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3]
81、段庄村
  段庄村位于安徽省五河县临北回族乡北部,段庄村是由段庄和胡圩两个小自然村合并而成。段庄村有耕地8465亩,全村共有811户,总人口3400口人,其中:0党员85人,农业劳动力2580人,段庄村是以小麦和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该村是个典型的农业、劳务输出村。年农业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劳务输出收入达188多万元。段庄村的胡圩小自然村100%的村民小组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空调
82、姚管村
  姚管村位于新集镇西部,西南部与大新镇接壤,北部与皇庙镇相邻,东部与沈塘村相连,新信路穿村而过,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1025户,3832人,全村幅员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29亩,旱地面积2629亩,水利地5900亩,可养殖水面350亩,宜林地470亩。全村居民均系汉族。全村现有总人口3832人中农业人口有3805人,共有劳动力2282人,其中男劳动力1196人,女劳动力1086人,2
83、后楼村
  后楼村简介 后楼村位于仲兴南部,唐仲公路西侧,该村有石桥、小圩、合作树、前后楼、黄庄、伊庄6个自然庄,9个村组,土地面积0.53万亩,人口2373人,这个村主要特点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比较好,粮经比达到5:5。棉花、花生种植面积比较大,蔬菜发展较为突出,除6个标准蔬菜大棚外,冬季蔬菜种植一般都在300亩以上。生产的蔬菜主要销往固镇等地,该村从事农副产品收购,木材贩运,外出务工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从
84、陆郢村
  陆郢村地处杨庙乡东部,东至连城镇西接乔店村,北接张巷南至孙浅。村中东西各有一条南北走向水渠沿村边缘穿过,赵何公路从北向南贯穿全村,自然庄主要分布在赵何公路东西两侧。全村总面积10000亩,现有耕地面积5345亩,人均耕地面积2.1亩,林地面积大约562亩,水域面积375余亩。全村共有6个自然庄,570户2750人,其中有劳动力195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70人左右。全村经营模式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
85、唐南村
  唐南村(居委会)位于蚌埠市固镇县县城北,隶属固镇县城关镇人民政府,辖区十六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94亩,人均1.8亩,西侧津浦铁路和101省道通过。辖唐南街道、单庄、薛圩(圩里圩外)、新庄、桥南、桥北,木庄等七个小区,十一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总人口2300人,加之外来我唐南街道及几个厂人口约4000人,流动人口1600人。其中劳动力2000多。辖区内有红十字医院、佳合纺织有限公司、埃伦服装有限公
86、十里村
  十里村简介十里村党支部成员共3人,党小组5个,党员30名,全村村民小组7个,522户,2012人,耕地面积3620亩,人均纯收入4380元。村党支部近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 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五好”村支部的创建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各项政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
87、徐郢村
  徐郢村位于磨王公路北侧,共4个自然庄,东与王庄镇接壤,南与李韦村交界,西到芦干沟,北与园艺一场搭界。村里新修水泥路2条,3公里的砂石路与磨王公路接壤,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户数508户,总人口2496人,劳动力1100人,流动人口268人,耕地面积6900亩,人均土地面积3.2亩。农业生产总值280万元。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特色产业为草莓大棚生产、西瓜套棉,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操作,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
88、贾庵村
  我村位于蚌埠市东端,与凤阳县交界,属龙子湖区李楼乡管辖,全村共有人口1460人,7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5人,三个党小组共37名党员,村民代表35名,流动人口28名,总户数416户,全村劳动力总数688人,实有耕地面积3000亩,人均耕地面积2.05亩。集体山林2800亩,总产值478万元,年人均收入3280元。洪李路横穿我村,村内铺设有近3000米水泥路面。 我村集体山林先后被万绿公司及广大群众
89、梨朱村
  梨朱村地处蚌埠市南郊六公里处,隶属蚌山区燕山乡,蚌刘路从村东边穿过,村西紧靠蚌埠新机场,南边与王巷村接壤,北边与洼王村相连。全村共计530户,人口1414人,劳动力960人,流动人口30人,土地面积1400亩。全村现有党员23名,党小组2个,村民代表30名。该村主导产业以种植小麦、水稻、大青豆和西瓜为主,全村人均收入5200元。全村有线电视安装率和电话接入率都接近20%,全村有大货车4辆,小汽车1
