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68]
2681、三楼村
  三楼村(Sanlou Cun)区划环境三楼村建于1658年,解放后属上际村管辖,至1961年与上际村分开,隶大洋公社三楼大队,三楼原名上楼村,因与大横上楼重名,且村有上楼、下楼、发春楼三个自然村,故于1979年改名为三楼。1984年撤社建乡,为大洋乡三楼村,2002年大洋乡与茂地镇合并为茫荡镇,称茫荡镇三楼村,三楼村全村下辖羊眠坑、岐头、吾岭地、上楼、下楼、新江口、发春楼等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2682、谢地村
  谢地村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茫荡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702110204。
2683、依朝村
  依朝村(Yichao Cun)区划环境依朝村位于南平市北方茫荡山区,座落于省级景名胜区茫荡山万亩生态林境内,海拔820米,距南平市区35公里处,与来舟镇相邻。依朝村不仅是茫荡山原始森林的所在地,还是人文荟萃之地,村名取“依靠朝廷”之意,得名于明代。全村辖有两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63户,236人,其中芦狮自然村分一个村民小组,有姓卢、余两大姓,其中姓卢人口占85%,100%汉族。全村耕地面积60
2684、岩头村
  岩头村(Yantou Cun)区划环境因该村最高峰土名老虎墩处,有一片约3、4亩的岩石而得名岩头,当地人称此景象为仙人垒石。岩头村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北面,与建瓯市接壤,全村下辖上村、下村、白连塘、演山、杨梅腰、下东坑、小沟八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20户,1309人,100%汉族,有陈、曹、范、罗、付等姓氏。全村有森林面积2.6万多亩,耕地面积870多亩,水域面积l∞平方千米,村部海拔86
2685、聪坑村
  聪坑村(Congken Cun)区划环境因传我村在一三七四年由顺昌高阳乡后堀大富村迁至而来,迄今六百三十余年,由龙凤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平坦小坑,取名“双凤坑’’,后因子孙聪明而更名为聪坑村。全村下辖中际1个自然村,设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01户,789人,100%汉族,有黄、张、陈、范、叶、许等姓氏,其中黄姓人口最多。全村土地总面积1.2万平方米;森林面积1.1万平方米,村域位于茫荡镇西北部,与峡阳
2686、际头村
  际头村(Jitou Cun)区划环境因传际头是在小溪瀑布上面而名际头,由百际林姓在际头开基建村庄居住,后有茂地叶姓、茂地里村官姓相继迁来居住,解放前夕,仁坪自然村余姓迁到际头居住,际头村开基至今有五百余年,解放后,1949年8月南平县人民政府下设八个区,际头属第七区(峡阳区)管辖,1950年建立乡政,际头为聪际乡(际头、聪坑、高地、山后、落托)聪际乡办公设在际头,1952年6月设立第十一区(茂地区
2687、大洋村
  大洋村(Dayang Cun)区划环境因该村是1508年由岩头迁来,取名“大洋玢”,1961年隶属大洋乡人民公社,大洋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大洋乡大洋村,2002年大洋乡和茂地镇合并为茫荡镇大洋村,大洋村全村下辖上竹坪、下竹坪2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全村269户,1045人,100%汉族,有陈、张、黄等姓氏,其中陈姓人口最多,全村土地面积14534亩,森林面积9789亩,水域面积l26亩
2688、汶浆村
  汶浆村(Wenjiang Cun)区划环境村中有一“雲陽”宝殿,故名为“雲陽”,后人改为“汶浆”沿用至今,1961年隶属茂地公社(今茫荡镇)称之为汶浆大队,1980年撤公社设乡制,汶浆村有6个生产小组。全村共203户,715人,100%汉族,有黄、叶等姓氏,以黄姓为主姓,占人口总数的80%。全村总面积1 1397亩,林地面积9854亩(其中毛竹山面积1350亩),耕地面积1543亩,村域位于延平区
2689、香山村
  香山村是水口电站库区全淹村,位于闽江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黄樟公路从村中穿过,距樟湖集镇约5公里,村内有一个货运码头。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09户,共1208人。其中:劳动力649人,在外务工和经商314人。辖区面积17150亩,林地10806亩,森林覆盖率65%,耕地114亩。村民主要从事绿竹生产,主导产业以种植绿竹、粮食生产、林业三大产业为主。我村两委班子健全,兵、青、妇、村务监督委员会
2690、剧头村
  剧头村隶属于延平区樟湖镇,位于闽北最南端闽江中游,地处樟湖镇东南方2公里处,距南平市区53公里、福州117公里,与尤溪、古田毗邻。剧头村现有人口943人,215户,共有6个村民小组,由后洋山、罗元、剧头三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1693亩,林地面积21000亩。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方针,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结合村情实际
2691、溪口村
