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卫生社区[17]
241、宝洋社区
  宝洋社区位于莆美镇北面,地域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1315户,5376人,社区两委成员12人,党员32人。社区原属城乡结合部,随着县新行政中心的南移,正逐渐成为县中心地带,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辖区内人口密集,商店众多,并有国土与资源局、顶溪水稻良种场、质监局、市场整顿办、交警支队、农信社主行等单位。 。
242、塘市社区
  塘市社区系泉州市新塘街道所辖一个中型社区,位于晋江市东南部晋东平原边缘,距石狮市2公里,距泉石公路(国道306线)500米。东至石狮市雪上村接壤、南至晋江市良种厂(原七首塘之一的塘市塘)、西至新塘街道后洋、上郭社区交界、北至杏田,杏坂社区。全社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现在社区总人口为3180多人,852户,辖2个自然村18个居民小组,拥有耕地面积1400多亩(水田),历来以耕作种植水稻为主,水利。
243、晋新社区
  晋新社区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005013。
244、梅山社区
  梅山居委会位于梅山镇西街118号,在镇政府边。于1989年为了方便管理成立了梅山镇居委会。在2003年改为梅山社区。社区下设立19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398户,总人口3666人。主要协管公安户口及治安综合管理,协助镇搞好镇区文化、卫生、计生、城管等工作。*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245、锦绣社区
  锦绣社区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山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50583112002。
246、张埔社区
  张埔社区位于桃城镇东面,地处永仙公路旁。与济川社区相交连,社区有坑内和坑外两个自然角落。社区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民风纯朴。社区主要农副产品有柑橘、龙眼、水稻等。社区配有小学、职业中专、老年人活动场地等多年以来,村两委坚持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村强民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
247、后花社区
  后花位于石狮市区北部。东与东村相连,西与山上连片,南与宽仁相接,北与陈厝为邻。明朝时曾有欧、陈等姓氏在此聚居,兴办私塾学堂,并在学堂后面开辟花园,栽种各种花卉,遍地花团锦簇、争芳斗艳。许氏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晋江可慕移居新湖,于嘉靖年间由新湖迁居于此。由于花园地处学堂的西面,所以当时叫西花;又因为花圃在村落的后面,遂叫成“后花”。境内杂姓聚居,主要为许、蔡等氏。磨内 位于石狮市区北部,属后花辖区。境内。
248、华南社区
  北与龙华毗邻,东与新华相连,西临塔前,南接华仑、大仑。市区三条主要街道都从该辖区通过,东北方向有九二路,西有振兴路,南有八七路,交通四通八达,为石狮主要的商业区域。华南原是新华的一部分,杂姓聚居。振兴路 位于华南地界,南北走向,北接九二路,南连八七路、灵秀路。建于1988年,取依靠新兴力量振兴繁荣石狮之意,命名为“振兴路”。(王东晓)。
249、龙华社区
  原为新华(农业)辖区,现称龙华,东与新华连接,西与塔前相望,南与华南相连,北与宽仁为邻。据介绍,以前新华舞龙队非常著名,故取名“龙华”。为杂姓聚居,主要以蔡、姜、田等姓居多。轻机路 位于龙华地界,为南北走向,始自九二路至新华路。原为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为当时洋下、古宅、塔前等村民进出石狮的通道。修路时,因该路段建有晋江轻工机械厂,故取名“轻机路”。新华路 位于龙华辖区,南起布墟街路口,北至石狮市实验。
250、聚福社区
  聚福社区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05001005。
251、园庄社区
  园庄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0.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园庄街,聚落在园边,称为园头庄,形状半月形,由坝头、岭头、岭星、新路头、卢厝、詹厝、后厝、后洋、后洋顶、张厝、顶坝头、梧洋、下厝、泗汾洋、新厝、陈祠、大云等自然村组成。有17个村民小组,村民995户3923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园庄大队,1984年为园庄村委会。园庄村耕地138。
252、南宝峰社区
  南宝峰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木兰溪南岸,是盖尾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盖尾镇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东与盖尾镇仙华村交邻。距莆田市人民政府二十八公里;西与盖尾镇琼峰村相邻,距县城十公里;南有241省建“三郊公路”与盖尾镇瑞沟村相邻;北有市道“濑榜公路”与盖尾镇石马村木兰溪相邻;仙港大道从南宝峰村东西两边连接起来,全长二点六公里,有一条贯穿“三郊公路”与“濑榜公路”的宝石公路,形成“三丛一横”交。
253、灯塔社区
  灯塔村在龙华镇政府驻地西边,龙华溪下游,村委会设在下同,北面依山,南面木兰溪划分南北,东邻龙华镇东方村、龙西林村,西与龙华镇团结村毗邻,南与龙华镇爱和村连接,北至宝幢山、佛尖山顶。由龙尾、位溪、下亭、吴店、新同、西坑、田中央、顶旧厝8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村民1808户、6328人。解放前就以仁德或龙华统称属仙游管辖,解放前属孝仁乡,1950年属四区,1951年设立龙华乡属十一区,灯塔以龙华双。
254、郊尾社区
  郊尾街居委会地处郊尾镇的中心地域。东邻新和村,西与塘边村为界,南与旸谷村接壤,北与埕边村毗邻。明清时,分沟尾和林角2个村属香田里。民国时,并为庆和保,属香田镇。1958年,改称郊尾大队。1984年,改称郊尾街居委会。总面积2.6平方公里,海拔30米。 郊尾街,古时为水运码头;明清时建街,长不过100米。民国时逐渐形成街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发展国营和供销合作商业为主。郊尾街传统经济靠农业。1。
255、镇海社区
  镇海社区位于福厦公路与城笏公路交叉点,镇海街道办事处办址所在地,其东至阔口居委会,南至城厢区,北至拱辰街道。全社区共有2646户,约8600多人,土地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荔浦小区、丰美健城、汉庭、东梅、丰美、信辉、西社7个居住小区,15个居民小组。该社区交通发达,福厦公路贯穿全境,城笏路、延寿路、城港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镇海为我区的主城区中心地段,市体育中心座落其中,境内摇拥有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