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卫生村[4]
46、屿中村
  屿中村,于1997年5月,由屿头村析出成立行政村,东邻文武砂,西接屿南村,南至洋布村,北与屿北村交界。有728户,人口2542人。总面积1.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4亩,林地面积71亩。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6700元。2011年至2013年,村财收入878006元。。
47、屿南村
  屿南村,旧属善政乡廉风里,元为十一都三图。1997年5月,由屿头村析出,成立行政村,毗邻湖南、屿中、洋布等行政村。有771户,人口2730人,分为一连、二连、四连地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00多亩,耕地1076亩,林地面积71亩。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6701元。2011年至2013年,村财收入1101572元。。
48、沙堤村
  沙堤村沙堤村位于潭头镇南部,西畔严光西湖,前朝岭南雁山,后拥厚福平洋,南向凤井锦墩,北邻碧岭元岱,东连凤洋大洋。沙堤村晚唐后就隶属芳桂乡大宏里。由于长期风沙堆积,蜿蜒数千米,形成一个天然防风堤。金色沙堤,犹如一条飞舞的沙龙,横贯村后,故称其地曰“沙堤”,俗称“沙头”。距县城15千米,全村总面积1.58平方千米,现有900多户,人口2950多人,辖村下、花园、池头、首占、茂仟、下井6个自然村,24个。
49、岱西村
  岱西村岱西村位于石屏山东侧,是潭头镇西南最偏僻的山村。四面环山,地灵人杰,是法学大师柯凌汉的故乡。全村总面积2.97平方千米,现有村民393户,总人口1320人,旅居海外有483人,辖柯朱、下连、下厝、田中、水磨、郑朱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工业主要以针纺织业为主,产品有窗帘布、蚊帐、花边等;农业主要以经济作物为主,如白地瓜、芋头、生姜、甘蔗、水稻等。岱西背倚首石山之阴,1993年,在后洋溪建造。
50、江塘村
  江塘村江塘村,东濒陈塘港与阜山村接壤,西与厚东村相连,北与克凤村连接,南靠屿山,树林茂密,景色宜人。距镇所在地7千米,总人口482多人,153多户,旅居海外200多人。江塘村陈姓远祖从江田迁鹏陈,衍支大洋陈朱,后择居江塘,迄今400多年。河流湖泊环抱村庄,有数棵百年巨榕,遒劲苍老,郁郁葱葱,被村民奉为“镇村之宝”,列入市古榕重点保护名册。名胜古迹有两条桥、日月井,有联对曰“两条桥畔,绞龙将起蛰;日。
51、厚东村
  厚东村厚东村系潭头镇第一大村,与马祖岛一水相隔,201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西距福州48千米,东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10千米,西接琅岐岛大桥5千米,南邻沙堤村、岭南村2千米,北连闽江口,有3千米长的海岸线。厚东,原与克凤曹朱合称厚福乡,村民以林姓为主系忠义林公慎思后裔,明成化年间从沙堤迁此,解放后分村。全村总面积3.25平方千米,总人口6515人,2110户,辖10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驻有大。
52、菊潭村
  菊潭村菊潭旧属方安里,因海边有石潭背靠菊花山,故名菊潭,史称菊潭境。东邻霞江村,西连潭头村,南毗大宏村,北抵古时要塞文石港,可眺海浪滔天白猴屿。横村一条河流,东起寺下闸,西至潭头港闸兜,全长三千米,可通东海,如玉带环腰,古称玉带河。村左巨石,长60米,宽50米,称为大石罈姆,形如螃蟹,蟹嘴迎河,如螃蟹戏水。村后牛仔山,头戴菊花,尾弄螃蟹,如卧地醉牛,村正面新建朱熹十字街,高楼林立,商旅云集,是潭头。
53、克凤村
  克凤村克凤村位于潭头镇之东,南与厚东村相连,北与白猴屿一水之隔,东与文岭阜山相邻,西与汶上村连接。东西跨向3.5千米,房屋依江滨走向建筑,错落有致。全村辖汶尾、新厝、凤井、克镇、过透、明如、明秋、永兴、草窝9个自然村,总面积3.31平方千米,总户数1923多户,人口6295人,旅居海外1500多人,林氏占95%,大部分系忠义林公慎思后裔,明成化年间从沙堤迁此。在革命战争时期,克凤村是革命老区基地村。
54、福星村
  福星村福星村,位于潭头镇西北方,距潭头镇3千米。东至文石,西邻泽里,南毗潭头,北与琅岐岛隔江相望,辖有1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0.11平方千米,共1169户,总人口3975人,海外华侨500余人。解放前,福星村渔民以江海谋生,世代以船为家,有江、林、陈、翁、欧、张、刘、连、郑、唐等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组建福星高级渔业社,1958年公社化时期改为福星村渔业大队,渔船从木帆船发展至大型机帆船,。
55、岭南村
  岭南村岭南村位于潭头镇西南与金峰接壤,是明状元马铎故乡。风景秀丽,靠山面湖,辖新街、宅尾、西陈、岭南、岭北五个自然村。全村主要以陈姓为主,占总人口98%。还有马、张、王、高等姓。全村总面积2.83平方千米,共1410余户,总人口4490多人。岭南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宋明清,科举题名,继轨联镳,有明状元马铎,进士10人,举人13人;近现代有县团级以上-以及博士、硕士等高级职称者数十人。岭南人不畏强。
56、岱灵村
  岱灵村岱灵村位于潭头最南部,处于麓屏山东麓,紧连经济名镇金峰。村南有一座仰天雄踞、栩栩如生的麒麟山,因又名麟山村。该村叶姓始祖由河南迁入福建建瓯富沙,后迁闽候甘州,明朝成化丁亥年转迁此,距今已有538年。全村总面积1.82平方千米,总人口827多人,共247户,辖上元、洋滂、岱灵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有名胜太上老君庙。据传状元马铎曾经在此研习诗书。此地四山环抱,山明水秀,风景幽雅;山中有诸多。
57、凤洋村
  凤洋村,地处金峰与潭头镇交界处,有港口、许朱、曾朱、陈朱、涸里5个自然村组成。金潭路贯穿全村。全村现有800多户,3000多人。大小企业约有100多家,主要是印染、纺织等企业。主要产品有高低档涤盖棉、交织、腈纶彩条、棉布、拉毛布、网眼布等。凤洋村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027元。 凤洋村是长乐市创建文明村试点单位。现建有文化图书室、篮球场、健身路径、礼堂、村公园等。。
58、塔光村
  塔光村,位于金峰镇西部,辖塔前、前塘、忠宅3个自然村,共380多户,1200多人,旅居海外侨胞200多人,香港同胞100多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294元。该村华侨热心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捐资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近年来,先后建设了村委会办公大楼、两座文化中心,并进行了村间自来水管道改造、铺设进村水泥路等。。
59、集仙村
  集仙村,位于金峰镇中北部,胪峰大道横穿该村东部,辖后地、下架、土当顶、游坂、下卓、亨公、祖厅、新安里、尾房、集仙10个自然村。现有1000多户,3800多人。集仙村工业以粮食制造业为主,有个体粉干厂、个体米厂等。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61元。集仙村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建有集仙文化中心、占地面积40余亩的集仙公园和4座礼堂。。
60、凤山村
  凤山村,是金峰镇最小的行政村,辖凤山、龟山2个自然村,280多户,870多人。是著名的侨乡,共有定居美国、丹麦、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华侨400多人。热心公益事业的侨胞近年来捐资建成了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乡间水泥路等。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79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