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回族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北下街街道
1948年设立郑州市第一街公所。1950年改为第三街公所。1951年改设为裴昌庙街政府。1956年设立北下街街道。
2、西大街街道
1958年设立西大街街道,属金水回族区。1958年属郑州市回族区。1966年属向阳区。1981年属向阳回族区。1983年属管城回族区。1988年菜市街街道、西大街街道、北下街街道合并为北下街街道。2000年复西大街街道。
3、南关街道
1951年设立东三马路街道。1955年从东三马路街道析设乔家门街道。1958年东三马路街道、乔家门街道、二里岗街道合并为管城回族区南关公社。1960年南关公社分为南关街道、布厂街街道、东三马路街道。1966年属向阳区。1971年南关街道改为向阳路街道。1985年改为南关街道。
4、城东路街道
1956年设立东大街街道。1962年撤东大街街道分为东大街、北大街两个街道。1984年北大街街道办公地址迁至城东路,改称城东路街道。1988年城东路街道与东大街街道合并。
5、东大街街道
1948年属一区第六街公所。1951年改称东大街街政府。1953年属郑州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东大街街道,属陇海区。1956年属金水回族区。1958年属管城区。1962年东大街街道分为东大街、北大街2个街道。1988年东大街与城东路2个街道合并为城东路街道。2000年自城东路街道分设东大街街道。
6、二里岗街道
1954年成立郑州市第一区人民政府二里岗街政府。1955年改称二里岗街道。1958年同南关街道合并建立南关公社。1961年改为二里岗街道。
7、陇海马路街道
1958年属南关公社,1961年设立陇海马路街道。
8、紫荆山南路街道
2000年析十八里河镇南三环以北和陇海马路街道京广铁路以南区域,设立紫荆山南路街道。
9、航海东路街道
1958年属红旗公社,1984年改为东城乡。2002年设立航海东路街道。
10、十八里河街道
1948年分属郑县四区、五区和六区。1953年撤销郑县设郑州市郊区,置十八里河乡。1958年为南郊公社。1983年改为十八里河乡。1997年撤销十八里河乡置十八里河镇。2015年撤销十八里河镇设立十八里河街道。
11、南曹街道
1913年属郑县人和区。1934年属郑县第三区,即祭城区。1941年为南曹乡,乡公所设在南曹村王家祠堂。1948年为郑县第四区,区政府驻南曹村王家祠堂。1951年区政府由南曹村迁至曹古寺村。1953年为郑州市郊区第四区。1954年区政府由曹古寺迁往十八里河,改为十八里河区。1955年建南曹中心乡。1956年改设南曹乡。1958年为南郊公社的管理区。1961年仍为十八里河区。1963年成立南曹公社。1966年析南曹公社14个大队成立圃田公社。1983年设南曹乡。2018年撤销南曹乡设立南曹街道。
12、金岱街道
2018年撤销南曹乡分设金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