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63]
2481、中湖村
  中湖村是革命基点村,地处抚市镇中南部,距抚市镇约6公里,相邻溪联村、基安村、鹊坪村、东安村,交通便利,福三线贯穿中部,地域狭长,人口分散,下辖内湖、中湖、外湖、杏坑等四个自然村,共十五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31人,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1426亩,主产稻谷、烤烟,林地广阔,盛产毛竹、杉木及其它水果。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有中湖锂坑煤矿有限公司等十几个矿井,年产优质煤炭约30多吨,汽车运输业发达,全村
2482、中在村
  抚市镇中在村地处抚市镇集镇,交通便利。距离永定县城仅31公里,南与社前村相邻,北与协兴村相邻。全村现有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89户,1725人。党员50名。山林总面积1482亩,耕地总面积601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烤烟、水稻、蔬菜为主,大力发展养猪业、运输业、修理厂及餐饮业等。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8518元。村“三委”班子团结进取,战斗力强,2012年7月被永定县委评为“全县创先争优先
2483、五湖村
  五湖村东与东安村紧靠,西与湖雷镇毗邻,北与华丰村连接,南与陈东乡接壤。五湖村辖20个村民小组,分为6个自然村,其中有5个村小组为革命基点村。现有650户,人口2650人。耕地总面积2300余亩,其中水稻耕地1700余亩。森林总面积1800亩,其中有国有生态林3000余亩,竹林面积1800余亩。以村部为终点通往各自然村,村道水泥路已基本铺设好。目前主要以种植烤烟为主,积极发展生态型农业。
2484、溪联村
  永定县抚市镇溪联村与本县龙潭镇相接壤,从村部到镇政府仅4公里路程,离县城约33公里,是未来镇域次中心。有三大片区(文溪片、东埔片、大富片)23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731人,有720户,党员62人,平均年龄45岁,党员年龄结构偏大。村两委班子9人。耕地面积1886亩,森林面积15271亩。群众主要靠种植水稻、烤烟、蔬菜,部分搞运输及挖煤为收入,无村办企业,是典型山多田少农业村。 近年来
2485、洪坑村
  洪坑村位于湖坑镇东北部,距湖坑集镇5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所在重点村之一、是著名土楼民俗文化村、省级园林式村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所在地,先后获得市第九届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福建最美乡村、省级文明风景区、省第十届文明村、市新农村“427”建设重点村、“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荣誉。全村土地总面积7117亩,人口2910人。洪坑村现存36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土楼,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
2486、楼下村
  楼下村位于永定县南部,西与南溪新南村交界、南与奥杳村相邻,东与吴屋村相伴、北距湖坑镇所在地6公里,村落面积约2平方公里。现全村有人口202户718人,管辖楼下、彩乾、斗角三个自然6个村民小组,村民主要以农为业。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以及各界热心人士支持下,全村面貌发现巨大变化,村民生活宽裕,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其中村内主干道路全部铺设水泥路面,而且四通八达,晚上灯光
2487、湖坑村
  湖坑村位于湖坑集镇所在地,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赤珠甲、坝头、上东、下东)8个村民小组,420户1466人,有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7人),总面积5119亩,其中有耕地面积1180亩,林地面积1579亩,主要以小作坊、经商、养殖、种植为主导产业,2012年人均纯收入7100多元。经新农村统一规划建设后,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中心坝新建自然村有三年一次大福场,场内可设老人活动中心,篮球运动场、活动室
2488、南江村
  湖坑镇南江村地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漳州市平和两县交界处,居南溪“土楼沟”景观中心,距离湖坑集镇8公里,是闽西著名的革命基点村。2010年定为福建省第三轮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82亩,森林面积9200亩,森林覆盖率75%。全村有411户1510人,11个村民小组。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是水稻、红柿、林竹、生姜等种植业以及外出务工经商。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按
2489、新街村
  新街村位于湖坑镇集镇所在地,辖5个自然村(上宫背、下宫背、田河、新街、石坑)16个村民小组,有713户2168人,有党员43人(其中女党员9人),面积约10116亩,其中耕地面积1418亩,2009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是湖坑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街村成为一块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和商贸之宝地。近年来,村两委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征拆工作,位于田河自然村的客家土楼美食中
