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26]
1001、铺锦村
  俗称“埔仔”,因原先村民在前埔山坡一带建屋居住而得名。前埔山其实是村中一处小山坡,故又称“前坡”。清代《龟湖铺锦黄氏族谱》记载,黄福全,字孔谐,卒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葬里(埔仔)前坡祖墓右”。“铺锦”是“埔仔”的雅称,其由来与宋代惠安黄氏迁徙开发此地有关。据清代《锦黄衙内房支谱》记载:“始祖考念八公,宋季时人,世居泉城南二十四都。自惠安锦田来,故称铺锦里。”“铺锦里”亦简称为“锦里”,成
1002、松茂村
  古称“上墓”,记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后来,村民避讳“墓”字,改称“上慕”。另据传说,古时此地有一大片松树林,生长茂盛,故取“松茂”作为“上慕”的雅称。又因谐音,亦称“尚茂”或“上茂”。如清代《龟湖铺锦黄氏族谱》记载,黄献斋(1386—1448年),字存琛,“娶上茂吴氏,号顺质”。松茂吴氏来自后垵。据清代《吴氏金山衍派族谱》记载,后垵吴氏四世祖吴阳生,字浚渊,号安石,于明初迁居松茂,成为吴
1003、苏厝村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晋江清沟苏崇龟迁居于此,故称“苏厝”。据明代李伯元《青阳志·氏族》记载,明初,龟湖苏厝苏有斌,号恪素,入赘庄氏,迁居晋-阳。传三世苏世颙,嘉靖年间贡生,任公安县训导。其子苏存轼,万历元年(1573年)中举人。清代,苏厝石埕房山确公派下于康熙年间迁居台湾台南县城仔内。据台南县《苏氏志》记载,城仔内苏氏出自晋江龟湖苏厝石埕房,始祖振文公奉父亲苏良庚、母亲郭氏,“举家迁台,
1004、塘头村
  因位于象畔塘之前,故取名“塘头”。辖塘头、后厅两个自然,村委会设在塘头。雅称“龙塘”。宋代太原王氏一支迁居于此,称为“龙塘王氏”。民国《茂夏王氏族谱》记载,“开闽三王”王审邽后裔一支于宋代迁居“晋江县之锦塘茂夏里”。三世祖均畴公,“出赘二十四都龙塘乡吴良二家。吴氏无出,又娶周氏,生五子,开族龙塘,至今子孙昌茂”。明初,陈江(陈埭)倪氏迁居塘头。民国《龙塘倪氏家谱》记载,陈江倪仲泰,“成化八年(14
1005、雪上村
  古称“索上”,并在“索”字加上“土”旁或“糸”旁。《康熙字典》记载,加“糸”旁之“索”,与“索”同音同义。“索上”得名由来不详,其名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并屡见于清代地方谱牒。《桃源黄氏敦彝堂廷速公派家谱》记载,黄钟祝(1659—1707年),字岳鼎,“妣张氏,名恬娘,号勤素,索上女”。“索上”又名“雪上”。据称古时村落临海,海潮涨落之时,白浪翻滚,犹如“卷起千堆雪”。村民在海滩附近之平地
1006、玉浦村
  位于玉澜浦下游而取名“下浦”,又称“浦内”,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雅称“玉浦”、“玉澜”。宋元之时,苏氏、高氏、金氏等聚居于此。元末明初,龙津(莲埭)、莲塘等地蔡氏相聚迁入,称为“玉澜蔡氏”。清代《铺锦新厝黄氏旧谱》记载,黄钟业(1705—1746年),字元舜,“娶二十五都玉澜蔡氏”。明代,又有锦塘(港塘)陈氏一支迁居玉浦,所居之地号称“陈厝”。此外,寿昌宫、无尾宫既是历史古迹,也已演变为
1007、郑厝村
  宋代,荥阳郑氏从仙游迁居于此,故称“郑厝”。因人丁兴旺析为“上郑”和“下郑”,并演变成为角落地名。村中有两处历史古迹“二十四都宫”、“宅上坊”,远近闻名,逐渐演变成为角落地名。“二十四都宫”,又名“都祀宫”。清代《铺锦新厝黄氏族谱》记载,黄方安,字乾察,卒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葬本处都祀宫”。“宅上坊”,位于龟湖郑厝。据道光《晋江县志》卷十二《古迹·宅坊》记载,该坊系郑厝郑氏“宅上房”裔
1008、环山村
  丰州镇环山村地处葵山环抱,所以取名环山村。位于镇区西北部山区3.5公里处。原属于顶三都,初解放属西华乡,1953—1954年为环山乡,1955—1983年为环山大队。1984年为环山村委会。环山村委会设在环山村直岭,有松仔、下寮、胡厝、大垅、顶马垅、竹围、陈塘、水吼、赤崎、内寮、杏田等11个自然村;有11个村民小组,468户1465人。耕地面积820亩,主种水稻、花生、地瓜、蔬菜等。果树有龙眼、柑
1009、祥堂村