90、草寺村
  草寺村隶属秦集镇,地处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天河西岸。村内辖6个村民小组,256户,总人口1056人。其中党员20人,流动人口200人,劳动力人口520余人。全村耕地面积1552亩。草寺村以农业养殖业为主产业。村内注重加强现代化建设,目前,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30%,电话覆盖率达80%。草寺村全体干群经过不断努力,在2008年被蚌埠市评为“五个好”党支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禹会区评为人口计
91、洲孜村
  我村位于三塔集镇西北五公里处,面积16.8平方公里。地理优势,环境优雅,北靠小润河。我村共有15个自然庄,21个村民组,3663口人,970户,现有九年制学校一座,现新建村室一座,涉及民生工程的卫生室已投入使用,有4904.5亩土地。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要农产品。有一条三胡水泥主要干道,交通便利。经党委政府于2012年小型农水兴修给予我村机井五十眼,桥四十二座。挖沟12000米,有利于农业生产,搞
92、华佗村
  华佗村委会位于西湖镇西部,西临九龙镇、南接马寨乡、北壤迎水村、东靠汤庄村,全居委会占地约8平方公里。共有27个自然庄,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00余人,计税耕地5000余亩,设立1个党总支部。阜临路穿境而过,驿迎路、华天路南北贯通,交通便利,人杰地灵,集贸市场繁荣活跃,街道宽敞洁净,灯光照明。 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践行“-”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
93、三星村
  三星村位于三合镇西部2公里外,南与王大郢村相邻,北与程集镇接壤,交通便利,是典型的农业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全村共有31个自然庄,51个村民组,1520户,总人口5967人,劳动力3875人。可耕地面积为7300亩,2008年度全村人均收入2600元。村党总支一班人团结协作,积极工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大棚蔬菜500多亩。大青茄面积近1500亩。
94、大刘村
  闻集镇大刘村位于闻集镇的最西端,与太和界首的接壤处,是闻集镇的西大门。全村共有22个自然庄,53个村民组,面积约4.8平方公里,人口6870人,耕地8625亩,基层组织建设设有基层党委,下辖3个支部,共有党员107人,其中预备党员4人。大刘村党委,村委会认真实践“-”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税费改革政策,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
95、巩庄村
  伍明镇巩庄村地处该镇西北部,西邻黑茨河,东靠苏店路,现有17个村民小组,1210户人家,人口4746人,有耕地面积5000多亩。现有党员92人,平均年龄50岁。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了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截止2010年底,全村实现农民人均年收入3800元,村里各项工作名列全镇前列。多年来,被镇评为先进党支部。   一、
96、王府营社区
  王府营社区:位于中市街道中北部,北临沙颍河、南靠老泉河、105国道穿中而过,高科技示范园座落其中。全村有四千多亩耕地,所辖十二个自然村、十四个村民组,人口5670人。
97、焦庄村
  口孜镇焦庄行政村位于口孜镇东侧,与杨楼孜镇接壤,共有十个自然庄,人口3883人、950户,土地面积约3950亩。
98、大桥村
  大桥村位于枣庄镇东部,东至宁桥,西至枣庄居。  本村人口4051人,21个自然庄,31个村民组,境内有苏沟、柳沟,阜展路从境内穿过。
99、童庄村
  童庄村位于枣庄镇北一公里处,全村人口5700人,其中劳动力2870人,土地面积9059亩,党员98名。    境内有甜源企业主要生产色素、黄酒、香醋、液糖等,年产值3000万元,利润600万元。
100、横山社区
  横山村位于颍东区正午镇西大门,南靠阜展路,北与王桥村相接,西与新华办事处接壤,东接正午居委会,西邻三十里河。总人口6073人,土地7115亩,26个自然庄,47个村民组,党员116名,设功能支部2个,阜展路从我村穿过,环乡路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几年来,在村两委的引导下,发动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及养殖业。带动了大量农户致富增收。
101、王屯村
  王屯民族村位于杨楼孜镇西南,该村于2007年10月,由原朱沟村、王庄村王屯村合并而成。目前总面积14.8平方公里,下辖11个自然村,34个村民组,1101户,总人口5529人,耕地面积4992.6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党支部,下设三个分支部,11个党小组,公有党员81人。  目前全村实现通电,通广播。修建村村通水泥道路9公里,其中水泥路7公里。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大都为主,烟叶、马铃薯、大蒜为
