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138]
2741、金坑村
  金坑村地处武夷山脉西段,东面与下堡村交界,东南面与重下村接邻,南面与湖溪村、下黄街村相连,西面与江西省黎川县熊村镇接壤,距邵武市区45公里,是金坑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名称由来因金坑村境内的金溪出产砂金而得名。政区沿革 历代隶属金坑管辖。2012年,辖上坊、下坊、麻湾、关上、横坑、麻岭、邱家、留家山等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面积 2011年末,全村有518户1780人,均为汉族;村民以李姓、危
2742、下黄街村
  下黄街村地处邵武市西北的金坑乡境内,东与湖溪村接壤,南和桂林乡相连,西与江西省相依,北与金坑村毗邻。距邵武市区53公里。名称由来 因本村黄姓较多、古代有商贸街市而得名。政区沿革 历代均属金坑管辖,2011年,辖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全村有159户616人,为汉族;村民以黄姓为主。全村土地面积21368亩,其中水田1436亩、山地19862亩、村落用地70亩。
2743、山隔村
  山隔村地处邵武市西北的金坑乡境内,东与沿山镇接壤,南和下堡村相临,西与隘上村相依,北与光泽毗邻。距邵武市区40公里。名称由来 原住程坑邓公坑,后来搬到现在的九节际,与原址隔一座山,称山隔。政区沿革 山隔原与隘上同大队,1961年设山隔大队;2011年辖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人口面积 2011年末,全村有146户547人,为汉族;村民以邓姓为主。全村土地面积20088亩,其中水田1302亩、山地1
2744、隘上村
  隘上村地处金坑乡北面,东面与山隔村交界,南面和金坑村相连,西面与黎川县熊村镇毗邻,北面与光泽县李坊乡接壤,距金坑乡人民政府所在地5公里。名称由来 因与江西熊村镇交界处有隘道相通而得名。政区沿革 隘上村民最早应追述到宋朝,据当地人族谱记载,早在宋朝时期就有大量移民搬迁此地,历代隶属金坑管辖。2012年,辖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人口面积 2011年末,全村有286户1006人,均为汉族;村民以高
2745、大常村
  大常位于金坑乡东北部,东、南面与和平镇交界,西与重下村接壤,北与下堡村相接。 名称由来因村里有很多又大又长的树木,故名大常。政区沿革历代均属金坑管辖,2011年,辖张家边、李家边、牛头际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全村有167户710人,均为汉族;村民以张、官、李姓为主。全村土地面积19934亩,其中水田1394亩、山地18540亩。
2746、湖溪村
  湖溪村地处邵武市西面,境内东南与和平镇交界接壤,南与桂林乡相望,西北与下黄街村相依,北与重下村毗邻。距邵武市区52公里。名称由来 因村所在地自然村叫湖溪而得名。政区沿革民国属邵武县金坑区。新中国成立后,隶属邵武县金坑乡 。2011年,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人口面积2011年末,全村有171户720人,为汉族;村民以肖姓为主。全村土地面积21000亩,其中水田1700亩、山地19000亩、村落
2747、下堡村
  下堡地处延平区西北部的金坑乡境内,东与和平镇交界,东南面和大常村相连,西南面与金坑村相依,西北面与山隔村毗邻,北面与沿山镇接壤。名称由来因村所在地自然村叫下堡而得名政区沿革 2011年,辖上堡、下堡、张坑、张家塅、后源、岩家岭等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人口面积 2011年末,全村有291户995人,均为汉族;村民以傅、张两姓为主。全村土地面积31267亩,其中水田2050亩、山地26180亩、村
2748、重下村
  重下村地处邵武市西面的金坑乡境内,东与湖溪村接壤,南和和平镇相望,西与大常村相依,北与金坑村毗邻。距邵武市区50公里。 名称由来 :因村庄水口外的山一重又一重,故名。政区沿革 :民国属邵武县金坑区。新中国成立后,隶属邵武县金坑乡 。2011年,辖8个村民小组。人口面积2011年末,全村有275户976人,为汉族;村民以芮姓为主。全村土地面积17880亩,其中水田1880亩、山地15830亩、村落用
2749、柘洋村
  柘洋村辖区面积28.96平方公里,位于武夷街道西北部,老区集点村,地处黄柏溪流,介于风景区周边,距武夷山市区14公里,离武夷街道5.5公里,地势开阔平坦,全线贯通水泥路面,交通十分便利。村内拥有丰富的绿水青山的旅游资源,省级蓝花基地,情人谷,龙井坑,省级生态林7560亩。全村共有369户,1395人口,1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民收入,种值水稻,烟叶,茶叶,桔子 和毛竹管理为主,林地面积29
2750、黄柏村
  黄柏村系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办辖下的行政村,地处武夷山景区北端,东与高苏坂毗邻,南与星村相接,西连柘洋,北靠樟树。距街道办所在地5公里,飞机场6公里,火车站11公里,高新公路从中穿过,交通极为便利。黄柏村现有人口2100人,户数552户,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400亩,林地面积28000亩。村民多以种养业为主,其中茶叶的生产具有一定规模,传统的岩茶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保证岩茶的
2751、高苏坂村
