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淘宝村[49]
1921、窝北村
  窝北村共553户,人口2372人,耕地面积3100多亩,村两委成员3人,党员76人,村民代表43人。村内共有规模养殖户9户,注册专业合作社两个。
1922、新村村
  新村村位于窝北镇政府西,全村共有116户,人口426人,耕地面积47公顷,全村共有党员27名,村“两委”成员4名,村民代表10名,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综治小区长、小组长12人。
1923、冯家村
  冯家村位于窝北镇政府东,全村共有103户,人口377人,耕地面积32公顷,全村共有党员26名,村“两委”成员4名,村民代表10名,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综治小区长、小组长18人。村内劳动力主要以大田种植为生。
1924、雪村村
  雪村村位于窝北镇政府北,全村共有726户,人口2660人,耕地面积454公顷,全村共有党员69名,村“两委”成员4名,村民代表44名,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综治小区长、小组长48人。
1925、大王庄村
  大王庄村现有农户798户,人口3078人,耕地面积4684亩,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60人,村民代表60人。
1926、大张家庄村
  大张家庄村位于窝北镇政府南,全村共有710户,人口2650人,耕地面积4900亩,全村共有党员83名,村“两委”成员4名,村民代表48名,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
1927、官厅村
  官厅村位于万里镇政府北边,全村共660户,2230人,耕地2970亩。村“两委”班子4名,党员65名,村民代表18名。村主要产业为针纺,年人均收入为5422元。该村建有多个蔬菜大棚、日光温室,种植茄子、黄瓜、西红柿、豆角、白菜等各种蔬菜,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
1928、西辛庄村
  万里镇西辛庄村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全村297户,共1214人,耕地1970亩,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6%。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村民代表18名,党员52名。村两委干部先后硬化村内7条主要街道,并全部实现亮化、绿化、美化。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健身娱乐场所,切实提高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近年来西辛庄村育苗产业迅速崛起,全村形成了以绿苑和好商量为主的4个育苗基地,年培育优
1929、龙堂村
  龙堂村位于万里镇东北部,全村共247户,943然,耕地1200亩,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党员39名村民代表12名,村主要产业为蔬菜产业。村党支部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提高群众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党员思想和教育改善村级活动场所,引领群众发展经济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1930、河南留善寺村
  河南村位于河北乡南面,行政村总面积950亩,人口总数1394人,党员人数50人。村集体收入每年0万元。
1931、西堑里村
  西堑村位于河北乡西南面,行政村总面积1200亩,人口总数1823人,党员人数77人。村集体收入每年0万元。
1932、西乾泊村
  西乾泊村位于河北乡北面,行政村总面积300亩,人口总数1040人,党员人数38人。村集体收入每年0万元。
1933、韩村二分村
  韩二村位于河北乡南面,行政村总面积1400亩,人口总数1565人,党员人数56人。村集体收入每年0万元。
1934、南曹庄村
  南曹庄村位于河北乡东南面,行政村总面积2000亩,人口总数3360人,党员人数103人。村集体收入每年3万元。
1935、龙泉村
  龙泉村村位于河北乡南面,行政村总面积1500亩,人口总数3070人,党员人数71人。村集体收入每年0万元。
1936、尹屯村
  郭庄镇尹屯村位于献县城东约15公里处,村南2公里紧邻307国道,黑龙港河在村北穿境而过。全村现有人口4500人,党员109人,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打工、建仪建材生产销售、租赁等为主。
1937、新北峰村
  新北峰村位于献县西北部,全村人口2720人,以农业种植为主,占地面积约1200余亩。有鱼具产业一百余家,从业人员上千人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的共同发展。
1938、东樊屯村
  东樊屯村位于县城西南方,距离县城10公里,该村紧邻抛庄,交通便利。村庄占地980亩,全村有自然户850户,3300人,耕地面积3100亩,农灌井11眼。村“两委”班子成员3人,党员38名,村民代表30人。
1939、肖杜李村
  肖杜李村位于泊镇政府驻地10公里处,耕地面积1733亩,果树226亩,人口1799人。曾获得泊头市先进党支部、村委会、先进妇联、先进党组织、优秀党支部、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先进基层组织等荣誉称号。
1940、富镇村
