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1、平邑街道
  因春秋时期季平子封邑而得名。1946年4月费县更名为平邑县,设立平邑一区,启用“平邑”一词。
2、仲村镇
  因系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故里而得名,是历史上的文明古镇之一。
3、武台镇
  因境内有一山名曰武山:据传为屯兵演武之地,山顶有烽火台,山下有练兵台,故得其名武台。
4、保太镇
  因驻地村北有一祭祀宝台而得名,后取保太平之意改称保太。因驻地村保太村而得名。
5、柏林镇
  明朝建村,因村前有片柏树林,故名柏林村,后扩建为柏林镇。以镇政府驻地村柏林村命名。
6、卞桥镇
  明朝建村,村东有古桥一座,俗称小卞桥。建国后与西卞桥村有东西之分,改为东卞桥村。2013年6月东卞桥村、西卞桥村、镇北村、王家庄村合并,以合并村名共同用字命名新行政村名为卞桥村。镇以村名。
7、地方镇
  原镇驻地村为地方村,“地方村”因建有土地庙而得名。“地方”为土地庙所在的位置、区域之意。清代进士杨佑廷于光绪十二年撰写的《重修地方镇西桥记》碑文称:地方集旧名沂阳镇,西溪有桥,曰沂阳桥。考《水经注》水出武阳之冠石山者谓之小沂,武阳在费境,所谓小沂,今桥北百余步大河是也。水北曰阳,而此地在河之南,曰沂阳者旧名镇之误;桥名因之误也。人所共知,山之在南,山之阴在北;而水之阴阳则与此恰恰相反。上述碑文清楚地说明,地方镇旧名沂阳镇,沂阳二字名不副实,纯属误称,而桥称沂阳桥,当然也是错误的。按世俗而言,若将沂阳镇改为沂阴镇,虽名副其实,但不甚典雅。后沂阳镇改称地方镇。
8、铜石镇
  因驻地富有金矿、铁矿、页岩等资源,故得其名“铜石”。
9、温水镇
  明洪武年彭、胡、姬等姓先后来此定居,因村西南有温泉东流以此取名温水村。以镇政府驻地温水村得名。
10、流峪镇
  因原流峪全境地形狭长,两山之间有长河经过,且山水丰美,故得其名流峪。
11、郑城镇
  因东汉注明经学家郑玄于此地注释《孝经》而得名郑城。
12、白彦镇
  清朝初期建村,因村西建有白衣庙取名白衣村,后从白衣二字演变为白彦。1985年设白彦镇,政府驻地白彦村。
13、临涧镇
  因立村于二山涧中,故得其名临涧。因镇政府驻地临涧村而命名。
14、丰阳镇
  因位于丰山之南,山南为阳,故名丰阳镇。
15、平邑县
  驻地平邑县城,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曾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采邑,故后人称之为平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