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19]
721、米箩镇
  在水城县中部偏东。面积137平方公里。人口2.5万,其中布依、苗、彝等民族占40%。辖21村委会。1949年为米箩乡。1953年析设倮摩乡、米箩乡。1958年改米箩公社。1984年改设米箩布依族苗族乡,倮摩、俄嘎2布依族乡和铜厂彝族乡。1992年合并设米箩布依族苗族彝族乡。有煤矿。产核桃、生漆、油桐籽等。有小学23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米箩,在水城东南31公里,巴郎河南岸大坪子坡下。人口600。海拔
722、郎岱镇
  新设置的郎岱镇辖原郎岱镇、洒志彝族布依族苗族乡,镇人民政府驻后营村。前水黄公路贯通、晴新等周边公路提等改造,使郎岱镇既有六枝特区南部“交通枢纽”之称。二、历史、文化背景1、历史沿革。历经二百七十五年的郎岱古城,先得名于老王山(古称郎山)与城内岱山,古称郎岱。始建于明朝初年,于雍正六年建县,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面有老里地坡,南有福堂坡、狮子坡、马鞍山、打铁关等诸峰,地势险要,尤其是打铁关,不仅有“
723、落别布依族彝族乡
  落别乡位于六枝特区东部,是六盘水市的东大门,东部与镇宁县接壤,南部以白水河为界,与关岭县隔河相望,距举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仅12公里,西北与折溪乡、新窑乡、平寨镇、大用镇毗邻,地处东经105°27′——105°36′北纬26°03′——26°10′之间。东西长15.5公里,南北宽12.35公里,总面积94.4平方公里。落别地势为西北至东南走向,地形西高东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条件较好,
724、木岗镇
  木岗镇是一九八二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建制镇之一,位于六枝特区东部,是六盘水对外的东大门,处在东经105°40′,北纬 26°11′,北面靠普定县,东北面与安顺相交,东部以南和镇宁县接壤,西部毗邻于本特区的落别乡、大用镇,素有“金三角”之称。南有滇黔铁路穿境而过,北有贵烟公路横截衔接,普镇公路横跨镇中心,集“窗口”型和交通枢纽型特点于一镇,境内布依、仡佬、黎、苗等多民族聚居,工农业协调发展,
725、淤泥彝族乡
  淤泥彝族乡位于盘县北部,距县城红果约88公里,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全乡国土面积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万亩。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1个村民小组。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 26709 人,居住着汉、彝、白、苗、布依等8个民族。淤泥乡是六盘水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少数民族人口占了总人口的80%,也是盘县彝族最集中的地区。 淤泥彝族乡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地
726、羊场乡
  羊场乡位于盘县东北部,群山林立,纵横交错,距盘县城关镇约42公里,距盘县政府所在地红果约76公里,总面积112多平方公里,东与普安县窝沿乡隔河相望,西与淤泥乡接壤,北与保基乡相依,南与旧营乡相邻。水盘东线横穿中部,现辖22个行政村,235个村民组,149个自然村寨,居住着布依族、白族、苗族、彝族、汉族等民族8200余户3.62万人。少数民族1.48万人,占总人口的40.83%。其中:有布依族425
727、竹海镇
  老厂镇位于盘县东南部,东与普安县接壤,西与珠东乡相依,南与马依镇相连,北与马场乡相邻;距盘县新城红果约91公里,全镇总面积99多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约4122公顷,耕地约1071公顷,人均耕地0.62亩。全镇主要地貌特征为高山槽谷和丘陵洼地,盘旋着大小河流5条,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70天,气候温和,冬无严寒,
728、大山镇
  大山乡地处兴仁东北,距县城约42公里,邻民建乡、巴铃镇、回龙镇、新马场乡、百德镇、田湾乡,与晴隆县紫马乡隔河相望,北盘江支流麻沙河流经我乡边界,最低海拔780米(平均1188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地地貌,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全乡土地面积112.4平方公里,大部是石山半石山,耕地面积3.5万亩(其中田0.3万亩)。全乡辖18个村3万人,以布依、苗、彝为主的少数民族占11.7%,野场村是
