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淘宝镇[4]
46、百善镇
  百善镇位于昌平区东南部,总面积35.14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13个行政村。百善镇北倚燕山山脉、京密引水渠,南濒温榆河。交通便捷,六环高速路横穿境内,顺沙、立汤路连接成网。基础设施完备,电力充足,通讯、邮电可直接办理国际国内业务。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百善镇成为理想的兴业之地。在改革开放的20年里,勤劳智慧的百善人民,充分展示了富于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了全镇经济
47、北七家镇
  昌平县辖乡。1956年置北七家乡,1958年先后属红旗公社、小汤山公社,后属中越友好公社,1962年析设北七家公社,1982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32.5公里。面积21.4平方公里,人口0.7万。城区道路有平泗路、定北路、东北路等。辖八仙庄、羊各庄、东二旗、沟自头、岭上、北七家、曹碾、鲁疃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服装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特产京白梨。
48、兴寿镇
  昌平县辖乡。1958年建兴寿公社,1983年置兴寿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35.4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京密引水渠过境。沙通铁路、昌怀公路、麦辛公路、柳兴公路、汤秦公路过境。辖桃林、秦城、兴寿、香屯、东庄、沙坨、辛庄、肖村、象房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炉、服装、造纸、印刷厂、石粉加工、铸造等厂。农业主产小麦、豆芽,兼产苹果、柿子、桃等。
49、十三陵镇
  昌平县辖乡。1956年置太陵园乡,1958年改十三陵公社,1982年置十三陵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1公里。面积67.9平方公里,人口1.4万。108、110国道过境。辖涧头、石牌坊、南新村、仙人洞、大宫门、康陵园、王庄、泰陵园、胡庄、西山口、小宫门、悼陵监、万娘坟、德胜口、果庄、长陵园16个村委会和北新村1个居委会。北京市果品生产十强乡镇之一,特产磨盘柿、山黄杏、红富士苹果。名胜古迹有明十三陵神
50、亦庄地区
  亦庄镇元、明、清时期为封建帝王行围狩猎“南海子”一部分。清光绪十八年(1902年)设南苑督办垦务局,准许招佃开垦旷闲土地,始有大批移民迁徙至此屯垦成村。1962~1983年,先后有古巴、印度尼西亚、朝鲜、越南、柬埔寨、阿尔巴尼亚、菲律宾、美国和约旦等国家首脑或高级官员来亦庄参观访问。1991年为乡建制,红星区辖乡。位于大兴县东北端,距黄村镇东北14.5公里。乡域面积20.37平方公里。东与通县界邻
51、黄村地区
  黄村镇明置黄村社,清设顺天府南路厅,历为京畿重镇。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确定黄村为北京重点卫星城建设之一。镇东有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修建的团河行宫,清末遭八国联军焚毁,解放初仅存御碑亭、翠润轩、云随亭等几处建筑及古柏近千株。1985年,团河行宫遗址列为黄村卫星城重点景点建设之一,经过几次重加修饰建设,行宫遗址公园向游人开放。李营村的白水羊头肉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北京白水羊头肉的
52、旧宫地区
  旧宫镇元、明、清三代为皇家苑囿南海子,是封建帝王巡幸狩猎的重要场所。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辟建南海子,在此设上林苑内监提督官署。清初改建行宫,称旧衙门行宫,派人驻守,后简称旧宫。清末因苑囿荒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准招佃屯垦,亲王、太监多在此建庄,招山东、河北等地佃工经营,渐成聚落,时属南苑奉宸苑管辖。1935年随南苑划归大兴县管辖,1946年属南苑区。1953年设旧宫乡,1958年撤
