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淘宝村[18]
681、飞鹅村
  飞鹅村位于太平镇东部,靠近省道118线。村现有人口3780人,农户750户,下辖22个经济社,村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2000亩。飞鹅村委会距离市区24公里,离太平镇4公里,省道118道从该村穿过,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地带,飞鹅村委利用本地特点,引入禾兴、顺发两家采石场,带动发展集体经济。经过多年生产发展探索,形成水果种植荔枝、龙眼、水田种植水稻、花生的发展模式。
682、庆丰村
  庆丰村位于增城市荔城街荔城大道以北,增派路以西,东靠廖村,南靠金星,西靠迳吓,北靠新联、学冚,属地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我村现有七条自然村庄,分为10个经济合作社,共有常住户446,常住人口2076人,外来人员约为2000多人,是一个人口较多,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较分散的一个行政村,我村现有水田约296亩,山林山地约一千多亩。庆丰村交通便利,百花涌途经洋溪、陂吓、汤屋、彭屋等多个合作社。抗战时期著名的
683、长岗村
  长岗村位于新塘镇北面,占地面积约5230亩,共有农户1014户,总人口4310人,辖18个合作社。长岗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2.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950万元,人均收入7173元。该村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地处新塘交通繁忙地段,广园快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新新公路贯穿其中,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全村外资工厂、中小企业20多家,各种个体商户150多间,外来务工暂住人员12000
684、岗丰村
  岗丰村位于新塘镇西北部,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全村有14个经济合作社,总户数600多户,总人口2687人。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约7600元。该村认真做好中心村总体规划建设,将碧桂园拆迁户统一规划整合为岗丰中心村。中心村占地面积280多亩,村民住户350多户。以统一规划、同一高度、统一立面,打造一流的农民新村。中心村内设有会议室、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岗丰全力开展文明创建,打造和谐新
685、翟洞村
  翟洞村属新塘镇北部丘陵地带,有合作社17个、有学校一所、卫生站一所、人口3470人、户数762户、公共百货商店5个、农集市场一个,农集市场带动了周边的村有塔岗村、九如村、公安村、叶岭村,萝岗区禾丰村村民购买、卖物品非常之方便。经济收入来源有个别的合作社靠的是养种收入、个体运输业收入、集体分配收入、家庭其他外出打工副业收入等,年终人平均有4800元的收入。今年村以团结务实的作风扎实为村民办实事、好事
686、简村村
  简村共有10个合作社,604户,2552人,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0亩,山地面积2367亩。全村年经济总收入可实现2200多万元,人平均收入5800元。近年村投入500多万元对村社道路进行硬底化改造,全村共铺设水泥路面8.5公里。投入100多万元建造了3个农村文化室、三个灯光球场。并投入资金对全村的10个农村合作社的社容社貌进行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彻底的改观。目前村充分利用整合土地资源
687、三联村
  三联村位于增城市荔城街的西部,广汕公路荔城大道横跨三联村的腹部,西出三联直达广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三联村由隔水龙、钟岗、隔田、蛇岭、氹塘、郑村、董屋7个自然村。19个合作社组成。在册户数972户。人口4450人。全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00亩。三联村有山有水,环境秀美是一个人杰地 灵的好地方,早在明、清年间隔水龙自然村出现了几个皇帝钦点的进士、解元、武状元,在解放战争时期隔
688、郭村村
  郭村村位于增城市新塘镇东北部,全村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共有6条自然村,4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1215人,328户,外来人口1766人。全村耕地总面积218亩。工农业总收入约461.7万元,每人年平均收入4200元。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村委集体年总收入7.6万元。近几年来村响应政府的号召,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村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
689、久裕村
  久裕村位于新塘镇东部,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总户数293户,总人口1008人,有3个村民小组,产业结构已转为从事第二、三产业,2008年村集体分配人均9000多元。久裕新村建设以创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为目标,建成为6幢6层高的农民公寓楼,公寓楼小区占地面积18亩;以及规划建设为47幢两层半楼高带有前后花园的连体公寓,每幢占地面积130平方米,花园占地面积100平方米,连体住宅区占地面积40亩。目前,
