北省天麻种植第一乡。2002年,全乡天麻种植面积
28、松木坪镇
  松木坪镇位于宜都市东南端,东南与松滋市接壤,北与枝城镇为邻,西与王畈乡相连。地跨东经111°22′至111°35′,北纬30°13′之间。境内交通便捷,省际公路雅(畈) ——澧(县)线由北向南通过。松木坪版图面积127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镇耕地面积20049亩,水田13481.9亩,旱田5000.6亩,林地28392亩,水面1314亩。全镇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7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454
29、鸣凤镇
  鸣凤镇位于远安县中部,沮河中游左岸。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镇西3500米有一高山,风景秀丽,相传南宋宝裕年间(公元1253-1259年),从山上传来凤凰鸣叫,故称为鸣凤山。镇地处鸣凤山附近而得名。全镇面积75.7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94公顷;山林4518公顷;所辖7村4居(委会)1.87万户4.35万人。鸣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镇。明成化4年(公元1468年),县城址由旧县亭子山迁至现在的
30、龙舟坪镇
  龙舟坪镇位居清江中下游、东临宜都,北接宜昌,地处“一坝两库”(隔河岩电站大坝,高坝洲、隔河岩库区),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境内318国道、清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王渔省道纵穿南北。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740米,最低海拔80米,年平均气温18C。全镇辖21个村,4个社区居委会,157个村民小组,32050户,82872人,其中农业户15687户,50948人,
31、渔峡口镇
  四千年巴国故都,八百里夷水名疆。 渔峡口镇地处长阳西大门,西邻巴东,南接五峰,为宜昌市边际口子镇。清江横贯东西,榔水公路沟通国道,水陆交通畅达,中心集镇距县城129公里,距水布垭工区18公里。全镇辖6个村105个村民小组,l0246个居民户,总人口37362人,农业人口35718。国土面积294.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75.6%,耕地面积4779公顷,水域面积524公顷。境内自然资源储量丰富,铜
32、董市镇
  枝江市董市镇是一座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公元220年名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魏延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是蜀汉中郎将董和故里,后因商贾云集,半于邑城,遂而演变为董市。董市镇位于枝江城西3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现有5.5万人,145.4平方公里面积,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耕地面积6.7万亩。是枝江市中等城市规划的三个中心区之一,是枝江城区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宜昌市工业重镇、湖北省
33、仙女镇
  仙女镇区位优越,位于宜黄高速公路枝江道口处,东邻荆州,西连宜昌,濒临万里长江,紧靠焦枝柳铁路,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全镇国土面积171平方公里,现辖22个村8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206人。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7亿元,农业总产值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万元,财政收入931万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5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2975元。近几年,仙女镇经
34、泄滩乡
  秭归县辖乡。1958年建峡光公社,1962年改为泄滩公社,1986年设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交通以水路为主,码头有巴东、宜昌的客轮停靠。辖老坟园、陈家湾、彭家、万家、棋盘岭、作坊、徐家山、坊家山、何家河、柴家湾、后岩、白家河、白岩头、白家坪、九条岭、核桃坪、石鼓坪、黄家山、水田湾、陈家坡、蒿子坪、桂花坪、柳池子23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盛产夏橙。.
35、两峪乡
  保康县辖乡。1951年为四区,1956年划入马良区,1958年改火箭公社,1962年设两峪区,1975年划入大水公社,1984年分置两峪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158.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两(峪)马(良)、朱(砂)芭(桃)公路纵横交错。辖两峪、桃园、长冲、麻坪、长河沟、磨坪、庵埫、东湾、胡家台、程岐、龙潭河、百庙沟、枫香坪、芭桃、长垭、王家坡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煤炭、商贸
36、竹林桥镇
  老河口市辖镇。1951年设第五区,1958年改为七一公社,1962年改为竹林桥区,1975年改为公社,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府23公里。面积108.6平方公里,人口3.4万。207国道从西部通过,半(店)齐(家岗)公路横贯东西。辖小贺营、梁曹洼、谢营、范冲、小陈营、大张洼、陈家营、小左岗、连花堰、丁楼、贺湾、温岗、王李岗、王湾、马湾、朱岗、邓家营、韩家大堰、孟湾、苏家店、周岗、竹林桥、
37、肖堰镇
  南漳县辖镇,县桑蚕基地和著名的银杏主产地之一。1952年建肖堰区,1975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建区,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中南部。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2.2万。南(漳)远(安)、肖(堰)小(漳河)公路在境内交会。南漳第一大河——漳河纵贯西南境,东林河、麻城河由镇北发源流经境内。辖肖家堰、班竹坪、火田、伍家垭、茅湖、花老池、桐树埫、龙家垭、陈家垭、西流坪、柏树岗、冷水沟、李家沟、千石坡、曲
38、茨河镇
  茨河镇总面积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7.4公顷,其中水田1064公顷,旱地303.4公顷。辖白龙庙、下磨石、陶湾、后庄、前庄、承恩寺、石嘴子、庙岗、石井冲、金牛寺、胡家泉、断层沟、马家沟、青鞍山、杨村等15个村,茨河街道社区。年末总人口20873人,其中农业人口18995人,男性11075人。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40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各6400万元、1010万元、990万元,
39、庙滩镇
  庙滩镇总面积23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91公顷,其中水田2126公顷,旱地1365公顷。辖熊家营、兰家圹、蒋家套、汪家洲、喻家湾、回流湾、万寿桥、兴隆殿、柳树沟、邓家湾、古乐寺、高桥河、彭家庄、万家营、高台铺、禹家岗、鸭子湖、财神庙、申家冲、黄畈、王家咀、皂角树、张庄、檀树湾、小河、古林寺、水沟、郭峪、石库等29个村,聚秀街、灵水街、宣武街、夕照街等4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总人口51640人,其
40、黄龙镇
  襄樊市襄阳区黄龙镇地处襄、枣、宜三县(市)结合部,全镇现有版土面积152平方公里,6.9万亩耕地,4.3万人,25个村(居民)委员会,15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大,岗多山多林多水域宽广是其显著特征,境内万亩冬桃已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良种黄羊繁育基地已被列为农业部丰收计划。黄龙镇是革命老区,1930年襄阳县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在黄龙荡成立,从这块热土地上,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自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