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卫生村[9]
161、五仙社区
  五仙社区位于潮阳区城南中部。与新宫、龙井、五响社区相邻,社区总面积为1平方公里。总人口2188人,其中农业人口1368人,非农人口820人,总户数730户,其中农业户300户,非农户430户,社区党支部1个,党员50人,其中女党员13人,社区居民小组4个,居民代表50人。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5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22元。乘改革开放的春风,社区党政领导班子承先启后,与
162、新宫社区
  城南街道新宫社区位于潮阳市区南部,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数4701人,总户数1325户,其中农业人口3709人,非农业人口992人。2009年,工业产值3100万元,农业产值3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61.43万元,人均纯收入3567元。新宫社区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利用70亩蔬菜基地进行反季节种植,产量达到17.5万公斤,年创产值35万元;利用70多亩鱼池发展淡
163、东内社区
  东内社区位于潮阳城区南部,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1420亩(包括山林),其中耕地面积37.1亩,林地面积300亩。常住人口2995人,总户数605户,社区党支部1个,党员64名,社区居民小组5个,居民代表48人。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93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15元。乘改革开放的春风,社区两委干部承先启后,与时俱进,在党员和广大村民的共同支持配合下,坚持以-理论和“
164、沧洲社区
  沧洲社区地处潮阳区城南街道城乡结合部,与五仙、新宫、东内、大南社区毗邻,辖区面积约2.98平方公里。2009年总人口8149人,总户数1424户,其中农业人口7925人,非农业人口224人。沧洲原以产盐为主,海门湾大闸建成后,水源中断,改为种养殖业为主,现有鱼池面积约2000多亩,以淡水养殖草鱼、福寿鱼、虾为主。有工业区一个,拥有中小型企业20多家,主要生产音像制品、塑料工艺、五金、印刷等。200
165、大南社区
  大南社区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城南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0513003010。
166、凤北社区
  城南街道凤北社区,位于潮阳城区潮海路中段,辖区面积约1.4平方公里。村民10500人,共1856户,其中非农人口数90户,128人。分为三个片区,村民代表60人。解放后成立凤北大队。1984年改为凤北乡,1994年改为凤北居委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纷纷外出打工。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各自谋生。居委集体经济薄弱,主要依靠200亩鱼池和400亩水旱地租金收入,居委集体经济收入约5万元,
167、凤南社区
  凤南社区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南部。辖区总面积3.233平方公里,总人口109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2人,农业人口10843人。总户数1877户。2009年,工业产值394万元,农业产值351.4万元,集体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69元。凤南社区居委会历史变更情况,于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八九年为城郊公社凤南大队、革命委员会,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四年为棉城镇凤南乡政府、管理区,一九九四年至二○一○年
168、凤上社区
  凤上社区位于潮阳城区东部,区域东与河浦区上头村接壤,西与凤南社区相邻,南与凤东社区相接,北与凤北社区相连。社区现有人口10863人,1778户。其中非农户口74户,110人。辖区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150亩,山地1000亩,淡水养殖165亩,池塘15亩。凤上社区历史上是凤岗乡(俗称岗头)的一部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行政村区域的调整,故把凤岗乡划分为;凤东、凤南、凤北、凤上四个行政村
169、凤东社区
  凤东社区地处练江下游0海边,背靠山、面朝海,是一个丘陵地带的贫瘠社区。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总人口10280人,其中农业人口10154人,非农人口134人,总户数1850户。2009年,工业产值264万元,农业产值500万元,集体收入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9元。解放初期,凤岗乡统称凤岗乡农民协会。后分为三个农会,即一分农会、二分农会、三分农会。凤东属二分农会。1955年后改为高级社,即凤东高
170、集星村
  集星村地处练江支流北港运河官田出水溪交汇处,昔年溪中有小丘,水涨不淹,景观奇秀,取名神仙仔村,后美称神仙里村。全村5741人,主要劳动力2763人。1949年后兴修水利,北港运河横贯村南,农产品以稻谷、甘薯为主。该村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有中国电影的先驱者——蔡楚生先生,其故居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蔡楚生先生少年时期在这里学习、生活,现在故居内展示了他生前用过的书桌、洗面架、
171、凤壶村
