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4]
46、山王占村
明洪武年间,王氏从山西省洪洞迁入此地筑寨建村,为纪念山西故乡,故名山王寨至今。
47、南王庄村
明崇祯年间,王氏从本镇山王占迁居王家庄,后因村北有王庄村,此村故更今名。
48、王楼村
明崇祯年间,王氏从本县山王寨迁此定居,因村内盖有楼房,故名王楼。因大队更名,1982年经濮阳县人民政府“濮政[1982]104号”文件批准,以其在公社驻地南而更名为南王楼。
49、豆占村
原名梨园,明末窦氏从白堽乡夹岗迁此定居,后因窦氏人多,故改今名窦寨村。
50、林占村
原名为蔺寨,明末蔺氏从南王庄迁到此定居,后来讹变为林寨。
51、盖沙口村
传何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十一年(1378),何氏自山西洪洞迁居五岭村,后因当地沙岗较多,位于沙岗口前,故改今名,即盖沙口村。
52、于王庄村
明洪武年间,于王庄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因王氏人多,取名王庄。1949年,因与别村重名,故改称今名。
53、葛占村
原有葛、黄两姓,后黄氏绝,故称葛寨。
54、刘固堆村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大夫柳下惠曾病葬于此堌堆,故名柳下堌堆,后因刘姓人多,改为今名。
55、郝占村
明洪武年间,郝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故称今名郝寨村。
56、前高占村
明洪武年间,高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取名高家寨,因上黄水,部分户南迁建村,故名前高寨。
57、后高占村
明洪武十一年(1378),高氏迁此建村,故名高寨,因发洪水,部分村民迁村南,故名后高寨。
58、燕占村
明洪武年间,燕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故名燕家寨,后简称今名。
59、贾占村
明洪武年间,贾、杨两姓由店当移居此地建村。因贾氏人多,故取名贾寨。
60、刘海村
明洪武年间,周、高、陈、彭、刘等九姓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以姓氏周-舟,高-稿,陈-锚,彭-逢,刘-流字音的演义,为舟经常在水上浮流,故称今名。实因地势低洼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