729、鸡场坪镇
  鸡场坪镇是鸡场坪老区所在地,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大营乡拼为现柏果镇,将原银山乡和鸡场坪乡的歹马村撤并为现松河彝族乡,将原孔官乡撤拼为现旧营白族苗族乡,将原保庆乡和滑石乡拼为现滑石乡,由鸡场坪乡、和中乡、塘山乡拼为现鸡场坪彝族乡。位于盘县北部,距县人民政府(红果镇)69多公里,属盘北中心地区,东与淤泥和旧营两乡接壤,南与滑石乡相连,西抵柏果镇,北邻松河乡。全乡东西长18多公里,南北宽13多公
730、夏云镇
  夏云镇位于平坝县的东面,距贵阳市39公里,离安顺市政府驻地41公里。全镇总面积89.58平方公里,总人口3.34万人,系“黔中粮仓”主产区之一。境内有红湖机械厂、平水机械厂、平坝农场、夏云农场等4家中央省属厂场。清镇高速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滇黔公路、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夏云镇是全县的农业大镇,经济发达。全镇农业呈现了“一村一品,一镇多特”的格局。现己建成了2000亩的反季节
731、江龙镇
  江龙镇位于镇宁自治县中部,东邻革利乡和西秀区岩腊乡,南连本寨乡,西靠沙子、募役乡,北接朵卜陇乡。镇政府所在地江龙距镇宁县城27公里,紫黄公路、镇紫公路由西北向东南横跨,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91.05平方公里,人口20706人,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6个自然村,115个村民组,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全镇属亚热带山区气候、雨量充沛、山间多雾、土地较为肥沃、经济作物及农特产品十分丰
732、黄果树镇
  黄果树镇位于镇宁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约15公里,与本县城关镇、马厂乡、扁担山乡和关岭县小镇接壤,全镇交通便利,贵黄、滇黔公路纵贯全境,100%以上的行政村通车,境内有中外著名的黄果树风景名胜旅游区、远销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民间蜡染制品,丰富多彩的名胜旅游景点和石头寨民俗风情景点,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全镇幅员面积63多平方公里,21个行政村,33个自然寨,100个村民小组,3611户,1.73万人,
733、旧州镇
  旧州位于安顺城东南约35公里处,距滇黔公路和贵黄公路约13公里,是西秀区东部的重要集镇,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的古老集镇,又名“安顺州”,是原安顺州治所所在地。全镇总面积98.5平方公里,总人口3.65万余人,耕地面积3.44万亩,辖24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镇内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有刑江河绕镇而过流入红枫湖,素有贵州高原上的“小江南”之美誉。镇内有远近闻名的旧州“珍珠牌”大米,有远销各地的山药
734、杨武乡
  杨武乡位于西秀区东南面,距安顺城区约40公里。全乡占地150平方公里,海拔 1200米-1300米,地势平缓,属丘峰洼地地貌。年辐射总量8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长,属高值辐射带。大于或等于20摄氏度积温2058摄氏度,积温高。土壤性质为铝硅质黄壤,属丘峰谷盆.石灰土.水稻土农林区。辖区内尚有4万亩荒山荒坡待开发利用,适宜发展果、药、茶、林和草食动物。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的花红、梨子、板栗等深受市
735、东屯乡
  安顺市辖乡。1955年建东屯乡。位于市境东部,大屯河从境内流过。面积102.1平方公里,人口2.3万。320国道过境。辖金官、磨玉、梅其、东屯、西屯、桥头、本寨、毛口、双子、大新、秧地坝、半山、长寨、窑上、玉山、吕官、王寨、高官、下关、山湾、八翻、市梅、山旗、扁山2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为主。有煤矿、水库。.