  樟湖镇溪口村位于集镇北岸,不仅是革命老区村、生态园林村,更是国家重点项目水口库区最大移民村,也是延平区最大的行政村。全村由李园、尤苏弄、上面头山、下面头山四片组成,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74人,土地总面积2.1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30亩、园地面积1141.9亩、林地面积12110.5亩、水域面积5440.5亩、其他土地面积1606.8亩。村两委干部9人,党员108名,村民代表55人。201
2692、高洲村
  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高洲村地处福建山海结合部, 位于闽北最南端闽江中游,地处南平,尤溪、古田、闽清四县市相连毗邻,是福州进入闽北的第一村,也是水口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村。全村人口1578人,辖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土地面积80025亩,其中森林面积70000多亩,是林业大村,尤其以林下生态出产高洲兰花,甜笋,茶油享有盛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16国道、闽江穿境而过,距福州市95公里,离南平
2693、武步村
  樟湖镇武步村位于集镇北岸,距集镇所在地8公里。全村土地面积23600亩,其中耕地面积1237亩、林地面积16700亩 。全村7个村民小组,360户,总人口1428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52人,村民代表35人。武步村主导产业主要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经济作物绿竹1500亩,全年出栏生猪8000头,其中能繁母猪400头,同时经营水产养殖、运输、外出旅游项目,投资企业等,年收入达860万元。6人,党员
2694、龙池村
  龙池村位于南平市南面,与尤溪口镇毗邻交界,距316国道边1公里,市中心约50公里,海拔500米,全村6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16554亩。其中耕地面积1275.4亩,生态公益林面积300亩,长年气候温和,地理自然条件优越,截止2013年共有198户,人口780人。约有50%剩余劳力都已进城务工,发展第一、二、三产业,村民从事第一、二、三产业比例5:2:3,为该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13年全村经济
2695、下坂村
  下坂街隶属于延平区樟湖镇,位于闽北最南端闽江中游,地处樟湖镇集镇南端,距南平市区53公里、省城福州117公里,与尤溪、古田毗邻。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565人,是水口电站库区一期搬迁村,全村于是一九九零年三月搬迁完毕,搬迁新址地址位于原集镇2000米的大皇埔。集镇最高海拔104米,东端最低海拔68米,三面库湾环绕,本街紧邻316国道,水陆交通便利。本村地理位于东经118°30′,北纬26°
2696、麻沙村
  麻沙村系革命老区行政村,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12.49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623户2307人。该村位于麻阳溪北岸,在近几年的城镇建设发展中,5个自然村已连成一片,一条长2公里,宽16米的水泥街道穿村而过。、麻沙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东去建阳市区36公里,西距邵武市区45公里,北距武夷山40公里,全市宽阔的水泥路面,已动工兴建的武夷山-邵武高速公路横穿而过,并在该村设有进
2697、留田村
  留田村系建阳市麻沙镇革命老区行政村,原属吕屯村一自然村。1998年4月经建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单独设立行政村,该村辖四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11.35平方公里,165户661人。留田村离镇政府3公里, 有宽4米的水泥路直通主村,有一矿厂建在该村。该村历来以种植粮食为主,近几年大力发展种植烤烟,村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均收入已达3205元。
2698、水南村
  水南村位于麻阳溪之南,故名“水南”。与镇政府隔河相望。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一座钢筋水泥石拱桥连接两岸。全村面积16.17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534户2032人。水南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末,距今已有近1100年历史。境内风景秀丽,村后的岱峰山象一座巨大的金字塔,每当太阳将要下山的时候,夕阳横照山峰,站在村内远远看去,光彩夺目,称为“岱峰昔照”,为麻沙八景之首。村尾有面积近百亩,由近万棵大小不
2699、杜潭村
  杜潭村系革命老区村,距镇人民政府19公里,面积42.82平方公里,辖三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64户,1016人。 【交通运输】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东距建阳市55公里、西距邵武市56公里、北距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市42公里,麻黄公路横穿村中心而过。 【物产经济】我村有林地面积30712亩,木材、毛竹资源丰富,由于麻黄溪水充足,市政府引进外资企业,在本村境内兴办三所中型电站,一所小型电站,村民们靠