  祥堂村委会村委会设在庵后,有庵后、树垵、尾瑶、路墘4个自然村,有11个村民小组850户2845人。聚落在大塔寨北麓丘河谷盆地,略呈椭圆形。祥堂村于1979年由上都大队拆出,自立祥堂大队。祥堂有“如意吉祥”之意。1984年改为祥堂村委会。祥堂村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故乡,是世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祖籍地。祥堂村有耕地853亩,山地3200亩。主种水稻、小麦、花生、甘薯等。林果有龙眼、杨梅等。企事业有祥堂
1010、朴一村
  朴一村1981年前属朴里大队,1982年从朴里大队拆出三个大队,此为第一大队。1984年改成朴一村委会。东畔大盈海港、西接朴二村、南接福厦公路、北临大盈溪,与晋江市一水相隔,双溪水闸连接晋江安海镇。距沈海高速公路水头出口不足500米,交通十分便捷。朴一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0亩,主种水稻、甘薯、花生、蔬菜等,果林有龙眼。朴一村委会有7个村民小组,全村1158户,人口4298人,村民以吕
1011、苏厝村
  苏厝村在蓬华镇政府驻地东南部1.5公里处,是以驻地命名。民国年间属蓬华乡苏厝保,解放后为民主乡苏厝村,1958年公社化时期为苏厝大队,1984年改为蓬华乡苏厝村委会,1991年12月改称蓬华镇苏厝村委会。苏厝村委会设在苏厝。有苏厝、天格亭、东山寨3个自然村。有15个村民小组,有村民426户2132人。聚落分布在将军山北麓丘陵山谷地。有耕地1325亩,山地2891亩,主种水稻、甘薯;林果有松、杉木、
1012、洪梅村
  洪梅村位于南安市东南部,东与洛江区马甲镇交界,西与梅溪村交界,北与新联村相邻,南邻梅新社区,距镇政府300米,距市区30公里。下辖三个自然村,有12个村民小组,978户3978人。全村耕地面积1035亩,山地面积4000多亩。洪梅村委会由洪濑、梅溪各取首字命名洪梅,旧属南安五都,民国年间属五都乡梅溪保,1949年解放后属洪濑公社梅溪大队,1964年由洪濑、梅溪各取首字命名洪梅大队,1984年改为洪
1013、松岭村
  松岭村在美林街道驻地东6.5公里,村委会设在顶角。有顶角、中部、书房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23户2018人。有耕地374亩,山地2002亩。主种水稻、甘蔗、小麦、芝麻、花生等农作物。乡村路与南洪公路接轨,交通便捷。松岭村位于东溪之滨,之前进入村庄要经过一个小岭,岭上有几棵大松树,遂取“松岭”为村名。1965年与英岭合并为松英大队,1988年从松英村委会拆出自立为松岭村委会,1999年改为美林
1014、芸塘村
  芸塘村是以驻地芸塘而得名。民国年间隶属小塘保林坂保。1949年解放后属梅坂乡,1958年成立芸塘大队,1984年改为芸塘村委会。 芸塘村在梅山镇政府驻地西4公里,村委会设在芸塘。有芸塘、欧塘、芸美、顶厝、郭山、丰美、源记、永宁山、仑仔尾、宫口、山寮脚、洋中、顶新厝、仙峰头、下厝、田中、厝尾、渔记、尾辽、高塘、楼下、梁汕仔等23个自然村。聚落在东溪西南丘陵谷地,呈长方形分布。有1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
1015、泗溪村
  泗溪村位于官桥镇政府驻地西3.5公里处。聚落在毫光山北部丘陵谷地,呈三角形分布。村委会设下溪边。有下溪边、顶溪边、吕村后、亭洋、林边、青屿、溪柄、堀斗、顶畲、顶乡、洋尾、下畲、后坑13个自然村组成。有16个村民小组,村民1245户、6408人。泗溪村四周溪流环绕,逐取故名泗溪村。明、清属三十五都。民国为下寮保直辖。解放初并入洪邦乡。1956年并入漳里乡,漳里乡先后成立泗溪、四乡两大队。泗溪、四乡在
1016、高山村
  高山村在码头镇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处。因位于高盖山东麓,故称高山大队,现称高山村。民国年间称亭头、歧亭2个保,解放初属圳林,公社化分为亭星、向荣2个大队。1958年与圳林合并为一个大队,后与圳林分开,称为高山大队,1984年改为高山村委会。 高山村东邻坑内村,西邻杏东村,南邻金淘杏山村,北邻圳林村。村委会设于苦丘交界处。有溪南美厝、亭头内、崎仔尾、黑庄、石墘、玉井、大坪头、岩岭、南田、宫下、美田、牛
1017、桥头村
  桥头村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583120213。
1018、荣星村
