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林木繁茂,草莽荆棘,山清水秀,出土的梅花鹿角化石和半碳化的松木即为佐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出土陶器、骨珠、石斧等文物即为佐证,其为戎羌先民之遗址,属马家窑文化分支——“边夹岭文化遗址类型”。夏商周三代,属雍州之地,是戎羌(或襄戎)活动之地,原始巫术风靡,有部落而无城郭,更无地名,择山地近水源之处穴居,采猎为生。秦汉时属陇西郡,是戎羌游牧之地,有部落而无城郭,更无地名可详。三国时汉羌战祸频仍,争夺领地,汉人渐入,羌族部落渐次南退。明正统二年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清康熙二年属陕西承宣右布政使司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清乾隆九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司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甘肃省政府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甘肃省兰山路(道)会宁县第二区青家驿区公所。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县第二区青家驿区公所。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县第二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西兰公路建设途径当地豁岘。1935年5月西兰公路正式通车,当地成为交通要冲之地,车流量和人口流动量增大,带动了当地集市的形成和发展,当地最有势力的党姓和马姓两族大户商议将该豁岘设立集市,贸易日益繁荣,逐渐发展为会宁南部最大的集市,但仍无乡镇建制。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县陇江乡管辖,当地乡绅王天爵(字乐天)任乡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25日)改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陇江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22日)改属甘肃省政府定西分区会宁县陇江乡。崭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上半年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会宁县第三区翟家所区公署上韩乡。1953年正式成立甘肃省定专员公署会宁县第四区党家岘区公所上韩乡,始有党家岘区公所建制,老西兰公路的开通,造就了党家岘集镇的发展,缘起豁岘最早定居的党家和马家两户最有势力族姓大户,随着豁岘西兰公路交通的便利,人流量、车流量、物流量的增加,为方便附近居民,党马两家商议将该豁岘作为集镇,商品交易活动和附近居民赶集活动日盛,集镇逐渐繁荣并超越附近的几个集市称为大集镇。1955年后半年设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会宁县党岘区党岘乡。1957年属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会宁县党岘中心乡。1958年改属甘肃省定西地区行政公署会宁县党岘人民公社。1981年更为党家岘公社。1983年7月15日属甘肃省定西地区行政公署会宁县党家岘乡。1985年8月1日改属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党岘乡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