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淘宝村[51]
2001、云步村
  云步村主村落,宋末创村,因村中有一古庙名“云里古庙”,取“云里信步”之意,故名云步。元代在此建著名“法光寺”。现村中尚有陆、黄、陈、杨、郭、蔡、唐、刘、卢、王、张、林、彭、翁14姓,以陆姓最多。据记载,陆姓为宋末名相陆秀夫之后,其它姓氏部分来此做生意开铺号后落脚,如张姓来自江东元巷。巷下位于云步村西南部,与上东埔村、洋头村相邻,清《海阳县志》作一独立村记载,全村原有肖、李两姓,肖姓不知迁自何方,李
2002、全福村
  全福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管理委员会路东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55123002218。
2003、英塘村
  英塘村在潮汕公路东侧,南北分别是洋头村和全福村,东南遥望云步,西南隔公路与高厦村相对。明初(约1400)王纯叟从福建莆田来潮经商定居于此。时已有沈、郭、蔡、周等姓居住,现仅一姓王。原名羊尾下,后来改英塘,因清末出举人个“王延康”他在本乡大门楼写一副对联:英才合沓兴槐里塘水流连荫梓庭自此,英塘沿用为村名至今。1958年联合高田、厦厝、西边成立英高厦乡人民政府,1961年拆队称英塘大队。是抗日时期游击
2004、洋头村
  洋头村含郑厝、廖厝、洪厝3个自然角落。潮汕公路东侧,为枫溪区最南端村落之一,东北为东田、云步,西面隔公路与西边村相望,北为英塘,南与潮安县浮洋镇乌洋村相邻。村中有洪、廖、郑三姓,洪姓据传自元代由洪翁从福建莆田迁来(一说是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廖姓于明代来此,创始人为廖东稳;郑姓于明代由郑奕殷从西边村东迁于此定居。因村西南地势低洼,韩江若海潮顶托,内涝难排,村前顿成汪洋,唯村周围地高无
2005、田头何村
  田头何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管理委员会路东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55123002225。
2006、紫云村
  紫云村位于国道324线(现为087县道)501公里路段,东接施厝、上、下浮山,西与大陇及钱东镇区相连,南至青山海坪井洲山界,北是黄紫殿山丘陵山地,国道324线及复线、深厦高速公路、铁井公路分别在村域通过,东可往饶平县城到福建,西南直通汕头、广州,北通大埔、梅州,铁井公路可至潮州及三百门港口,交通方便快捷,气候温和,水源充足,是发展农工商之理想地方。紫云村域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近1280亩
2007、坂上村
  坂上村是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5122124205。
2008、厚宅村
  厚宅社区位于进贤门大道中段,榕江北河南岸。辖区面积约30公顷,人口1000多人,202户。2008年工业生产总值约为2亿元,人平均年收入约5000元。社区居民大多从事五金、塑料制品的生产、加工,以及纺纱、服务、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
2009、西林村
  西林社区位于榕城区东部与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接壤,现有区域面积650亩左右,总人口1611人,共350户。2008年社区工业总产值143万元,居民人均年收入4790元。主要经济支柱是玩具微电机、五金制品的生产和香蕉种植。进贤门大道南面已建成集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商贸城一座。规划建设位于社区南面的龙尾工业园,现已完成填地等前期工作。西林是榕城区较有发展空间的社区,居民安居乐业,民风蔚然。
2010、东南村
  东南社区位于榕城区东部,毗邻揭阳实验开发区,有285户, 1300多人,辖区面积325亩。近年来,社区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3年至2008年多次发动社区企业老板、外出乡贤捐款建设溪池石篱、绿化道路,整治排水排污、建设老人文化活动中心等,改善村容村貌。规划建设100多亩东南工业区,引导居民创办家庭式小企业。目前,社区已有大小企业40多家。集体投资700多万元建设新厝前商铺和二层通用工业厂房
2011、南厝村
  南厝社区地处揭阳市区东部,梅东大桥东侧,北临榕江北河。社区人口约2000人,540户,土地面积2000多亩。社区内有崇园公祠、乐建宗祠和省一级学校揭阳华侨中学。社区已开发成了一个工业片区,逐渐形成玩具微电机生产链,另有鞋帽、不锈钢餐具等生产企业。投资1000万元在渡口南片围开发城市商业区,建设面积15亩,建成二层通用厂房6幢,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将于2009年底竣工使用。临江南路还将开发一系
2012、旧寨村
  旧寨社区东与试验区西寨、乌石村接壤,北临榕江北河。总人口2400人,507户,面积近700亩。主要种植香蕉、柑桔等农作物。社区目前有个体户20多家,主要生产玩具微电机。社区还建设综合市场、整治村容村貌,努力创建文明新社区。榕城区榕东街道旧寨村从北宋末期便开始创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内溪河环绕,古树参天,古村传统民居建筑至今仍保留原来的格局和建筑风貌,村内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引人入胜。旧寨全村都
2013、梅畔村
  梅畔社区位于榕城区梅云街道中心片,辖区内有梅云农贸市场、梅云圩场路商业街,是梅云农副产品贸易中心。社区共有居民698户,3635人,现有耕地640亩,林地980亩。2008年社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62万元,人均收入4818元。工业园区内有五金加工、不锈钢制品厂10多家,已初具规模。2008年社区党总支部被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4、内畔村
  内畔社区位于揭阳市区西南部,吉荣公路、紫云大道横贯而过,梅溪环乡之北面,榕南水渠穿过社区,社区内河渠交错,水网密布,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社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人口3974人,近800户,现居海外华侨有3000多人。有耕地700多亩,主种荔枝、杨桃、李子等水果。有野生动物和少量野生药材。2004年社区多方筹资,于紫峰山北麓兴建了乡村公园肇迹裔园,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社区还修缮了