2490、西片村
  湖坑镇西片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振福楼所在地,自南溪而下一条河流象条巨龙围绕全村,以溪为界东边为东片村(湖坑村),西边为西片村,西片村名由此而来。全村有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487户1745人,有党员55人(其中女党员12人),总面积8480亩,其中有耕地面积1696亩,林地面积2479亩,主要以旅游、小企业、养殖、种植为主导产业,2012年人均纯收入6820元,先后被
2491、新南村
  新南村位于湖坑镇东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衍香楼”所在地,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岐坑头,紫庭坪、张明斜、辉星、园在、田背洋、石薮、新隆、老共和、薛福等10个村民小组,其中岐坑头,紫庭坪、张明斜为革命基点村。全村现有人口480户计1800多人,有耕地面积2735亩,林地面积11626亩,距离集镇5公里。新南村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土园楼(衍香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楼点,现还
2492、山下村
  山下村处于永定县东南,距县城45公里,湖坑镇集镇7公里,居秀丽挺拔的湖坑九十九岽山脉下的奥杳盆地中,东与南靖县书洋镇文丰村相邻,西与本镇奥杳村交界,南与平和县卢溪镇接壤,北连高头乡高东村。全村面积6.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6亩,林地面积4648亩,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有人口214户745人,党员35名(其中女党员4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25元。该村属高山盆地气候,适宜种
2493、黄田村
  黄田村位于永定县高陂镇南部,四至范围,东至北山村、和兴村,南至坎市镇,西至许佳村富其坑,北至西陂村,全村面积达1万2千余亩(其中山村面积达1千多亩)全村人口3028人,1017户家庭,由张、卢、林、陈、廖、魏、许七姓氏组成,22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人数80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美,是省重点项目新龙马公司所在地,现全村已安置在莲花安置小区。
2494、西陂村
  西陂村有人口6238人,总户数1620户,46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62人,下设三个党支部,是高陂镇最大的行政村。山林面积约38000亩,耕地面积3600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陂天后宫。西陂村位于永定河上游,高陂镇西侧,永定河绕村而过,从村头到村尾有6公里长。西陂村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好地方。现有姓氏林、卢、郑、陈、邱、刘、黄七姓。西陂村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闽西的革命胜利立下了不朽
2495、上洋村
  上洋村位于高陂镇中西南部,东接北山村,西、南与西陂相邻,北靠睦邻村,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有3460多人,24个村民小组,131名党员,一所完小,1989年成立了村老年协会,为人多田少,无资源型村庄。上洋村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多次被上级单位评为“文明村”“卫生村”“信用村”。村两委在上级关心下,重视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家多,外出乡贤多的广泛人脉,支持和发展村集体的各项建设,近年完成了
2496、睦邻村
  所谓睦邻就是和睦相邻常住和谐,睦邻姓氏众多,在解放前就有姓氏:陈、张、沈、邱、刘、谢、范、阙、余、易、王、卢、叶、廖、曾、吴等十六姓,自然村有:黄坑头、余屋、岭背、易屋、砍下、山前、上刘、下刘、福梓村、山子下、富瑶坑、石下、大夫第、大甲堂、大甲圩,还有流往北山村的大甲邱姓、流往上洋村的田心廖姓,众多村庄的姓氏从未发生过姓氏纷争,所以称为睦邻,在解放前就设有睦邻保。在前期革命年代就成立了睦邻苏维埃政
2497、平在村
  高陂镇平在村位于高陂镇东部,全村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共22各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有1851户,人口5270人,党员158人,村民组长45人,村干部12人(聘请1人)。自2009年平在村被列为征地拆迁重点村以来,村两委及广大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支持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北路也横跨村各片落,已完成征地2300亩,拆迁三分之一。图为正在建设中北环路。
2498、和兴村
  和兴各自然村1950年隶属于忠和乡,1953年改为和兴农业合作社,始有“和兴”这个地名,1958年改为和兴管理区,1961年后改为和兴大队,1984年后改为和兴村民委员会,简称为“和兴村”。现有面积6.5平方公里,辖田段、塘厦、石门隔、江屋、罗屋、马屋等6个自然村,有廖、吴、江、罗、马等五大姓氏,居民1100多户,人口4400多人。原辖自然村饶建于1958年组件永定县先锋烟场时割出。 和兴村现存较
2499、富岭村
