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卫生村[63]
2481、关庄桥村
  关庄桥村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同弓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30822211215。
2482、石姆岭村
  石姆岭村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30822115245。
2483、久泰弄村
  久泰弄村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30822115249。
2484、桐村村
  桐村村位于宋畈乡西北部,距乡政府4.5公里,西与辉埠镇上背村相连。桐村共有上棚、上街坪、桐村、汉塘、浮游弄、凉亭根六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023人,共307户。全村总共有水田366亩,耕地382亩,生态公益林2385亩,是一个典型的农户分散、耕地稀少的山区村庄。桐村也有宋畈黑白二龙之称的石煤,贮量相当丰富;同时,还有铜矿石等稀有矿石,都在国家资源保护当中。主要是外出打工为主经济收入,农业经济以
2485、童家村
  童家村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30822115239。
2486、辉埠村
  辉埠村位于常山县北郊,是解放初期乡政府所在地,2013年经过行政村规模调整,由上辉埠、下辉埠、蒋建3个村合并组成,新的行政村面积3.7平方公里,村民小组14个,户数539户,人口1773人,现有党员77人,新村办公地址设在下辉埠。辉埠村交通便捷人居集中,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区域内还有集秀坊、延寿寺等人文遗址。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正在打造“情系家园·集秀辉埠”为主题的美丽乡要地。
2487、虹桥村
  虹桥村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青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822109221。
2488、飞碓村
  飞碓村位于青石镇东部山区。东连招贤镇,西接桥亭中心村,南连四都镇,北与九龙山村毗邻。距青石镇镇区约6公里,交通区位条件较为便利。飞碓村位于常山东部山区内,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45天左右。全年≥10℃,年均积温为5350-5450℃,年降雨量1650-1750毫米。飞碓村包括姜家坞、大湾
2489、九龙山村
  青石镇九龙山村共有农户320户、总人口1075人,耕地面积535亩,园地面积635亩,林地面积2800亩,0党员31名。
2490、江家村
  江家村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青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822109233。
2491、天马村
  天马村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天马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822001218。
2492、五联村
  常山县五联村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1589,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战国归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始称定阳,建县已近1800年的历史。交通便利。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杭金衢高速公路横贯常山全境,衢常铁路正在积极筹建,规划中的九景衢铁路和黄衢南高速公
2493、东港村
  常山县天马街道东港村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由原七里弄村、程村村合并成立而来。全村总面积7.2平方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73人,现村党员52人。
2494、天安村
  天安村位于街道西南,由原中峰村和石坝村合并而成,驻地中峰自然村,距县城10公里。东至江山市坛石镇詹村和天马街道五联村,南和平村和江山市坛石镇严里弄村,西金川办事处十五里村。辖珊瑚畈、中峰、木杓弄、大栗山、人天庵、大东源、小东源、葛坞、下榨、杨家、窑上、里杨家、大山坞、严家、犁嘴桥、杨家排、龙行坝、虎头上、港背、新埠、羊坳、煤洞科、黄家店、李家桥、鱼山嘴、周家、祝家弄等27个自然村。村内辖16个村民
2495、和平村
  和平口村位于天马街道西南端,距320国道南侧5公里,离常山县城南侧15公里,辖原袁青口、钳口、新联三个村内岗上、烟蓬上、袁青口、七估畈、下青坞、黄金弄、水角弄、陈塘、对面篷、钳口、袁家、槠树底、李家、朱家坳15个自然村,村总体面积约为15.8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819亩,山林面积18760亩。有村民小组18个,555户、2050人,党员84名。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村两委班子团
2496、蒲塘村
  常山县蒲塘村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700,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战国归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始称定阳,建县已近1800年的历史。交通便利。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杭金衢高速公路横贯常山全境,衢常铁路正在积极筹建,规划中的九景衢铁路和黄衢南高速公路
2497、狮子口村
  狮子口村距离常山县城6公里,东邻狮东村、南至辉埠镇久泰弄村、西至辉埠镇南弄村、北邻大桥头乡客弄村。由原季村村和特畈村合并成现在的狮子口村,现全村人口1244人,360户,有7个自然村(季村、弄里、张家排、燕窝、特畈、山头棚、岗上)。其中山头棚自然村属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1987年有出土打制石器等34件。以及有灰陶、硬陶残片,以方格花纹为主,现完好保存于县文物办。
2498、孔家弄村
  常山县孔家弄村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1064,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战国归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始称定阳,建县已近1800年的历史。 交通便利。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杭金衢高速公路横贯常山全境,衢常铁路正在积极筹建,规划中的九景衢铁路和黄衢南高
2499、渣濑湾村
  常山县渣濑湾村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战国归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始称定阳,建县已近1800年的历史。 交通便利。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杭金衢高速公路横贯常山全境,衢常铁路正在积极筹建,规划中的九景衢铁路和黄衢南高速
2500、姜家堡村
  常山县姜家堡村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1172,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战国归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始称定阳,建县已近1800年的历史。 交通便利。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杭金衢高速公路横贯常山全境,衢常铁路正在积极筹建,规划中的九景衢铁路和黄衢南高
2501、狮东村
  狮东村于2013年10月由丁家坞村和詹家山村合并而成,距离县城5公里,村辖地总面积5.76平方公里,与姜家堡村、孔家弄村、渣濑湾村、狮子口村、久泰弄村交界,辖大棚、上丁家坞、下丁家坞、山坞塘、托上、揭家、店里、对面、(曾家、段家、小莲塘、大莲塘、小弄、枫树底、林家、马车)詹家山、大莲塘、马车、占家坪、方坞口、小弄、新段家、枫树底、新塘、曾家、花坟山等20个自然村,村民小组12个、420户、1505
2502、外港村
