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53]
2081、埔头村
  稔田镇埔头村与永定洪山乡毗邻,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三个自然村。分别是上埔头、下埔头和大栋自然村。其中大栋自然村为革命基点村,该自然村30户,120人,距离村部4公里,且居住在深山。2009年该自然村被列入造福工程,整村搬迁至集镇周围。该村总人口1165人,309户,耕地面积850亩,山林面积7500亩。该村在稔田镇属中等村,移民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粮、烟、猪。
2082、官田村
  稔田镇官田村位于黄潭河畔,距集镇中心不到1公里,是稔田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大宗祠所在地,是县级文明村、信用村。全村辖29个村民小组,921户,3564人。村两委班子9人,党员86人,其中52%的党员有自己的经济实体。全村耕地面积2900亩,山林面积8873亩。目前村里已种植红肉蜜柚1650亩,是县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建立了900亩烤烟种植基地,是优质烤烟种植示范村;建有茶叶加
2083、大燕村
  大燕村位于稔田镇西北片,地处边远山区,东临化厚村,南接官田村,西毗南坑村,北靠庐丰乡扶洋村,距集镇约8公里。全村有两个自然村,辖6个村民小组,198户共893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31名。全村土地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要种植水稻和烟,每年种植水稻800余亩,烤烟约400亩,村内山地海拔在420m-860m之间,是全镇平均海拔最高的村,年平均气温20度,平均降雨量180cm,无霜期280天,属亚热
2084、大湖村
  大湖村位处我镇北部,是我镇五大村之一,现有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48人,536户,其中党员67名,现有山林面积1.2万余亩,耕地面积2200余亩。
2085、祝田村
  祝田村位于稔田镇北部,东接大湖村,西邻石牌村,南与化厚相连,北接蓝溪觉坊。现有5个村民小组,三个自然村。总人口为1065人,282户,贫困户60余户;全村有党员36名,两委干部6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现有山林面积7500亩,耕地面积800亩。该村以种植水稻、烤烟、绿竹为主导产业。村民外出人员多,大部分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在家村民的收入则主要以种植烤烟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80
2086、石牌村
  石牌村位于稔田镇西北角,位邻庐丰乡的太古村,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514户,1900左右人口,总耕地面积2160亩,山林面积17000多亩,全村种植蜜柚1200多亩,已有养猪大户4户,全村每年种植烤烟500亩左右,是一个典型的种养殖为主的行政村。
2087、南坑村
  南坑村地处稔田镇西部的铁峰山下,距镇政府约8公里,耕地面积878亩,山地面积4500亩,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15户,868人,党员31名,村两委干部4人。村内由宋朝时期丘氏古墓一座,其后裔有80多万人。新加坡、泰国、台湾等地丘氏宗亲曾多次前来祭祖。
2088、叶坑村
  叶坑村是稔田镇较边远的小山村,有2个自然村,上村和小村组成。全村总面积约12.57平方公里,有112户、422人,劳动力302个,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65人,党员18位,贫困户有19户。
2089、梅镇村
  梅镇村位于黄潭河畔,所居集镇村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治村,是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窗口。梅镇村自然条件优美,环境卫生整洁,村民素有勤劳、诚实、文明、和谐之美德。梅镇村拥有土地面积25000多亩,其中山林面积1.8万多亩,耕地面积165亩。全村现共有6个村民小组,户数138户,人口数597人,现有党员25人,离退休老同志5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劳务输,。新村建设逐步完善,现正在多方筹措资金
2090、丰朗村
  丰朗村位于黄潭河畔,距集镇中心不到0.5公里,杭永公经过该村赖家唐自然村,汤湖公路经过丰朗村村庄中心,我村现有村民小组19个, 632户、2638人。是县级文明村、信用村,是中国航天事业专家刘湘华先生的故乡,李氏传奇人物李火德的开基地。全村共有耕地19380多亩,其中有1000亩相对连片、平整、开阔的耕地,土质肥沃。
2091、歧坑村