690、东洲村
  东洲村位于东江河畔,新塘镇城区西南部,与东莞市麻涌隔江相望,东接新塘海关大道,北攘广虎大道,交通十分便利,村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村属有九个经济合作社,现常住户籍人口1208户、4837人,外来暂住人员约2500人。 该村原是鱼米之乡,“东洲杨桃名闻久远”,粮食创高产榜上有名,自改革开放以来,市镇在村东江边建有新塘港客货运码头、东洲油脂公司、私营企业万利达纸品公司等26家。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农民“
691、白江村
  白江村地处新塘镇城区西侧,属镇城西片区,广深铁路、107国道、新塘大道、旧广虎路、港口大道、东江大道等主要道路贯穿东西南北,交通十分便捷。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是新塘镇新城市规划商住地的中心点,多个房地产企业先后在白江区域开发,有碧桂园凤凰城、盛世名门、省水电二局、东方名都、金泽豪庭、新康花园、金田花园、华馨园等。白江村委下辖南顺、东宁、元会、田吓四个合作社925户,常住人口3248人,外来人口
692、坭紫村
  坭紫村位于新塘镇中心城区,村位于镇东部,离镇政府和镇商业中心1.5公里,距广州市、增城市分别是38和36公里。东江河及其支流环抱,村内有两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1818人,面积2.3平方公里。该村是个革命老区,也是增城市定点的两个“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村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南面的东江河可让1000吨货轮沿岸畅通无阻地往返,宽广的码头亦易于来往船只停泊;陆路交通发达,国道广深公路和我镇主干道新塘大
693、白石村
  新塘镇白石村位于新塘镇东部、东江中上游大墩水闸上游处。地处石新公路旁,新沙公路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该村商铺林立,一个农贸综合市场,一个小型超市,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个白石居委,743户,总人口2780人。村黄氏大宗祠始建于光绪年间,公元1894年,被评为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村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
694、上邵村
  上邵村位于新塘镇北部,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23人,203户,外来人口1.5万人,党员39人。2009年人均年收入9562元,村集体年纯收入386万元,村民年人均分红3051元。近年来被评为增城市文明村、广州市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示范村、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近年来,村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增城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一是统一规划
695、瑶田村
  瑶田村位于新塘镇东北部,与官湖、塘美两村接壤,南近石新公路,与新何村“四望岗”接连,西与发达岭开发区、汇美新村相连,北与永和管理区长岗村本镇章陂村毗邻。村辖区面积四平方多公里,村属有上田、东联、西联、龙塘、新围五个生产合作社,常住人口763户,2320人,外来暂住人口约3000多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村农业用地大量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有的用于镇城区的扩展,有的用于国道省道建设用地。农民早已“洗脚上田
696、新何村
  新何村位于新塘镇中心地带,原系新塘旧镇门户,现位于新塘镇新旧城区中部,总面积2.2平方公里,区内广深铁路、荔新公路、石新公路、107国道、解放路、新塘大道等多条主干道纵横贯穿而过。交通相当发达,地理环境优越。村下属5个经济合作社。现村人口总数为2466人,村经济收入为年收入160万元。当前村相应政府号召,积极改善村综合环境和治安整治,以良好、洁净的环境吸引投资者的青睐。
697、甘涌村
  甘涌村位于增城市新塘镇东南角,地处东江河畔,全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5户,约共1900人。村“两委”成员共8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3人;党员63人。村属有10个经济生产社,集体主要经济来源为出租土地厂房租金收入,年收入约为200万元,生活水平属于中等。村民主要务工经商。外来人口约5000人,是一个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混合居住的“城中村”。近年甘涌村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建设,展现和谐进步
698、麻车村
  麻车村位于石滩镇的北部,东至塘头村和横岭村,西至白江村和沙陇村,南至石头村和马修村,北至增塘村和荔城街的光明村。麻车村只有一个自然村,但规模较大,行政面积达20.7平方公里,分有20个合作社,总人口数是9646人,村民姓氏以刘姓为主。麻车村交通便利,沿村有石新公路与增滩公路相围绕,广惠高速公路横越村境西东,北三环高速公路贯穿村境南北,发展潜力极大。麻车村建成于中国古代的南宋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