  常山县外港村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795,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战国归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始称定阳,建县已近1800年的历史。 交通便利。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杭金衢高速公路横贯常山全境,衢常铁路正在积极筹建,规划中的九景衢铁路和黄衢南高速公
2503、胡家淤村
  常山县金川街道胡家淤村由原上淤、中淤和下淤村调整组建而成,常山县金川街道胡家淤村由原上淤、中淤和下淤村调整组建而成村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人口三千有余,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战国归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始称定阳,建县已近1800年的历史。 交通便利。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
2504、湖东村
  常山县湖东村由原樊溪村、陈家村调整而成。常山县湖东村由原樊溪村、陈家村调整而成,钱塘江源头,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745,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战国归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始称定阳,建县已近1800年的历史。 交通便利。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杭金衢高速公路横贯常山全境,
2505、金川弄村
  金川弄村由原登丰村、金家畈和大麦淤村调整而成,位于上红县道北侧,离县城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辖区有3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党员59人,全村共有农户602户,总人口1254人。耘地面积1842亩,其中水田268亩。全村人均年收入6960元。
2506、新都村
  新都村由原宿村村、叶姑岭村和学堂山村调整而成。
2507、朱家坞村
  常山县金川街道朱家坞村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755,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战国归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始称定阳,建县已近1800年的历史。 交通便利。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杭金衢高速公路横贯常山全境,衢常铁路正在积极筹建,规划中的九景衢铁路和黄
2508、常桥村
  常桥村位于城区西郊,是常山县城的西入口。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包括三里亭、四里亭、五里亭、宁家、新都自然村部分,共有230户人家,人口741人。该村有农作物耕作土地80 亩,园地193亩,山林面积 720亩。村里先后获得了模范集体支部、全国民主法治村、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
2509、新建村
  新建村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金川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30822003201。
2510、詹村村
  詹村村民委员会的前身是林峰社和詹村大队,2010年村庄规模调整后,由詹村和塘丘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分布在马尪溪旁,水都和五都两溪汇合处。开化至菖蒲、林源公路途经此地,有乡人民政府、乡卫生院、中心小学、信用社、电站等,是全乡经济、政治、文化中心。2012年新建一幢综合办公楼,2012年被衢州市评为市级卫生村。
2511、禄源村
  禄源村组建于2011年4月,由原林山乡田后、外徐、琅川、梅岭四村合并而成
2512、阳坑村
  大溪边乡阳坑村位于乡政府的东南面,拥有总人口949人,共250户。人均收入为3271元,共有6个村民小组。到2007年止共拥有党员32名,村集体收入居全乡的中等水平。2005年5月,村两委换届选举后,共设立了村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村两委的各个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积极地完成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并且村里的主要事情和大的方针、政策必须通过村两委会决定后实施。另外,村的配套组织有:设立了妇
2513、上安村
  上安村简介 该村有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80户,965人,党员21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21户,435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65元。耕地面积583亩,山林面积4312亩,产业特色:油茶300亩,茶叶290亩,水果104亩。发展重点:油茶、茶叶、畜禽、蚕桑。需帮扶项目及要求: 1、村饮用水改造工程,需新造水池一座,进村入户线路改造,解决村民饮用水困难,总计约32万元。 *数据来源于浙江
2514、墩南村
  墩南村经济主要是以木材、茶叶为主,辅以高山蔬菜、毛竹、油茶等多种经营;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村美民富、自然和谐”的目标,墩南村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增进村民参与,实现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经济发展、富裕和谐、生态文明村的目标。 全村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率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97%。全村集体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自2011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村已安装65盏路灯,新装修一新的便
2515、方田村
  方田村位于开化县城东部距大溪边乡政府10公里,东邻淳安县枫树岭镇西坑村,南邻林山乡姜坞村,西邻林山乡东坞村,北邻大溪边乡下湾村,辖有方田、李家、金谷桥三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68户,998个人口,劳动力653人。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7980元,境内有县级保护的名古迹祠堂。全县最高峰白石尖(海拔1442米)座落在。全村现有耕地460亩,外出务工和从事农业生产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方田村土地总面
2516、月岭村
  月岭村有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45户,768人,党员19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48户,472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48元。耕地面积583亩,山林面积4312亩,产业特色:油茶300亩,茶叶290亩,水果104亩。发展重点:油茶、茶叶、畜禽、蚕桑。需帮扶项目及要求:1、村饮用水改造工程,需新造水池一座,进村入户线路改造,解决村民饮用水困难,总计约32万元。2、村中道路硬化4000米,需
2517、上村头村
  村头镇上村头村全村共101户,总人口333人。全户外出22户。耕地面积176亩,其中旱地34亩,山林面积230亩。辖区内有红砖厂、镇中心养老院、制沙厂。村民主要收入为务工。*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2518、前村头村
  村头镇前村头村全村共101户,总人口333人。全户外出22户。耕地面积176亩,其中旱地34亩,山林面积230亩。辖区内有红砖厂、镇中心养老院、制沙厂。村民主要收入为务工。*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2519、芳林村
  村头镇芳林村全村168户共570人,水田240亩,山地50亩,山林面积902亩。主要经济来源于外出打工,人均收入4580元。*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2520、礼田村
  村头镇礼田村位于东经118度30分7秒;北纬29度19分25秒,一条小溪由东向西穿过村庄,溪水清可见底,长年水温在10度左右.交通便利。其他公共设施基本齐全。。由于山林面积多,全村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