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18]
681、鹿溪村
  鹿溪桥,古化叫“平溪桥”。宋庆元四年(1198年)漳州知府傅伯成主持在该地溪中建一座“桥”而得名,后一直称鹿溪桥。鹿溪村位于绥安镇南端,处县城东南郊。东邻黄仓村,及英山村瑞岩和南门坑接壤,西邻炉尾村,北邻炉尾村的西营和道周社区的车仔村,南至后港村峰山社和溪南村的水田寨社交界。山、鼓山雄伟屹立在东南方,鹿溪水经两山下之间流过。鹿溪有耕地面积1820亩,其中水田1200亩,农园620亩,有林地1000
682、炉尾村
  炉尾村,位于绥安镇南端,处于县城东南郊,北邻绥东社区及道周社区车仔村,东邻鹿溪村黄仓村。西、南隔鹿溪与溪南村交界。南门溪和绥东(源头为北溪)流经本村汇入鹿溪。全村耕地面积1270亩,其中水田1010亩,农地260亩,果树地500亩,有林地700亩。农户667户,2756人,其中60岁以上282人,90岁以上占6人。【政区沿革】炉尾村从清代至民国时期属鹿溪保。新中国初期为第一区(城关区)的炉尾乡,1
683、查岭村
  查岭村,位于绥安镇北部,东邻罗山村,南邻寨窑村,西与石古农场下林作业区和石榴镇玳瑁村为邻,北与长桥镇刈后村接界。国道324线穿过查岭村南北约四公里长。溪流源自长桥镇溪内,中西林场,钊后工区乌嘴山的岩前溪流至刈后溪后汇合流经本村,有源自石壁山和源自玳瑁村九龙山的支流分别自东,西来汇合,流经棕口至高罗山附近的梧桐隙汇入鹿溪。查岭村现有水田1656亩,农地930亩,山地7100亩,果树地360亩。有农户
684、深土村
  深土村位于深土镇东部沿海平原地带,北邻塘头、近院2村,西邻埭头、塔底2村,南邻大店村,东临将军湾海域。坑虎线(从省道漳东线深土镇山尾村坑内通至六鳌虎头山)公路从深土村东通过。政区沿革深土清代为十五都金泥保。民国时期为金塘乡的深土保。新中国成立之初划属第六区(赤湖区),1950年夏取消保甲制度,设立深土乡,改属第八区(寨内),1952年设立第九区,区公所设在深土乡,1955年12月改名深土区。19
685、近院村
  近院村位于深土镇东部沿海丘陵地带,北邻大肖村,西邻塘头村,东、南两面临将军澳海域,一条源自村境东部东廓周山的院前溪流经东廓周、院前、下东廓等自然村入将军澳海域。有一条乡村公路从院前、新社2自然村接县道坑虎线(从省道漳东线深土镇坑内站通六鳌虎头山的公路)。政区沿革近院原名院前,民国时期属金塘乡塘头保所辖。新中国初期设立属第九区(深土区)的院前乡,1958年9月成立属深土公社的院前大队,1981年
686、埭头村
  埭头村位于深土镇南部海滨平原地带,东邻深土村,西北邻埭厝村,南邻塔底村,西南邻竹屿盐场。有乡村公路北通省道漳云线山边站,南通塔底村及竹屿盐场的雄厝村。政区沿革 埭头民国时期为属于金塘乡的埭头保。新中国初期属第九区深土乡所辖。公社化时成立属于深土公社的埭头大队,今为深土镇埭头村。埭头村辖埭头、林蒲、新墟、后埭4社(自然村),现共有647户,2419人,其中博士生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有36人,占全村
687、山尾村
  山尾村以在金塘山(海拔732米)山下得名,位于深土镇北部,北依灶山,东北与赤湖镇保安村交界,东邻墩柄村,西邻山边村,南邻庵下吴村。山尾溪有两源,一源于灶山东坡,一源于灶山西坡,两源在山尾汇合,流经东庵、埭厝,入于竹屿盐场边的旧镇港港区。省道漳东线公路从山尾村坑内社分出支线通六鳌虎头山,称坑虎线。政区沿革及姓氏源流山尾民国29年属东宗乡庵下吴保所辖,民国33年东宗乡合并于金塘乡,庵下吴保合并于东
688、山边村
  山边村位于深土镇北部灶山南麓平原地带,东邻庵下吴村,南邻车敖村,西邻示埔村,北靠灶山。省道漳东线从村境通过,多条乡村道路在此交汇,道路交通便捷。自1981年起,山边为镇政府所在地。政区沿革民国时期属金塘乡车鳌保辖。新中国初期属第九区(深土区)古石黄乡所辖。1958年9月属深土公社山边大队。(1961年7月至1964年9月一度属车鳌公社)。深土公社改乡、改镇,村隶属不变。村辖山边、山兜二社(自然
689、车敖村
  车敖村位于深土镇南部平原地带,东邻东庵、埭厝2村,西邻锦东、示埔2村,北邻山边村,南邻竹屿盐场。源自灶山南坡的小溪自山边流经车鳌,入于竹屿盐场西边的浯江出海口。政区沿革车鳌原名青鳌,以附近有座鳌山而得名,又称巨鳌,以同音写成车鳌。民国时期为金塘乡的车鳌保。新中国初期为第九区(深土区)古石黄乡。1958年9月起为属于深土公社车鳌管理区的车鳌大队。1961年撤销管理区,成立车鳌公社。1964年9月
690、东庵村
  东庵村位于深土镇中部,东邻墩柄村,西邻车敖村,南邻埭厝、埭头二村,北邻庵下吴村。乡村水泥道路东通往与金塘“坑虎线”直通六鳌,公路交叉可往墩柄村、大肖村、南境村。西北中间“丹山中路”通往山边村仅有两公里,与省道漳东线相接,西南中间通往埭厝村与竹屿线相接,南直通埭头村、塔底村,四面八达,村村有道。政区沿革东庵民国时期为东宗乡(后合并于金塘乡)的东庵保。新中国初期为第九区(深土区)的路下乡所辖,196
