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2]
41、两河镇
  v叙永县辖镇。1948年设两河乡,1953年建镇,1958年改公社,1959年复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3.6万。叙(永)威(信)公路过境。辖风岩、盖首、桐风、立 新、六宝、落宁、保丰、边岩、镇国、金华、金银、落箭、张坝、还乡、尖山、飞龙、西山、网坝、大林、安足、落邦、余香、铜鼓、乐郎、培龙、江村、茶叶、孙家、石关、滥坝、麻园、新店、何营33个村委会和两河一
42、分水镇
  叙永县辖镇。1948年设分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65公里。境西部与云南省威信县接壤。面积148.8平方公里,人口2.8万。叙(永)威(信)公路过境。辖分水、联合、海子、蚂蟥埂、石院、宝龙、余洞、岩口、硝坝、长坝、梭锅、木格倒、楠木、海西、前锋、双桥、海康、红光、军家、苦竹、吼西、集体、矿子、锁马、印方坪、燚榔坝、农庄、长马、香村29个村委会和
43、白泥镇
  古蔺县辖乡。1950年建白泥乡,1958年改公社,1992年白泥乡和菜板乡合并设白泥乡。位于县境南部,隔赤水河与贵州相望,距县城37公里。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建奇、白泥、文光、龙井、凤凰、双石、灿坝、顺和、沙扛、关田、三台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兼产烤烟。。
44、丹桂镇
  古蔺县辖镇。1951年建区,1956年并入石宝区,1981年从石宝区分出,设丹桂区,1992年撤区并乡,将原丹桂、桂阳、岩湾、金华乡合并建丹桂镇。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贵州仁怀市交界,距县城98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现龙、喜马、文兴、石龙、兴香、凤沙、普安、金龙、竹林、玉楼、香元、石板、兴村、豪口、龙润、环扁、正丰、桂阳、岩湾、五 兰、龙安、三沟、先寺、彭营、中湾、白良、至元、三
45、旌阳街道
  旌阳街道地处德阳市中心,东以旌湖中心为界,南以长江路为界,并与城南街道辖区毗邻;西以华山路至红雨村接壤;北以皇冠灯五叉路口为界。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总户数20358户,总人口60354人,暂住人口20500人。驻辖区省、市、区级单位180余个。社区居委会16个,党支部39个。有个体工商户3650家,私营企业265户。 旌阳街道办全面完成党报党刊征订工作:党报党刊是指导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
46、东湖街道
  德阳市黄河街道办事处,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河新区。为了便于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城北街道办的部分区域划归黄河街道办事处管辖。黄河街道南靠凯江路,西临绵远河,东到东湖山,北与东湖乡接壤。是旌阳区政府驻地,为旌阳区优先发展的中央商业居住新区,区域优势突出。增设黄河街道办事处,将城北街道办事处现所辖的拱桥、大地2个村和凯江、玉泉、石桥、水库、镇江、大山门、新马路、黄河路8
47、万安镇
  罗江县辖乡。1952年设万安乡,1958年与万安镇合并建万安公社,1960年万安公社更名罗江公社,1962年分设罗江镇和罗江公社,1984年改称罗江乡,1986年撤乡并镇,1997年析设万安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公里。面积29.4平方公里,人口1.3万。宝成铁路、成绵高速公路、罗桂公路过境。辖石兴、白龙、泉水、柏云、芒江、金雁、凯江、班竹、狮丰、长虹、南塔、石龙、五里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食
48、雒城街道
  广汉市辖镇,市府驻地。西汉高帝六年(前201)为雒县治所,名雒城。元置汉州,为州治所。清末名城会。1913年废汉州改置广汉县,为县治所,称城守镇。1950年置城关区,1956年设城关镇,1980年改称雒城镇。位于市境中部,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8.6万。辖下东街、上南街、下南街、汉口路、江西路、外西、文昌巷、花市街、菸市街、中北街、下北街、小北街、外北、广益街、火车站、桂花街、中山小区、佛山小
49、三星堆镇
  2019年,撤销西外乡和南兴镇,设立三星堆镇,以原西外乡和原南兴镇所属行政区域为三星堆镇的行政区域,三星堆镇人民政府驻兴华东街253号。
50、方亭街道
    方亭街道办事处是位居四川省“十强县(市)”前列的什邡市市府所在地,是什邡市的市区部分,地处物华天宝的川西平原西北部(北纬37°1′,东经134°10′),有川西明珠之称。方亭南距省城成都50公里,东距德阳市2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省市级单位63个,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25万人。方亭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境内商贾云
51、皂角街道
   皂角街道位于四川省什邡市城郊,包围了什邡市北、东、南三方,广木公路、德什公路、蓝剑大道等五条省市交通干道从街道穿境而过,距成都市60公里,距德阳市20公里,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能源充足,通讯发达,市场繁荣。街道内有9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居民委员会,64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总户数5868户(其中农业户5203户),总人口14670人(其中农业人口13670人),街道现有耕地108
52、广济镇
    绵竹市广济镇:位于绵竹市区西北16公里的石亭江沿岸,与什邡市洛水镇为一河之隔。东与玉泉镇接壤,南临石亭江,西与金花镇分界,北与土门镇相邻。   广济镇气候适宜: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属温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3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7.5摄氏度,最高极端为35.2摄氏度,年日照140-170天,年日照数600-850小时,热量较为充沛,农作物一年四季
