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置余杭县,其义不明。据近代地名学家考证:“余杭”,系越语地名。当时浙江境内主要居民为少数民族越人,浙江诸县多以越人方言为名。据东汉《越绝书》:“越人谓盐为余。”同类地名还有余姚、余暨(今萧山)等,都是与盐有关的越语地名。在两晋与南朝之间(约公元三世纪至四世纪),有人对余杭一名在地名解释上作汉化。晋人司马彪(?~306)撰《续汉书》(此书已佚)的《郡国志》时引用民间传说,曰“禹航者,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因以为名。”此外,还有人引用《说文》中“杭者,方舟也;方舟者,并舟也”的说法,使以“禹航”来汉化余杭,使之更为完整。且余杭水灾频仍,历代都倡导大禹治水精神,故“禹航”之说为不少学者所接受。但二千多年来,《二十五史》等各类正史均沿用余杭县名不变,对以“禹航”名县未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