691、示埔村
  示埔村位于深土镇西部平原地带,东邻山边村,南邻锦东村,北靠灶山,与山上的东坪村接壤,西与旧镇镇上蔡、寨内二村交界。源自灶山的东坪溪流经示埔,至锦东村汇于浯江下游。明邑人、南京御史詹惠归休后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灶山下建“詹厝陂”,拦蓄东坪溪之水灌田。年久圮坏。1967年建成东坪水库,筑干渠11公里,灌溉深土镇沿海农田。示埔村则主要靠眉力水库左干渠灌溉。省道漳东线通过示埔,从示埔建一条支线通锦
692、锦东村
  锦东村位于深土镇西南部,灶山南麓、浯江出海口,北与示埔村为邻,东与车敖村相接,西与旧镇镇上蔡村交界并隔浯江与霞屿相望。历史沿革及姓氏源流锦东旧名江头,即是从浮头湾海域进入浯江的开头之意。江头附近有大片的海积沃土,乌石林氏第九世林黻(字廷华)看中江头的地利,率子侄前来垦荒拓土,形成村社。嘉靖年间始建大祖祠“绍德堂”。历经清初“迁界”,族人内迁于乌石20年,“复界”后迁回江头。传至江头第七世,即乌
693、东坪村
  东坪村位于深土镇北部灶山(海拔580米)东坡,故称东坪(东边之意)。南边的山麓为山边村(镇政府所在地)和示埔村。北边为狗屎寨(九婿寨)山,山之北为湖西盆地。西边为鸟嘴山,山之西为赤土、旧镇二乡(镇)交界处。东边山麓为赤湖盆地。东坪溪向南流出山下示埔村。1967年建成东坪水库(小一型)库容246万立方米,控流节水,以渠道(干渠11公里)灌溉深土镇沿海农田。东坪有公路通到示埔村与省道漳云线相接。政区沿
694、梧陂社区
  梧陂社区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3116005。
695、下楼社区
  下楼社区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3116007。
696、刺塘后社区
  刺塘后社区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3116006。
697、新民村
  新民村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3116212。
698、整美村
  整美村位于镇境东部,井尾半岛末端。原名金井,以有一口全村村民共饮的古井而得名,故又称井尾,民国初雅称为整美,沿用至今。东临后蔡湾海域,西隔佛昙港海域与岱嵩村、后社村相望,南濒台湾海峡,可眺望东碇、南碇、林进屿等诸岛,北与前亭镇后蔡村毗邻。境域位于东经117°59.6′,北纬24°10.1′至24°10.9′之间。一、 政区沿革及姓氏分布整美村明代属二十三都,清代属新兴堡。民国初属外东区(佛昙区),
699、大白石村
  大白石村位于镇境东部,原名白石,又名白礁。以村境内有一块奇特的白色天然礁石得名。东邻后社村,西临吟兜,西北与石埕村交界,南与后许村毗邻,北濒佛昙港,隔海与屈原公屿相望。村境位于东经117°56’至117°57.5’之间,北纬24°10.1’至24°10.8’之间。一、政区沿革及姓氏分布大白石村清代属于十七都石门上保。民国时期属佛昙镇白石保。解放初期属于第五区(佛昙区)白石乡。1958年9月成立白石
700、吟兜村
  吟兜村位于佛昙镇中南部,三面环山,故名吟兜。东临大白石村,西临石门村,北临石埕村积美社,西北邻园东村,南与后许村寮下社交界。村境位于东经117°53’至117°54.6’,北纬24°30’至24°31’之间。一、政区沿革与姓氏分布吟兜村清代属漳浦县十七都石门上保,民国29年属佛昙镇吟兜保。解放初属第五区(佛昙区)新厝乡。1958年9月成立吟兜生产大队,隶属佛昙人民公社佛昙管理区。1984年9月实行
701、人坪村
  人坪村位于镇境中西部,因取其较大自然村人家和山坪各一字得名。东邻园东村、岸头村,西与新安村、西南与园东九坑场毗邻,南与香山工业开放区接壤,北隔鸿儒江与港头村交界。村境位于东经117°52.5’至117°54’之间,北纬24°10’至24°10.5’之间。一、地区沿革及姓氏分布人坪村清代属十七都石门上保。民国初期先后属外东区、第三区(均佛昙区),民国29年属于佛昙镇石门保。解放初期属第五期(佛昙区)
702、后社村
  后社村位于镇境东部。旧称白石,分为白石前社和白石后社两个自然村。白石前社即今大白石村,白石后社即今后社村。东、北两面濒临佛昙港,隔海与岱嵩、小嵩相望。西与大白石村毗邻。南邻外海滩,隔海与整美半岛相望。村境位于东经117°57’至117°58’之间,北纬24°10’至24°10.5’之间。一、政区沿革及姓氏分布后社村清代属十七都石门下保。民国29年属佛昙镇白石保。解放初属第五区(佛昙区)白石乡。19
703、后许村