53、紫岩街道
  绵竹市辖镇。旧为东附郭和北附郭,1935年合并建东北乡,1958年与西南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东北乡为一社,1961年改东北公社,1984年复东北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郊,面积30.3平方公里,人口2.3万。德(阳)天(池)铁路和成(都)青(川)公路在境内交会,绵(竹)汉(旺)公路横穿西侧。辖谷王、广和、东平、河兴、天齐、竹林、赤兔、天河、蔚泉、月亮、茂泉、玉马、双胜、观明、联合15个村委会
54、永兴镇
  中江县辖镇。 1951年建永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永门公社,1984年改称永门乡,1991年建永兴镇,1996年三洞乡并入。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9万。公路直达双龙与罗桂路交会。辖三星、南峰、梧桐、大白山、永兴、莲花、稻子、金山寺、金武、长坪、金狮、青山、杨溪、七星、苍松15个村委会和正街、莲花街2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丝绸、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
55、广福镇
  广福镇位于中江县南端,距县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广福、马安、长胜三个办事处,有26个村,278个社,总人口43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0000人,非农业人口3000余人。二级水泥路——罗桂公路贯通全境,距达成铁路仓山站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广福以境内盛产甘蔗和具有众多名胜古迹而闻名于世。 广福甘蔗是经过一百多年的种植筛选培育而成的,亩产4——5吨,株高约2
56、会龙镇
  中江县会龙镇位于中江县城南面55公里处,幅员面积46.7平方公里,辖17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7643人,耕地面积24856亩,人均耕地0.9亩,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0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6.26元。会龙镇属于浅丘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罗桂路贯穿全镇,成达铁路在会龙设有两个站点,距成南高速仓山入口外10公里,直达成都、遂宁、大英交通非常便
57、玉兴镇
  玉兴镇位于中江县城南12公里,有耕地面积29428亩(其中田12077亩,土12850亩);辖16个行政村,213个村民小组,9491户,31837人。一九九九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501.76万元,财政收入2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5。食用菌生产是玉兴镇的地方特色产品,镇党委、政府根据当地作物稿杆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有利于食用菌繁殖生长的特点,从83年开始动员,组织农户生产木耳,到一九
58、悦来镇
  悦来镇位于中江县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幅员39。2平方公里,耕地2。25万亩,总人口2。5万人,辖18个行政村,18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镇主要是农业,蚕桑,生猪是多种生产的龙头产业,在不断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稻田栽藕养鱼,丹参,白芍等中药材,蔬菜队及小家禽畜在整个多种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工商业有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公路四通八达,悦来路,悦(来)玉(兴)路,悦(来)西(平)路初
59、城郊街道
  绵阳市涪城区辖乡。1951年置民政乡,1958年改城郊公社,1983年置城郊乡。位于区境东部,面积88.2平方公里,人口4万。辖双碑、沿江、三里、南河、平政、高水、圣水、新庙、元通、八角、西园、牌坊、上马、白土、凝祥、菩堤、戈家、新观、大包梁、鼓楼、金家、僰口22个村委会和花园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乡办企业21家,村办企业283家,形成建材、食品加工、汽车及配件制造等门类。1994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发
60、小枧镇
  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位于绵阳城市东南部,是绵阳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和绵阳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7.16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余人。辖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绵阳城市涪江下游,距绵阳市中心城区仅7公里,绵(阳)盐(亭)一级公路纵贯全境,绵阳城区二环路环抱辖区,与南郊机场隔江相望,是绵阳城市化空间推进与产业扩散的必须之地。辖区工业和商住项目符合绵阳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布局
61、枫顺乡
  江油市辖乡。1952年置枫顺乡,1958年改公社,1959年并入六合社,1961年复置枫顺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58公里。面积95.2平方公里,人口0.3万。通公路。辖枫橡、小坝、清花、夏村、小院溪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土特产有黄花、木耳、香菌、核桃、茶叶。中药材有杜仲、天麻、辛夷花。森林覆盖面积大,主要有松、柏、杉树。.