102、前进村
  前进村下辖8个自然村,总人口3557人,占地6.5平方公里,耕地3250亩,户数690户,组数22组,党员60人。   阜淮铁路、阜口公路横跨东西交通便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指导下,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全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积极落实强村富民、商贸兴村的方针,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
103、蔡郢村
  蔡郢村位于王堰镇西侧,东依关堂村,南临孙寨村,北靠张楼村,西与临泉县接壤。辖区14个自然庄,总人口5353,耕地6130亩,村干部7个,私立学校2所,学生1400多人。 本村以前主要以农作物为主,有小麦、玉米、旱稻、黄豆、红芋等。经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多年的共同努力,现在已规模性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工、商、林、牧、渔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本村有规模养牛大户11个,存栏量在400头以上;养猪大户18个,
104、前进村
  前进村:位于苗集镇东部、S328省道南侧。全村共1177户、5185人;村域面积6.16k㎡,村庄居民点9个,含新刘庄等。
105、蒲庄村
  蒲庄村位于段郢乡政府北3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蒲庄村、张克楼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4个自然村庄,28个村民组,1108户,总人口4877人,耕地面积5154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63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
106、利民村
  利民村位于曹集镇西部,由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25个村民组。村支部有65名党员。拥有1191户居民,5324人口。耕地资源3975亩。农作物以小麦和水稻为主。
107、芦庄村
  芦庄村位于阜南县西部,闻名遐迩的辣椒之乡会龙镇腹地,距阜南县城约20公里,距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约45公里,是会龙辣椒产业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全村东西宽约1.2公里,南北长3.5公里,国土面积约4.2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548人,党员67名,户数827户,耕地3760亩。芦庄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省道328线和会龙乡中心大道分别从东西向、南北向贯
108、大刘村
  朱寨镇大刘村位于朱寨镇西部,东与朱寨镇三曹村为邻,西与许塘乡接壤,交通便利。辖28个村民组,现有14个自然村庄,1219户,5020人(劳动力人口3000人,其中外出务工2200人)。全村耕地面积4090亩,农业以传统种植、良种繁育、家庭养殖为主,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2011年4月注册成立阜南硕园种植植保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87户,拥有专业服务队人员21人。大刘村是我县新农村建设
109、田和村
  田和村位于中岗镇北侧,北与焦陂镇相接,东与黄岗镇相接,共有人口5032人,地面积5577亩,13个自然庄,27个村民组,村干部7人,党员91人,5个党小组,2010年培养积极分子10人,发展新党员2人。 2010年在我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努力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修建水泥路面共3.8公里,修拐弯下水道675米,修拐弯绿化带900米,总造价146万元。从而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110、李郢村
  李郢村:面积3706.39亩。全村共有19个村民组,1100户,6210人,分布在郑台庄台、刘郢庄台、淮堤三个庄台居住。
111、坡寨村
  坡寨行政村位于姜寨东2公里处,南临韦庙路,北依流鞍河,丰收河横贯全村。全村耕地面积3911亩,人口5347人。坡寨村党总支,把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重点抓基层组织建设,强化规范建设,以创“五好党支部”为目标,落实各项制度,抓好党员的日常管理。 坡寨村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农业生产实现三个突破:一、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突破,全村3911亩小麦,单产428公斤;二、栅菜生产有了新的
112、吴庄村
