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安徽省卫生乡镇(街道)[2]
21、官埠桥镇
  史有“南能长江、北连舒庐、为水陆交通要道”之称的官埠桥镇位于枞阳县西部。横跨白荡湖、菜子湖两大水系。东连函山镇,西接雨坛乡,南与石矶镇、枞阳镇、安庆市郊区接壤,北同会官乡毗邻。区域总面积104.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55亩,山场面积57443亩,水场15000亩。下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41130人。官埠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官埠桥镇集镇,桐纵、铜安公路于此交汇,是枞阳县城北大门。官埠桥镇境内山峦
22、钱铺镇
  钱铺镇位于枞阳、无为、庐江三县交界处,总面积68.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67199亩,林业场点近30个,山场面积内可采摘茶园面积达1500余亩,在茶叶生产上,已形成了“旗枪”、“龙井”、“云雾” 等名优品牌。为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乡党委、政府决定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全乡林业开发的重中之重,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低产茶园改造、新茶园建设和茶叶深加工项目建设。通过“公
23、五松镇
  2004年5月,根据铜陵县区划调整统一部署,保留城关镇,更名为五松镇。五松镇座落在天井湖畔、笠帽山下,是铜陵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3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人。近年来,城市建设加快,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齐备,一座山美、水秀、亮丽的新城镶嵌在长江之滨。2004年,五松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全面、
24、天门镇
  2004年5月份,根据市县统一部署和要求,原朱村镇和原董店镇撤并为天门镇。天门镇地处铜陵县东南部,属低山丘陵地区,南与青阳交界,东与顺安镇接壤,西与大通镇相邻,是铜陵的南大门。镇域面积166平方公里,为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总人口4.44万人,辖25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360个村民小组,13694户,全镇耕地面积4万余亩,人均耕地约1亩。境内资源较为丰富,石灰石、煤储量丰富;总投资16亿元的上峰水
25、西联镇
  西联镇成立于2004年5月,由原钟仓乡、和平乡、太平乡合并而成,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钟仓、团进、东城、山东、东湖、西湖、水桥、再兴、星光、姚汪、姚滩、沿船沟、上丰、万丰、北埂、钟汪、棋杆、垅上、斗门、三义、林丰、明塘、汀洲、官上、全兴、钱湾、全加、加兴、老兴、老观、观兴、柳洲),2个街道居委会(钟仓、太平),3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7万人,耕地面积3.35万亩。2004年全
26、铜山镇
  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基本介绍  铜陵市郊区铜山镇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境内,是铜陵的一块“飞地”,距铜陵市区约90公里,成立于1999年1月。现辖南泉、杨村、显化3个村共34个村民组铜陵市铜山镇、竹园、姥山2个社区和1个铜源居委会,共有民营企业18家,其中规模内工业企业2家。辖区面积34.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00人。铜陵有色铜山铜矿坐落在辖区境内,池州海螺公司与镇区相临。318国
27、十里墩镇
  十里墩镇位于无为县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北与无城镇紧紧相邻,距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仅半小时车距,省道军二路贯穿境内,西河水运常年通航。十里墩乡属丘岗平圩各半乡镇,总面积 5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140亩。辖1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8332人,农业种植以棉花、水稻为主。北埂香葱、社令芹芽、肖何西瓜等特色农业在全县都颇具影响。全乡可养水面共5954亩,已开发3435
28、泉塘镇
  得长江之神韵,惠田园之灵气,无为县泉塘镇是镶嵌在古老西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全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3.85万人口,下辖1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泉塘镇乘改革之春风,扬发展之风帆,大力实施“依托优势,改善环境,调整结构,富民强镇”的发展战略,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焕发出勃勃生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泉塘镇濒临长江,北依巢湖,永安河、西河两大水系环绕东南,境内十里长河贯穿南北
29、红庙镇
  红庙镇位于安徽省无为县西北部,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4公顷,山场面积240公顷,水面面积314公顷,地处花渡河、永安河两大水系上游,距县城驻地18公里,标准县道穿乡而过,交通便捷。全镇辖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38万。闻名遐迩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及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境内,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庙镇是农业大镇,近年来,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大力发展“
30、开城镇
  开城镇地处无为县西,距无城镇15公里。全镇土地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40820人。其境内水陆交通便捷,开(城)——无(城)、开(城)——襄 (安)、开(城)——六(店)三条柏油路南连铜陵、北接巢湖,东达芜湖。永安河横贯南北,常年通航,通江达海,丰水季节,千吨货轮,畅行无阻。历来是无为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城镇有山有圩,资源丰富。耕地45970余亩,土壤肥沃,无任何工业污染,水源充沛,最宜发