62、观桥镇
   [简况]素有南路通衢之称的观桥镇,位于三台县城南31公里处,三(台)大(英)公路穿镇而过,观射、观菊、观郪、观鲁四条公路交汇于此,是去神秘古郪国、仙境云台观、生态鲁班湖的必经之路。全镇幅员面积77.25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平方公里。镇辖31个行政村,286个合作社,1个场镇居委会。总人口44160人,其中农业人口41747人。有土地面积7220公顷,耕地2004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72亩。植被
63、金石镇
  金石镇位于三台县西北边陲,距离县城36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7.07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0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21个行政村,197个经济合作社,1个居委会,总人口36657人,其中农业人口32408人。人口出生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59人。耕地面积2317公顷,人均耕地1.07亩。森林面积16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2%。全镇机关内设党政办、经济办、计生办、
64、忠孝乡
  三台县辖乡。1940年置忠孝乡,1958年改公社,1968年更名东升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并入塔山镇,1995年复置忠孝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58.7平方公里,人口1.1万。绵(阳)盐(亭)公路过境。辖河江、千佛、东坪、四通、五爱、庞岩、石鼓、建新、大田、大垭10个村委会和忠孝场居委会,境内有膨润土、盐卤。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棉花、小麦。.
65、老马镇
  三台县辖乡。1940年置老马乡,1958年改公社,1968年更名红卫公社,1981年复名老马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有公路过境。永和埝流灌全乡。辖建庄、老马、涪江、九曲、小围、龙泉、三青、青山、四洲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
66、卧龙镇
  梓潼县辖镇。1937年置卧龙乡,1966年改长征公社,1984年复置卧龙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金谷、栏河、响水、青春、桂花、五一、光明、九柏、龙洞9个村委会。绵(阳)黎(雅)公路过境。乡镇企业有建材、粮食加工、酿酒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棉花。卧龙山千佛崖系唐代摩崖造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7、莲花湖乡
  2019年,撤销双碑乡和冯河乡,设立莲花湖乡,以原双碑乡和原冯河乡冯家河社区、新房村、李家村、罗观村、弥勒村、岱场村、武圣村、金狮村、兴隆村、东莲村所属行政区域为莲花湖乡的行政区域,莲花湖乡人民政府驻新兴街10号。
68、水晶镇
  平武县辖镇。1949年前为水晶镇,1952年置水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9公里。面积183平方公里,人口1.2万。平(武)黄(龙寺)公路从镇中穿过,县道公路在此交会。辖浪柴、水晶、任家坝、桂花、木天、白梓、安塘、马元、新华、竹柏、大坪山、青龙、文风、长流、溪坝15个村委会和水晶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厂和商贸、运输、旅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
69、白什乡
  北川县辖乡。1951年名白马乡,1952年更名白什乡,1958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先锋公社,1984年建白什羌族藏族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9公里。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0.4万。通公路。辖高溪、白什、鱼背、清溪、七星、白水、河坪7个村委会和白什居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畜牧业有猪、牛、羊。土特产有药材、花椒、核桃。.