  凤壶村系由后岐、壶豆、曾厝三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地处练江中游,与贵屿镇渡头村相邻,辖区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横跨练江南北岸,村民集中居住于练江北岸。全村有856户,总人口5229人。现有耕地866亩,主要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及从事生产、销售塑料小玩具再生资源的加工,按照《新村总体发展规划》,该村正逐步走向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沿着建设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72、华岐村
  华岐村地处铜盂镇南部,练江中游,因地处溪河下流分歧处,故名下岐村,后美称华岐村,是“革命老区村”之一。全村452户2457人,旅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700多人。总耕地面积346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等农作物,工副业有建筑石料加工等。该村南临练江,北有公路接洪和公路,水陆交通方便。2009年,该村依照国家国土管理法,向政府申报,将练江南片区土地进行规划,发展工业片区,按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程序,招商引
173、草尾村
  草尾村位于小北山山脚下,地处练江北岸,与和平镇练丰村交界。创村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因该地北倚小北山,南濒练江,是一片低洼的草地,其祖先在草地附近建屋居住,故名。全村总人口6048人,旅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1000多人,侨胞们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捐资扩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村居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0多亩,村民以农为主,农产品主要有稻谷、甘薯、甘蔗等,是一个纯农村居。
174、屿南村
  屿南村地处铜盂镇西北部,北港运河下游北岸,因地处壬屿山之南,故名。该村至今已有400年历史,现有辖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总户数490户,总人口2731人,耕地面积680亩,主种水稻、甘薯等。村东有清代创建的壬屿庵1座。村班子建设较好,全村党员人数44人。
175、胜前社区
  胜前社区位于铜盂镇政府东畔,东临练江北港,西接铜钵盂社区。主要道路兴富路通往贵屿镇,辖区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该社区是由胜前村、埔头村、港口村、渡仙村四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1831户,总人口10260人,其中,胜前村1222户6657人;埔头村260户1533人;港口村198户1178人;渡仙村151户892人。各自然村经济由各村单独核算管理,总各地面积1292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蔬菜农作物
176、潮港村
  潮港村地处北港运河中游南侧,毗邻贵屿镇。全村现有944户,总人口5013人,其中全村60岁以上老人498人。总耕地面积1244亩。该村属革命老区村之一。1978年后,工副业不断发展,有日用五金、服装纺织等业。旅外华侨及港、澳同胞1000人,台湾同胞1300人,是侨乡,也是著名台胞村,侨胞们热爱家乡公益事业,捐资修筑学校、村道、桥梁。村北有北港运河可通练江,江岸可通汽车,接洪和公路,交通便利。另外,
177、溪东村
  溪东村位于铜盂镇西部,南濒练江。创村于明隆庆二年(1568),因地处练江支流东侧,故名溪东里村。全村856户5028人,耕地面积85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等农作物,该村是一个纯农村居。
178、光星村
  光星村地处铜盂镇西北方向,北港运河中段。全村总面积为1380亩,耕地面积563亩。该村由围仔村、后溪村、新寨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后溪村因该地濒临溪流而得名;围仔村因其祖先到此以小范围聚落养鸭为生而得名。全村共471户,总人口有2650人,围仔村有225户,人口1245人;后溪村有168户,人口928人;新寨村有78户,人口444人。光星村有小学学校一所,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个,
179、凤田村
  凤田村位于铜盂镇中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村东有练江蜿蜒而过,草南公路贯村而过,水路交通便利。全村410户2370人,旅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2000多人,是镇侨乡之一。该村总面积1041多亩,耕地面积531多亩,近年来,村民大力发展工农产业,同时还从事回收利用废品产业,工农产业的发展,解决了我村的闲置劳动力。该村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拥有小学和片区中学两所,其中片区中学师生人数超过1000人。该村
180、市上村
  市上村位于铜盂镇西南部,东与后田村一路相隔,南临练江,与潮南区下方村隔江相望,草南大路横贯乡里,水路交通方便。全村4060人,旅外侨胞3800人,大都侨居泰国,零星散居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市上村素有侨乡之美称。1990年,赵素昭、赵笔辉等侨胞捐资人民币156万元兴建颇具规模的市心学校,改善办学环境。1996年旅外侨胞再次捐资铺设水泥路,美化村容村貌。本村耕地799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等。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