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木城街道
1954年设木城镇,属武陟县。1958年废镇入城关镇公社。1962年从城关镇公社析设木城镇公社。1981年复木城镇。2012年撤销木城镇,设立木城街道。
2、龙源街道
明属武陟县善福乡、永宁乡。清属武陟县千一里、平二里、待一里。1945年属武陟县木栾镇、嘉应乡。1948年属武陟县第一区。1955年撤区并乡,属马曲、古徐店、东石寺等中心乡。1956年属马曲、万花、小徐岗3乡。1958年2月合并为城关乡(驻木城镇,含今木城镇范围),8月成立城关镇公社。1962年析出木城镇公社后,改为城关公社。1983年恢复城关乡。1996年撤城关乡设龙源镇。2012年撤镇改龙源街道。
3、龙泉街道
2012年设立龙泉街道。
4、木栾街道
2012年撤销木城镇、龙源镇,实行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大虹桥乡、嘉应观乡、圪垱店乡、谢旗营镇12建制村纳入城区,设立木城、龙源、龙泉、木栾4街道。
5、詹店镇
明属武陟县千秋乡。清属武陟县大一里、富二里。1945年属武陟县古阳乡、嘉应乡。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八区、七区。1953年并村建乡,分属七区的马营、何营、王庄、詹店、李庄、大茶堡、大刘庄7乡。1955年分属武陟县马营、詹店、茶堡中心乡。1956年合并为马营乡。1958年乡政府迁至何营村,更名何营乡。1958年成立何营公社。1983年复名何营乡。1985年撤乡改置詹店镇。
6、西陶镇
明属武陟县大义乡、待贤乡。清属武陟县永二里、维一里、维二里。1945年属武陟县永和乡、维新乡。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二区、四区。1953年并村建西陶乡。1955年设西陶中心乡。1956年改西陶乡。1958年成立西陶公社。1983年复称西陶乡。1993年撤乡设西陶镇。
7、谢旗营镇
明属武陟县福善乡、千秋乡。清属武陟县善一里、千二里。谢旗营、杨堂二村原属获嘉县飞地,1933年划入武陟。1945年后属兴国乡及建国乡的一部分并属修获武县的程封区。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七区、五区。1953年并村建谢旗营乡。1955年设谢旗营中心乡。1956年改谢旗营乡。1958年成立谢旗营公社。1983年复称谢旗营乡。1996年撤乡置谢旗营镇。
8、大封镇
明属武陟县待贤乡。清属武陟县永一里、永二里、维一里。1945年属武陟县维新乡。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二、四区。1953年并村设大封乡。1955年设大封中心乡。1956年改大封乡。1958年成立大封公社。1983年复称大封乡。1996年撤乡设大封镇。
9、圪垱店镇
明属武陟县千秋乡,清属武陟县善一里、善二里、古阳乡。1945年前后属武陟县建国乡。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五区、六区。1953年并村建圪垱店乡,属武陟县。1955年设圪垱店中心乡。1956年改圪垱店乡。1958年成立圪垱店公社。1983年复称圪垱店乡。2020年撤乡改置圪垱店镇。
10、乔庙镇
明属武陟县千秋乡。清属武陟县富一里、富二里。1945年属武陟县古阳乡。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八区、七区。1953年并村建乔庙乡。1955年设乔庙中心乡。1956年改乔庙乡。1958年成立乔庙公社。1983年复名乔庙乡。2017年撤销乔庙乡,设立乔庙镇。
11、嘉应观乡
1953年并村建二铺营乡,属武陟县第六区。1955年设二铺营中心乡。1956年改二铺营乡。1958年成立二铺营公社。1983年复名二铺营乡。1993年更名嘉应观乡。
12、三阳乡
明属武陟县富乐乡、善福乡。清属武陟县平一里、平二里。1948年后,先后属武陟县三区、八区。1953年设三阳乡。1955年设三阳中心乡。1956年改三阳乡。1958年成立三阳公社。1983年复称三阳乡。
13、小董乡
1953年并村建小董乡,属武陟县。1955年设小董中心乡。1956年陶村、渠下中心乡并入,改小董乡。1958年成立小董公社。1983年复称小董乡。
14、大虹桥乡
明属武陟县大义乡、待贤乡。清属武陟县永一里、方二里。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五区、二区。1953年并村建大虹桥乡。1955年撤区并乡,设大虹桥中心乡。1956年大高山、陈北古中心乡并入,改大虹桥乡。1958年成立大虹桥公社。1983年复称大虹桥乡。
15、北郭乡
唐贞观元年(627)属武陟。开元二十三年(735)入新置河阴县。明隆庆六年(1572)归还武陟。万历十九年(1951)称永宁乡十里。清顺治十六年(1660)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分为方一里,方二里。1945年属武陟县城镇公所。1948年武陟县五区驻北郭。1951年改属武陟县二区。1953年并村设北郭乡。1955年设北郭中心乡。1956年改北郭乡。1958年成立北郭公社。1962年驻地由北郭迁至小司马。1983年复称北郭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