2700、扁溪村
  扁溪村位于建阳市麻沙镇西部,水杉路经此而过,交通非常方便,距建阳市40多公里;离麻沙镇5公里,村落面积9.6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将近1000人,246户,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扁溪村宋至清代时属永忠里,解放前称扁溪保。1949年后属江坝村称扁溪村,1958年属麻沙公社设扁溪大队,1984年属麻沙镇设扁溪村。村委会驻圳下,下设扁溪、圳下、叶坊三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扁溪村现有特色产业:有草莓、
2701、梁墩村
  梁墩村系建阳市麻沙镇一行政村,东距建阳市区32公里,西距镇政府2公里,依山伴水,麻阳溪在村前自西向东流过,邵阳水泥路横穿全村,建阳市西片唯一一所完全中学设在村内,全村总面积3.79平方公里,人口131户536人,村内有新、老两个自然村。村内沿邵阳公路一侧于1995年被镇政府列为工业园区,先已吸引竹木加工,碧泉工艺、食品加工等四家企业在园区落户。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民人家收入已过3
2702、新坪村
  新坪村建村于1962年,与麻沙镇长坪村相连,故名“新坪”。新坪村辖3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137户561人。全部为福建省古田移民,因当年古田建电站,县城列为水淹区原古田县城关公社文胜街党支部书记张春财带领75户377人移民建阳定居新坪相沿至今。该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捷,省道江星公路,县道麻沙——黄坑公路在村内交叉而过,东距麻沙9公里,西距黄坑34公里,北距武夷山34公里,南距邵武45公里。
2703、华溪村
  华溪村位于建阳市西北部,距镇政府9公里,海拔280米,四面青山环绕,林木茂盛,地处建阳、武夷山交界,辖八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25户1317人。已建成的武夷山——邵武高速公路横穿全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华溪村即系建阳县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其中梁仰自然村曾是0建阳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县第一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县委书记邱有贵曾带领革命群众在此进行过不屈不饶的武装斗争。1938年,年仅38岁的邱
2704、竹洲村
  竹洲村位于建阳市西部,在山清水秀的麻阳溪畔。东南与莒口镇湖桥村接壤,西连麻沙镇梁墩村,北邻麻沙镇留田村,邵阳公路贯穿全境,距建阳城关30公里,距麻沙镇6公里。全村总面积21.01平方公里,现有全村人口1544人361户,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竹洲村旧属建阳县永忠里管辖,清康熙年间,竹洲村潘、颜、吴三姓人自泉州永春迁居竹洲繁衍,至今有300多年。竹洲村有现留清代古民居建筑1座,占地约1亩。古
2705、毛店村
  毛店村为革命老区行政村,坐落于建阳市麻沙镇区西北部,与武夷山毗邻,村在地离镇14公里,离武夷山风景区25公里,江星旅游公路横穿而过,全村有七个自然村,161户718人,其中施家排、源头、庵前三个自然村为少数民族畲族56户248人。全村总面积16.0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0525亩,耕地面积1517亩。 毛店村宋至清代属禾平里,1933年属长坪乡,称毛店保,解放后属长坪乡,称毛店村。1958年为
2706、大白村
  大白村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784105223。
2707、松坑村
  松坑村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784201207。
2708、书坊村
  地处书坊乡集镇中心,区域性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517万亩,山地面积2.3万亩.全村现有910户,总人口3763人,辖有16个村民小组。我村主要有烤烟、水稻、食用菌三大支柱产业。全村农业等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全村已实现公路硬化、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广播、宽带“六通”工程,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书坊村地处书坊乡集镇中心,是拥有3589人口的大村,农业基础牢固,农业产业基
2709、饶坝村
  书坊乡饶坝村位于书坊乡南部,东西分别与贵溪村和邵武市交界,北面与松坑村相接,海拔280米,总面积4110.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0.21万亩,山地面积1.53万亩。饶坝村下辖饶坝、板坑、洋山、拿坑、丁厝、埂头等10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饶坝,全村总户数308户,总人口1203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发展烟叶、竹木、粮食和养殖等产业。2005年6月份,村里联合水北、松坑两村筹资380多万元,实施
