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山西省善治示范村[7]
241、胡家峪村
  胡家峪村是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圪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128100201。
242、车家坡村
  车家坡村是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灵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126100213。
243、冯家会村
  冯家会村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124109205。
244、后沟村
  后沟村全村235人,85户,其中劳动力151人,耕地1283亩。后沟是闻名榆次乃至全市的古村落旅游地,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村民也开起了农家饭馆、旅馆等方便游客的服务产业。全村除了旅游外,后沟还是远近闻名的小白梨产区。
245、后沟村
  后沟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702100233。
246、张胡村
  北田镇张胡村位于榆次城南11公里处,榆长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有农业人口903人,党员40人,耕地面积2759亩,是山西农大农科教试验示范基地、全区首批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山西省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省级生态文明村。近年来,依托温室蔬菜和水果两大支柱产业,投资1000余万元,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先后展开了农村新的“五覆盖”工程,园林村、安全饮水、万亩温室园区张胡项目区等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全村面貌焕
247、朝阳村
  朝阳村位于太谷县城北5公里,紧靠108国道和南同蒲铁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现有人口5620人,1673户,耕地7600亩。主导产业以工业为主,拥有企业80余家,其中大型玛钢铸造加工企业12家。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224万元,其中工业总收入达到35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504元,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同时也是省、市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后
248、武家堡村
  武家堡村位于太谷县城西3公里处,全村有5个居民组,600余户,农业人口1700余人,劳动力692人,其中党员45人,耕地约4000亩。2009年粮食总产量2864吨,农业经济收入3732万元,总费用25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28元。我村西通太茅路,东靠108国道和太太路,交通非常便利。武家堡村依托本村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共有拱棚75个,温室大棚28个。武家堡村的肉鸡养殖规模比较庞大,
249、南张村
  太谷县南张村位于太谷县西南,距县城12公里,紧邻太井线和南循环交通十分便利。南张村全村人口约1500余人,耕地2700亩,其中2500亩为红枣经济林,现为山西恒丰枣业红枣基地。近年来,南张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红枣产业做为兴村富民的战略来抓,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科学引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要求,推进红枣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取得了成绩。红枣和苗木花卉为本
250、北关村
  北关村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北城区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40726402202。
251、修善村
  修善村基本概况修善,位于祁县城赵镇正北方向。是东汉司徒王允的故乡。全村610户,总人口1898人,两委主干8人,党员44人,耕地面积4914亩,其主导产业为酥梨、辣椒、小麦、玉米;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15元。修善村北靠汾河,腹穿昌源,汾东灌渠横跨东西,农斗毛渠网络密布,是个历史悠久、物产富饶的生态村。
252、苗家堡村
  一、基本现状苗家堡村隶属于晋中市祁县城赵镇,位于祁县县城的西北方向,距县城7公里处。村内现有人口811户,1938人。全村耕地总资源5250亩,常用耕地4555余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3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84万元,养殖业收入57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506元。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一)产业发展现状苗家堡村以种植、养殖业为农民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共种植酥梨150
253、河湾村
  河湾村紧邻国道、省道、高铁站,紧邻乔家大院景区、九沟风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古城、与平遥古城相距20公里,地处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中段,紧邻湿地公园河畔,沿河两岸有400亩森林覆盖,河畔建有十公里自行车赛道和湿地公园旅游路。该村始建于西汉,已有2000年的历史,汉中山王妃罗女迁祁为食邑地。全村罗姓占98%,是中国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故里,现存有罗氏家谱,罗氏神祗,罗氏祠堂,贯中故居、砚台和贯中古墓
254、刘家堡村
  一.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刘家堡村隶属祁县西六支乡,村庄总面积1617亩,建筑面积183亩.北与塔寺村接壤,南与西六支村相连,西与高村相靠,东与马家堡村相邻,交通比较便利。108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二.自然资源利用与评价 刘家堡村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分,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日照时数26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41.8毫米,无霜期172天,大
