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116]
2301、营头村
  营头村简介 【区位特点】我村位于白沙镇东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距龙岩中心城区50公里,村内风景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无村财年收入,是个较贫困的行政村【全村概况】全村有耕地200亩,只有2个村民小组,33户,132人,村民以农业为主,人均年收入3150元,其中山林8500多亩,全村农民以农业为主,经济以种养业和外出打工收入。【方向目标】今年该村将重点搞好村内饮水工程,努力开展生态农业,保护好生态资源
2302、黄坂村
  黄坂村简介黄坂村位于612县道新罗区与漳平交界处,距市区60公里,是我新罗区区的东大门,全村有146户,536人,现有耕地面积370亩,森林面积6800多亩,生态林1500多亩。全村人均收入达7500元,村财收入28万元。1995年以前,该村是个贫困村,村财十分薄弱,年年靠上级扶贫。1998年下半年,省道福三线改道穿村而过,黄坂村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农民人均收入达3800元,村财
2303、产坑村
  产坑村简介白沙镇产坑村地处新罗、漳平交界处,距离白沙镇14公里。现有村民189户685人,境内峰峦叠嶂,景色秀美,人文典故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古时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驿站。全村土地面积12350亩,耕地面积810亩,山林面积9000亩,其中毛竹林1200亩;2012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达650万元,村财收入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近年来,产坑村以抓好精神文明工作和省级扶贫村为契机,抓好
2304、内村村
  内村村简介 我村因处地很“内僻”故得名为内村,聚落呈依山西水分布,原属宁洋县管理辖,解放前全村人口不足70人,在-苛政下,内村农民苦难深重,对-的反动统治,贫困农民早就深积着愤恨的怒火,1934年春红九团连队进入了宁洋三区(旧称减达社)开展如为如茶的革命斗争,建立了由方方同志为首沙田特区,红九团团部设在苏益田,1934年7月份红九团长吴胜率军进驻邹家山发动群众级长郑世昌带领全营武装来到我村,红九团
2305、樟坑村
  樟坑村简介 【区位特点】樟坑村位于新罗区白沙镇政府所在地北部15公里,距龙岩中心城区56公里,地处白沙水库风景区内,境内风光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是白沙镇生态旅游的好去处。2006年为建设白沙水库、樟坑一、二组村民410多人移至白沙溪西温泉安置点,部分人员安排在龙岩东宫下移民安置小区,村部在白沙温泉安置点建设一幢6层大楼,集办公服务、文化娱乐、村情介绍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全村概况】全村共
2306、小溪村
  小溪村简介 小溪村位于新罗区白沙镇西北处,全村人口1859人,总户数449户,有10个村小组,散居在9个自然村内。全村森林面积4.18万亩,耕地1239亩。由于地处亚热带,九龙江上游,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我省著名的林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小溪村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山地综合开发,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目前村有煤矿、木材加工、电力等多种民营企业。由于群策群力,广大村民收入年
2307、营斗村
  营斗村简介 白沙镇营斗村属白沙水库移民村,原行政村地处新罗、连城交界处,距离白沙镇30多公里,境内峰峦叠嶂,景色秀美,有八个自然小组,其中扁岭坑、石门潭、马家山是革命基点村。2006年4月为配合白沙水库建设石门潭、水口、前邦洋、营斗四小组约600多人移民至东宫下和白沙田洋厝居住,其余四小组仍在原营斗村境内居住,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移民开发项目一等奖。现有从农民328户1300多人,以农业、林业生
2308、吕洋村
  吕洋村基本情况 吕洋村位于白沙镇的西北面,东面孔党村、珍坑村,西接营斗村、南邻小溪村,北与赖源乡接壤,库边路是村庄通往白沙镇的唯一通道。吕洋村是南方比较典型的山地河谷地貌,全村低山连绵,海拔高度在450—600米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水资源丰富,吕洋溪双村庄西面由西北向东南穿村而过,吕洋溪属于万安溪八大支流之一。全村农田面积320亩,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全村森林面积8000多亩,树种丰富,包
2309、珍坑村
  珍坑村简介 珍坑村位于白沙镇政府所在地北部32公里,距龙岩中心城区76公里。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105户,329人口,常住人口123人,耕地面积463亩,山林面积1.6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6080亩,竹林8560亩。
2310、苏一田村
  苏一田村简介 苏一田村位于白沙镇北部,海拔600多米,全村三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6人,山林面积2万2千亩,其中毛竹林有4千余亩,耕地面积532亩。