53、西红门地区
  西红门镇辽金时期即已形成聚落,始称西綦里,与东綦里相对。“綦”字意为行路艰难。元代在其东辟“下马飞放泊”供巡幸打猎之用。至明代将“飞放泊”扩大,并改名“南海子”且大兴土木。时有大批民工陆续来此地落户,村落渐大,住户猛增,时以“千户屯”为名。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辟建南海子东、南、西、北四门,西红门为其西门,设兵丁驻守。清康熙年间于此置邮舍,多以西红门为名,“千户屯”渐废。镇西有清康熙年间重修清
54、瀛海镇(瀛海地区)
  瀛海镇原属“南海子”一部分,为元、明、清三代帝王行围狩猎的范围。清光绪二十八年准令开垦“南海子”内大片土地,由皇宫内太监在此圈占土地,开设私庄,从河北河间、肃宁等县招来大批贫苦百姓为他们开垦耕种,故在此形成一个个村落。镇界南有晾鹰台,为元之鹰坊仁虞院,在清康熙《大兴县志》中称其为大兴“八景之一”。《南囿秋风》诗中写道:“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今台基尚存,其上树木成林,一片葱郁,列为区级
55、青云店镇
  青云店镇属京南古镇之一,历来市肆繁华,商旅凑集,有各式大小门店200余家。旧有古刹德云寺、东岳庙,现已无存。1958年镇南庙内发现残存辽代经幢两节,其上镌有“大辽安次县北徐里”等文字。辽时称北徐里。因地处今永定河东,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清康熙年间改称“青润店”。光绪年间称青云店,有“京南巨镇”之称。1991年为镇建制。位于大兴县东部,距黄村东南16公里。镇域面积40.17平方公里,南北长6.5公里
56、采育镇
  采育镇据《天府广记》载:“采育乃古安次县采魏里也,明初为上林苑,改名蕃育署,而人呼采育,合新旧而名之也”。又名鹅鸭城。明洪武、永乐初年安置大批山西、山东移民于此屯垦,在凤河两岸形成“七十二连营”。旧属东安县(今廊坊市安次区)。清乾隆年间将凤河沿岸大部村庄划归大兴,设采育镇,驻巡检司,故有“畿辅首镇”之称。采育东南10公里有聚燕台,“有埠高丈,方三四十尺”。相传,岁秋社燕辞巢日,京畿城村燕将其成雏,
57、安定镇
  安定镇位于大兴区东南部,镇域面积78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3万人口。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海拔22米,地势平坦,年平均气温11.9摄氏度。平均降水量568毫米,地下水源充足,水质较好。安定镇北距京城30公里,西到黄村卫星城18公里,东距河北廊坊20公里,环境优越,资源充足。京津铁路穿过境内并设有安定火车站。四通八达的地方公路分别与京开高速、104国道和京津塘高速路连通,规划中的七环路环绕安定镇南
58、榆垡镇
  榆垡镇清为宛平县八镇之一,驻把总。镇域内有元代无碍禅师塔、清代恭勤夫人谢氏墓、求贤坝遗址、查理故里等文物古迹多处,有西胡林天主教堂、求贤天主教堂2座。因地近永定河,历史上多洪患,镇西沿河堤有险工多处,1956年8月7日,镇西沿永定河左堤西麻各庄险工段决口,造成42个村庄水患,淹涝面积556450亩,倒塌房屋11836间,伤9人,死9人,死伤牲畜52头。1991年为镇建制。位于大兴县西南部,距黄村镇
59、庞各庄镇
  庞各庄镇明清隶属顺天府宛平县,清驻巡检司,曾为南路同知官署驻地,宛平县八镇之一,市肆繁华,有“六达之庄”美誉。境内有金?广阳镇遗址、薛营清真寺等。薛营清真寺为明时所建,清光绪年间重修,占地4亩,近年寺内建筑曾几次修缮,其主体建筑大殿和山门仍保持原有风貌,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立砖木结构木枋1座,为直隶总督方观承提议所建,为旌表崔文煜妻及其母于氏,今无存。
60、北臧村镇
  北臧村镇相传元时村中有古刹浮屠寺,以行善为本,故以臧村为名,意即“善人之居”。清光绪年间称西藏村,后改今名。明、清属顺天府宛平县。1991年为乡建制。位于大兴县西南部,距黄村西南7.5公里处。乡域面积60平方公里。东隔京开公路与天堂河农场相望;西隔永定河与房山区相望;南与庞各庄镇、定福庄乡接壤;北与黄村镇、芦城乡为邻。辖23个行政村。有5390户21505人。1997年底,辖23个行政村。有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