255、京陵村
  洪善镇京陵村地处洪善镇西南,紧靠南通普铁路,108国道. 全村占地面积2700多亩,耕地1800多亩,全村人口1200口,400户左右,正式党员33名,村名代表21名,两委领导班子7人,低保户20人,五保户4人,合医参合人数达到98%,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0%以上,现已领到养老保险人数140人。全村共划分了3个网格。
256、岳中村
  岳中村位于平遥县城东南八公里处,岳壁乡政府所在地,平孟公路横窜村中是繁华地区是发展商业的黄金地区。岳中村全村面积三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1870亩,人口2400人,劳动力有700个以种植为主。全村分为六个村民小组,分四个网格区。初级小学一所。
257、东城村
  东城村位于平遥古城东隅,是平遥教育小区所在地。多年来,东城党支部、村委会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兴办交通、兴办教育、建设旅游观光农业园区,不但被山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山西省模范集体,而且已经搭起了蕴藏巨大商机的发展框架。随着东城新村开发规划的逐步实施,本村的地理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党总支部书记庞海、村委主任乔登峰热烈欢迎有识之士来东城创大业、谋发展,共腾飞。电话:03
258、南薛靳村
  南薛靳村位于香乐乡境内,地处平遥县汾河西岸5公里汾屯线北侧,道路畅通,交通便利,全村总户数325户,人口889人,有耕地2389亩,劳动力387人,玉米种植面积占到总面积的98%,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导产业,另外有保红袜业和聚贤橡胶两户企业。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8000余元。
259、罗城村
  香乐乡罗城村地处汾河西沿,距县城20公里,人口926人,劳力590人,现有耕地2700亩,大部分为水浇地,主要以种粮为主,花生、西红柿为辅,人均收入在9000元以上。
260、西堡村
  义棠镇西堡村位于义棠镇东部,紧靠108国道和西外环路,与市区相连。全村人口900人,劳动力500人,耕地面积900亩,人均纯收入4500元以上,2007年成为介休市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村民主要以劳务输出、企业上打工为收入来源。近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畅通路桥有限公司的大力帮助下,全村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村支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261、大褚屯村
  大褚屯村位于介休市东南,距市中心约9公里,全村总人口823人,总户数247户,耕地824亩,人均收入4505元。大褚屯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共七人,党支部书记郭茂岱,村委主任梁崇昌,党员一共37名,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加强组织建设和发挥两队伍作用。建立健全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各项组织机构,做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两委班子成员强化齐全。实行规范化管理,发挥党员队伍、村民队伍作用。同时以
262、顺城关村
  顺城关村,顾名思义,是顺着城墙的一道关,原本是介休旧城北靠城墙的一条街。由于后来的行政规划,又包括了文家庄、胡家园另两条街,而后统称顺城关村。随着历史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等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如今的顺城关村正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全村已置于整个介休市区的规划发展区域框架之内,人口增多,耕地减少,居住扩散已是不争的现实。我村成立党总支并下设四个支部,全村共有党员140人,村委行
263、胡家岭村
  胡家岭村位于灵石县城东南,四面环山,与玉成村、翠峰村相邻,全村总面积7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共213户,526人。
264、苏溪村
  苏溪村位于灵石东8㎞处,农业人口1800人,全村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退耕还林800亩,宜耕地1200亩,水浇地200亩,旱地1000亩。辖四个村民小组,村民主要收入自周边煤矿、洗煤厂务工,现集体有股份制砖厂一座,占地企业四家。年集体总收入80多万元。
265、马和村
  马和村位于县城东12公里处,北面紧邻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和108国道,东南面背太行支脉太岳山,祁临高速公路侧村而过,西面毗邻本县翠峰镇,全村共有32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800人,非农人口400人,耕地面积4780亩,全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且土地肥沃、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近几年来,我村在县、乡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在村党支部、村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紧紧抓住新农村
266、北庄村
  北庄村基本情况 北庄村位于夏门镇北山,辖区内有1个自然村,全村共 192 户,448人,男女劳力338人,有一处卫生所,拥有耕地面积1680余亩,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种植玉米。新一届支部村委成立以来,致力于解决全村移民安居工程,为老百姓安居乐业、增强农村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北庄村在历史上曾有多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和牺牲,如今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当中。
267、北马会村
  北马会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箕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721100228。
268、水磨头村
  水磨头村位于北寨乡西南,临榆北公路,距县城6公里,现有113户,342人,党员12人,村民代表5人,耕地面积311亩,人均纯收入3000元。2005年以前,水磨头村是一个一无资源二无产业三无人才的穷村、乱村,换届选举后新一届班子立足现状、抢抓机遇,积极探索推行“村代会”村治新模式,极大的推进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进程。通过召开村代会,水磨头村最终确立了“蔬菜兴村”的战略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到2
