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卫生村[85]
1681、骊塘二村
  骊塘二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3.2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潮汕公路东侧,为骊塘一、二、三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7472人。有曾、洪、陈、杨4姓,多自宋末元初从福建迁来定居。古名蔡塘尾。据清康熙年间《曾氏家谱》序载称:“村山明水丽,取名丽塘”。相传堪舆家说村形是马地,光绪年间才于丽字旁加上马字旁,改为“骊塘”。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贝灰沙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1871亩,农业主种水稻。村办企
1682、柚杭村
  柚杭村柚杭村是由肖厝和钟厝二个自然村组成,俗称“溪底肖”,因地处韩江西溪滨低洼洲园上,常年遭洪水浸渍的水乡泽国而得名。后因大部份田园种植柚子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故改称为“柚杭村”。现肖厝村民姓肖、黄、蔡,肖姓为主;钟厝村民姓钟、邢,钟姓为主。肖氏先辈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从福建莆田迁此创村。(后世系分开大、二、三房,大房后裔肖亦茂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娶大围蔡誉盛之姐妹为妻,陪嫁良
1683、东光村
  东光村东洲村(溪头洲村)概况东洲包括东洲、溪头洲2个自然村,昔年与仙坪田合称“三洲”。东洲村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创乡,位于江东洲渚中部东侧,北连三仙坪田。洋光三村;南抵圆山井美二村;东临韩江;西依圆山。于潮洲城东南12公里,潮安县城庵埠13.5公里处。东洲村域面积为400亩,耕地面积为300亩,全村350户,1600人。东洲创村之初,因地系韩江冲积沙洲,田园房舍皆座落于堤围之外,三洲之上,
1684、东前溪村
  东前溪村东前溪村在江东镇南部,距政府所在地约3.4公里,东邻蓬洞村,西依西前溪村。南与余厝洲村相接,北与横坑村毗邻,澄江公路从村北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明万历年间,林氏先祖居庸公自福建省云霄县鸟桐巷迁来此地定居。后又有庵埠宝陇林氏见思公迁来此地合并定居。原村中以有王、杨、许、蔡等多姓来此杂居,至今仍有遗址域名讳可查:如杨朵巷、王厝沟、许厝池、蔡厝前等,后因时境迁移,林姓渐成大族,解放时,只有林,蔡两
1685、下湖村
  下湖村一、概述下湖村古时称东湖,距潮安县城庵埠约10、5公里,离江东镇政府驻地6公里。解放前属南桂都(今东凤镇)管辖,(1939年)民国28年划入江东镇。古时村落四面环江,种植果林,呈湖状。分二村,本村居下村,故得名下湖。明初,陈姓,黄姓在此创村,继有张、柯、吕、翁先后来此定居。陈姓先祖来自河南省颖川县,也有来自潮安县官塘镇的。黄姓由夏祖子孙在此定居。吕姓先祖来自澄海县上华镇吕厝村。柯姓先祖来自潮
1686、新丰村
  新丰村新丰村,曾称田墩三村,由田墩、曾葛、佃厝三个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北一公里,三村皆位于潮汕公路西侧,南为田墩,中为曾葛,北为佃厝,全长1公里,村西与陇美、桥湖交界,南接徐陇,北邻西郊,东与洪巷接壤,面积0.86平方公里。新丰三村皆系明代创村。田墩姓杨,创村明初,始祖来自庵埠内文里,先居斗文村“双忠爷宫”前,后迁此创村。曾葛村姓曾,创村于明中叶,先民从彩塘金砂分割而来,“割”与
1687、桥湖村