699、沙头村
  沙头村位于增城西南部,新塘镇的东部,北部为增城中心区,属于增城市的近郊村。沙头村面积约6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4034人,有1070户,党员人数97人。沙头村共有8个自然村,分别是庙边村、沙苑村、宗德村、胜保村、四祖村、单屋村、仓吓村和耕寮村,19个合作社。沙头村村内公共设施比较完善,主要有村委、市场、卫生站、小学、文化活动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祠堂、球场等。对外交通条件非常优越。沙头村村民的收入来源
700、五里亭村
  五里亭村是十里亭镇辖行政村,位于该镇的东部,韶关市区北侧,距市区2.5公里。村的东部与良村交界;西部与金凤坪村接壤;北靠黄岗山;南临武江河畔。唐朝期间,由于位于古代五里亭地段—五里亭,故名。五里亭村辖管黄岗村、大冲窑村、新村三个自然村(新村建于1978年),五里亭村建于 1274年间。2004年,村总人口937人,其中农民895人,居民42人。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土地被征用,20
701、马坝村
  马坝村委:位于城区城南,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73户,人口2680人。耕地面积760.09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蔬菜等,2009年人均纯收入6430元。
702、东湖村
  东湖村是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0403106216。
703、东岸村
  东岸村是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0403106220。
704、新堂村
  新堂村是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0403107205。
705、南社村
  南社村位于新津河上游,东临澄海,南靠国道324线,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0亩;总人口近5579人,约1170户,党员近129名, “两委”干部11名。近年来,南社村按照区、镇两级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以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班子建设,搞好综合治理,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推进和谐平安新农村建设。南社村先后荣获“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
706、内陇村
  内陇村座落韩江外砂河西侧,位于外砂镇东北部,与澄海城区仅一水之隔,东接李厝村,南接林厝村,北靠金洲村,324国道及老国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内陇村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后由王、林、蔡、曾等姓族人迁入居此,遂成村落。因居于外砂沙陇内侧,故名为内陇。1954年与金洲村合并,易名金陇乡,后独立成村至今。全村总面积约0.7平方公里,其中住宅面积约250亩,耕地面积约573亩,工业小区面积约17
707、李厝村
  外砂镇李厝村地处外砂机场东北侧,东临外砂溪,北面与内陇村接壤,西邻林厝村,总人口近10737人,约2140户,全村总面积2672亩。村“两委”干部12人,其中村委4人,交叉任职1人。全村分为7个村民小组,党总支党员约199人,党支委9人。农业种植水稻面积1千多亩,旱园面积1千多亩。村集体主要经济收入以出租工业用地及厂房为主。农业主要以种植食用配套蔬菜,工业主要以家庭毛织为主。
708、蓬中村
  蓬中村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中心,全村总人口近13985人,约2330户,党总支现有支委10人,党员约282人,分设六个支部,村委会成员7人,分设5各村民小组。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先进党支部”和“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卫生村”,汕头市“文明模范村”和“三级联创”先进党支部。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近年来,村先后投资近亿元开发一批工业厂房和商住楼,配套相应设施,创造良好的投
709、龙头村
  龙头,据传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福建莆田县乌衣巷村民迁移至此,始建村落。因村北筑有三孔石桥,名犁头桥,故以桥名命村名,后改为龙头村。龙头村位于国道324线外砂路段,总面积0.6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32人,约610户,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庄。村现有耕地面积约250亩,土壤属沙质,种植水稻、甘薯、蔬菜等。解放初期村民以手工织席为主,是外砂草席盛产地之一。如今,乘着改革的春风,大部分
710、凤美村
  凤美村地处汕头市中心东部,土地面积245亩,全村人口近1255人,户数约260户,毗邻汕头外砂机场,与国道324线、汕汾高速相接壤,交通便利。2003年划入汕头市龙湖区管辖,凭着地位优势和优质服务,吸引了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办厂,现有蔚蓝电子厂等企业20多家,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村2012年农业总产值35万元。全村主要产业有农业、毛织业、织席、玩具业,编制草席和印花技术是凤美村传统特色产业,已闻名
