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2]
16、李楼乡
   李楼乡位于郸城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西与淮阳县接壤,北与鹿邑县毗邻,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8.5公里,总面积66.1平方公里,人口5.9万,7.2万亩耕地,辖25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182个村民组,黑河、李贯河贯穿全境,李楼集为乡党委、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便利,是李楼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乡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蔬菜,粮经比例为1:3
17、张完集乡
  郸城县辖乡。1958年建水箭公社,1962年更名张完集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9公里。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5.5万。漯(河)双(沟)公路过境。辖王营、前姜庄、中王庄、西李庄、张完集、小张庄、张湾、东王庄、邵庄、黄庄、大周庄、李英寨、李小集、棉集、王小庙、东刘寨、程路口、付庄、赵楼、大张庄、多迷店、铁佛寺、前庙、郭竹园、北李庄、孙庄、赵小楼、刘彦桥、神家庙29个村委会。农业主
18、南丰镇
  南丰镇位于郸城县东部、豫皖两省三县交界处。辖28个行政村,134个自然村,总人口5.5万人,面积73.1平方公里,有耕地84975亩。南丰镇交通便利,域内有省道南石公路(南丰至石人山)横穿东西、商界公路(商丘至界首)纵贯南北,并在镇政府驻地南丰交会。乡村道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交通快捷方便,区位优势在全县得天独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南丰镇是郸城县的东大门,又是东部周边乡镇
19、胡集乡
    胡集乡位于郸城县西北部,距县城8公里。南与城郊乡接壤,西与李楼乡毗邻,北与吴台镇相接,东与虎岗乡为邻。南临漯双公路,郸许铁路横贯境内。共有25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5.38万人,6.5万亩耕地,面积65平方公里。全乡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小麦面积每年在5.3万亩以上,单产450公斤以上,优良品种单产在500公斤以上;大豆单产200公斤以上。经济作物棉花面积大,品质优,效益高,每
20、洺南街道
   洺南办事处位于县城的南半部,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辖王寨、东街、向阳、南街、和平、英庄、育新、友谊、夏庄、李庄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8万人。境内地势平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条件优越。110万伏变电站连接华中、华东两大电网,电力供应充足,郸城县商贸城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数十家工厂、企业鳞次栉比;近百家旅社、宾馆、饭店错落其间,商业网点密布,商贾云集,是全县政治、经济
21、城郊乡
  郸城县城郊乡位于郸城县城周围,内与县城环形接壤,外于10乡镇相连,交通十分便利,东临105国道和京九线,西靠京广线,北临陇海线,南临公路、漯双公路纵横其中,郸石公路穿境延伸,110千伏变电站座落境内。全乡辖27个村民委员会,120个自然村,249个村民小组,64506人,14782户,74349亩耕地,面积80平方公里。 全乡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1989年以来,与省农科院等单位联合,建成小麦良种繁
22、新城街道
  新城办事处是2006年1月18日经周口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是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县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县财政局、教体局、武装部、安全局、民政局、邮政局等100多个单位在新城辖区内办公、辖区总面积16.95平方公里,总人口28793人(其中:城镇居民11000人),耕地面积16938.81亩。辖罗堂、张号楼、闫庄、杨庄、前罗堂、响盘庄、丁寨、丁老家、孔桥9个居委会。罗堂居委会辖罗堂、小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