  荣星村位于英都镇镇区中心。在秀丽的翁山脚下英溪河畔,东与民山、英东村接壤,西与良山村交界,南与大新村毗邻,北连英溪河畔。全村面积约1.7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782户,3500多人。荣星村位于荣山(即洞后寨)东麓,故称“荣山境”,解放前为荣山保,1949年解放初与民生保合并称民山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自立荣星社,相继沿用为大队名,1984年为英都乡荣星村委会,1986年为英都镇荣星村委会
1019、沃柄村
  沃柄村系南安市霞美镇一个革命老区行政村,位于南安市中南部,旧属丰州镇管辖,1999年划归霞美镇,距离南安市区17公里,距霞美镇区7.5公里,四面环山,最高的一座山叫连理峰,海拔352米,属梅花岭余脉。村中一条澳溪穿村而过,发源自后桥水库。东南与官桥镇和铺村隔溪相望,西与柳城三堡村以山为界,北与埔当村接壤。全村380户1650人,下有村民小组1个。沃柄村古称“澳溪”,旧称福建省南安县三十三都澳溪村(
1020、彭溪村
  彭溪村在东田镇政府驻地东南6.2公里处,聚落在后桥水库顶,彭溪上游东南畔河谷间。南与罗山林场接壤,东北临后桥水库。村委会设在楼仔后,由楼仔后、新村、崎头、柿脚、尾寮、田当、打垄、后洋、长箱等9个自然村组成,有12个村民小组,村民868户、3042人。 澎溪村因境内有一溪曰“鹏溪”,遂以溪而得名,后因方言谐音为“彭溪”故名。解放初称彭溪村,1958年公社化为彭溪大队,1984年为东田乡彭溪村委会,1
1021、谯琉村
  行政辖域:位于洪濑镇西北角,面积6.5平方千米,辖25个自然村民小组,2358户,总人口8200人。 交通状况:交通方便,省道307线贯穿全村,村各自然角落通水泥路。 气候与物产: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湿润多雨,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3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水量1500—1800MM左右。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小二型水库一个,较大山围塘三个。全村共有耕地1500亩(
1022、福山村
  福山村位于乐峰镇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山腰,有山腰、福广、杜恩脚、内洋、福垄、下新厝、后圳、格仔、洋仔、恩畔、后幕、樟仔洋等12个自然村,有1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646户3500人,聚落散布在大冒山下丘陵地,呈块状分布。有耕地面积792亩,山地面积2750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花生、马铃薯、大豆,林果有马尾松、杉木、龙眼、荔枝、香蕉等。域内有砖瓦厂、针织厂2家、机砖厂1家,有福山小学
1023、省身村
  省身村在镇政府驻地北部,系省新镇第一大行政村,村委会设在库内自然村,东邻省东村和园内村,西与眉山乡交界,南邻南金林场、西埔村,北邻南金村、垵后村。在民国初期,兴建省身学校。解放后,以省身学校的“省身”命名,成立省身乡政府。省身村在民国年间为崇仁乡崇山保和乡山保。解放初期成立省身乡,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分为新星、阳星、梅胜三个高级公社。1958年公社化时期成立美林公社省身大队,1961年体制改革撤分为南
1024、蕉坑村
  蕉坑村位于仑苍镇政府驻地北5.5公里处,东与辉煌村及后垵村交界,西与素有茶都之称的安溪县相邻,南接丰富村,北与眉山乡相连。聚落分布在北长山南麓,呈长方形分布,村委会设在下厝尾,下辖下厝尾、草头山、大埕尾、新门口、东甲边、青洋、官后、加刀坑、谷仓等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有人口2100多人。蕉坑村村落房屋分布错落有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仑苍至眉山的公路经过蕉坑村,为蕉坑村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025、埔心村
  埔心村以驻地自然村命名。位于罗东镇政府驻地西北1.2公里处,聚落在洞顶寨东南麓丘陵地,呈椭圆形。有埔头心、石埔岑、红埔、小坝、香埔脚、上亭、崎尾尖、竹脚厝、埔心街等9个自然村。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1193户4453人。有耕地面积1248亩。主产水稻、小麦、甘薯、花生。山地2300亩。主种马尾松、相思树、樟树,还有龙眼、柑桔。境内有洞顶寺、冬青水库、土坑水库、草人池水库,黄坑水库。有大坑专业队、罗