736、白岩镇
  白岩镇位于安顺市北面,普定县东南面,距省会贵阳市116公里,距安顺市8公里,距县城13公里。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 境内有集贸市场5个。有“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其中:有以韭黄为典型的疏菜基地,有编织业。旅游开发条件优越。该镇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商贸市场活跃。尤其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现有年产值 元的砼砖厂2个,年产值700万元的化肥厂1个,年产20万吨的明达水泥厂二期工程(年产
737、马官镇
  马官镇位于普定县城西南,地势、气候温湿属黔中十大坝区之一,距县城11公里,距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18公里。全镇面积115.07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国家重点工程4×30万千瓦的安顺电厂建在境内。交通便利 ,株六复线穿境而过。镇内有6个集贸市场,商业活跃。马官屯堡历史文化悠久,是全省唯一的“花灯艺术之乡”。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占地500亩的工业开发小区,投资7500万的两个工
738、格凸河镇
  位于县境南面,镇人民政府驻地沙戈村,距县城25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06013/,北纬25038/。面积176.52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148个村民组,5209户,22678人。.
739、猴场镇
   猴场镇位于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南部,距县城约44公里。全镇总面积216平方公里,东与宗地乡和大营乡接壤,西临四大寨乡,北抵水塘镇,南接望谟县打易镇。全镇辖26个行政村,226个村民组,341个自然村寨,共6976户,35800余人。现有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水田7414亩,旱地195586亩。居住着苗族、布依族、瑶族等民族,是一个深居麻山腹地的贫困大镇。-地理气候  全镇地理区位优势得
740、宋旗镇
  宋旗镇位于贵州省中部偏面,安顺市西郊,东接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航办,东南与么铺镇接壤,南交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界,西南与普一县的马官镇相交,北抵安顺市西秀区的轿子山镇。总面积47。23平方公里,基中,耕地面积16931亩,非耕地面积5140亩。  全镇有21个村民委员会,107个村民小组,47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4000余人。居住着汉、苗、白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3126人,占总人
741、威宁县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西大门。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3.28%;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属毕节地区管辖。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12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1%。县府驻草海镇。  春秋时为莫国之地
742、金沙县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东部,地处乌蒙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处,坐落于乌江与赤水河之间,东以偏岩河抵遵义县,西交马洛河接毕节市,西南以崇山峻岭枕大方县,南达乌江与黔西、修文、息烽三县接壤,北临赤水河与四川省古蔺县,以大河沟等与仁怀县、遵义县交界。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47个村(居、社区),2007年末总人口62.19万人,是贵州省首批建设的20个经济强县之一。【资
743、黔西县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中西部。总面积2554.1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83.17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白族。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551500。代码:522423。区号:0857。拼音:Qianxi Xian。  中国杜鹃花都—黔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2007年末划除金坡、仁和两个乡镇及红林乡石笋村、岩脚村委托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
