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1、粥店街道
  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粥店。据传明朝初年最早有户人家在村头路旁开店卖粥为业,后户数增多,形成村落,故名粥店村。因驻地原粥店村而得名。
2、天平街道
  据《山东通志》记载为太平镇。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改名“天平店”。因政府驻地位于原天平店村而得名。
3、山口镇
  据传,西汉年间此处有一村庄。因过去新泰、泗水和莱芜县西部地区的人们去济南时必经此村,需入山行三十五千米山路后才到达济南,返回时出济南又入山区,经此村后进入平原。当时此处成为往返济南的入山、出山之口,取名山口。因镇政府驻原山口村(现分为山口南、山口北、山口西、山口东四个村),故名。
4、祝阳镇
  据传,明朝初年建一村庄。因村位于祝山正南,故名祝阳村。因政府驻地位于祝阳村而得名。
5、范镇
  据记载,明朝初年、,战乱削平,范姓一族来此居住最早,取名“范家庄”。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逐渐形成集镇,遂改名为范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原范镇村(现分为范西、范东两个村)而得名。
6、满庄镇
  鲁哀公十一年会吴伐齐时,曾在这一带发生过战争,死人很多,致使遍地是荒塚,曾名满塚镇。宋真宗来泰山封禅时,随驾人员驻此村,因嫌“塚”字不吉祥,故改名“满驾镇”,后演化为“满庄”。因镇政府驻满庄村(现分为满南、满北两个村)而得名。
7、角峪镇
  据《贾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始祖金兴,银兴应命南迁,自直隶枣强贾柳保迁岱东“北角谷里”。因此处地形东西各为岭地,南有四泉汇流成河,且在附近入村北岸汶河,故得名“角谷里”。“角”、“谷”属多音字,常读讹音,故将”角“和”谷“加山字旁,成”崅峪“。现又将”崅“改为”角“而得名。因政府驻地原角峪村(现分为角东、角西两个村)而得名。
8、夏张镇
  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嶅阳寨即夏张寨。在县西南嶅山之阳。又传,明历万历年(1573-1619)有夏、张二姓讨饭来此。居住二郎庙内,后落户成村。因镇政府驻地夏张村(现分为夏张南村、夏张北村两个村)而得名。
9、道朗镇
  据传,隋朝年间(532-617)建一村庄。因村位于南北两山之间,地形平坦,是东西交通要道,很像一个走廊,取名“道廊”。后演化为“道朗”。因镇政府驻地位于道朗村,故名。
10、大汶口镇
  大汶口之名始见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八月七日所立之修汶河堤碑碑文。因位于大汶河北岸,地处五汶汇合之处。河宽水稳,便于过渡,原为汶河渡口,又是南北要道,来往行人颇多,因而小商小贩在此谋生落户,逐渐成大汶口村。因镇政府驻地原大汶口村(现分为和平街、兴华街、山西街、太平街四个村)而得名。
11、马庄镇
  据传,明朝洪武初年苏氏从梅山迁居此地,此处有条赵王河,河两岸是停泊船只装卸货物的码头,多年洪水淤积成田(现种地时曾出土般板、山楂和核桃篓子等),人们落居此地,称码庄,后演化为马庄。因镇政府驻原马庄村,故名。
12、岱岳区
  岱岳区因境内泰山而得名。泰山古时亦称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