  高苏坂村位于武夷山市区和度假区的结合部,相传清代高、苏两位县官在此筑坝、修渠灌溉农田而得名。高苏坂村原为自然村,属赤石大队,只有10余户村民,随着移民人口的不断增加,辖区面积不断扩大,1982年高苏坂村设为行政村,面积达3.7个平方公里,2001年由于三峡移民的迁入,高苏坂村现在辖7个村民小组,213户,914人,林地2000亩,耕地553亩。高苏坂村一茶叶、花卉、种养殖为主,村民年人均收入300
2752、双西村
  双西村位于兴田镇西部,距市区45公里,离兴田镇政府25公里,全村有7个自然村,342户,1268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369亩,林地面积2。7万亩,其中国有林场林地面积2。1万余亩,武夷山市林委试行林2200亩。经过2005年林改林权落实到户的山地面积4300亩。全村共有劳动力712人,外出务工145人,近年来,双西村发展烤烟生产,2008年种植烤烟700亩,产值160余万元。2008年全村村财收
2753、南树村
  南树村位于兴田镇东南方向,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辖1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604户,2260人,其中劳动力1294人,在外务工和经商280人。全村总面积50293亩,其中林地38890亩,园地264亩,耕地7672亩。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食用菌、瓜果为辅。目前,全村水稻种植面积5500亩,产值530万元,纯收330万元;烟叶面积1200亩,产值300万元,纯收入
2754、南岸村
  南岸村位于兴田镇南部,与建阳市将口镇的南台村、横塘村交界。全村辖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35户,1868人,其中劳动力850人,在外务工和经商200人。全村总面积27645.5亩,其中耕地4405.7亩,园地2327.4亩,林地18947.6亩。2008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0元。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茶叶、烟叶、其他农业等三产业为主。茶叶方面:全村茶叶面积400
2755、曹墩村
  曹墩村是武夷山市星村镇所辖的行政村。位于九曲溪上游,是通往保护区 、龙川、玉龙谷、等景区的必经之路。2002年开发了民俗旅游村,交通方便,经济活跃。全村412户,约2000人。
2756、洲头村
  洲头村位于九曲溪上游的分支,位于市区的西南部,距镇区13公里,距市区35公里。全是硬化公路,交通便利,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主导产业以茶叶,烟叶,其他农业等三大产业为主。茶叶面积900多亩,户均茶叶面积4亩,产量8吨;种烟户15户,烟叶种植面积200亩;毛竹四方竹共有4500亩,林地面积2.4万亩,森林覆盖率95%,耕地面积1520亩,辖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2757、三渡村
  洋庄乡三渡村辖区面积6.86平方公里,林地6735亩,果园面积589亩,森林覆盖率98%,耕地731亩。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44户,527人,其中,劳动力312人,在外务工和经商72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43元。有一所卫生所,占地30平方米,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6%。有一所村级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在校学生48人,教师6人。有一个两层、占地200平方米的村办公楼兼农
2758、西际村
  洋庄乡西际村位于武夷山西北部,东与廓前村交界,南与东村村交界,西与小浆村、大安村交界,北与江西省铅山县交界。前身为张际大队,1976年建西际大队。辖西际、地源、赤石埠、沙渠洋、横坑、磨石坑、长洲、凤凰新村八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村部驻地西际村,海拔415米,距武夷山市区24公里,全村面积58.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9亩,其中生态林面积4509亩,毛竹林22873亩,全村共有218户,830
2759、坑口村
  洋庄乡坑口村地处洋庄乡北部,座落在闽赣两省的寮竹关、温岭关下,距市区32公里,是省定老区基点村。辖区面积89.67平方公里,林地9.6万亩,森林覆盖率95%,耕地2384亩。辖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403户,1604人,其中,劳动力1173个,在外务工和经商300人。1938 年6 月,根据0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的指示,闽浙赣特委与闽东特委合并,成立0福建省委,省委书记曾镜冰。省委机关设在坑口
2760、大浑村
  大浑村位于武夷山北部距吴屯乡五公里处。村庄四面环山,境内地势平坦,人口集中,民风淳朴,交通便捷。现居住300户,人口1300余人,分有八个村民小组。是老区基点村。全村有耕地面积2373亩,林地面积10278亩。其中,生态公益林932亩,毛竹山1000余亩。年产粮200余万吨,烟叶年产值达100余万元。大浑村是吴屯乡有史以来开发最早的地方之一。据史记载,自唐朝以来就有人居住。因土地肥沃称之为“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