2015、夏桥村
  夏桥社区位于榕城区南部,紫峰山北面,吉荣路、紫云路穿境而过。现有区域面积1.3平方公里,总人口2464人,489户。耕地面积250亩,山林1050亩。主要经济支柱为不锈钢、五金和塑料制品业。目前,社区共有大小企业四十多家,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社区土地肥沃,以种植香蕉、水稻为主,近年来兴起种植花卉苗木。境内紫峰山风景秀美,真武湖水山色怡人,湖畔有名家雅客石刻,库区流水潺潺,绿树掩映,空气清新,是休闲探
2016、何厝村
  何厝社区位于揭阳市区南面,梅云中路贯穿社区。现有总人口1985人,398户。耕地面积400多亩。主要经济支柱是五金加工制品业和蔬菜种植特色农业。何厝工业区是梅云最早创办的乡村工业区,主要有不锈钢制品加工业。何厝是著名侨乡,海外侨胞长期关心家乡建设,多次组团到家乡探亲考察,先后捐资建设学校、乡村道路、自来水工程等公益事业。2008年,社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07万元,人均收入4966元,是榕城区综合
2017、潮下村
  潮下社区位于梅云东北部榕江之滨紫峰山下,总面积328亩,总人口1208人,人均纯收入4650元,是梅云街道一个模范社区。新农村建设铺开后,社区特别注重科学规划,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专门聘请专业人员,对原有的中心村规划进行修缮,对社区工业地使用、村容村貌改善、农田水利建设、经济及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等进行详细规划。同时,充分发挥商贸基础较好的传统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不锈钢制品产业。利用省主干道优
2018、圩埔村
  圩埔村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曲溪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203001204。
2019、云南村
  云南社区简介 云南村社区位于曲溪镇东部,处于揭东试验区的中心地段,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 250 多亩,总人口 2064 多人,分成三个村民小组。社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先后共投资铺设全村水泥大道、疏通排污沟、整治村容村貌,美化了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工业主要有制衣、塑料加工、食品等。近年来云南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修建了云
2020、大寮村
  革命老区大寮村,东与石洋村相连,南同东仓村毗邻,西与江滨村相望,北面连接揭普公路出入口,与国道206国道相连,地理位置优越。大寮村下辖大寮、下寮、军埔和彬美等四个村民小组。辖区现有耕地面积1786亩,人口7419人。在工业生产上,以军埔村民小组的饼干生产为龙头,形成食品规模化生产;在农业生产上,以大寮村民小组的三关创水稻千亩示范基地为重点,推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辖区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为工
2021、吴厝村
  吴厝村玉湖镇吴厝村简介 吴厝村位于玉湖镇中部、榕江北河之滨,是玉湖镇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点。总人口3921人,耕地1950亩,山地542亩。村两委成员6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党员110名。2009年人均纯收入5403元。先后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和谐文明村、巾帼示范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和谐文明社区。阶段来,吴厝村通过争取上级拨款、发动乡贤捐款和集体筹资等方式筹措资
2022、广和村
  广和村位于揭东县白塔镇的北部,周边与桂领镇的玉步村、西山村、客洞村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村现有人口11583人,2350户,耕地面积3458亩,山地面积3000亩。近年来,广和村党总支、村委会,在上级党政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争取泰国华侨捐资,建设了占地50多亩的古沟华侨学校;积极发动外出企业家对家乡的福利事业大力支持,出资出力,为村安装了
2023、溪心村
  溪心村  溪心村位于普宁市区环北路边,人口0.13万,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三合土结构平房,有耕地201亩,主种水稻、甘薯。40%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有个体企业15家,主要从事建筑和服装加工。古迹有建于明代的龙溪寺,有小学一所,是革命老区,有乡道通市区环北路。
2024、浮江寮村
  浮江寮村  浮江寮村位于普宁市区东北3.3公里处,有水泥村道通市区流沙。1986年从秀陇析出,自成行政村。聚落呈块状分布,村中由顶村和下村组成。全村人口1143人,由多个姓氏组成,有耕地306亩,村民以务农为主。25%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主要以服装和拉链生产为主。村里有一所小学;有老年人活动室、寨前花园等休闲娱乐设施。民风淳朴,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2025、大华溪村
  大华溪村  大华溪村位于普宁市区东约4.3公里处,广汕公路从村南经过,全村总面积约660多亩,总人口1400多人,280多户,聚落呈块状分布。村民主要从事服装生产等第二、三产业,村有加油站、酒店,有完全小学1所。治安稳定,政通人和。