711、华埠村
  华埠村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西南部,总面积2.14平方公里,东邻龙头村,西接西溪,南接华新村,北与凤窖村接壤。该村原名下埔,1958年改名为华老乡,1984年更名为华埠村。国道324线穿境而过,村口有汕汾高速公路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目前,村总人口近7753人,约1610户,历来以农业为主。
712、上头合村
  上头合村简介 清朝同治年间,新溪民间按各村落成陆先后顺序,以沙陇为标志,分称头合至十一合。后来头合陇拆为上头、中头、下头3个村,上头合村因地处头合陇东侧而得名。上头合村位于新溪镇东北侧,三头路、东兴路与外相通,人口4319人,899户,耕地面积1091亩,其中水田面积850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玉米、蔬菜,年饲养“三鸟”30万只,生猪3000头,淡水养殖面积90亩,水产品产量60吨。工业企业39
713、西南村
  西南村简介 西南村位于新溪镇西南部新津河出海口东侧的三角地带,濒临南海,与汕头中心城区隔河相望,金鸿公路掠境而过,是汕头市规划中的东部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地段。下辖下九合、下十合和坝尾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724亩,其中水田面积857亩,人口7432人,1546户,村“二委”干部11人,交叉任职率45.5%。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汕头
714、南门村
  南门村简介 金浦街道南门村,位于潮阳城区以西5公里,国道324线贯穿全境,交通条件优越。总面积7.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30亩,山地4000亩;人口14093人,分成四个自然片,32个村民小组。党总支两委成员9人,党员228人。历年来,多次被潮阳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先进单位”等称号。金浦街道南门村是郑希同志主持创建的潮、普、惠南交通联络点,是广东省批准为解放战争时期的
715、东陇村
  东陇村概况 该村现有人口 10614人,共 2040 户,耕地面积 2040 公顷,其中农田保护区 170 公顷,村集体经济收入靠山林、鱼池、农业的租金,其它经济收入少。现有两委干部 8 人,工作人员 32 人。 2013年人均纯收入4045元
716、田东村
  田东村简介 田东村创于清康熙52年(约公元1713年)至今已有290多年历史,村现有人口三千多人,耕地面积750亩,山地面积950亩,属纯农业地区。村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村民经济收入靠抽纱产品、洗煲加工,外出经商,搞建筑行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抽纱产品是我村的传统产品,其产品畅销海内外,现在其产品行业还在我村承传,有望今后更发扬光大。改革开放后,村政从发展经济为指导思想,村道基本上形成规格的水泥路,为
717、深洋村
  深洋村简介深洋村位于潮阳城区西北22公里,谷饶镇东北部,地处小北山南麓。创村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全村总人口7203人,总面积4016.22亩(其中居住面积480亩,耕地面积950.22亩,山地面积2586亩),分设25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75人,党员人数136人,村两委成员9人。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05年被汕头市评为“文明村”,2008年被汕头市评为“生态示范村”
718、官田村
  官田村简介谷饶镇官田村位于谷饶镇东部,属革命老区。先人创村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因当时土地多属管家田地,故名官田村。全村由三个自然片组成,每片8个生产队,全村共24个生产队,现有户数965户,人口5160人。官田村地处半山区地带,土地比较穷瘦,村民经济收入多靠农业耕作及进厂打工,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05亩,按人口分配到各片进行耕作、管理;山林面积3339亩,由村委
719、横山村
  横山村简介谷饶镇横山村,位于潮阳区西北23公里,谷饶镇西部。创村于明弘治年间,其祖先到此定居时,因村北有山横卧,故名横山村。全村总人口3911人,总户数721户,现有耕地面积310亩,山地面积200亩,2009年度工农业总产值2433万元,人均收入5238元。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经济上,横山村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途径,经济发展取得长足
720、东明村
  东明村简介东明村位于谷饶镇西部,与贵屿镇下陇村交界,是谷饶镇的西大门,东与东星村毗邻,南与铜盂镇树香村接壤,北靠本村牛头山,新洪和公路横贯而过,交通方便。东明村大约创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距今大约700多年,由福建莆田县迁创贵山都仙湖,昔称“小北山。全村均同一姓氏“翁。现有住户735户,人口4538人,党员63人,支村两委干部共6人,支委3人,村委3人,无交叉任职。旅外侨胞(泰国、港澳台)近万人。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