  桥湖村桥湖村,原名桥头湖,由桥湖、山头黄二自然村组成,桥湖为主村。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西北2.5公里,位青麻山之东,西至青麻山南侧鲤鱼埔分水沟及西北面冯厝村境内,东与曾葛、佃厝、西郊接壤,南与陇美为邻,北与凤塘镇泮洋村交界,面积1.2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明成化年间(1465—1487),始祖蔡道叟由福建漳浦县迁此,原居蔡、李、吴、宫、陈五姓,后诸姓外迁,现存蔡姓。古代潮州通揭阳县驿遭靠村北通
1688、三胜村
  三胜村三胜村,古称荫亭,后称三圣,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北三公里,东距枫溪镇田东村l.5公里,西接乌洋,南界韦骆,北一公里与枫溪洋头、全福二村相望,面积0.62平方公里。元代创村,先民从福建蒲田迁此。原有陈、杨、曾、郭、王、方、郑、许、池等姓混居,称荫亭村。后他姓外迁,只存陈、杨、曾、郭四姓。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齐鸣古庙”和”广福庵堂”。庙中供奉唐代死节忠臣,唐肃宗追封张、许“
1689、洪巷村
  洪巷村洪巷村由洪巷、陇头李、陇头方、宫后黄4个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位于浮洋镇政府北侧,与浮洋集镇相连。东界木井,东南与福洞为邻,西接潮汕公路,北望乌洋。面积1.24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主村洪巷,始祖玉田系宋末潮州“推官”天宠公之孙,任潮州“屯军务”职。初定居于凤塘镇洪巷邢乡,后迁创于此。因洪姓,为不忘祖共工氏,以共己二字相叠为“巷”而故名。初创村时,村中已有陶、张、蔡、辜、卢、宋、黄、王
1690、东边村
  东边村东边村由陈厝、黄厝两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南0.5公里,东邻龙湖镇后郭村,西南与厦里美接壤,北与庵后相连,面积0.39平方公里。为浮洋镇蔬菜主产地之一。元末明初,陈、黄二姓由福建蒲田县迁此创乡。初至时,黄厝村已有石姓聚居。后石姓外迁,只存黄姓,陈厝村居陈姓,现各以姓名村,总称东边村。东边毗邻浮洋集镇,人多地少,耕地396亩,属沙壤土。建国后经平整耕地,兴修水利,安揭引韩干渠横
1691、林泉村
  林泉村林泉村。俗称林麻,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北1.5公里,位于浮新公路中段北侧,东邻东巷,西南与福洞交界,东南与龙湖陈陀村接壤,北与草庵留前村相连。聚落呈块状。许氏先民于明代由福建蒲田石榴花丛脚马棚许迁此。因林氏先足立村,种麻如林故名(《潮州府志》栽林麻)后雅化称林泉。原居林、刘、黄、许等姓,后他姓外迁,现存许姓。耕地820亩,属沙质土,主种水稻、黄麻、花生、甘茨。清末因潘刘决堤,原引灌明成
1692、厦里美村
  厦里美村厦里美村,俗称厦底尾,由厦里美、风彩陈二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主村厦里美距镇政府南0.5公里,位潮汕公路东侧,东接东边陈村,西南与东陇为邻,北与集镇相连,排涝南溪穿境而过,面积0.71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农闲多从事工商业。主村先民于明初由福建蒲田迁东边村。明朝中叶,-东、-山兄弟于本村建鸭寮1间,后养鸭致富,遂就地创乡建祠。尔后有陈、欧、林、黄、吴、李、许等姓迁此同居,现只存陈、欧
1693、刘厝村
  刘厝村刘厝村,原名南门桥。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西南2公里,东连潘厝,西界花宫,南与金石古楼和沙溪前陇接壤,北与东陇为邻。聚落呈块状。南桥村居刘、方二姓,刘为主姓。始祖于明万历二年(1574)由福建蒲田县锡普村迁兴宁县水口墟水洋堡盐米沙乡,于明末天启7年(1627)分居于此创乡。据《刘氏族谱》载:“巨涟公擅长‘地理’,相地有方见潮州城南,风俗仁厚,三面环溪,天官之道,造石桥三座定向得名曰南门