  后许村位于镇境东南部,旧称湖浒,以在鉴湖湖滨得名,讹音为后许。湖滨处有后许、轧内二个行政村,后许居北,轧内居南。古代统称为鉴湖里,俗称大坑。东、东北与大白石村毗邻,西与石门村交界,南与轧内村、镇林场接壤,东南濒临赤湖镇灯火垵海域,北邻吟兜村。村境位于东经117°53’至117°56.5’之间,北纬24°9.1’至24°11.5’之间.一、政区沿革及姓氏分布 后许村民国29年与轧内村均为赤水乡所辖。
704、轧内村
  轧内村位于镇境南部,因村庄处在从开阔地转入小山山谷下的方地而得名(“轧”字是方言音形象字)。村境东隔太高山(海拔33米)濒临海滨沙滩,西与后许村(林场)毗邻,南是松仔岭余脉延伸地带,隔岩山、莲花山与赤湖半石村交界,北与后许村接壤。村境与后许村交界处有一淡水湖。自古以水清如镜称为鉴湖,俗称大坑。原轧内与后许统称大坑。村境位于东经117°53.5’至117°55’之间,北纬24°8.5’至24°10.
705、东坂村
  东坂村位于镇境北部,旧称东安社。东邻洞野、花林二村,南、东南濒临佛昙湾海域,西、西南与下苏村接壤,北、西北与马坪镇交界。村境位于东经117°55′至117°56′,北纬24°11′至24°12′之间。一、政区沿革及姓氏分布东坂村明清时代属二十三都,民国初期属外东区(后为第三区即佛昙区),民国29年曾与林埭村合为林东保,民国33年设立东坂保。解放初期设东坂乡,属第五区(佛昙区)。1958年9月成立东
706、花林村
  花林村位于镇境东北部的小半岛上。东隔佛昙港湾与前亭镇庄厝村相望。东北邻欧厝场,西与东坂村毗邻,南濒临佛昙港湾,西南隔海与东坂村相望,北、西北与洞野村交界。村境东经117°57’至117°57.6’之间,北纬24°11.2’至24°11.6’之间。总面积2.4平方千米。一、政区沿革与姓氏分布花林村明代属二十三都福兴里,清代改为福兴保。民国初属外东区(第三区、佛昙区),民国29年属林东乡的林东保。解放
707、岱嵩村
  岱嵩村位于镇境东部,是佛昙镇港湾海域中一个小岛,漳浦方言为大桑,依同音字,雅称为岱嵩。东与整美村、西与小嵩、后社村、南与后社村、北与前亭镇庄厝村、西北与东坂村、花林村隔海相望。村境经纬度为东经117°57’、北纬24°10’。占地面积0.36平方千米。一、政区沿革及姓氏分布岱嵩清代属于十七都石门上保。民国初属于外东区(第三区、即佛昙区),民国29年属于佛昙镇岱嵩保。解放初与苏厝合为岱苏乡,1952
708、佳洲村
  佳洲村位于东厦镇境内,是漳江中游南北溪河流汇合出海处平原岛屿的佳洲岛上,东距国家红树林保护区1km,西距县城5km,也是连接东厦镇南北两面交通要道的重要村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又是明代闽南乡贤名仕林偕春太师公的故乡,佳洲村辖区面积168公顷,绿化覆盖率25%,耕地1622亩,有前墩、后墩、黄墩、郭墩等4个自然村分2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68户,总人口3786人,全村共有党员92名,
709、洲渡村
  洲渡村位于云霄县东厦镇境内,漳江流域中下游冲积平原佳洲岛东北部,总人口4100人,现有洲头、渡仔头2个自然村,辖24个村民小组。面积约3.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全村有耕地面积1700亩,山地2800亩。全村是以水稻、蔬菜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村内生态环境优越,农田遍布、荷花争艳、稻香漫岛;水系纵横,南江北江环岛,水渠玉带交错;佳洲与洲渡,鳞次栉比,炊烟袅袅。
710、荷东村
  荷东行政村有1个自然村,有785户,总人口3009人(其0有2个姓氏,分别为周氏725户、黄氏60户);外出干部职工86人;水田885亩、山地20000亩,蟹虾池728亩;20个村民小组,户代表20人。
711、东崎村
  东崎村位于漳江流域南面,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辖崎美、山后、东坑三个自然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725户,总人口数3102人。全村共有党员75名,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面积约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全村有耕地2225亩,山地10876亩。全村以种植荔枝、蔬菜、养殖水产品及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收入8356元。
712、西安村
  西安村地处云霄县和平乡东部,距县城3公里多,是和平乡第一村,由大西安、小西安、半岭新村、呈安和红安移民点组成。全村现有人口2168人,党员53名。全村以蔬菜、枇杷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