2710、水北村
  书坊乡水北村现有222户、874人,其中,低保户15户,在健五老有1人。有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水北村总面积4.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17万亩,山地面积3.81万亩(乡林场和范桥林场经营区0.24万亩),山地中有毛竹林0.2万亩。村财稳定收入10万元(主要是要依靠林业山价)。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发展烟叶、竹木、粮食和养殖等产业。2005年6月份,村里联合饶坝、
2711、罗家堆村
  罗家堆村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784201208。
2712、山尾村
  山尾村(Shanwei Cun)区划环境 山尾村是革命老区村,位于建阳市西北部,离市区17千米,距将口集镇所在地5.5千米。东与将口村接壤,西和西岸村相邻,南与莒口镇大际村交界,北和松柏村连接。全村面积11.5平方千米,有165户、576人,下设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基础设施 浦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通村通组道路100%硬化。通讯、电信覆盖全村,有线电视普及率100%。属武夷新区中心城区的货运仓
2713、杨香村
  杨香村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784102202。
2714、芹口村
  芹口村(Qinkou Cun)区划环境 1949年后属将口区东田乡芹口村,1958年为将口公社芹口大队,1992为将口镇芹口村。位于建阳市北部,距集镇和市区分别为2.5千米和19千米,辖芹口、傅屯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有420户、1274人,其中有古田库区移民。基础设施 京福高铁、宁武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比邻京福高铁武夷东站,宁武高速公路在芹口设有落地互通口,60米宽的将口大道对接宁武高速落地互
2715、东田村
  东田村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784102212。
2716、回潭村
  回潭村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784102203。
2717、松柏村
  松柏村(Songbai Cun)区划环境 革命老区村,位于建阳市西北部,距市区21千米,东与将口村连接,南与莒口镇长埂村及山尾村交界,西和武夷山市黄土镇枫坡村、兴田镇西焦村交界,北和横塘村接壤。全村面积27.8平方千米,有410户、1378人,下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基础设施 通村通组道路100%硬化。电信、通讯覆盖全村,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100%。有小(二)型水库一座,投入7.8万元改造农
2718、西岸村
  西岸村(Xian Cun)区划环境 位于建阳市北部,崇阳溪河畔,距建阳市区13千米,距离将口集镇4千米,南距建阳市区12千米,北距武夷山景区36千米。东临崇阳溪与将口村交界,南与童游街道南林村交界,西和山尾村接壤,北和将口村连接。全村面积2.9平方千米。有95户、人口415人,下辖西岸、钟山、肖厝、良种场4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基础设施 浦南高速公路、303省道穿境而过,通村通组道路100%硬化。
2719、长见村
  长见村地处黄坑镇北角,总面积27.6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63亩,林地面积1.97万亩,毛竹山1.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5%。2007年农业产值达268万元,企业产值达5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5400元。作为南平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去年以来,长见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总要求,突出农民增收这条主线,提出:“高山竹木混交林,中部杉木经济林,两边梯田竹子绿,沿线公路吨粮田,贯穿全村水
2720、大竹村
  大竹村简介 邵武市大竹镇大竹村位于邵武市东南部,地处镇政府所在地,富屯溪畔、316国道贯穿全境,与吴家塘镇、拿口镇接壤,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478户、1572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150亩,耕地面积1920亩,烟叶面积851亩,竹山面积79亩,村民人均收入7862元。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大竹村就开始探索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村里的粮食流通协会,坚持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