1694、东陇村
  东陇村古称东龙,属潮州市浮洋镇。位于潮汕公路西侧,距镇政府西南1公里,东与厦里美接壤,西与斗文毗邻,南与花宫,刘厝交界,北与凤彩洪村相连,面积0.76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建筑多三合土砖木平房,四周池塘环绕。宋末立村,朱氏先民于明中叶,由福建蒲田石榴花巷北门仔迁此。初有徐、陈、唐、吴、许、林、刘、谢、黄、潘等姓聚居,清康熙五十年建祠,遭改村名东陇,后诸姓外迁,现存朱姓。东陇历史多遭旱涝之灾,建国后
1695、花宫村
  花宫村花宫村古称亭下村,由花宫(包括蔡鸭)、林锡二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西南2.5公里,东邻刘厝,西接井里,北与斗文相望,南与沙溪前陇交界,聚落呈块状。花宫创村明末,先民由金石镇古楼迁此,寄居放鸭,后发迹定居。时村中已有蔡、杨、刘、张、程、罗、佃、柯等姓混居,尔后诸姓外迁,今存陈及蔡姓。田村有一亭下古庙,昔年庙多彩画,人称花宫,村以宫得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此划为战略村,为日寇驻军
1696、仙庭村
  仙庭村仙庭村俗称山埕,由仙庭、朱厝,田心3个自然村组成.仙庭村创乡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始祖由福建蒲田县刺桐巷迁此。“蓬莱弱水,惟飞仙之可渡”,可见创乡时地僻而四周环水,乡状似岛,故以蓬莱取义仙庭。村南门有清代石刻,上载:“以吾乡创聚于斯,绿水朝宗,环流色荻,青麻对峙,桑浦高拱,雄视一方,此先人以名为仙庭者也。”仙庭村溪环水绕,紧临棺江,沿溪皆筑寨墙,今仍育断垣残壁可辨。面积为浮洋
1697、斗文村
  斗文村斗文村,俗称斗门,由斗文、凤陇、胶柏、黄伞、仙家、新卢六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位于南溪侧,东邻东陇,南界花宫、井里,北与仙庭接壤,东北与徐陇相望,距镇政府偏西2公里。主村于南末绍兴年间(1131~1162),先民由福建荫田县刺桐巷迁此创乡。为纪念始祖许辛才高八斗,教太子而命名。现居许、吴、林、李、吕、谢等姓,许为主姓。斗文是全镇第二大村,耕地2620亩,属轻粘壤土。主种水稻、黄麻、甘茨
1698、远光村
  远光村原名石鼓,由石鼓、沟头两个自然村合成,1956年,建生产合作社时,定社名为远光,意为建合作社意义深远,前途光明。后沿用为村名。石鼓村创建于南宋末年(距今约800年),始祖林岩泉公从福建省莆田县德安乡石狮巷石鼓村到此创乡。为纪念先祖,故取石鼓为村名。沟头村俗称沟头杨,创建于南宋末年,杨氏始祖林岩泉公从福建省莆田县携眷到此搭屋定居时,因屋前有一条大水沟,故以地形取名沟头。远光村在金石镇北侧1公里
1699、古楼一村
  古楼一村,是由古楼(古称古楼寨)自然村分拆开来的的一个村,村中除少部分黄姓外,其余都姓林。林氏始祖从福建省莆田县古楼乡迁此定居,取名古楼寨。古楼一村在金石镇北侧1.5公里处,东靠近潮汕公路,西与湖美村接壤,东南毗邻古楼二村,北与浮洋镇大吴村、潘厝村、刘厝村交界。全村面积1.17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全村土壤属韩江冲积土,为潮泥田,宜种植水稻、甘蔗、花生、小麦、生柑等农作物,亦适于养殖业发展。村办企
1700、古楼二村
  古楼二村,是由古楼(古称古楼寨)自然村分拆开来的的一个村,村中除少部分王、陈姓外,其余都姓林。林氏始祖自宋末从福建省莆田县古楼乡迁移至此定居。村中的陈厝有古建筑“解元第”两处,一处系清乾隆五十年丙午科解元陈雄恩之府第,一处系清嘉庆五年庚申科解元陈昌期之府第,因两处相离甚近,故有“百步双解元”之称。另外村中有文物古墓葬“老坟爹”,系明嘉靖十九年举人陈学可(字古亭,官崇安知县)之墓。古楼村是本镇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