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1、临漳镇
  临漳镇(LinzhangZhen),县政府驻地。位于县境北部。面积48.64平方千米,人口7.50万人(2002年)。辖3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关村。磁(县)肥(乡)、临(漳)魏(县)、临(漳)柳(园)、临(漳)茶(棚)公路穿境。 1953年建城关乡1958年改红光公社,1961年更名城关公社,1984年改建临漳镇。1996年坊表乡并入。1997年,面积46.4平方千米,人口7万,辖南街、南关、东
2、南东坊镇
  相传宋朝真宗年间,杨家将与辽国萧太后开战,在此设有南北军帐房,该村为南帐房,后演变为南东坊。因镇政府驻南东坊村而得名南东坊镇。
3、孙陶集镇
  孙陶在北宋已形成村落,叫孙陶,明代仍之。后发展为集市,清乾隆年至今为孙陶集。据查,最初孙、陶两姓迁此建村,取名孙陶。
4、柳园镇
  据《临漳县志·邺下苦宁跋》记载:“临漳有涉县地也。查询父老人等,咸谓明永乐年间,涉县势官郭太师花园内有三川柳被漳水冲走。家人沿河岸踏寻,至临漳属,见三川柳,遂指柳,指地名曰涉县柳园地。”柳园以此得名。
5、称勾集镇
  因镇政府驻称勾村而得名称勾集镇。清代漳河流经此地,河床弯曲如秤钩,故名,后讹为今名。
6、邺城镇
  临漳古称“邺”。邺是古代从山东通往西北,从中原连接幽燕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腰膂”之称。春秋初期,齐桓公为防止戎狄族沿太行山南下,进而保卫中原,在邺地筑城。
7、章里集镇
  因镇人民政府驻章里集村而得名。章里集早在北宋已形成村落。明《嘉靖彰德府志》记载,北宋叫张里,后演变成漳里村,因位于漳河故道里边而得名。后发展成为集市,清乾隆年为章里集。村名沿用至今。
8、张村集镇
  因原乡人民政府驻张村集而得名。张村集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已形成村落。后发展成为集市,取名张村集。
9、砖寨营镇
  因镇人民政府原驻砖寨营村而得名。《临漳县志》记载,清代县内有“九营”,其中砖寨营因寨墙是用砖垒,故而得名砖寨营镇。
10、习文镇
  因镇人民政府原驻习文村而得名。
11、狄邱乡
  因乡政府驻东狄邱村而得名。据《临漳县志》记载,唐武则天时,狄仁杰任大名府按抚使,封狄梁公。狄死后曾丘于此地,故名狄丘。
12、西羊羔乡
  因乡政府驻原西羊羔村而得名。东魏、北齐时,这一带是牧羊区,盛产羊羔,并建有观牧区看台,因此,形成的村落叫“羊羔”。
13、杜村集乡
  北宋为杜村。明代保安集迁此,遂发展成集市。明正德年为杜村集和杜村屯。清乾隆年至今为杜村集。
14、柏鹤集乡
  北宋时叫“白纥”。明正德年为白鹤集。清乾隆年为柏鹤集,咸丰年为柏鹤庄集。光绪年至今为柏鹤集。
15、临漳县
  临漳县古称邺县,至西晋建兴二年(314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之名讳,而改临漳,因当时临县城北之漳水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