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全国重点镇[3]
41、柘皋镇
  巢湖市辖镇。1957年设柘皋镇,1958年改设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将柘皋、分路、山3个乡及柘皋街道办事处并为柘皋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24公里。面积104.1平方公里,人口6.3万。合(肥)浦(口)公路过境。辖锦旗、建和、前李、远景、合浦、柘皋、东岳、白庵、星火、金平、柯尹、丁周、南方、石口、大方、公民、大树刘、三星、荣湾、接引庵、刘岗、古墩、唐马、驷马、钱墩、山、后圩、矮岗、
42、上窑镇
  在淮南市所辖的乡镇中,没有哪一个乡镇能有上窑镇的历史那么辉煌。在盛唐时期,这里是全国七大瓷都之一,寿州官窑名闻遐迩,引来商贾云集,造就繁华似锦。至今这里还有古寿州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上窑古镇有过荣耀,也有过失落,2002年曾经辉煌的上窑镇被挤出了全市十强乡镇的行列,滑落到令人吃惊的地位。这让上窑人羞愧,也让上窑人奋起。在上窑镇采访时,镇-李保安、镇长常帆就信心十足地表示,上窑镇这几年
43、二坝镇
  二坝镇是巢湖市的东大门,拥有22公里长的江岸线与芜湖市隔江相望,凭籍长江大桥和三条客(车)运轮渡以及二条公交线路与一衣带水的商贸旅游重镇芜湖市紧密相连。全镇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逾5万,其中镇区常住人口近2万人,境内道路纵横贯通,内外交通十分便捷,建有自来水供水主站8座,开通程控电话达3000门,市委、市政府设立的12.5平方公里的“巢湖市二坝经济技术开发区”座落在其中,众多企业纷纷入住,累计引进
44、撮镇镇
  撮镇镇位于合肥市东郊8KM处,北距县城店埠镇6KM,东望南京,南濒全国五大淡水湖巢湖。镇域面积45.7平方公里,现辖1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4.8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5万人。撮镇交通便捷,境内合马路、店忠路、淮南铁路纵横交错,南淝河、店埠河、马桥河穿镇而过,已形成立体化的对外交通网络。撮镇区位优势突出,位于合肥市“东拓南进”发展的主轴线上,地处合肥打造滨湖城市的桥
45、管店镇
  管店镇位于明光市南部,历史上因管姓开店故曰“管店”。1999年被省命名为中心镇,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重点镇。2005年该镇的总体规划由安徽省城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毕,并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2005年7月,该规划经明光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给管店镇定位:全国重点镇,省中心镇,工贸旅游小城镇。管店镇总面积70.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0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个街道居委会,共1
46、定城镇
  定城镇是定远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全县中部略偏北,东距江苏省南京市142公里,南距省会合肥市95公里,北距南北交通枢纽蚌埠市70公里,西距淮南市70公里。1959年为建制镇,1984年升格为标准镇。现全镇国土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3个社区居委会、20个行政村,承包耕地59600亩,常住人口43476户111974人,其中城镇人口71367人。定城是江淮之间的古老重镇,
47、府城镇
   府城镇位于凤阳县北部,淮河中游南岸,镇域面积178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6个社区,人口19.3万,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城镇人口11.5万人。  府城,凤阳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府城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钟离子国,唐、宋受濠州府管辖,明初,太祖元璋在此修建了闻名于世的中都城,此后一直为当地府、道、县治所,建国后成为凤阳县人民政府所设地。  区
48、门台镇
  门台镇现行政区划是1992年全省撤区并乡时由原门台镇(1984年建制)和顾台乡合并而成,是全县建制乡镇之一,1999年10月被省政府和省体改委批准为全省200个“中心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5月20日,被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为全国.1887家重点镇今日的门台镇已成为凤阳县一颗璀璨的明珠,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一、自然概况  门台镇位于凤阳县西北,离县城3公里,西邻蚌埠市郊,距
49、城关镇
  城关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6个社(居)委区,16个村委会,总人口13.5万人,其中农业入口5.6万人,耕地面积3.8万亩。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环绕西南,105国道、308省道、漯阜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这里还是阜阳市最大的蔬菜及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年创收3000余万元,在25公里的颍河大堤两侧建有全国最大的香椿樱桃生产基地,春季呈现出“千亩椿香,万株樱红”的景象;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化
50、三堂镇
  三堂镇地处太和县东北部、308省道和京九路交汇处,建有县级火车站三堂集站,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心镇建设示范镇。辖28个村委会,121个自然村,4.37万人,耕地6.3万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红薯、玉米为主,为全县粉丝、生猪屠宰、良种繁育等基地。.
