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
41、韩圩村
  韩圩村位于大营镇的东北部,与祁县接壤。全村有38个村民小组,992户,人口4777人,耕地面积11805亩,下设两个支部。党员154名。主要以种植花生、蔬菜、棉花、大棚葡萄等;养殖业主要有养鸡、养猪为主。 近年来,特别是村级区划调整后,新选举出的村两委班子年富力强,团结且有战斗力,决心带领全村广大干群集中精力、优势,开拓进取,锐意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相信,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领导
42、五柳村
  五柳村位于夹沟镇西部四公里,南于符离交界,西于淮北市接壤,五柳村的金盆山素有“鸡鸣响三县”之称,距206国道4.5公里,是省级旅游胜地所在地,原来的皇帝恭米“夹沟香稻米”产于此村。  该村土地5600亩,山场2.5平方公里,五柳水库是五柳风景区的新亮点,现有劳力3997名,社会人口4649人,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芝麻等,水产类有甲鱼、鲤鱼、鲢鱼,水塘还植有莲藕,可谓是人口众多,
43、二铺村
  二铺村由原大黄、二铺、大周三个村合并而成,是西二铺乡四个村中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村。二铺村距离宿州市城区约10公里,东临三八街道、西接淮北市,是埇桥区的西大门,全村包括11个自然庄、22个党小组,30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本村有耕地7000多亩,人口6318人,其中具有初中文化人口占60%,高中占20%,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0%,外出务工人员1000多人(含在市区务工人员)。农民主要经济来源
44、桃沟村
  桃沟村,位于桃沟乡中心部位,总户数716户,总人口3050人,辖桃沟、西秦、南埝、小王家、魏渡口、小魏家6个自然庄,12个村民组,总耕地面积200.9公顷。全村干群、党群关系融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多年来,始终坚持种植、养殖相结合,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双培双带工作相结合,以此带动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农田水利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45、钱营社区
  钱营社区:位于桃园镇西部,与濉溪县南坪镇相邻,东距合徐高速桃园出口3公里,西离宿蒙公路800米,距宿州市区14公里,社区由8个自然村塌陷整体搬迁新建,有1100户,4200人,规划占地面积587亩。
46、池湖村
  池湖村位于北杨寨乡东南部,由原来的池湖村、杨寨村、柳沟村合并而成的,现有人口4000多人。国家大型煤矿——桃园煤矿座落其中,该矿年产原煤150万吨。当地村民利用开采煤矿的煤矸石大力兴建建材企业,现有砖厂5家,年产值过亿元。在村两委的的领导下,全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越来越好,欢迎各界人士参观考察。
47、林口村
  林口村位于时村镇区西北,奎河岸北,林口大桥桥口,与镇区隔河相望,是镇区通往西北的咽喉要道,东临东风村双桥,西邻棒场村,北面与梁寨村接壤,一个自然庄,人口2700人,耕地面积3200多亩。林口村现有党员52人,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有解家、林东、林西、林前、林后、赵家、丁家、乔家八个党小组。林口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素有劳务输出的优势,在全镇处首位,最多高达千余
48、徐桥村
  徐桥村位于蕲县镇西约3公里,南靠浍河,东倚运粮河,北面和西面与桃元镇接壤,耕地面积5千余亩,土地肥沃,水资源极为丰富。青芦铁路、钱营孜煤矿铁路交叉穿境而过,交通比较便利。因煤矿塌陷,大部分土地无法耕种,全村共有12个自然庄,17个村民组,4146人,属人多地少村之一。村两委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近十年来多次受到市、区的表彰奖励。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坚
49、褚庄村
  一、目前概况 埇桥区符离镇褚庄村位于符离镇北部,是安徽省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6国道穿村而过,全村人口3445人,辖区面积7.1k㎡,耕地面积4028亩,12个村民小组。 二、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镇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褚庄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
50、凤河村
  一、基本情况禅堂乡凤河村位于灵城北10公里,灵双公路东侧,禅堂乡东南部,司闫水泥路及备战路贯穿境内,与灵双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凤河村目前下辖4个自然庄分别为陈东、闫山、潘西、潘东。人口3712人,耕地6751亩,村目前设总支,下辖三个支部,党员共计105人。该村在2008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二、经济发展目前该村工业经济及养殖业方面在全乡发展较快,凤河砖厂目前有工人40名,年产值100多万元
51、沟涯村