744、海子街镇
  在毕节市中部。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5.5万,有汉、苗、彝等民族。辖38村委会。1949年属八寨乡和张新乡。1954年析设海子街、福集、观音、烧缸箐、邵官铺、沙地、王张、滥泥、十三亩、鸭子塘等乡。1958年撤乡建海子街公社。1961年后原各乡分出各置公社。1984年改置海子街镇及烧杠、沙邵、烂泥、观音桥、鸭子塘、迎宾、王张、十三亩8乡。1991年合并置海子街镇。镇境有煤矿。产生漆。有中小学52所
745、青场镇
  在毕节市西部。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4万,其中彝、苗、壮、水、仡佬等民族占9.9%。辖13村委会。明、清为彝目领地,名清汹夷部院子。1949年为青汹乡。1954年析设吴家屯、青松、鲍家屯乡。1958年撤乡建青场公社。1961年析建3公社。1984年置青场镇及青松、鲍家乡。1991年镇、乡合并置青场镇。镇境有煤、铁等矿。产生漆、油桐籽、核桃。有天麻、五倍子、栓皮等药材。有小学19所。猪拱箐苗族
746、普宜镇
  在毕节市东北部。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2.2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5.1%。辖19村委会。1949年为普宜乡。1954年析设普宜、小河、火马、沙田乡和乐都民族乡。1958年撤乡建公社,旋即合并置普宜公社。1962年析建普宜、小河、火马、沙田、乐都5公社。1984年置普宜镇及沙田、火马、小河3乡,乐都彝族乡。1991年镇乡合并置普宜镇。产生漆、核桃、板栗、油桐籽、乌桕籽。有中小学25所。镇人民政府
747、谷里镇
  谷里镇位于黔西县东部,距黔西县城17公里;行政区域面积6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18亩,辖16个村,1个居委会151个村(居)民小组,7485户30074人,其中少数民族1108户4655人,占总人口的14.9%,森林覆盖率达13%。境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万亩茶园,故有“煤海茶乡”之美誉。年平均气温13.7℃,谷里曾是水西古驿道,文化昌明、人杰地灵,谷里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粮食作
748、大关镇
  大关镇位于黔西县以东,乌江上游鸭池河畔,东与清镇市新店镇隔河相望,南与铁石、钟山乡接壤,西接新仁、绿化乡,北连谷里镇,史称“水西要害,贵筑藩屏”,总面积93.2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行政2个居委会,234个村民组,9704户40122人,以汉族为主,居住着苗、彝、白、布依、仡佬等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15%,镇机关驻大关镇和平路,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黔西县城32公里,贵阳市96
749、素朴镇
  素朴镇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的东南面,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东距贵州省的经济、文化中心——贵阳82公里,西离地区行署——毕节142公里,距县城黔西仅31公里,与修文县隔河相望,贵毕高等级公路穿镇而过,到贵阳仅需1个小时,至毕节约1个半小时,30分钟就可到达县城,交通十分方便。全镇辖22个行政村、253个村民组、1个居委会,总土地面积111.7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苗、彝、布依等人口81
750、岚头镇
  在金沙县东部。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1.35万,其中彝、苗、布依等民族占3.7%。辖17村委会。1949年属茶园乡。1953年置岚头乡。1959年并入安底公社。1962年析建岚头公社。1979年增置新一公社。1984年改置岚头、新一(茅岗)乡。1991年合并置岚头乡。有煤、铁矿。产柑橘等水果。有中小学16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大岚头,在城关镇东29公里,老虎坡东南麓。人口900。海拔840米。原名大蓝
751、桂花乡
  在金沙县西北部。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苗、彝、布依等民族占18.1%。辖11村委会。1949年分属回龙乡和石场乡。1953年析设回龙、柿花、梨子、烂坝乡。1958年撤乡建回龙、烂坝公社。后并入石场公社。1962年析建回龙(桂花)、柿花、烂坝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1年合并置桂花乡。产茶叶、生漆、油桐籽。有中小学15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木瓜沟,在城关镇西北17公里,盐井河畔。人口
752、沙土镇