2026、大扬美村
  大扬美村曾用名大洋尾,位于市区东北部。总人口777户3110人。大扬美村属纯农地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薯等,盛产池鱼,原先有碾米加工、玩具、服装、手袋等工厂落户,浩发工业城等企业为纳税大户。村建大扬美学校一所,校名为著名侨领庄世平先生题字。流沙新河穿村而过,建有大扬美桥一座,村道水泥化直通流沙,环市北路从村南经过。
2027、西清村
  西清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北部,毗邻普宁市科技工业园,人口0.13万。村民主要从事中药材加工,有广东天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有小学一所。新西公路在经过,交通方便。
2028、张厝寨村
  张厝寨村:张厝寨村位于赤岗镇西北方向,交通状况良好。全村总人口2185人,党员27人,由张厝寨、望草洋2个自然村组成,两委干部6人,村集体经济主要靠地租收入,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加工业收入。
2029、双枝山村
  双枝山村:双枝山村位于占棉公路南北两侧,是普宁市与揭西县交界边缘。与揭西棉湖镇交界,又是占棉公路两侧,且去年兴建村道5条,总长2.5公里,交通方便,畅通无阻。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455户,人口2451人,党员39人。村集体经济还较薄弱,没有集体企业,只依靠100多亩地的租金来维持村各项开支,发还给村民分红。去年村道建设耗资较多,除上级下拨及乡贤、企业捐资,集体付出大笔资金,当前资金极为紧张。自然资
2030、林惠山村
  林惠山村:林惠山村位于洪阳镇东南端,距离洪阳镇区3公里,占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村现有人口14393人,共有15个自然村,14个姓氏。区域面积11.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0亩,山林资源丰富,村民经济一般,多以务农种植为主,主要有粮食、蔬菜、生柑、青果等。总支部现有党员187人,村“两委”干部有9人,村领导班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年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
2031、坵塘村
  坵塘村:坵塘村位于洪阳镇东南部,距离洪阳镇区3公里,在占棉公路在北侧,交通便利。村现有人口7503人,有2个自然村。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0亩,山林资源丰富,村民经济一般,多以务农种植为主,主要有粮食、蔬菜、苗木等。总支部现有党员92人,村“两委”干部有10人。年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
2032、下寨村
  下寨村:下寨村位于占陇镇西北部练江南岸,南邻国道324线,交通比较便利,该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人口约7900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07人,“两委”干部10人。2007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为2—3万元,经济收入以土地出租为主。该村南部靠近国道324线,经济基础比较好,有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工商企业和占陇西市场等集贸市场,商贸比较活跃,为占陇镇最主要的商业地带之一。该村北部仍以农业为主,除了村民家
2033、六营村
  六营村是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占陇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5281109212。
2034、朴兜村
  朴兜村是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占陇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5281109221。
2035、大长陇村
  大长陇村:地处军埠镇南部,与汕头市潮南区,惠来县相毗邻,陈沙公路延长线从南面穿越,距离镇区2.1公里,村总人口31893人,农村党员290人,农村“两委”干部16人,村集体经济收入87万元,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手工业。
2036、汤坑村
  汤坑(Tangkeng)行政村。位于普宁市区东南10.8公里处,处于普宁最大水库汤坑水库坝下,有人口1.22万人,是下架山人口最多的行政村。由庵兰、坟庵、西埔坛、上中岭脚、后头围、水尾、汤坑、石朱等角落组成,分为汤坑经济联合社和石朱经济联合社。村南临山坑,中有温泉,宽约12米,深1米,四季可浴。古称温泉为汤,故名。村旁山坑而筑,聚落呈块状分布,有两条水泥公路,一为占汤公路穿村而过,一为环村南路。有
2037、涂坑村
  涂坑(Tukeng)行政村。在普宁市区东南7.8公里处,有人口0.29万人。古时,原是一条坑,村落由填坑所得,故名。聚落呈块状分布。有耕地860亩,山地3000亩。农业主种水稻、甘薯、蔬菜,有青榄、油甘、荔枝、杨桃等水果。现有服装加工业,已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有小学1所。属革命老区。普宁大道从涂坑北边经过。
2038、基隆村
  基隆村是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拉堡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50206100203。
2039、汉塘村
  汉塘村是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武利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721115208。
2040、岭头村
  岭头村是广西贵港市桂平市西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5088111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