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贡江镇
中华民国初期,称城厢镇;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称于阳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称城关镇;1958年,改城关公社;1960年秋,恢复城关镇;1984年11月,城关镇更名为贡江镇;1989年1月,西郊乡并入贡江镇。
2、铁山垅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域属会昌县庄埠区丰田乡;1954年,划归于都县管辖;1958年9月,成立丰田公社;1958年11月,丰田公社并入禾丰公社;1960年,设立铁山垅镇,同时成立铁山垅公社;1961年8月,撤销铁山垅公社,保留铁山垅镇的建制,成立丰田公社;1968年10月,丰田公社并入靖石公社;1972年9月,将原禾丰公社所属大队从靖石公社划出恢复铁山垅镇。
3、盘古山镇
盘古山(又名龙王山)坐落在今盘古山镇和靖石乡之间。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此开采钨砂,苏区时期,设立盘古山钨矿。1949年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1949年后,属安远县五龙区。1953年,划属会昌县靖石区。1954年,划归于都县。1957年,设立盘古山镇。1972年,将原仁风公社所属大队划归盘古山镇。
4、禾丰镇
1949年9月,禾丰乡隶属第二区;1950年2月,撤销第二区,增设禾丰区;1950年8月,禾丰区内分别成立利村、渭田、上坪、黎邦、亭子、尧口、黄泥、黄田、麻芫等9个乡;1951年9月,禾丰区增设花坛、下渭、园岭、隘下、蕉坑等5个乡;1951年11月,利村、渭田、花坛、下渭、上坪等5个乡划归利村区管辖;1952年5月,禾丰区增设坪山、大龙2个乡;1953年1月,禾丰区改为第十一区;1955年3月,第十一区改称禾丰区;1956年7月,撤消禾丰区,黎邦、黄泥、蕉坑、坪山等4个乡合并为黎邦乡,尧口、大龙、园岭、麻芫等4个乡合并为尧口乡,亭子、黄田、隘下等3个乡合并为亭子乡;1957年6月,撤销利村区,黎邦、亭子、尧口3个乡划给靖石区管辖;1958年9月,利邦、亭子、尧口3个乡合并成立禾丰公社;1961年8月,禾丰公社划分为禾丰、尧口、亭子3个公社;1965年9月,禾丰、尧口、亭子等3个公社合并为禾丰公社。1984年5月,禾丰公社改为禾丰乡;1994年8月,禾丰乡改为禾丰镇。
5、祁禄山镇
清代,属宣义乡唐村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丰溪乡。苏区时期,属小溪区。1958年,成立祁禄山垦殖场。1962年,段水公社并入。1968年,增设祁禄山公社。1971年,撤销垦殖场保留公社。1984年,改名祁禄山乡。1999年,改为祁禄山镇。
6、梓山镇
清代,属宣义乡水头里、于化里、黄金乡崇贤里。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东乡孝区,苏区时期设梓山区和潭头区,均属于都县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梓山、固院保联属第三区(区治梓山)。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保联改名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梓山、固院乡属于南区(区治梓山)。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梓山、固院乡合并为教孝乡,乡公所驻梓山圩。1949年后,设梓山区(第三区)。1956年,梓山区17乡合并为梓山、山塘、长莲、固院4乡。1958年,固院、长莲、山塘3乡并入梓山乡成立梓山公社。196年,梓山公社划分为梓山、固院、长莲、山塘等4公社。1963年,山塘公社并入。1965年,长莲公社并入。1968年,固院公社并入。1984年,建乡换届改名梓山乡。1997年,改名梓山镇。
7、银坑镇
清代,于都县设4乡10里,银坑地区属智义乡长兴里、黄金乡安富里、长乐里。银坑北部属兴国县衣锦乡卜本里。民国初年,隶属关系沿袭清制。民国18年(1929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全县设4乡17区。银坑地区属北乡乐区.‘苏区时期,1932年1月20日,红三军团攻克上宝土围,在于北区设立胜利县,下辖11区。银坑地区设有河田区、平安区。1933年夏。撤销河田区,增设银坑区。南部地区属胜利县三贯区。1934年12月。红军撤离,银坑地区属于都县。1949年8月14日(农历七月二十日),银坑地区解放。全县划为六区,第五区驻银坑圩,统银坑乡、富强乡(今马安乡、桥头乡)。1972年10月划出马安、桥头人民公社,设立马安、桥头乡。1988年4月,银坑乡改为银坑镇。
8、岭背镇
清代,属宣义乡水头里。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北乡富区,苏区时期设立岭背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岭背区分为岭背区、水头区,从于都县划属兴胜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岭背、水头2联保属第一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联保改名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岭背乡、水头乡及朱坑乡合并为博爱乡。1949年后,设水头区(第四区)。1956年,岭背、大窝、金溪3乡合并为岭背乡。1958年,岭背乡、水头乡合并为跃进公社,同年11月,改为水头公社。1961年,水头公社分为岭背、水头、大塘、阳田4公社。1965年,水头、大塘2公社并入。1968年,阳田公社并入。1984年,建乡换届,岭背公社改名岭背乡。1996年,改为岭背镇。