  沟涯村位于灵璧县冯庙镇北部,全村12个自然庄,19个村民小组,950户,4763人,6323亩耕地。2006年该村被确定为安徽省千村百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借鉴学习外地土地流转先进经验,将3000亩土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承租过来,实行反租倒包,用于集中发展良种棉繁育,并全部实行间作套种,套种加育种棉繁育平均亩纯收入可达3900元,总收入1100万元左右。同时通过与
52、大陈村
  冯庙镇大陈村位居冯庙镇北部,灵双公路串境而过。该村现有人口3700多人,803户,现有耕地面积5064亩,拥有7个自然庄,77名0员,设1个总支,3个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村民代表86人。 近年来大陈村重点是通过养殖业的发展来推进村级经济的快速增长。即通过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扶持规范发展,该村现有养猪户227户,养殖3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2户。全村年出栏生猪8000至10000头。养猪业的
53、陈场村
  陈场村位于大路乡南三公进而处,灵双公咱穿村而过,由陈场、孙谷两个自然庄组成,全村共有人口2320人,耕地面积3424亩,党员50名,设党小组5个,其中孙谷有6个生产组,陈场4个生产组。近两年来,争取县扶贫开发项目,铺设5条水泥道路达2.4公里,争取扶贫资金43.8万元,完成了环村道路的建设。2006年11月份,选派书记徐波又为陈场村争取了县水利局引用卫生水项目,无偿为我村架设4500米自来水管道,
54、齐张村
  齐张村位于大庙乡东北部,全村有4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人口2650人,耕地面积2860亩。党员55人,两委成员6人,党小组4个,2012年人均收入6900元。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齐张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全面发展。
55、郑楼社区
  郑楼村概况郑楼村位于渔沟镇北部。全村总人口4325人,941户,共11个村民小组,辖郑楼、吕庄、谷堆三个自然庄,共104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和三个支部,村两委干部6人。近年来,郑楼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重要思,-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
56、申场社区
  申场村位于渔沟镇东南角,201省道东侧,与高楼镇、大路乡接邻,辖申场、全沟、马庄、土楼、小张场等5个自然庄,7个村民组,全村580户,总人口2464人,耕地面积4620亩,村组干部9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71名。近年来,申场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五个载体”建设为抓手,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和农村工作,得到很好发展,2007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5015万元,
57、胡陈村
  一、基本概况胡陈村,位于泗城西部,距县城12公里。南接303省道,北临奎睢河。下辖9个自然村,人口4300多人,常年外出务工500人左右。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党员95人。村内现有耕地14000多亩,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种养大户不断增多。新建550平米村级活动场所,设有图书室,计生服务室等,功能较为齐全,建有一所卫生室,基本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二、发展现状近年来村两委带领群众,
58、马厂村
  马厂村位于黑塔镇的西部,由原马厂村、谭圩村、大程村合并而成,辖丁庄、高庄、马厂街、陈庄、大程庄、小程庄、桃园、谭圩、卢庄9个自然庄,面积11.029平方公里,人口4661人,党员98人。该村境内有朱山、峰山、马鞍山、黑山等多个山峰,山石资源丰富,可作为矿产品深加工的基地。同时朱山顶还有传说多年的饮马池、龙嘴,水长年不干;朱麦陈庙遗址清晰可见;马厂街道北边的百年古槐树吸引好多人来观看。马厂一带又可作
59、秦桥村
  秦桥村由梁铺和秦桥合并而成。近年来该村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扎实有效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村党总支、村委的领导下,该村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及畜牧业养殖,现建设有木材加工厂、服装厂、生猪养殖厂。该村总人口数3894人,户数842户,村干部7人,土地面积1万余亩,党员105人,小学两所。
60、通海村
  通海村位于泗县草庙镇政府东6公里处,东与江苏省泗洪县接壤,北依奎濉河与黑塔镇隔河相望,303省道贯穿全境;全村由簸姚、关李、大魏、通海等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15.867平方公里,1520户,总人口5643人,党员145人,现有耕地面积10350。 草庙镇通海村村级活动场所项目自2012年9月开始建设,该工程位于通海村部院内,工程总面积495平米,每平米造价680元.