  歧坑村属革命基点村,地处稔田镇东南部,离镇所在地3.5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农户138户,村民578人,其中240多人长期在外务工,从事电脑和建筑业工作。这几年政府实施造福工程,全村95%的村民已搬迁至镇政府所在地。该村有0党员22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原有良田600余亩,现剩300多亩,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稻田种植;二是少量的山上树木资源;三是外出务工;四是搞一些其他种植。目前
2092、梅坝村
  (一)蛟洋镇梅坝村原有6个自然村,分别是田螺杭、马赖寨、张彭岗、罗屋、连塘、上马坑和下马坑等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12户。2011年末人口为813人。有村民代表25人,党员33人(其中2名预备党员),女性党员5人,45周岁以下党员12人,支委3人,村委5人,聘任村干1人(文书)。(二)2008年以来,由于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及其下游产品项目的实施建设,先后有马赖寨43户,张彭岗53户,近40
2093、坪埔村
  坪埔村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50823109217。
2094、崇头村
  崇头村地处319国道旁,辖上崇头、下崇头、东山三个自然村,平均海拔650米,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248户,844人(其中男性公民443人,女性公民401人),劳动力465个(其中男性246人,女性219人),劳动力中外出务工有200个,从事经商50余人,耕地面积580亩,林地面积9260亩,其中毛竹林3000亩,连片苦竹林300亩。村民主要依靠种粮、养殖和外出打工收入为主。
2095、蛟洋村
  (一)蛟洋村地处蛟洋集镇所在地,全村现有人口3300多人,41个村民小组,分为4个片区(分别是五维片、前洋片、石庄片、平洋片),村两委干部共有11名;现有98名正式党员、3名预备党员;离退休干部有50名。(二)十年来,蛟洋村先后历经龙赣铁路、319国道、龙长高速、工业区开发等项目的征地,全村耕地基本被征用,山林面积所剩不多,截止目前,全村剩余山地面积3600亩,其中可耕地面积2776亩。(三)经济
2096、塘厦村
  (一)地理位置。塘厦村位于上杭县蛟洋镇中部,东临蛟洋村,南靠下道湖村,西接丘坊村,北与东乾村毗邻;属高寒山区地带,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省道308线穿境而过,厦蓉高速公路在此设有互通口,交通便利。(二)村部、人口情况及耕地、林地情况。塘厦村下设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828人,贫困户56户,党员60人。耕地面积2000亩,山林面积1万亩。(三)村及村民收入情况。塘厦村集体年
2097、达理村
  达理村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823109224。
2098、陈坊村
  陈坊村村处蛟洋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530余亩,山林面积340余亩。全村为一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386人,99户,6个村民小组,贫困户4户,正式党员14人,预备党员1人。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养以及外出务工收入,收入情况相对稳定,全村90%的农户近几年均盖有新房。
2099、苏坑村
  苏康村有农村劳动力546人,外出打工329人,其他从业人员42人。全村耕地面积1036亩,林木5989亩,人平均年纯收入6412元。
2100、秋竹村
  秋竹村地处双髻山下,距308省道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该村东临现在开发的蛟洋经济循环工业开发区,南靠本镇的贵竹村,西连丰年村,北临丘坊村,全村总人口860人,有秋竹、营上、外洋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22户(其中贫困户15户),全村共有党员24人,村民组织健全,秋竹村是蛟洋工业集中区,坪埔经济循环区规划组团区域,前景为工业发展用地村范围,蛟城高速公路经过该村4公里,规划设计在该村营上
2101、华家村
  华家村位于蛟洋镇西南部,距蛟洋镇政府10公里,省道308线贯穿之中。全村占地面积16.8平方公里,有耕地2427亩,林地16757亩,现有2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483户,1900余人。其中大坪自然村雷姓50余户,200余人。全村平均海拔680米,平均气温18度,属闽西高寒地带。 全村有党员52人,贫困户数30多户,村两委班子10人,村民人均收入6400元,村财收入60余万元。
2102、文都村
  文都村位于蛟洋镇西北部,东临苏康村、南靠华家村、西接邹坑村、北邻再兴村。村四周群山环绕,村民依山傍水居住,村容村貌基本整洁,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一条4.5米水泥路面村道直通华家村与省道308线相连。全村现有3个自然村(刘斜、小塘下、老文都),14个村民小组,216户,935人,党员36人。现有土地面积10149亩,其中耕地1240亩,竹林6894亩,森林资源较丰富,属闽西高寒山区,气候温和,昼夜温差