  富镇:位于富镇政府驻地,京开(106)国道、富德省道、武港省道纵横贯穿境内。原名富庄村,据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碑文记载:系宋建隆6年(960年)立村,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建驿站,遂易名富庄驿。明靖难后,该处已无人烟,后有江姓从浙江省汪清县迁此立村,袭用原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简称富镇。有烈士塔一座,南汉忱纪念馆一座,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古槐一棵,且枝叶繁茂。曾为中共献交县委、
1941、尚庄村
  尚庄:位于富镇政府驻地档偏南0.5公里处,武港路北侧。据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人口为365人、388人、390人、400人,耕地分布村北白土200亩,村东粘土384亩,武港路南103亩。1983年至2010年耕地面积由697亩减少到687亩,村庄占地由124亩增加到134亩。经济: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兼种蔬菜、油料,种植蔬菜3亩,油料100亩,果树50亩。以劳动力输出为辅。民生:低保户4
1942、严铺村
  严铺:原名严家铺,曾用名红杏园,位于富镇政府驻地北偏西2.5公里处,106国道东侧,有汉代日华宫遗址一处,为汉代河间献王刘德聚名儒讲研学术的日华宫所在地。有汉代日华宫残碑一筒。日华宫后来为明清时期皇帝行宫,有多位皇帝在此驻跸,常年住有宫女、太监。严家铺村在乾隆年间曾改名“红杏园”。据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人口为:905人、928人、939人、962人。耕地分布:106国道2200亩,106
1943、冯三番村
  冯三番村位于四营乡政府所在地四营村西北5公里。村内土壤分布为村西土2000亩,村东1700亩。1983年至2010年村庄占地面积由200亩增加到280亩,耕地面积由3800亩减少到3700亩。据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该村人口总数是983人、1100人、1370人、1400人,1983年至2010年,现长期在外打工(一年以上)人员7人。经济 主要经济支柱是种养殖业。特色养殖户3家,共养殖猪
1944、金元村
  长丰镇金元村,位于镇政府南3公里南侧。建村清朝初期,由齐人金氏从沈阳到此地,跑马拦圈,圈地而建,以姓氏命名为金元村,历史传承至今。金元村两委共计6人,党员74人,村民代表26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33亩,人口2200人。村经济来源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以摩托车整车及配件为主.
1945、袁庄村
  长丰镇袁庄:据碑文记载:建村于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有袁道刚者在此建庄,故名袁庄。袁庄支部人员3人,村委会人员3人,党员26人,村民代表21人,袁庄村总人口大约1400人。袁庄村的特色农产品梨树也有悠久的历史,鸭梨,广梨,平顶香雪花梨更是让人一见流口水,吃了这次还想下次!而且还有治病疗效,感冒咳嗽梨汤一喝立马见效,每天喝碗梨汤保证一冬天不感冒。也给梨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袁庄村的经济龙脉是电动
1946、寇村村
  长丰镇寇村始建于燕王扫北时建村,初名寇家村后称寇村,由寇氏人建村,坐落在任丘市城东28公里处,距长丰镇3公里。现党支部3人,党员46名,现有村民代表26名,战地面积40公顷,耕地面积1740亩,人口2100人。经济以农业为主,现发展乡村企业以摩托车整车为主并带动车辆配件经济逐年收入增长,主导产业以生产摩托车及配件为主。2015年人均纯收入16800元。教育卫生现有与金元村合办中心学校一所,和幼儿园
1947、北张村
  长丰镇北张村建村于宋朝。因张姓建村,故名张村,明代中期迁出一部分人在北张村南面又建一村,村名为南张村,故此村改名为北张村。北张村支部3人,党员47人,村民代表31人,村庄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总耕地5010亩,人口4500人左右。村内中小型企业较多,以摩托车配件为主,如兴邦、先导科技、大力神等一批带动村内经济发展。肉鸡养殖公司存栏10万余只肉鸡,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新建的文化广场,给广大群众提供了
1948、蔡村大街村
  长丰镇蔡村大街村名由来:自宋朝初年以来,因蔡姓先居于此地,故名蔡村,后因姓氏增多,村落逐渐向南发展,才有寇、邢、王氏小街,后因“巷”与“杭”字音相似,故有寇杭等称,原村留用大街村称。蔡村大街村位于长丰西南,东与南张村相连,西与吕公堡张佐村相连,南与寇杭、邢杭相连,北邻381省道。蔡村大街村两委班子6人,党员60人,村民代表30人,村庄占地840亩,637户2630人,全村以种植业为主,现有耕地30
1949、田口村
  田口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村里只有8户人家,原住于金元村,被旗人逼迫至此,挖口井很甜故名甜口,后改为田口。位于任丘市东南角、是个边远村庄,与大城县交界。有党支部人数3人,党员35名,村民代表24人,耕地面积约3000亩,总人口约1300人左右。经济情况比较落后,大部分人员靠种地与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当前工作情况,我们村两委班子已经向镇党委提交了双向承诺书,今年工作任务是:一、硬化村内街道、二、植树
1950、胡村村
  长丰镇胡村建村于明朝,以姓氏命名为胡家村。胡村地处任丘城东25公里与廊坊交界处,是任丘市的东大门。胡村支部3人,党员65人,村民代表29人,人口约3800余人,总耕地约4000余亩。全村以农业为主,配有铝件加工,三轮摩托车配件制造,电动车等副业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1951、南芦张村