  富岭村地处永定县北大门,北接新罗区红坊镇,南邻先富街。人杰地灵、交通发达:其中龙梅铁路、双永高速、省道福三线和在建城际快速通道穿村而过。辖区内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和火车站。闻名世界的建筑奇葩,省级保护单位“五凤楼”、县级保护单位“虎型天后宫”和“新围楼”有着几百年历史。辖区总面积8.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80.9亩,林地面积5987亩 。富岭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党员114人。全村有21个居
2500、汉洋村
  汉洋村土地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4760亩,耕地2102亩,有林地22092亩,森林覆盖率76%,村民小组13个,总户数591户,人口2200人,劳力1600人,汉洋村境内笔架山横贯其中,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高山茶、芙蓉李、烤烟等。
2501、城下村
  城下村土地总面积7.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9491亩,耕地830亩,有林地9258亩,森林覆盖率80%,村民小组10个,总户数350户,人口1100人,劳力700人,城下村境内茫荡洋横贯其中,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高山茶、芙蓉李、烤烟等,与上杭县交界。
2502、龙溪村
  龙溪村位于虎岗乡东北部,是永定县灌洋水库(库容2224万立 方,水面1800亩)的移民村,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 638户,2282人,劳动力1329人,全村土地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2亩, 林地1330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26元,主要农业产业有烤 烟、芙蓉李、蔬菜、养渔、生猪、茶叶等,其中芙蓉李是国家绿色食 品,现注册有灌洋农业有限公司、灌洋芙蓉李专业合作社、汉龙渔业
2503、洪源村
  洪源村地处培丰镇东南方向,距集镇2公里。辖区内人口5268人,划分11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26人。本村土地面积约4千余亩,生态公益林面积3879亩,商品经济林6000余亩,村民大都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2504、文溪村
  文溪村地处培丰镇西北部,人口约5380人,32个村民小组,分布郑、张、饶等12个姓氏,总耕地面积2400亩,是培丰镇的大村之一,本村林地、生态林约4000亩。辖区内有一所三育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培才中学,一家国有富岭矿,一家永定矿区医院。
2505、文东村
  文东村地处培丰镇北部,东与孔夫村交界,西南与文溪村相接。全村耕地面积960亩,12个村民小组,共有443户,1820人,分布邱、李、张、饶等姓氏。辖区内有一家文溪小学,一家国有培丰矿。
2506、大排村
  大排村地处培丰镇集镇地段,现有人口3860人,950户,划分29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耕地面积有1700多亩,山地面积20000多亩。本村现有党员110名,长期以来,大排村两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依托集镇建设,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2507、长流村
  长流村位于培丰镇东北部,地处孔夫村、大排村、东中村交界的中心地带,全村面积6.3平方公里,距集镇约2公里,离龙岩市中心城市22公里。全村现有人口5211人、1300户,划分为13个自然村38个村名小组,现有党员126名,是培丰镇最大的行政村。耕地面积2200多亩,山林面积1750亩。永定四大名山之一的紫云山就座落在本村,冬春时节,山峰峡谷常常烟雨蒙蒙、云雾缭绕、紫气腾腾,仙山由此得名。
2508、孔夫村
  孔夫村位于培丰镇东部,村部北临龙岩市东肖镇隘头村,南接我镇长流村,西连文溪村,全村面积约8.8平方公里,距集镇约4公里,离龙岩中心城市约18公里。全村现有人口5395人,1403户,划分12个自然村落,34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26名,是培丰镇最大的行政村。我村耕地面积约2718亩,山林面积21950亩。境内有永定著名的旅游景区——燕仔岩,山中重峦叠嶂,四周青山环抱,碧水长流,森林苍翠成荫,风景秀
2509、枫林村
  枫林村位于龙潭镇西北部,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人口2135人,党员62人(女党员11名),其中坑头、山角、山背三个自然村为革命基点村;拥有耕地面积1980亩,林地面积23000亩,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9180元,村财政收入约万元。 枫林村产业转型发展良好。境内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加工和运输业十分发达,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引进台商,建立“台湾农民创业园”,种植“越光米
2510、上西村
  上西村位于龙潭镇的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0949亩,林地面积7517亩,共有538户2034人,党员数60人,村里主导产业为种植、运输、水泥等,2011年人均纯收入8580元。近年来,我村两委根据本村农业产业的发展特点,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本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挥高科技农业。于2011年3月依托厦门塔斯曼生物工程有
2511、上寨村