1026、毓南村
  毓南村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金淘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583105203。
1027、赤岭村
  赤岭村位于康美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处,地处晋江支流东溪东畔,康美镇政府办公大楼及闽南科技学院的对面康美大桥边,东临葵山,西临东溪,南与福铁村接壤,北与园内村毗连,距著名风景区雪峰寺只有二公里多。东临省道307线,西临南洪公路,307复线福芸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距泉州、南安二市市区约10公里,处于泉州市经济半小时圈内。赤岭村委会设在赤岭。聚落分布在尖山北麓盆地上。由赤岭、中埔头、池后、东渲、古长寨
1028、厚阳村
  厚阳村位于乐峰镇政府驻地东南3.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格头半坡,有坑柄内、格口尾、石鼓、中保红坑、田墘厝、土楼厝、格脚、顶厝、顶六、下六、下洋、宫边许溪、坑内共13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683户5700人。有耕地面积1124亩,山地面积5194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等农作物,林果有龙眼、余甘等。域内有小学,有新耀针织厂、永兴针织厂、泉兴石材厂、得利石材厂、天宝石材厂。梅仙公路穿境而过,乡村公路与梅乐
1029、大新村
  大新村位于英都镇西南部,村落面积5.09平方公里,分为竹林、新枫、仑丰三个片区,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1344户、人口4500多人。大新村1958年公社化时由大仑头,新枫两村取首字为大新大队,1984年改为大新村委会。五十年代在石狮祠后小尖山上挖掘到石砺、贝壳、陶片等历史文物,经厦大考古学者鉴定,认定为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新村石狮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676年遭山寇焚毁。其后裔武生洪宝基主持重
1030、坂头村
  坂头村位于南安西部,芹山北麓。1970年在村中建起一座中型水库---坂头水库(南安水电局管辖)。东面以鸡茏山与紫山村接壤,西与仕林村交界,南邻东田镇雪峰村,北沿村道接良山村和翔云镇翔云村。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分成10个村民组,有458户,人口2016人。坂头村民风淳朴,村民和睦相处。解放前是安、南、同(同安)地下党、游击队频繁活动的地区,在坂头村成立一个地下党小组(地下党员6人)。是南安市的
1031、头梅村
  头梅村距翔云镇政府驻地东北9公里,东与英都镇的西峰村毗邻,是翔云镇最平源的行政村,全年无霜,平均温度20度。村委会设在林内自然村,平均海拔160米。有新塔、桥头、过坑、土楼、仑仔头、三落、土地石、顶寮、深内、少林、草埔后、圳古脚、林内等13个村民组,分布于5个自然村,村民618户、2398人,聚落在观都山北麓丘陵谷地。耕地1140亩,山地5747亩,主种水稻、甘薯、蔬菜、茶叶;林果有成片速生林、杂
1032、翔山村
  翔山村在翔云镇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处。东邻英都镇,西邻同安县,北与金安村接壤,南与云山村相邻。聚落分布在吾峰山北麓的山腰间,呈块状分布。最高海拔855米,最低海拔430米,属亚热带润湿气候。境内多高山,分布不规则,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雨水充沛。翔山村是翔云镇的交通、经济、文化中心村。村委会设在福居。有福居、社后、后沟园、田当、彭床、墓仔垵、安尾寨、鲤鱼丘、公墓、当溪、下当口、内壁、陈埕、院边、和安、
1033、福庭村
  福庭村委会在翔云镇政府驻地西南6.5公里处,西与安溪县龙门接壤,南安市海拔最高的云顶山下,平均海拔690米,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村委会设在科脚。聚落分布在中尖山北麓。有科脚、西湖、格仔、后山、西垵、山格、树梅坑、松柏林、横洋、林磜、厝尾林11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村民555户、2424人。耕地1100亩,山地6000亩,主种水稻,次种甘薯、油菜籽、菱白笋、岩葱、茶叶等。山地有松木、杂木等。