  【吴庄村委会】(Wu Zhuang Cun Wei Hui)。吴庄村位于瓦店镇东部,距瓦店镇集镇2.5公里,有黄斜沟横穿村中直通延河,旱涝能灌能排。本村总人口4225人,总户数934户,耕地3911亩,共13个自然村。本村农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小麦——西瓜——棉花,小麦——青毛豆——棉花间作套种模式。本村又是一个养殖专业村,养猪4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4家,小规模养殖的有20家,规模养羊有3
113、鲁阁村
  鲁阁村是由原鲁楼村、岗上两个村整建制合并而成的新村,位于白庙镇政府的东南3公里处,北依临鮦河,南靠流鞍河,东邻三黄路,北于省S102线相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共7.29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1530户,6748口人,可耕地面积5299亩,人均可耕地面积0.79亩。成立了三个专业合作社:大葱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合作社、植物防保专业合作社。村党组织设总支委员会一个,下辖3
114、柳大村
  临泉县杨小街乡柳大村位于杨小街乡东部,与宋集镇、老集镇、范兴集乡毗邻,全村辖11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柳大自然村,占地8010平方米,全村4678人,961户,党员77人,支部由7人组成。全村劳动力2586人,村民高中毕业生238人,外出劳工1623人,大多数从事建筑、服务、生产、加工等行业,九成以上外出务工人员为长期在外务工。全村总面积5229亩,其中耕地面积4963亩,林地面积282亩,水域面积
115、郭大村
  临泉县谭棚镇郭大村位于临泉县东30公里谭棚镇北侧,102省道北3公里处。北依泉河,红旗路连接南北。全村土地面积6.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20亩,可耕地6700亩,辖17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2018户,8135口人,劳动力3298人。全村党员154人,现有村干部12人,计生专干3人,全村有近三千人在外打工,村内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现有的郭大村是由原来的郭大
116、南张营村
  基本概况:南张营村位于迎仙镇南部,距镇政府3公里。辖9个自然村,1008户,人口4580人,耕地3950亩。设一个村党总支部,下辖3个党支部。现有村“两委”干部8名。该村地理位置优势,省道S204线纵穿全村,与乡道迎宋路纵横交错,构成便利的交通网络。该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性,绝大部分村干部都有自己的致富项目,不仅如此,还带动本村群众发家致富。村党总支委员李广君同志,在家搞个“三粉”加工
117、庞庄村
  庞庄行政村位于庙岔镇东2公里处,韦庙路以北,交通便利。该村所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689户,人口3128人,劳动力1627人,耕地3017亩,党员52人。该村经济特色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以蔬菜大棚为特色,养殖业以养鱼为特色。在工业方面,由深圳引来技术在该村开办了电子厂,每年纯利润可达15万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60个。生态绿化环境方面,新建农民休闲文化娱乐公园一处,里面设有图书馆、娱乐
118、李楼村
  李楼村简介李楼村位于临泉县土陂乡西部,是土陂乡的西大门。该村西与老集镇交界,该村交通便利,县道土老路(X066)、潭吕路、界南河均穿境而过。全村辖14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人口4658人,拥有耕地面积4028亩。李楼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89名党员,村党支部书记:李天海。李楼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生姜、草莓。近两年,随着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施,群众对建设小
119、杨楼村
  杨楼村位于临泉县关庙镇城镇北,西北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县贾岭乡交接,总人口5359人,总户数1658户,耕地面积6200亩,11个自然村,人均收入3145元。近年来,杨楼村在-理论和党的-精神的指引下,认真学习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刻苦工作,不断进取,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办企业稳步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田平整成
120、楼李村
  楼李村位于三塔镇政府所在地西四公里处,全村辖7个自然村,二十几个生产队,3780人,4270亩耕地,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西靠黑茨河,地里环境优雅,中间一条乡村循环路,交通畅通。村内有小学校一所,儿童们都能得到教育,卫生室一个,解决了当地群众就诊问题,不出村可享受国家的新农合惠民政策。在村两委的领导支持下,我村陈营陈修、刘建均为预备党员,在本村建了养鸡大棚,年出售成品鸡三万只。楼李营自然村李洪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