2311、汀东村
  汀东村系馆前镇集镇所在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723户,3063人。全村共有林地面积29500亩,耕地面积3312亩。全村共有劳力1990人,男性1052人,女性938人,党员103人。其中外出经商务工约980人。一、产业发展现状主要经济作物以烤烟、水稻为主。同时大力发展手工米粉加工、特种养殖及油茶产业。2013年我村种植烤烟2200余亩,油茶1000余亩。二、公共事业发展现状为便利村民夜间
2312、小洋村
  小洋村位于有名的长汀县馆前镇东阳山寺庙和原福建省红旗厂北侧山脚下。山清水秀、风景迷人。距镇政府集市5.5公里,距205省道2公里。东与本镇东庄、陈莲两行政村相连,我村主要道路也是通往两村年度主要道路,农村公交车每天往返二程。南与本镇南材村相隔。西是通往省道(即本镇严坊村)。北与三明地区宁化县曹坊乡滑石、黄坊两行政村相邻。全村分布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人口1080余人,总面积25515亩,其中耕
2313、陈莲村
  长汀县馆前镇陈莲村距县城50公里,集镇20公里的边远山村,与宁化县、清流县相邻。全村有河流两条,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户数287户,人口1326人,党员32人,村干部5人,土地面积11995亩,耕地面积1949亩,林地面积11417亩,其中竹林面积173亩,残疾人数共26人,其中一级6人,二级3人,三级13人,四级3人。低保户18户,51人,其中一类6人,二类13人,三类32人。五保户3人,
2314、复兴村
  长汀县馆前镇复兴村位于武夷山南段东支馆前地段,与新桥镇刘坊村鸳鸯村接壤。全村409户,1659人,0党员62人,村民代表35人,辖上严屋、下严屋、水口背等十个村民小组,有山地13.5万亩,林地1.39万亩,耕地1625亩。村内四千多米水泥路纵横交错,村道绿树成荫,与省道洋万线相接,距县城24公里乡镇所在地3公里,交通便捷。60余盏照明路灯横贯全村。复兴,土地肥沃,碧野粮丰,是我县主要产粮区和烤烟基
2315、珊坑村
  长汀县馆前镇珊坑村位于汀东村东部,毗邻连城、清流、宁化三县交界、离镇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276户,1163人,辖11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全村地域约20平方公里,有林地2.36万亩,耕地1886亩。珊坑村土地肥沃,碧野粮丰是我县、乡主要产粮区和烤烟基地之一,机耕便利,干亩良田成片。粮食主要生产无公害优质常规杂交大米,打造“马老七”手工米粉种植基地。烤烟主要生产。历年来种植翠碧一呈品种远均140
2316、严坊村
  长汀县馆前镇严坊村位于县东北部,与宁化县曹坊乡毗邻,距县城25公里,距馆前镇2公里,占地东西宽约7.5公里你,南北宽约2公里,境内海拔580米。全村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310户1309人,有耕地面积1681亩,山地面积2万亩,居住主要姓氏有严、沈、汤、邹四姓。严坊村土地肥沃,碧野粮丰,是重要产粮区和烤烟生产基地之一,省道洋万线道贯全村,沿省道4亩良田连成一体,机耕便利,在严坊村恩坊自然村
2317、坪埔村
  长汀县馆前镇坪埔村地处武夷山脉的云霄山下,与三明市宁化县治平、曹坊乡毗邻,距集镇6公里,2011年末全村人口298户1348人,党员43人。全村共有9个自然小组,耕地面积2156亩,山林面积21000多亩,其中竹林1000多亩。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为7353元,村财固定收入约为2万元。村内有闻名的长汀八大名山之一的云霄山(海拔1170米)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央视电视剧《红色摇篮》拍摄景点之一的“
2318、南坑村
  南坑,一个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村名不断在耳畔叩响时,双脚便情不自禁迈向这个久违的村落。映入眼帘的是村子青山环抱,明亮清澈的小溪从远山深处潺潺而来穿村而过。溪的两岸阡陌纵横,庄稼四季常熟,农家别墅依山而建,小桥流水静谧农家,“农民之家”、体育场、古木桥、公园等错落有致,太阳能路灯沿路整齐化一,沿着乡村小道望去,整个村落象一条长长的平坦的狭谷,行走在村中,犹如走进了一幅水0融的水墨画里。 南坑村距长汀县城
2319、三洲村
  三洲村位于长汀县城南34公里,距龙长高速公路河田出口8公里,是三洲镇政府集镇所在地,也是三洲镇万亩杨梅基地的核心村。全村总土地面积10443亩其中耕地面积2704亩,林地面积7739亩。三洲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面环山,海拔低,在240-560米之间,为盆地地形。山地多为低矮的缓面地貌,为酸性岩红壤,耕地以砂壤土为主。地势较平坦,光照充足,年均温度在18.8-19.2℃之间,年均降雨量15
2320、中复村
  中复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南大门,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城42公里,距南山镇政府7公里。中复古名钟屋,自唐代开基以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现有钟、郑两姓,906户,3400多人口,面积约12平方公里,90%的人口为钟姓,开基祖观寿公,其子盛生公为汀州府巡抚。 中复村座落于莽莽苍苍的松毛岭脚下,四面环山,与连城、上杭县交界,前有松毛岭拱翠,后有长咕山、祥云寺揽护,左有桥下河,右有官坊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