  南芦张村建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张村南面,故名为南芦张村。其地处梁召镇西南方向,南与吕公堡镇梁村相望,西与西南芦村相邻,北与娄子村毗邻,东与大河路相接,村委会驻地处第九生产组地界,距梁召镇2公里,距任丘市20公里。全村有十六个村民小组,48名村民代表,95名党员,全村共988户,总人口3690人,主要姓氏有:张、李、连、刘、耿、栗等。全村国土面积约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0亩。现任村支部书记连
1952、北马庄村
  北马庄村建村于明朝初期。此处为北流露村(河间市)一家地主的土地,因姓马的首居此种地,曾名为马庄,因村南新建南马庄,改名北马庄。北靠古洋河。紧邻大河路。支部属5人支部。党员58名,村民代表28名。占地约3440亩,人口2377,学校一所,幼儿园一所,卫生室三家。两室健全,新建了文化广场和游园已经投入使用,是村民娱乐和休息的场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得到大幅度调整,北马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目前全村
1953、西于村
  西于村建村于宋朝。因建村初,村的形状似鱼故起名为鱼村,后来把鱼字写为于字,1937年分成两个村,因在西边,故名西于村。西于村是于村乡政府驻地村,位于位于任丘市北20公里,京九铁路人口4250人,耕地7800亩。村党支部班子6人,党员73人,村民代表39人;村有卫生室1所,幼儿园、小学1所,中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企业以加工民用采暖炉为主,有300多家企业,其中,河北欧派
1954、西八方村
  任丘市于村乡西八方村位于于村乡政府东北4公里处,西临议苟路,因晚于东八方村建立而得名。西八方村总人口4000人,党员总数105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7920亩,村庄占地面积1500亩。村党支部及村委会各5人,其中党员5人。村主导企业是卫星天线及暖气炉,卫星天线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等各个国家。西八方村主要有两个两个秧歌队,带动了全村的文化发展。2015年初西八方村建成了高标准的村委会办公大楼及
1955、南大史村
  南大史村位于沧保路两侧,距行别营乡政府驻地9公里,全村共360户,人口1414人,耕地面积1766亩。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其中女性1名;村党员42名;村民代表24名。民风淳朴,百姓和谐,经济基础较好,村级主导产业为玻璃产业,全村共有企业摊点约100家,其中上市企业一家,规上企业三家,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0家,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5亿元,该村玻璃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
1956、北响口村
  北响口村位于码头镇东部,东高线以南,现有人口1263人,耕地面积2506亩。两委班子努力营造团结一致、紧密合作、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形成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干事业的强大合力,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协调发展。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白薯、大豆等,经济作物以棉花和花生为主。北响口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鼓足干劲,凭借政策机遇,力争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1957、东街村
  东街村106国道两侧。村街现有土地0亩(其中耕地面积0亩),村址占地7亩,80户300口人(其中农业户口300人,非农户口0人)。党员15人,村街“两委”干部4人,村民代表7人,贫困人口0人。
1958、张家场村
  张家场村是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固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31022100218。
1959、康家务村
  康家务村位于礼让店乡东部,固马路西侧。共有520户,人口2107人,共有土地面积2543亩,耕地2106亩,村庄占地437亩,人均纯收入9512元/年。 渔具生产在该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第一家从事渔漂、制作的农户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我村从事渔具生产的法人单位和个体户110家,生产的渔具用品有:浮漂系列、箱包、帐篷、椅子、渔杆、钓鱼背心和其他产品,共计60大类1000多个品种。其中
1960、北曹家务村
  北曹家务村位于首都北京南55公里处,京台高速从村中穿过,紧邻云裳小镇,人口2140人,514户,村街占地面积600余亩,有京南最大清真寺正在建设中,即将投入使用,村街内进行了亮化、硬化,人民群众基本搬入新民居丽嘉小镇中,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跟时代脉搏,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