1034、云山村
  云山村委会在翔云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村委会设在下云,有和尚田、香坪、尾头桥、西湖、云头、其林6个自然村,有5个村民小组,村了366户、1823人。聚落在云峰山北麓的山腰间,呈三角形分布。有耕地568亩,山地2700亩,主种水稻、甘薯、油菜。果树有李子。有小学一所、电站2座。有自然风景区——石碑岩。水泥公路接仑英、安南公路。云山村因地处云峰山下,山高云多,云山重叠,故称云山。云山村原属二十八都,民
1035、三凌村
  三凌村系泉州市南安眉山乡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南安西北部的边远偏僻山区。东与金淘镇占石村叶飞故居接壤,西与安溪县参内乡镇东村交界,部分农田在参内乡镇东村后山自然村和祜水村参林自然村境内,双方村民和睦相处,友谊深厚,北连诗山镇社一村为邻,南与我乡高田村相连。村委会设在雾罩岭,由雾罩岭、考湖、苏坑三个自然村组成,聚落在古老山南麓山谷间,呈梯状,山清水秀。三凌村面积2.6平方公里,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有
1036、高田村
  南安市眉山乡高田村,旧称泉州府十三都魁躔乡,民国年间有高田保,解放后称高田村,1958年公社化后称高田大队,1984年改为高田村委会。位于南安市西北部,因境内有座凌云山,高峻挺拔,若插云霄,称朝天门,凌云山峻岭之中辟有田数十亩,故此地得名高田,为叶姓世居之地。东有临既高且美的朝天山,秀美神奇,犹如仙境,与金淘占石村接壤;西与安溪县城相望;南有坐南朝北,范围广宽,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被南
1037、外寨村
  外寨村旧称南安二十四都小眉外寨,于2000年5月从小眉村拆出。小眉原分内外两寨,外寨村位于外方,故称外寨。外寨村位南安偏僻山区,与安溪参内乡岩前村、坑头村毗邻。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98户1558人,分成五个村落,村民均为苏姓。外寨村民系明万历年九世祖景瑞公之子佛养公由南安蓬岛分居安溪岩前,开拓耕耘,繁衍生息,至后明天启年间十三世祖钟岩公之子见岩公、肖岩公分别迁播外寨的垵坵纸巷、湖宅祖厝而
1038、山后村
  山后村距南安市区有30公里,在眉山乡驻地东南部2公里,东部与金淘镇文山村交界,西部与眉山乡前进村相邻,南部与观山村接壤,北部与田内村相连。山后村委会设在下厝,聚落在大幕寨东麓山谷间,呈半月形分布,有下厝、摈抛垄、碣下等3个自然村,有11个村民小组,186户950人。耕地面积412亩,山地面积3130亩,主种水稻、甘薯,山地种植有马尾松、速生林、茶叶。有学校、卫生室各一所,公交站一座。山后村道横贯乡
1039、南湖村
  南湖村位于南安市西北隅,距南安市区22公里,在眉山乡政府驻地东南7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南湖,聚落在石鼓山西北麓山谷盆地上。东与金淘镇文山村相连,西与仑苍镇后垵村相接,南与省身村相邻,北靠眉峰农场,有水泥路连接南眉公路。南湖村在民国年间属山南保,解放后属南湖村,公社化后成立南湖大队,1984年改称南湖村委会。全村土地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782人,设8个村民小组,有祖厝、新村2个自然村落,村民均姓陈
1040、前进村
  前进村在眉山乡政府驻地南0.9公里,村委会设在田墘。聚落在尾份山东麓,呈曲线形分布,有田墘、洋荷两个自然村落。 前进村民国年间属大眉保,解放后称大眉村,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大眉大队,于1979年由大眉大队拆出田墘、洋荷2个自然村落合并为一个大队,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命名为前进大队。1984年改称为前进村委会。 前进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20户1256多人。全村有耕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