713、上坂村
  上坂村位于和平乡西北面,属革命老区村,现有中楼、下楼、银靠山、溪角、口洞、蜂湖、内湖、内坪8个自然村。辖2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642户,总人口2712人。全村共有党员47名,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面积约11451.2亩,森林覆盖率66%。全村有耕地1412.4亩,山地7371.9亩。全村以香蕉、枇杷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
714、安吉村
  安吉村位于和平乡山区,属革命老区村,现有安吉、马田、后田和割藤埔4个自然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565户,总人口2218人。全村共有党员46名,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面积约9808.6亩,森林覆盖率78%。全村有耕地871亩,山地3896亩。全村以香蕉、枇杷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
715、马山村
  马山村,位于云霄县南部,2006年经过整合从莆美镇划归云陵工业开发区管辖,现有786户,总人口3197人。辖马山、荷仔埔两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800亩,山地面积1000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873.6万元。324线国道贯穿全村,沈海高速常山出口处距村500米,沪深高铁云霄客运站、货运站均设在本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明朝林太史陵园坐落在村西北面。近年来,被征用土地4200亩,积极引
716、大埔村
  大埔村,辖大埔、溪墘两个自然村,沈海高速常山出口处位于该村。总耕地面积500亩,山地面积1550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869.2万元。近年来被征用土地600亩,现有372户,总人口1602人,9个村民小组。2011年积极引办第一家村办企业“奥尔辉光电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频电子变压器、电感、磁环、开关电源等电子类产品。
717、狮山村
  狮山村,属水库移民村。现有265户,总人口1005人,辖天鹅、建益、狮山、大路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7人,一个党支部,共20名党员。2006年,由莆美镇划归开发区管辖,在建厦深高铁云霄客运站紧挨村西边,地理优势十分明显。先后建设了占地4亩,建筑面积550㎡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休闲公园。由于近年来开发建设需要被征用耕地、山地面积共420亩,2012年被确认为省级小康库区示范
718、下径村
  下径村,辖下径、大坂墘两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800亩,山地面积6000亩,现有276户,总人口1176人,5个村民小组,。全市特色产业园区竞赛项目“漳州光电职业技术学院”落户下径村。
719、人家村
  人家村地处云霄县东南沿海,依山傍海,东邻漳浦县沿海,南对美丽东山岛,全村现有人口l31O人,298户,8个村民小组,40个党员;全村有耕地面积76O亩,山地面积398亩,种植水果350亩,海域面积5000亩,滩涂面积450亩,蟹虾池130亩。拥有本地区丰富咸水资源海域养殖巴非蛤、海蛎,全村有60多艘渔船,建立规模化南海渔业捕捞船队,增加群众收入,带动经济发展。
720、青径村
  青径村地处云霄县东南沿海突出部。距离县城23公里,辖青崎、径头两个自然村,依山旁海。青径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与漳浦古雷半岛隔海相望,与沿海大通道、交战公路邻村而过,福建通州造船厂基地和核工业风能发电站落户于青崎村。全村耕地面积1080亩,林地6300亩,果地800亩,浅海滩涂2500亩。村民收入以捕捞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45户,1816人,现有党员数6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