61、椿韩村
  丁湖镇椿韩村位于本镇东北部,交通极为便利,地理条件优越。该村有11个自然庄,1321户,6079人,耕地面积11929亩。党员102人,该村两委干部9人,其中高中2人,大专1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新修水泥路9000米。拥有两所完全小学,在校学生1200多人。每年劳务输出人员3000多名。种植业发展迅速, 养殖业发展壮大,“双培双带”户30多户。
62、界牌张村
  界牌张村是墩集镇的东大门,辖区总面积16.98平方公里,有户数1101,人口5748人,区划调整前为张陶、开庄、恒庄、赵庄,共四个行政村共11自然庄。合并以后,全村人在以赵大勇为书记的党支部坚强领导下,大刀阔斧的进行新农村建设,贯通了几个自然庄的主干道,水泥路面施工已经全部完成,墩集镇是全县最为缺水的乡镇,而界牌张村是墩集村最为缺水的村,村两委为了解决农民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又边筹资边争取项目资金,
63、汴河村
  汴河村由宗邓村、灰山村、汴河村合并而成,东接长沟村,南靠新汴河,西于阴陵山村相邻,北靠淮北市辖小桂庄林场,总面积11.432平方公里,人口4879人,辖吴口、时庄、张庄、王庄、刘庄、许庄、邓庄、马铺、大山、二山、孙庄11个自然村,村民小组25个。村活动场所设在原宗邓村村部。全村共有党员86人,原灰山村为长沟镇“双培双带”示范基地。
64、屏山村
  屏山村位于美丽的屏山西侧,环镇路穿中心而过,南和白庙、大彭村接壤,西至陈刘村、屏西村,东至屏东村,北至屏北村,是屏山镇镇政府所在地。2008年4月由原屏山村和张蒋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我村现有人口3700多人,可耕地面积8935亩,村两委干部8名,党员81名,设一个党总支,两个分支部(既原平山村为第一支部,张蒋村位第二支部),屏山村区位优越,是屏山镇政治经济中心,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65、五郢村
  五郢村位于淝南路一公里远,在草寺对西2公里,龙窝村北1公里,村里有客车通往县城,有人口1280人,290户,3个村民组,劳动力600人,流动人口300人,土地2400亩,有村地360亩,人均收入2600元,主导产业麦稻二季,依糯稻为主,农村电力线路100%到户,电话装机率90%以上,空调、小车、摩托车都在不断增加。货车3辆,我村徐圩组的养殖大户徐佩,常年养殖甲鱼,占地面积60亩,有甲鱼2万只,自己
66、毛元村
  河溜镇毛元村地处怀远县河溜镇西,307省道从中穿过,交通便利,全村3150人,人杰地灵,人际关系和谐,村民吃苦耐劳,村干部团结一致,全村10个村民小组,3个党小组,62名党员,其中女党员4名。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以及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加强组织为载体,以脱贫致富为主攻方向,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被动局面,两委班子的核心作用增强,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67、路庙村
  路庙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路庙村位于唐集镇西北部,蒙唐公路以西、茨淮新河以南,南与计集村接壤,西部和西北部分别与蒙城县、怀远县万福镇辖区相接;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全村于2006、2009年完成标准粮田项目工程,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的旱涝保收粮田。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654户,2725人,耕地面积359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2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68、张集村
  张集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张集村位于淝南乡西北部,南邻吕浅村,西靠淝南公路,东边是淝河,北与蒲林村相邻。张集村有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150亩;全村有人口2518人;党员62人;张集村设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分别是张集支部和陈巷支部;党员议事会成员7名;流动党员8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33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x;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二、人员信
69、徐梅村
  徐梅村辖五个自然村,九个生产组。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331.29亩,人口2612人;实有党员47人,党员议事会人员15人,流动党员4人;监督委员会由3人组成,设主任1名,委员2名;全村共有村民代表52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
70、镇西村
  万福镇镇西村位于万福镇政府西侧,东与万福村相交,西邻芡南村,南与刘楼村接壤,北临芡河与河溜镇相望。镇西村于2005年3月由原万福镇尚瓦房村和王桥村合并成立。全村共有12个自然庄,耕地面积6300多亩,总人口4250人。镇西村以优质小麦和优质高产水稻为主要农产品,全年粮食总产为5400多吨,同时王桥片还有200亩果树及经济林苗木生产基地,沿芡河有围栏网养鱼(蟹)600亩。2010年镇西村总产值为12
71、白莲坡村
  白莲坡村简介白莲坡村隶属怀远县荆芡乡,2005年由柳东、胡尧两村合并而成。该村地处怀远县城西南15公里,南临茨淮新河,北靠芡河,芡南公路横贯东西,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白莲坡村土肥水美,全村人口3230人,劳动力人口1650人,流动人口800人。全村土地面积3232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下辖3个自然片,16个村民组,党员50人。另有排灌站2座,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村。该村四季气候分明,雨量适
