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清源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16、鼠山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城川大队,1959年划归清源公社鼠山大队,1962年划归鼠山公社鼠山大队,1964年合并为清源公社,1965年公社改称城关,1982年地名普查后更名为清源公社鼠山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鼠山大队改为鼠山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地坡儿。
17、苏家窑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城川大队,1962年属鼠山公社苏家窑大队,1964年合并为清源公社,1965年公社改称城关,1982年地名普查后更名为清源公社苏家窑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苏家窑大队改为苏家窑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苏家窑。
18、漫庄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祁家庙大队,1959年划归清源公社漫庄大队,1962年划归鼠山公社,1964年合并于清源公社,1965年公社改称城关,1982年地名普查后更名为清源公社漫庄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漫庄大队改为漫庄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漫庄。
19、七圣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七圣大队,1962年划七圣公社,1964年合并于清源公社,1972年划归七圣公社,1982年地名普查后更名为七圣公社七圣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七圣大队改为七圣村。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七圣乡整乡并归清源镇,为清源镇七圣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漆家洼。
20、小石岔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七圣大队,1962年划七圣公社,1964年合并于清源公社唐家河大队,1972年划归七圣公社马家窑大队,1978年分出单独成立大石岔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后又更名为七圣公社小石岔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小石岔大队改为小石岔村。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七圣乡整乡并归清源镇,为清源镇小石岔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大石岔。
21、马家窑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城川大队,1962年划七圣公社单独成立马家窑大队,1964年合并于北寨公社,1972年划归七圣公社,为马家窑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为七圣公社马家窑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马家窑大队改为马家窑村。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七圣乡整乡并归清源镇,为清源镇马家窑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马家窑。
22、年家河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城川大队,1962年划七圣公社年家河大队,1964年合并为北寨公社里仁大队,1972年划归七圣公社分出原年家河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后又更名为七圣公社年家河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年家河大队改为年家河村。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七圣乡整乡并归清源镇,为清源镇年家河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年家河。
23、里仁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七圣大队,1962年属七圣公社里仁大队,1964年合并为北寨公社,1972年划归七圣公社,里仁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后更名为七圣公社里仁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里仁大队改为里仁村。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七圣乡整乡并归清源镇,为清源镇里仁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
24、红岘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七圣大队,1962年属七圣公社年家河大队,1964年合并为北寨公社,成立红岘大队,1972年划归七圣公社,红岘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后为七圣公红岘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红岘大队改为红岘村。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七圣乡整乡并归清源镇,为清源镇红岘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上坑。
25、池坪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金星公社北寨大队,1962年属七圣公社池坪大队,1964年合并于路园公社,1972年划归七圣公社,池坪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后更名为七圣公社池坪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池坪大队改为池坪村。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七圣乡整乡并归清源镇,为清源镇池坪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池坪。
26、聂家山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金星公社路园大队,1962年属七圣公社聂家山大队,1964年合并于路园公社,1972年划归七圣公社,聂家山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为七圣公社聂家山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聂家山大队改为聂家山村。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七圣乡整乡并归清源镇,为清源镇聂家山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聂家山。
27、崔家河村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七圣大队,1962年属七圣公社崔家河大队,1964年合并于清源公社七圣大队,1972年划归七圣公社,分出原崔家河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后更名为七圣公社崔家河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崔家河大队改为崔家河村。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七圣乡整乡并归清源镇,为清源镇崔家河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上崔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