9、罗坳镇
1958年,成立罗坳公社;1958年11月,峡山公社并入;1961年8月,分为峡山、罗坳、步前3个公社;1965年3月,3个公社合并为罗坳公社;1984年,改罗坳乡;1994年12月,罗坳乡改为镇建制。
10、罗江乡
清代,属宣义乡唐村里。1958年,成立中村公社。1961年,中村公社划分为罗江、洋坑2公社。1962年,洋坑公社并入。1964年,藤桥公社并入。1984年,罗江公社改称罗江乡。
11、小溪乡
中华民国时期,境域属利村区丰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小溪区小溪乡;1958年9月,成立小溪公社;1958年11月,小溪公社并入利村公社;1961年,恢复小溪公社;1984年,改小溪乡。
12、利村乡
清代,属宣义乡唐村里和于化里。苏区时期,设立黎村区和里仁区,均属于都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于南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黎村、里仁、新陂3乡合并为和平乡,乡公所驻黎村圩。1949年后,设立黎村区(第二区)。1950年,划属禾丰区。1951年,复设黎村区。1957年,撤销黎村区,所辖乡分别并入罗江区、小溪区、靖石区。1958年,建立黎村公社。1961年,复设黎村区,次年撤区,保留黎村公社。1965年,上坪公社并入黎村公社。1968年,里仁、新陂公社并入利村公社。1984年,利村公社划分为利村乡、新陂乡。
13、新陂乡
清代,属宣义乡唐村里。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南乡仁区。苏区时期,设立新陂区,属于都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新陂联保属第五区(区治小溪)。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三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新陂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于南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新陂、黎村、里仁3乡合并为和平乡。1949年后,属黎村区。1958年,藤桥乡并入成立万能公社,同年11月并入黎村公社。1961年,分设新陂公社。1968年,并入利村公社。1984年,从利村公社分设,组建新陂乡。
14、靖石乡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会昌县设6区(城关、周田、门岭、站塘、西江、庄埠)28乡镇,靖石乡属第六区庄埠;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废区,靖石乡属会昌县。1949年8月,靖石属会昌县洛口区管辖,靖石范围设有5个乡,即中煅、任头、靖石、旱塘、渔翁;1951年3月,洛口区改为庄埠区;1951年10月,庄埠区分为洛口区和乱石(靖石)区;1952年,会昌县设9区129乡,第四区驻靖石,下辖丰田、渔翁埠、大庄、靖石、大布、旱塘、中圾、仁风、任头、人和、田东、长龙、龙口等13乡。1954年12月,会昌县第四区(靖石区)及其所属的13个乡划归于都县管辖,列为第六区;1955年3月,于都县第六区改称于都县靖石区公所;1956年6月,靖石区原靖石乡、旱塘乡合并为靖石乡,任头乡、中圾乡、田东乡合并为任头乡,渔翁乡、龙口乡合并为渔翁乡,仁风乡、人和乡合并为仁风乡,丰田乡、大庄乡、大布乡合并为丰田乡;1958年9月,靖石区靖石乡、任头乡、渔翁乡合并为靖石公社,靖石区仁风乡、长龙乡合并为仁风公社;1958年11月,仁风公社并入靖石公社,丰田公社并入禾丰公社;1964年7月,撤销丰田区,靖石公社、渔翁公社直属县管;1965年4月,原靖石公社、渔翁公社并入靖石公社,长龙公社并入仁风公社,丰田公社留原建制;1971年,将仁风大队、人和大队、长龙大队、茶梓大队划归盘古山镇管辖,将丰田公社的河迳大队、大庄大队、中坑大队、丰田大队划归铁山垅镇管辖;1984年5月,撤销靖石公社,设立靖石乡。
15、黄麟乡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黄龙、于阳合并属东乡悌区(梓山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黄龙、于阳保联属第三区管辖,区治梓山;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黄龙、于阳乡合并为自强乡,乡公所设在黄龙圩。1949年9月,自强乡属第三区,区治梓山;1950年4月,境域组建了黄龙、公馆、桃溪、于阳、朱田等乡,隶属梓山区;1958年9月,黄龙公社成立;1961年8月,黄龙公社分出朱田公社;1965年3月,朱田公社并入黄龙公社;1968年10月,于阳公社并入黄龙公社;1972年11月,黄龙公社分出于阳公社;1983年10月,黄龙公社改称黄麟公社;1984年5月,撤销公社建制,设立黄麟乡、于阳乡;2001年10月,撤销于阳乡,其区域划属黄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