72、祝桥村
  一、基本情况祝桥村位于双桥集镇西南部,在淝河边上,东双桥集镇路心村接壤,西与褚集乡毗邻,南靠北淝河,与龙亢镇隔河相望。祝桥村有2个自然村(原祝桥村和阜庙村),21个村民小组,耕地6000亩,人口32957人,2011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6898元。祝桥村共有党员58人,成立祝桥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祝桥党支部和阜庙党支部),党员议事会成员18人,流动党员5人,村务监
73、尤家村
  尤家村位于褚集乡西北4公里里处,人们戏称尤家村是怀远县的“西伯利亚”,村庄座落在北淝河南岸,褚蒙公路穿境而过。东与本乡的陶圩村接壤,南、西分别与蒙城县王集乡、瓦埠乡交界,北与濉溪县陈集乡隔河相望,在这里有“鸡鸣狗叫听三县”的说法。尤家村所辖8个自然庄,全村现有人口1787人,总户数417户,实有耕地面积2500.5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1亩,人均住房面积为50平方米。尤家村设置党支部,共有党员
74、滕元村
  滕元村位于206国道东侧,距离包集镇2公里,交通优势明显,是包王公路必经之路,是包集镇的北大门。滕元村由平庄、宋小圩、沟西、瓦坊、大小滕元、张庄等7个自然庄,共有农户620户,人口2740人,村年人均收入约3200元。村干部5名,党员43名。滕元村土地总面积6404亩,其中耕地约5004亩,人均耕地1.82亩,全村宅基地约1400亩。 滕元村地势平坦。无地表饮用水,地下水丰富,村民饮用地下水,并利
75、关庙村
  关庙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的东北1公里处,南距涡河1公里,北距淝河2公里,北与褚集乡相邻,东与周王村,西与莫湖村相接,怀蒙公路从本村通过,在本村辖区范围内拥有一所完小。距离千年古镇——龙亢镇0.5公里。 关庙村拥有耕地面积2991亩,6个村民组,521户,总人口2092人,其中:0党员45名,农业劳动力110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占一半以上,本村为一麦一稻产区,以优质粳糯为主要品种。 关庙村
76、梨园村
  梨园村位于徐圩乡南部,由原沟套村、大郢村二村合并而成,全村总人口3980人,耕地8164亩,总户数818户,辖14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庄。农作物主要以大豆、小麦为主,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干部凝心聚力,一方面,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订单农业,使农作物亩产量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77、杨圩村
  杨圩村位于芡南路两侧,处芡、茨两河之间,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2863亩,人口2015人439户。村两委班子及配套组织健全,党员32人,村“两委”成员7人,村民代表31人,村民小组数4个。杨圩村里设有教学点1个,教师2人,3个班级23名学生,全村儿童入学率100%。自2004年来,杨圩村以藕塘街道北口,四支渠两边为中心,着手规划建设老村庄搬迁工作。新村规划四支渠以东规划每排建28户,共4排
78、府台村
  府台村由费府寺、郭台和后府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9个村民组,984户,总人口4023人,耕地面积12618亩,人均耕地3。6亩,人均纯收入3300元,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境内五蚌和浍临两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资源优厚,发展潜力较大。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水稻、花生、玉米等,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其次靠外出务工,再其次部分农户还有养殖业收入。 府台村区基本设施建设良好,形成了通水、通电、
79、郭府村
  郭府村共有农业人口3302人,党员71名,耕地面积5310亩。该村依托交通便利、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等方面优势,大力发展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该村在全市首创的马铃薯──早熟毛豆──秋大白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年亩产蔬菜近二万斤,亩收入始终在3500元以上,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特别是近年来,该村优质大白菜种植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村常年种植大白菜3800亩,平均亩产5800公斤,总产220
80、屈台村
  屈台村位于五河县城西南七公里处,头铺镇政府所在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18亩,现有人口3282人,62名党员,34名村民代表。1998年9月23日,-同志亲临屈台村视察,对屈台村民自治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称为“屈台模式”。 全村农业生产以小麦、大豆为主,自1999年以来屈台村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建成占地12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全村共有养羊大户30户,养猪大户20多户,工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