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集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1、胡集村
曾用名回龙寺、胡岗店、胡岗店集。村北有一寺,名回龙寺,以寺为村名。清代,曾设驿站,东南至西北官道经此。有个叫胡岗的人在此开店,态度和蔼,经营有方,生意兴隆,凡过往客人皆对该店满意。后来成集,改名为胡岗店集。因与“虎头岗”公社谐音,故更名为胡集至今。
2、李庄村
原名小安庄,因安姓人首居于此,村庄较小,故名。后安姓人绝嗣,李姓人从荆针园(今属鹿邑县西关)迁到大吴岭,后迁至三所庙,又从三所庙迁居此地,村东有一寺庙叫兴寺庙,故村名称兴寺李庄,现简称李庄。
3、鲁小庄村
清乾隆年间,鲁姓人由鲁大庄(今属胡集乡)迁居此地,因村庄较小,故名鲁小庄。
4、钮河涯村
钮姓人依黑河而居住,后逐渐形成村落,故名钮河涯,后来,王、赵姓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村名未改。
5、郭庄村
郭姓人首居于此,故名郭庄。
6、范桥村
范姓人首居于此,后村东建有一座桥,故名范桥。
7、大任庄村
很早以前,任姓人在此首居,因村庄较大,故名大任庄。后张姓人从小张庄(今属吴台镇)迁居此地,丁姓人从丁寨(今属汲冢镇)迁入,赵姓人从赵老家(今属城郊乡)迁入。清同治六年(1867),张、丁、赵三姓在村周围合筑寨墙,取名三合寨,后任姓人绝嗣,现复名为大任庄。
8、小任庄村
元代,任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因村小人少,故名小任庄。
9、史桥村
史姓人首居于此,村庄以西有一座石头桥,故名史桥。
10、贾集村
元代,贾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后有一叫贾功到的书生在村里做起买卖,日子长了,此村就成集市,故名贾集。
11、王楼村
原名五浅楼。王浅是一人名,建有一座楼房,故名王浅楼。为方便村民称呼,土地改革时期改为王楼。
12、白楼村
明代,白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后来一富户建有楼房,故名白楼。
13、王庄村
又名吕墓坟王庄。村东头有一冢子,顶端有四棵国槐,人称顶天柱。南侧有座庙宇,庙里有尊女佛像,人称老姑娘。秦代,朝中相国吕布,把苗条俊美,才华出众的七女儿荷花许给当朝大夫赵池为妾。荷花姑娘得知后,为抗婚,追求自由,当天夜里在丫环春枝的帮助下,逃出府门,晓行夜宿,走了数月,来到王庄村,被一好心的老妪收留。吕布得知荷花姑娘逃走之后,立即差人追赶,并说:“找到之后,就地活埋!”3个月后,差人们在王庄捉到荷花姑娘,为了让荷花姑娘多活些时间,又不违令,差人们就在王庄东头并排建三座砖墓,每座长5米,高2米,宽1.3米。三墓之间有通道,自东向西三墓分别为卧室,餐室,厕所。荷花姑娘就封在里面。约两个多月,荷花姑娘就含冤离开了人间。众乡亲为表示对姑娘的同情和悼念,都纷纷端土添坟,3年后就成了5丈多高的冢子。王庄人为纪念这位追求自由的吕门贞女,便把村名改为吕墓坟王庄。又在墓前修建一庙宇,逢年过节,供人们悼念荷花姑娘。冢子在文革期间被铲平了,3座砖墓被扒,墓中发现荷花姑娘的骨骼和一枚玉雕戒指。后方便村民称呼,改名为王庄。
14、武河沟村
西头有一条武河沟,村随河名,故名武河沟。
15、鲁张庄村
明末清初,原名张庄。明末清初,鲁姓人从西鲁楼(今属胡集乡)迁居张庄(今属胡集乡)西侧,取名鲁庄。后村庄扩大与张庄(今属胡集乡)相连,合并一村,故名鲁张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