269、社城村
  社城村位于太行山西麓,浊漳岸畔的榆社县城北16公里的社城镇,距晋中市75公里,太原市90公里。是镇政府住地,社城村现由8个自然村组成(社城,河滩,南垴,南社城,以及移民并村后的刘王后,沟儿岭,龙门,道陆)。南起北翟管界,北到沟儿岭掌,长约18公里;东起石片沿与北寨乡接壤,西到后麦山,宽约13公里,占地约186平方公里,人口1600余人,党员63名,耕地1800余亩。不论是人口还是面积都是社城镇最大
270、下咱则村
  下咱则村位于榆社县东南部,距县城19公里处,建成区位于东郭公路北侧,全村207户,610人,耕地面积1120亩,共有男女劳动力340人,党员36人,两委成员7人。村内现有高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所,小学一所,卫生院一所,初具规模的健身场地一个,大街小巷全部硬化,配套安装路灯20处。有线电视及电话覆盖全村,有3户家庭安装了宽带,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实现美化、亮化、绿化。近几年,“两委”班子成员立足本村
271、泽城村
  青山绿水傍青峰,人杰地灵在泽城。 泽城村地处太行山中部清漳河东畔,距麻田镇政府约30里,现为麻田镇的一个行政村,下辖三个自然村:西泽山、南山和半坡。全村现有住户395户,人口1332人,五保户十户,党员66人。这里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无霜期长,耕地1200多亩,传统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等,经济作物有核桃、柿子、花椒,正所谓物产丰富。 泽城村历史悠久,这里的山山水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
272、下武村
  下武村位于县城南37公里处,全村390户,1136口人,地域面积12912亩,其中耕地1042亩,左权县34个中心村之一。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气候温和,是林产品生产大村。近年来,下武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实施依法治村、科技兴村战略,抓水改土,夯实产业基础,鼓励和支持个体民营企业经济实体的发展,形成了以核桃等经济林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已建成的“下武村优质育苗基
273、梁峪村
  梁峪村位于左权县城南9公里处,仅靠207国道,交通通讯便捷,全村近1000口人,298户,下辖1个自然村,耕地1200亩,宜林荒地4700亩,拥有整合租赁煤矿一座,年收入220万元。村民以种地、养殖、运输、打工为生,村内有广场一个,篮球场一个,小卖铺五个。 我村共有党员76名,男72人,女4人。其中有两委班子成员5人,下属纪委委员3名,妇联主任1人,团支部3人,初中文化以上的达到57人,50岁以上
274、骆驼村
  骆驼村位于拐儿镇北方五公里处,下辖贵山、小亭沟2个自然村。全村378户,1168口人,共有耕地面积1021亩,人均1亩,林地面积5000亩。共有劳动力700人,其中男劳动力380人,女劳动力320人。支部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3人。辖区内盛产核桃、花椒。共有新老核桃树26000株
275、井玉沟村
  义兴镇井玉沟村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滨河路北侧。全村175户,508口人,劳动力23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亩,林地面积2752亩,粮食播种面积331亩,粮食总产量68.2吨,人均纯收入3648元。属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9年井玉沟村总投资819.96万元,在基础设施、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等方面全面铺开了新农村建设。目前,该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一个村风
276、东白岩村
  东白岩村位于镇政府16华里处,全村101户,262口人,劳力108个,耕地面积1361.6亩(其中粮田面积817.9亩),牛存栏349头,人均纯收入3217元,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养牛业
277、南庄村
  南庄村位于牛川乡西南,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共有196户,608口人,29名党员,劳力526人,耕地1310.72亩,退耕还林地767.83亩,全村共有大牲畜144头,其中牛90头,马驴骡54头;村里有大型养猪场一个,獭兔养殖场一个,新建标准化养牛园区一个,南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林业先进村,曾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
278、白仁村
  白仁村位于松烟镇西四公里处,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阳曲山下,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地处榆邢公路中段,对外交通便利,区位发展有一定优势。白仁村辖一个自然村,全村138户,403口人,非农人口18人,男劳力115人,女劳力35人。耕地面积729.17亩,林地面积6292.5亩,牧草地4242.3亩,大牲畜存栏118余头。五保户2人,低保户15人。 村内已实行户户通水泥路,并建有一个全民健身广场,广场绿化
279、柏叶底村
  柏叶底村位于昔阳县东部,属界都乡。在榆赞线南,全村共有231户,636口人,耕地面积1200余亩,大小牲畜100余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柏叶底村两委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着眼于改善民生,着力狠抓安全稳定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科学养殖规模化、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化。近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村两委奋力
280、川口村
  川口村原属凤居乡,2001年3月并入昔阳县赵壁乡,位于县路留马线和界李线交汇处,北距凤居村3公里,南离赵壁村5公里,全村共有460户1310口人,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347亩,全村共有支委5人,村委5人,党员55人。在村支部书记王爱良、村主任王永刚的带领下,全村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一直走在了全乡的前列。 川口村主导产业为玉米种植业,多年来,全村玉米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300亩左右,全年粮食产量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