2103、再兴村
  再兴村位于蛟洋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9公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有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340多户,1478人,低保户20多户,山林面积16000多亩,耕地面积1500亩,有两家矿产探矿公司在村里探矿,据说有铜矿、钼矿。民风比较淳朴,有较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每年有“犁春牛”节目,舞狮、武术表演、十番音乐等,乡民走动娱乐较多。农村基础工作好,计划生育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合格村,新农保、新农
2104、邹坑村
  邹坑村共有845人,5个自然村,6个姓氏(张、马、吕等)。非常有意思的是,“邹坑村不姓邹”,全村没有一个人姓邹。邹坑村相邻达理村、华佳村,主要农林产品有:水稻、烤烟、杉木、竹子、球牙甘蓝、洋芋、秋葵、土豆、莲藕、通菜、紫色包心菜等。村内有膨润土、钼、石墨等矿物资源(稀土亦有)。据说,前几年有人开展了钼矿资源的勘测,但后面没有跟进,未显成效。邹坑村是个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区,区内耕地少、林地多,居民房
2105、通贤村
  通贤村是通贤乡集镇所在地,国道205线由该村经过。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其中3个村民小组为革命基点村),413户,1784人,全劳力936人,有0党员60人(预备党员1人),去年村民人均收入为7410元。全村耕地面积620亩,山林面积4246亩。
2106、礤头村
  通贤乡礤头村是本县本乡的西北边山区村,海拔位置高,村内崇山峻岭,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80%,但少有开阔平地,村民依山而居。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284户1309人,有0党员53明。全村有耕地753亩,山林面积9006亩,其中竹林有3400多亩。
2107、周源村
  周源村,地处通贤乡集镇周边,与通贤村、培才村相邻,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67户,1145人;总面积1678亩,耕地面积554亩,林地960亩,人均耕地0.48亩,人均林地0.83亩,即使在人多地少的通贤乡,周源村也是人均林地最少的村。周源村自然资源贫乏,有劳动力约650人,其中505人外出务工,占77.7%,主要是到广东珠三角一带从事建筑业和市政工程分包。村民的就业模式是:出门搞建筑,在家养乌兔。
2108、岭头村
  岭头村民风纯朴、村容整洁。村里有9个村民小组,基本上一个姓一个小组,姓吴比较多,有三个组,其中:大田、卓坑、邹屋是革命基点村,全村有在册革命烈士60人,失散红军13人,“五老”人员27人,著名的才溪乡“九军十八师”中的刘屏山、邓启修、吴振英等三位是该村优秀儿女。岭头村有495户,人口2316人,劳力1080人,外出务工750人,山林面积9034亩,耕地面积1658亩,有党员57人。主要产业是养乌兔
2109、培才村
  培才村位于通贤乡政府(市场)的西北向,分别与周源村、文坑村、障云村、上村村相邻。靠近205国道,通贤市场至障云村的乡道穿村而过,交通条件较好。全村有5个自然村(其中桥子村为革命基点村),人口1172人(丘、阙两姓),山林面积3339亩(基中集体200亩),耕地面积765亩。村委主干5人,党支部有党员35人(老龄化)。全村有二女扎户10户,独生子女20户。
2110、东里村
  东里村位于通贤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205国道穿村而过。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共558户2560人,村党支部有党员55名,村两委干部共8人。全村山林面积1000余亩,耕地面积960亩,村内建有一幢占地150平方米的三层村部办公楼,一幢占地130平方米的二层老年活动中心大楼,两所村级卫生所。全村劳动力约1100人,80%外出到广东、厦门、龙岩从事建筑业,是东里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家村民则
2111、大东村
  大东村是通贤乡的边界所在地,与南阳镇毗邻,位于通贤乡的东北南,全村分为岭下,东上、大丁、勾枣、富形、土杉、马见七个自然村13个村小组,总计447户1924人,7个党小组58个党员,现有耕地980亩,山林7431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200亩,经济作物林中茶油基地126亩,桉树460亩,人均收入7000多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
2112、双溪村
