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1、兴胜社区
因社区居委会内有兴胜境的角落,且兴胜二字含奋发进展之意,故名。
2、海东社区
因位于安海镇旧镇区东南,历史上曾名东街。建国后,以其区域位于安海旧镇之东而命名为海东。文革期间更名为东风街居委会,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称海东街居委会,2005年村(居)改制为社区,称为海东社区居委会,俗称东街。别称海东街居委会、东风街居委会。即为海东社区居民选举产生的,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3、鸿塔社区
因该地靠近安海港,港之上段称为鸿江;又其辖区内有一瑞光古塔(俗称白塔),乃安海胜景之一。社区居委会即以鸿江之鸿与白塔之塔字合并取称社区居委会为鸿塔社区居委会。
4、复兴社区
据史料载,复兴街原称西街。明末,倭寇入侵,大肆烧杀掠夺,居民纷纷外逃避难。后来倭患平息,居民返回故园,重建家业,故名复兴居委会。文革期间更名为红星街居委会。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复兴街居委会。2005年村(居)改制为社区称复兴社区居委会。
5、东鲤社区
因该区域位于安海旧镇区东郊,且又建于鲤鱼坟山,故名。
6、安平社区
取意平安顺遂,故名安平。
7、型厝村
该地为海,溪与陆地交界处的最高地,为农产品集散商场,外郡人称此为行厝,后有颜氏相继于此建居,遂成村落,即以谐音改村名为型厝。又元初因畲民首领许夫人有抗元之嫌,百家奴与浦寿庚于此设刑场,审讯畲族乡民参与者,故外乡人称其地为刑厝。畲民不堪虐待,纷纷避难至闽东山区一带。于是颜氏相继入居。成为该地主要族姓,族人认为以刑为名不吉,即将原来之刑字,加上土为型字,取称村名为型厝。村委会以所辖自然村型厝命名。
8、安东村
因村地处安海镇区东部,故称安东;安东村民委员会,即为安东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9、前蔡村
村委会以所辖自然村前蔡命名。相传古时有富户蔡铣于此建居,称为蔡内。后蔡氏所生三子从蔡内分居于妙峰溪流山前,并以溪流及大路之前后依次划分,长子居前者,称为前蔡;次子居中者,称为中蔡;三子居后者,称为后蔡。前蔡因此得名。
10、丙厝村
相古时该地先民以制作糕饼为生而得名饼厝,因饼与丙方言同音,故民间习惯书写及俗称为丙厝。又传该地古为滨海坪地,受沙洲溪流纵横贯穿如丙字,有余姓于此建居,故称丙厝。村委会以所辖自然村得名。
11、梧埭村
梧埭,因位于浯溪之畔,又座落于围海筑埭之地而始称浯埭。后以谐音书写为梧埭。
12、可慕村
相北宋末年,烽烟四起,金辽伐宋,宋幼主逃难流落于江南,经东京大道乃至,饥渴难忍,适遇该里二世祖以大麦粥配与咸鲑待之充饥。宋幼主饥不择食,食后赞叹不已,问曰:此何食物?吾主人婉言道:乃珍珠粥与凤眼鲑也。临别送客至将军桥。宋幼主见主人慷慨大方,言行文雅,又见庄园井井有条,山灵水秀,遂赞曰:此风真可慕也。村遂以可慕为名,大麦粥,即大麦经碾磨后为大麦米煮熟而成为粗粮饭;咸鲑,即海烂泥滩中出产的薄贝壳蛤类腌制而成的佐餐食品。又宋末有名叫许汉清者率族人于此抗击元兵,不幸皆战死,尸体集葬成大冢。民间俗呼为许墓。因许与可,墓与慕方言同音,后雅化为可慕。
13、西畲村
明朝期间怀逊分派(师雏),相该地古为畲族聚居地。后畲人汉化。因畲人善铸造,清代于该聚居地西部发展铸造业,曾称为西铸,后由于方言谐音而习惯称为西畲。村委会以所辖自然村西畲得名。
14、西门村
相该地东汉时就有住民,以打猎、养蚕,抑或掘池挖塘牧鱼为生。唐宋时始有耕耘。此间畲、汉乡民喜拳艺,立演武场,四周环列篱笆数千丈,设东、西、南、北四辕门。位居西者,故称西门。即为西门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15、梧山村
据传宋代同安苏姓迁居其地时,以其居住地位于灵源山南麓,周围有五座小山环绕而取称为五山,明、清时苏姓后人即以五、梧谐音而将五山雅称为梧山。村委会以所辖自然村梧山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