  在金沙县东部。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4.3万,有汉、苗、彝等民族。1949年为沙土乡。1953年析设醒群、中心、天堂、普惠乡。1958年撤乡建公社。1959年合并置沙土公社。1962年析建沙土、中心、天堂、普惠公社。1984年改置沙土镇及中心、天堂、普惠乡。1991年合并置沙土镇。有煤矿。产油桐籽、乌桕籽、柞蚕。有中小学24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沙土,在城关镇东南38公里,花滩河西岸,烟灯坡麓。人口
753、百兴镇
  “百兴”,原名“糯溪”,是彝族的古堡,又名“白泥屯”,素有“好个白泥屯,四条路口进”之美称,后以“百废俱兴”之意而得名,是纳雍内部商贸经济极其活跃的“金三角”,是贵州西北边陲璀璨的一颗明珠。百兴镇在县城西南部,镇驻地距县城50公里,东经105度14分至105度18分,北纬26度13分至26度35分,东连织金鸡场,西接本县曙光乡,南面与织金鸡场乡相邻,北面与六枝乡接壤。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
754、黄泥塘镇
  2013:撤销大方县鸡场乡、黄泥塘镇,合并设置新的黄泥塘镇,以原鸡场乡、黄泥塘镇地域为新设置黄泥塘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黄泥村。在大方县东部。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2.77万,其中彝、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占9.7%。辖1居委会、15村委会。1949年属鸡场乡。1953年析设甘棠、在拱、化联等乡。1958年撤乡并入鸡场公社。1961年析建甘棠、在拱、化联公社。1984年置黄泥塘镇及甘棠、在拱、
755、勺窝镇
  勺窝乡位于县城西南面,乡政府驻地黄河坝距县城约18公里,东经105度11分至105度18分,北纬26度42分至26度98分,东与雍熙镇相邻,南接骔岭镇,西抵猪场乡自新一带,北连龙场镇,东西宽约10公里,南北长约9.8公里,总面积为71.41平方公里。勺窝乡彝语译成汉族是杉木的意思,现勺窝乡辖撤并建并的巴雍、杓可、法地、勺窝四个老乡区域,据有关资料考证,1941年前为大定府管辖,后划归纳雍。1958
756、雨冲乡
  无在大方县东部。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1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17.3%。辖12村委会。1953年置雨冲、雨革、和平乡。1958年改建公社,后并入沙厂公社。1961年后析建3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1年合并置雨冲乡,并划原草坪乡、竹嘎乡部分地入辖。乡境多为山地。产生漆。有小学24所。乡人民政府驻地雨冲,在大方东北47公里,雨冲河边。人口280,有汉、彝等民族。海拔 1 360 米。“雨冲”
757、羊场镇
  在大方县东部。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2.38万,其中彝、苗、仡佬等民族占11.3%。辖1居委会、10村委会。1953年置羊场、陇公、妈米乡。1958年撤乡并入理化公社。1961年后析建陇公、羊场坝、海风口公社。1984年改置羊场镇及陇公、妈米乡。1991年合并置羊场镇。镇境多为石灰岩山地,多洞穴。有煤矿。产生漆。有中小学14所。镇人民政府驻地羊场坝,在大方东南11公里。人口 1 600,有汉、彝、
758、凤山乡
  无在大方县中部。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1.46万,其中彝、蒙古等民族占36.3%。辖10村委会。1953年置凤元彝族乡和白鸡、渣坪乡。1958年改建公社,随即并入六龙公社。1963年析设凤山彝族乡和白鹤、杉树坪公社。1984年置凤山、白鹤2彝族乡和渣坪乡。1991年合并置凤山彝族蒙古族乡。有煤矿。产生漆。地区马干山牧场在乡境。有小学15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凤山场,在大方东北15公里,公鸡山东麓。人口
759、星宿乡
  在大方县中部。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1.49万,其中彝、苗、白等民族占51.6%。辖13村委会。1953年置三元、民乐乡。1958年改建三元、民乐、撮坝公社,后并入百纳、长石公社。1963年析建三元、撮坝公社和民乐苗族彝族乡。1984年改置三元苗族彝族乡,民乐、撮坝2彝族乡。1991年合置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划原柿树乡部分地入辖。产生漆。有小学3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双龙,又名老蛇窝,在大方东北27
760、兴隆乡
  在大方县北部。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2.01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27.8%。辖14村委会。1953年置兴隆、石板井、菱角塘、上坝乡。1958年撤乡分别并入瓢井、长石2公社。1963年析建置兴隆、石板井、上坝公社及菱角苗族乡。1984年改设乡。1991年合并置兴隆苗族乡。主要经济作物为烟草、油菜。产生漆、核桃。有小学38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兴隆,亦名马过河,在大方北35公里,滑石大山北麓,马过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