51、碧阳镇
  碧阳镇地处黄山南麓古黟盆地,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的轴心地带,距黄山风景区仅40余公里,是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25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5万,其中常住人口4.1万,流动人口0.4万;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  作为黟县的工业重镇,碧阳镇始终把发展茧丝绸业、旅游食品加工业、旅游工艺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已建成规模以上企业8家,年产值3.6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
52、泗城镇
  泗城镇是个古老的城镇,古名夏墟,又称禹墟,传说是大禹的封地.顾野王《舆地志》介绍夏丘县指出:尧封夏禹为夏伯,邑于此,即天子位,徙都阳翟(今河南禹县).汉置夏丘县以此为名.王莽改为归思县.东晋乱后,废夏丘县,成为南北政权多头侨置滥设州,郡,县的场所,著名的有潼州,宋州,虹州,夏丘郡,睢陵,晋陵县等.隋复夏丘县.唐武德六年(623年),撤销夏丘县,并入虹县(改治夏丘故城,今泗县城关镇).乾隆四十二年,
53、海阳镇
  海阳镇是中国第一状元县、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乡村旅游福地——黄山市休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风景优美,资源丰富。镇域面积132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22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海阳为城关,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蜚声海内外。 海阳镇距离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17公里,距黄山风景区46公里。距黄山机场、徽
54、林头镇
  林头镇位于含山县南部,面积130平方公里,西连巢湖市,地处南京——合肥——芜湖经济圈和合——巢——芜经济中心带。全镇现有17个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5.4万人。 全镇水陆交通便捷,合巢芜高速公路、合裕公路、淮南铁路贯穿境内,裕溪河水常年通航。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优质石灰石储量大、品位高,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优越,光温水充沛。林头镇耕地面积33447亩,山场面积51900亩,可养水面200亩,素有“全
55、张店镇
  张店镇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东南方,大别山余脉绵延境内,素有“大别山门户”之称,与金安区东河口镇、孙岗镇、施桥镇、中店乡、先生店乡、横塘岗乡接址,是舒(舒城县)、金(金安区)、霍(霍山县)三和县道六毛路穿镇而过,杭淠干渠贯通全镇东西南北,交通便捷,辐射10多乡镇辐射人口达30万人。 历史沿革:张店镇是一个较为古老的集镇,相传明清时,张姓人家选择这块群山环抱、双水交流(丰乐河东西环绕镇区)
56、梅山镇
  梅山镇是闻名全国的将军故里金寨县的城关镇,地处大别山北麓,与河南省接壤,境内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物产富饶,交通发达,正在兴建的合武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横穿全境,省道纵横交错。梅山湖座落其间,湖光山色,四季宜人。梅山不仅是著名的绿色旅游新星,也是全国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红色旅游线的经典地区。全镇总面积315. 6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街道)、10个社区, 519个村(居)民组,总人 口1111
57、衡山镇
  衡山镇是霍山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镇,也是一个经济快速崛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并已经成为霍山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新兴城镇。公元前106年,汉武帝狩猎霍山,敕封霍山为南岳山,又因古霍山被汉王朝设为汉室刘安的封地——衡山国,南岳衡山由此而来。古衡山引来许多文人墨客到此探幽索奇并留下许多千古绝笔。二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古衡山却依然风韵犹存;根据省委乡镇区划调整精神,经省政府批准
58、诸佛庵镇
  霍山县诸佛庵镇是一个素有“小上海”之称的城镇,是全国重点镇、全省中心建制镇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它位于霍山县西北部,集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是一个生态资源大镇,也是霍山西北部的经济商贸中心。诸佛庵镇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3.5万。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是江北毛竹第一镇,茶园、桑园、板栗园等种植园规模及产量均列全县前茅,水电开发潜力大,花岗石、大理石、
59、华阳镇
  华阳镇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镇, 今为绩溪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辖5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90公顷,其中水田337公顷。一、华阳交通便捷。地处皖南腹地的南北通衢,交通便捷,自古就有“左接金陵右拉杭”之誉。今皖赣铁路、宜黄公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辖区内火车站为二级站,与徽杭高速公路所在只距12公里,距黄山机场56公里,芜湖港相距
60、旌阳镇
  旌阳镇位于旌德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中心,217省道、省道323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总 面积109.1平方公里,辖11个村,3个居委会,人口43146人,12327户。我镇地处县境东南部的丘陵与河谷平原之间,自然资源丰富,蕴藏有丰富的砩石、钾长石、花岗石、木材、毛 竹等资源,青山绿水、环境优美。 旌阳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