31、泥汊镇
  泥汊镇地处皖中长江北岸的泥汊镇,与江南经济重镇荻港一衣带水,毗邻安徽省两大工业城市芜湖和铜陵,总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6.9万,辖29个村,一个社区。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7亿元,人均纯收入1960元。 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一优两高”农业的发展,使“鱼米之乡”一跃变为“鱼棉之乡”。棉花生产成了该镇的主导产业,是全地区乃至全省棉花生产第一大镇。同时还是农业部定点的国家棉花良种
32、姚沟镇
  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姚沟镇,南临长江,北接巢湖,无为大堤东西横贯,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镇域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3.8万,耕地面积 3.2万亩,全镇下辖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顽强拼搏,使古老的集镇焕发勃勃生机。为了把农业大镇建成农业强镇,不断开拓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全镇彻底改变了以往粮、油、棉单一
33、鹤毛镇
  鹤毛镇位于无为西南,西临庐江与枞阳相望,东接本县洪巷与昆山相邻,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平畈兼圩田的典型山区乡。境内群峰逶迤,林木森森,西河、郭公河、鹤毛河三条天然河流蜿蜒而过,通讯便捷。全乡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人口2.96万人,辖12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乡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全方位奋进,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34、洪巷镇
  洪巷镇位于无为西南腹地,濒临长江,交通便捷,省道金土路穿乡而过,境内圩田广布,间有丘陵,水系发达,郭公河、西河环绕西北。全乡总面积84.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3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053人,耕地56925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乡,素有“鱼米之乡”的誉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荸荠、莲藕等,乡镇企业有建材、粮油加工、运输、商贸服务等行业。2001年度农业总产
35、昆山镇
  昆山镇地处无为县西南部,巢湖市最高山峰三公山脚下(海拔695米),西南两面环山,与枞阳、庐江两县相邻。全乡总面积107平方公里,耕地3万亩,山场7.84万亩;辖16个村委会和1个黄龙桥林场,总人口3.58万人,8382户。境内交通便捷,昆牛柏油路横贯东西,延伸与铜陵长江大桥相接;凤昆柏油路连接南北,与军二路相通。全乡物产甚多,盛产竹笋、茶叶、杜仲等产品,其中山里红雾茶远近有名,林木面积达3万余亩;
36、荻港镇
  荻港镇风景名胜迷人。鹊屿江光、荻浦归帆 、十里场、凤凰矶,山清水秀、烟波浩淼;三帝庙、古竹岭、板子矶、 落花井等。景色怡人、神奇美妙。东吴周瑜、唐李白、宋杨万里、元许 有壬、明王佑、朱芾煌、解缙、崔涓等。以及近百名政治、军事、文学名流于此或论战 事,运筹帷幄,或赋诗文,酬唱题咏,留下了百数战例,千数诗文。尤 其是解放战争时期伟大的渡江战役,这里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路大 军渡江先遣队最早登陆处”和
37、花桥镇
  花桥镇地处芜湖市东大门,东与宣城水阳镇隔河相望、西与县城湾沚接壤,北界水阳江和当涂县黄池镇濒临,西北界赵家河与六郎镇相邻。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5万亩,水面1.95万亩,水田4.35万亩,辖14个村委会,252个村民组,3.93万人。   2003年12月10日,“撤乡并镇”时,撤消了花桥镇和横岗镇,设立了新花桥镇,保持原两镇的面积、人口不变,镇政府驻地朱桥集镇新区,交通、通讯
38、韩摆渡镇
  韩摆渡镇位于老淠河东岸,距六安市区7公里,县道六苏公路贯穿全境,在建的国家重点工程合武铁路、六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捷。全镇总面积49.8平方公里,辖13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耕地面积2.7万亩。韩摆渡镇物产丰富。这里地势平坦,属淠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农作物以水稻、油菜、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尤以-最为独特,是六安-的主产区,麻皮纤维质量优良。境内淠河砂石资源丰富,铁砂、黄
39、太阳乡
  太阳乡位于霍山县西南边陲,地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和省级风景区铜锣寨之间,海拔800米,总面积105.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98个村民组,人口8300人;是一个旅游开发方兴未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山区乡镇。太阳乡资源丰富,是一片美丽的沃土。这里是生态之乡,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87%;这里是有机茶之乡,茶园面积广阔,盛产名茶,是“霍山黄芽”的主产区之一,其中“金竹坪”牌黄芽茶多次在国
40、天堂寨镇
  天堂寨镇处于鄂`皖两省,罗田-英山-金寨三县交界处,与风景秀丽的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紧密相连。全镇总面积206.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7万人,耕地面积1.95万亩,山场面积22.2万亩。 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1316毫米,年均气温12.6摄矢度,整个气候有利于动植物生长;这里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怡人,是旅游、避暑、疗养的好去处;这里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