  上寨村位于永定县龙潭镇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50亩,林地面积7600亩,辖7个村民小组,215户人家,总人口836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是昌福山煤田所在地。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种植、采煤和运输。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为9250元,村财收入为48万元。上寨村村民世代以农耕为主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村民在长期的农耕劳作中养成了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512、龙潭村
  龙潭村是龙潭镇集镇所在村,有三堂屋、洋甲、石燕、山子尾、凑阁五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62户人,总人口2146人,耕地面积1152亩,林地面积7767亩,有党员89人(其中预备党员4人)。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种植、运输、经商。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9580元,村财政收入约20万元。 龙潭村两委班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近年
2513、务田村
  务田村位于福建永定县西部,境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1500至1600毫米,适合发展各种经济作物。务田村位于仙师乡东部,有永定河、金砂溪双流过村,由务义、利坊、凹下、务山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户数544户,人口数2247人,劳动力1195人,其中党员64人,村民代表35人。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5亩,森林面积7992亩,世代以农为本,农业以种植水稻、烤烟、“六月红”早
2514、石鼓村
  石鼓村位于棉花滩西南边,距离永定城20公里、仙师集镇5公里。全村2个自然村(即上村、下村),有7个村民小组,237户795人,其中党员36人,村民代表25人。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6500亩,耕地面积600亩,果园面积3250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水果、“六月红”早熟芋以及养殖为主。村“两委”班子团结进取,战斗力强,全项工作在全面名列第一。境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1℃,是种植水果和各种经济
2515、三坝村
  三坝村是棉花滩水电站移民村,于2000年冬全村迁居到仙师乡黄田布安置点,现有人口225户908人。移民来征用有耕地面积(水田)230亩,菜地42亩,全村总建筑和居住面积63亩,分上、下平台居住,建有村部一座,一处大型篮球场,设立有初小学校一座,学生30多人,正在新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桥头大门楼,有库湾渔业养殖面积(水域)3000多亩,有公益生态林地10600亩(含移民住地及征来山林地)。全村安装有3
2516、新侨村
  新侨村是由原华侨村分列出成立的棉花滩水电站建设移民村,位于永定河畔,是永定县城进入仙师乡的第一个行政村,东南与城郊乡古二村眦邻,西与大岭村,北与务田村及广东大埔县荣阳镇接连,距县城7公里,距广东茶阳镇21公里。全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绿竹100余亩,水田200余亩,共有183户700余人,村内有仙师中学及职高师生600多人,新侨小学师生有100余人。村民以种养为主导产业,盛产“六月红”早熟芋,还有柚
2517、华坊村
  华坊村是棉花滩水电站库区移民村,于1999年冬移民搬迁到仙师街集镇居住,移民前村民是华侨村,移民后改为华坊村。华坊村现有人口1205人,户数由295户。现有分配的耕地470亩,山林面积4327亩,人均年收入5000元。华坊村现有0党员55名,其中女党员6名,离退休干部5名。全体党员同心同德,努力完成好各种工作。村民中的中青年从事各项事业,大部分外出务工。
2518、仙师村
  仙师村是仙师乡集镇所在地、仙师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圩场、中心小学所在地,属仙师乡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仙师村地理条件如下:永定河绕殿前、新街、水城而过,流向锦丰村,汇入汀江(清朝、民国时期及解放初期可通船货运),永定至广东、永定至洪山公路穿村而过,龙梅铁路自村别而过,并设有小站。仙师村由13个村民小组组成(上屋、下屋、岭下、老街、官坑、凹背、湖羊、水城、吾田、殿前、上深塘、下深塘、洋西斜),全
2519、锦丰村
  锦丰村位于县城西南部永定河下游,距县城12公里,东连城郊乡,西接峰市镇,南接广东大埔,距棉花滩电站、龙湖景区4公里,龙梅铁路贯穿全村,全村辖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51户,924人,党员38人。耕地面积780亩,山林面积9037亩,蜜柚、早熟枇杷果园面积360亩,主导产业有“六月红”芋子产业。村两委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解决村民难点热点问题,致力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但是,由于我村自然村相
2520、信美村
  解放前,信美村叫“万美堡”,由八姓组成。土改时与忠信并乡,两村各取一字,合名为“信美村”。“文革”初破“四旧”,曾改名为“反帝大队”,84年后又恢复“信美村”。峰市著名的“副榜炉”(又名“峰炉”),即信美村特产,因创制人乃该村清朝雍正壬子科“副榜”童祖宠而得名。又有著名古迹“抚馆城”,即“抚民馆城”的简称,民间又叫“武衙”,是“未有峰市先有二城”中的一城。信美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72户891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