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城关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16、赵厂村
传明末,此地有赵家坟一处,赵家在坟地里设过打麦场,后县城内几户人家迁此居住,起名为“赵场”,后演变成赵厂。
17、南门村
古时,修武县老县城有四门四关,在过去位于修武老县城南大门之内,因此叫南门。
18、刘桥村
据道光二十年《修武县志》记载,乾隆二年,贵州南笼人刘建吉被任命为修武知县,在任期间挖河修路铺桥,做了很多好事。其中他在东关的运粮河上架了一座石桥,此桥被称为刘公桥。后桥南边形成村庄,故名刘桥。
19、西门村
古时,修武老县城有四门四关,位于西城门内,故名西门村。
20、西关村
古代,按一般县城规划建设,基本都是一城四门四关,在西门外,故名西关。本村原包括1个自然村“官驿”(封建社会时在每个县城外设有官驿,是官差停马歇脚之所,又是传递交换公文信件的联络点),解放后人口剧增,居民区与西关连成一片,统称“西关”。
21、王官庄村
传原是苟家坟,明初有个王姓村民经常在路边水井台边放一个瓦罐,方便过往行人打水饮用,久而久之,人们称这个村为瓦罐庄,后来演变为王官庄。
22、尚楼村
约三四百年前,有一户姓尚的人家在这里建楼居住,当地群众称为尚家楼,后渐成村落,故名尚楼。
23、河北辛庄村
北辛庄原名永兴屯,位于现村南约100米,仅4户人家,后因不团结,有两户北迁。清末,永兴屯留下两家,因贫穷离乡后,永兴屯村也不存在了。后来,有人迁居到原村北居住,形成村庄,起名为北新庄,后被误写成北辛庄。
24、杨厂村
传起源于山西境内的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搬迁。其均为杨姓族人居住,由于他们擅长从事手工业、小作坊如酿造、翻沙、打铁、纺织等,到明代渐成气候,村民们用其生产的工业产品,广泛地同外界进行物资交流,从事易货贸易、商品买卖,杨场名便由此形成。至今演变成杨厂,杨厂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25、关爷庙村
传的北边原有一个大庙(1969年拆毁),供奉关公,庙名叫关爷庙,故名关爷庙。
26、江旁庄村
传明朝时,张范两家由本县城内迁此开饭店后形成村庄,因靠近运粮河边,因此河较长,素有“小江”之称,故名江旁庄。
27、三里屯村
传古时三里屯离修武老县衙(即今县委党校所在地)沿古官道正好三里地,并且当时有三里一屯、五里一墩的说法,故名三里屯。
28、小韩村
传因唐代韩愈的后代子孙在居住,后人为了纪念韩愈,村名就叫韩村。又因此村距大韩村较近而又小,人口较少,故名小韩村。
29、小梁庄村
明初,有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入小韩村,后又迁此地居住,人口渐多形成村庄。因距大梁庄较近,此村较小人口较少,故名小梁庄。
30、南台村
传清初范姓由县城内迁此居住,因此处地势高于周围,像一个台形,又在县城西南边,故名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