70、卫子镇
  广元市元坝区辖镇。1951年设僰子乡,1959年撤僰子乡,并入石井、新场两乡,1961年建僰子公社,1965年改卫子公社,1984年置卫子乡,1987年建镇。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18公里。面积51.5平方公里,人口0.8万。212国道纵贯南北。辖卫子、冯家岭、刘家河、沈家阁、商家梁、板石沟、新云7个村委会和卫子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制造、电力、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特产烤
71、麻柳乡
  麻柳乡,东连巴山,北系秦岭,地处川、陕、甘三省的龙门山区,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68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2-15摄氏度,年均日照1337-1560小时,年降水量900-11000毫米,年均无霜期180-250天。境内幅员面积51.31平方公里,辖7村54组,2225户,8137人,劳动力4120人,有耕地面积6984亩,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968万元,财政收入40万
72、岳东镇
  一、基本情况苍溪县岳东镇位于苍溪县城东北苍巴线60公里处, 地处东经106°08′—106°15′、北纬31°51′—31°58′之间,幅员面积72.18平方公里,辖28个村﹙居﹚民委员会,173个村﹙居﹚民小组,6318户,22258人。岳东镇属深丘地貌,地势中部隆起,山岭纵横,东入长滩河,西入东河。岳东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均年总日照数为2500小时,年平均辐射每平方厘米87.7千卡。年
73、文昌镇
  文昌镇位于苍溪县东北部,距县城73公里,幅员面积66.01平方公里,辖19村2个居民委员会,134个村民小组,5272户,总人口25874人。文昌镇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14925亩,山林41421亩,系红阳猕猴桃的最适宜生长区;基础设施健全,全镇现有小ⅱ型水库15座、山坪塘292口,通村公路79公里、通组道路285公里。镇政府驻地文昌场,系原文昌区委、区工委驻地。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此成立
74、嘉川镇
  一、历史沿革及自然地理  嘉川镇位于旺苍县城以西10km,广元市以东56km,幅员面积96.5km2,辖20个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5.4万,其中农业人口2.4万。境内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无霜期250天,年降雨量920.9mm,平均海拨400mm。镇内地势平坦,公铁路沿线分布10个村(居)委会,有全县最开阔的平坝嘉川坝,是旺苍县城的中心城市,自成嘉川板块与旺苍新区相联。  嘉川历史悠久,早在
75、高阳镇
  一、 历史沿革相传古代时期曾于此地烧过瓦罐子,故名贯子坝,清代名为贯子堡。1910年属白水乡会,1942年旺苍设治后属白水乡第二堡,1952年土改结束分乡建镇,成立贯子乡人民政府,属旺苍第二治城区。1956年撤销治城区,贯子乡直属于县,1958年并入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贯子公社,属鹿渡区(双汇区)。1984年改贯子公社为贯子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双汇区贯子、鹿渡、支溪三乡合并成立
76、汉阳镇
  汉阳镇位于国家名胜风景区翠云廊,临国道108线,南与城北镇接壤,北与剑门关相接,幅员面积142.8平方公里,辖18个村,67个村民小组,4520户,17630人,2个居委会,其中农业人口15999人,总耕地29637亩,财政总收入198万元,林地251392亩,草坡30095亩。  汉阳镇属中山向低山过渡地带。海拔790米。镇境长7.5公里,年均气温15.1℃,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
77、羊岭镇
  剑阁县辖镇。1951年建太平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羊岭公社,1984年复置羊岭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77公里。面积60.7平方公里,人口1.9万。鹤龄至羊岭公路过境。辖庙坝、太平、剑寺、大堰、钟鼓、茶角、桥河、蒲花、青柏、灵泉、马鞍11个村委会和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
78、杨村镇
  剑阁县辖镇。1951年建杨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樵店、锦屏两乡并入设镇,1995年樵店、锦屏两乡析出。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59公里。面积38.1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杨垭、石门、长湖、官店、建设、柏梓、三合7个村委会和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
79、房石镇
  房石镇位于青川县西南,东邻马公、石坝二乡,南与平武县接壤,西连青溪镇,北接曲河乡,成(都)--青(川)公路越境而过,距县城56公里,覆盖面积99.3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68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8067人,其中:农业人口7682人,非农业人口385人,人口密度80人/平方公里。房石镇境1912年属房石团练公所,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赤水县大石乡苏维埃。1939
80、大院回族乡
  一、基本情况  大院回族乡成立于1989年3月18日。属广元市两个回族乡之一。位于青川县南中部,距县城30公里;幅员面积50.1平方公里。辖6村58个农业合作社,有农业人口1540户,5872人,其中:回族384户,1383人,占全乡农业总人口24.5%。耕地面积10996亩,其中:水田只有24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87亩。境内最高海拔1764米,最低海拔780米,年降雨量960毫米左右,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