  双溪村位于南阳镇南端,是周边四乡九村结合部,距镇政府(集市)7.5公里,居住汉畲两族村民。全村总人口1610人,7个村民组,山林面积7400亩,耕地960亩。村民以种粮为主附劳务输出并从事二、三产业谋生,近几年种植烤烟、槟榔芋350亩,年村财收入3.5万元(含政府转移支付款)。该村两委班子及镇工作队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有凝聚力、战斗力,干群、党群关系好。外出工作人员(含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150人
2113、射山村
  射山村简介发展中的射山村位于闽西红色上杭南阳镇的南部,全村有31个村民小组,1053户,4898人,有曹、刘、黄、叶、阙、梁五大姓,其中曹姓占了全村一半多人口。本村优秀企业家投资兴建有资质的建筑公司9家,其中壹级资质企业有四家;水力、森林、农业资源丰富:该村境内有两座水力发电站,全村有二万多亩林地,出产有松木、杉木、香樟、桂花、红木、毛竹等树木;农业丰产稻谷、大豆、烟草、槟榔芋、红薯、木薯、各类蔬
2114、豪东村
  豪东村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南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823108203。
2115、南阳村
  南阳村是我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全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205国道、县道南涂公路贯穿全村。全村分罗屋、南阳、洪田3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或14个队),全村1169户,5411人,是集镇所在地,是全镇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常住人口过万。耕地面积2000余亩(人均不足半亩),山林面积8000余亩。村内有镇中心小学和两所中学,南阳中学和革命前辈陈丕显母校(龙田书院)龙田中学。南阳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
2116、南坑村
  南坑村位于南阳集镇东侧,属南阳镇六大村之一,全村共有855户、3800人,共5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950亩,林地20900亩。全村党员106人,分设7个党小组。
2117、官余村
  官余村地处南阳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现有342户,1502人,党员34名,其中女党员5名,60岁以上党员8名,36岁以上党员20名,35岁以下党员6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2名。耕地面积802亩,林地面积8300多亩。该村村民勤劳朴素,民风淳朴,许多村民外出承接工程而致富,也有一些外出领导干部,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自从该村被列为县级新农村建
2118、新联村
  新联村位于南阳镇北部,东与南坑村相连。南接南阳村,西至官余村,北靠罗坊村。全村人口529户,2464人,有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党员63人。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890亩,耕地面积1408亩。村组织健全,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3人。村级组织战斗力较强,各项工作能够较好开展。2011年被评为平安和谐村,全村社会安定稳定。该村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在家发展种养业。有2户建筑行业的
2119、茶溪村
  茶溪村又名茶树下,位于南阳镇北面,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945户,3934人,党员56名,是南阳镇人口较多的村之一。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除出租村林场,每年有4000余元的固定收入外,其他都是靠向上争取资金。全村有耕地面积2300亩,人均耕地约0.6亩,以种植水稻、木薯、蔬菜等为主,全村有林林近17000亩。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务工收入和种养殖收入。外出务工以在广东从事建筑行业和在泉州、石狮等地从
2120、朱斜村
  朱斜村位于南阳镇西北约15公里处,与长汀县涂坊乡相邻,全村总面积14.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4亩,山林面积25000余亩,其中毛竹林面积20000余亩。辖五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438户,2138人,贫困户60余户,特别贫困户20余户,党员44人,预备党员1人。每年村民平均收入约7000余元,主要来源于竹林、养殖及外出务工,村集体收入约30余万元(包括上级转移支付及争取资金)。目前,村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