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第二批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9]
321、洗粉村
  望江县高士镇洗粉村,座落在县道高新线新坝路,西至邻县怀宁县石牌镇,东通赛新路至安九线,南与兄弟佩山村隔河(泥塘沟)相望。交通地理位置是原新坝十字路口型,原新坝乡政府及机关的驻地,鱼米之乡五联圩的重要之村。全村耕地面积7007亩,人口6800余人,是高士镇第二大村。区划调整后的洗粉村是由原洗粉、工农、龙庙、老林四村合并组成。现设党总支管第一、第二支部,11个党小组;全村党员171人。村委会管辖56个
322、银杏村
  银杏村简介  银杏村由原中檀、新发、陈桥三村合并,以古银杏树命名,位处长岭镇东北部,与鸦滩镇相邻,武昌湖相伴,上海申江养殖场落户我村。全村共20个村民组,4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168名党员,农业人口4300人,各类个体工商企业经营户130余户,耕地面积4600亩。交通便利,水泥路全线贯通,青石路通住各村民组,村部设在周家前屋,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办公设施均按要求配套齐全,各种制度牌匾醒目并设
323、小龙山社区
  小龙山社区基本概况小龙山社区地处罗岭镇的西南边,背倚层澜叠崎的小龙山脉,西临碧波荡漾的菜子湖。“中国·安庆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座落村境内,小龙山环鲍冲湖的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就有“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之美誉。如今这里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是开发绿色农业,集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是投资者的天堂。小龙山村占地近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7亩,山场面
324、凤溪社区
  凤溪社区是罗岭镇的南大门,紧邻杨桥、杨新公路,小龙山环鲍冲湖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是背靠大龙山、肩邻小龙山,面对菜子湖的一分水面、二分田,三分山场紧相连的丘陵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是热心投资兴业者的一方热土,是适宜开发生态农业集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凤溪社区是二00七年十二月份由村改居,现有33个居民组,961户,3786人,耕地面积2048亩,山场面积5589亩。社区
325、白林村
  白林村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龙山下,距安庆城区约20公里,与罗岭镇毗邻,罗新公路穿境而过。全村人口4338人,劳动力1858人。全年流动人口有1547人。耕地面积6000亩,山场面积23000亩,人均占地1.4亩。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康居工程在建项目一处,村庄改水改厕改厨达100余户。已申报生态家园项目。全村2008年人均纯收入5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龙山云雾茶叶是我村特色产业。主导产业
326、曰公社区
  曰公社区前身为怀宁县五横乡曰公村,2005年规划调整为宜秀区五横乡曰公村,2007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改村为社区。曰公社区地处五横西南部东与五横社区毗邻,南接安庆铜矿,西北与怀宁凉亭乡接壤。社区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8000余亩,耕地面积1800亩,水面410亩,辖区内有小二型水库一座,集体林场一个,下辖27个居民组,共有居民600户,2480人。社区设有5个党小组,54名党员。 社区境
327、五横社区
  五横社区地处安庆市北端,距安庆市北部新城仅7公里,境内主干道系水泥、沥青浇注,总里程有近7公里。总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辖区现有居民869户,3507人,劳动力1640人,流动人口为1330人,其中外流人口为1318人,现有耕地2100亩,山地370亩,林地6600亩,人均面积2.6亩。辖内有佛教名寺-----源浦禅寺,距今有360年历史,内有-真身两座,佛缘甚广,香火极旺,是休闲旅游的福地。
328、龙华村
  龙华村位于宜秀区白泽湖乡最北端,东临先锋村,南抵大枫村张圩片,西邻乡渔湖,北临破罡湖。枫龙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由原双龙、红庙两村合并,区域面积5.1公方平里,耕地面积2590亩,水面面积850余亩,全村共有23个村民组,895户人口2831人,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村成立了总支委员会,支委会成员6人,其中女性1名,下辖2个支部,8个党小组,党员87人。 在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重视的总方针指引下,按照“
329、芭茅村
  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位于白泽湖乡的最北端,东临国营养殖场(石埂菜渔湖),西至石塘湖,南交黄石村,北接杨桥镇官兵村。桐安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有住户376户,人口1346人,全村有耕地834亩,山林面积918亩,水面面积850亩。村民小组10个,村民代表25名,村两委4人,村支部3人(支部书记1人,委员2人),正式党员48人,预备党员1名,60周岁以上老人18
330、镇江村
  镇江村共有面积7000亩(基中可耕面积4000亩),人口4768人。总支委员会书记1人,委员2人,总支下属两个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6名(其中女党员11人,占党员总粗线条的14.5%),党员平均年龄55岁。村民委员会主任1人,委员2人,行政村下属42个村民小组。我村每年外出打工人员有2000余人,留守人员2700余人,全村外出打工总收入6000万,全村农业收收为800万元。
331、兴村村
  甘棠镇兴村地处黄山城西南郊,距城区6公里,S218省道(太黟公路)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兴村村域土地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208.08亩,水域23.83亩,村庄道路用地38.73亩,林地1388.09亩。共有492户,1621人,农村劳动力1002人,其中务工人员550人,10个村民组。党总支下设农林、工会、老年协会三个支部,共有0党员71人,村两委6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
332、二都村
  太平湖镇二都村位于太平湖北岸,距镇政府14公里。村辖猫儿墩、立新、荷叶、大夫弟、上风井、八间、新庄、施家园8个村民组。全村318户,1O82人,共有党员79人。全村地域面积共6.43平方公里,耕地1541亩,山场2824.9亩,茶园452.6亩,森林覆盖率为75%。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水稻、茶叶、西瓜和外出务工等,2011年人均纯收入7320元
333、龙门村
  龙门村位于龙门乡政府所在地东北部,是2008年3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原俞春村和东坑村合并后新命名的行政村,南与龙源村相邻,北与秀湖村相依。全村共辖俞家、小龙坑、梨树坑、沈家湾、河西、凤凰山、盛家、东坑、汪家山等9个村民组,1221人,374户。总面积为1958.73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27893亩,盛产毛竹、木材,是太平猴魁茶的原产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36元。该村小龙坑、河西、凤凰山
334、琶村村
  琶村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部,新安江支流丰乐河上游。合铜黄高速公路徽州区出口设在该村,从琶村到市府屯溪、区府岩寺的车程均在10分钟之内。琶村村由琶村、琶塘、田干、谷山、坞坦等自然村组成,12个村民组,1600人。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现有党员39人。该村主导产业为绿色蔬菜。
335、长潭村
  长潭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北部,205国道旁,整个村落分布在丰乐湖两岸,村民依山而居.距岩寺城区25公里,距黄山风景区27公里.自然条件 长潭村是典型的山区、库区,农业资源缺乏。一年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1500毫米,主要降水量集中在春季和梅雨季节。年平均气温16.6摄氏度,森林覆盖率75%。人口和社会经济概况 全村269户,997人,39名党员,在外务工人员320人,分7个村民组(
336、胡川村
  胡川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胡川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杨村乡东北部,与汤口镇毗邻,距徽州区岩寺城区42公里,距黄山风景区10公里。二、自然条件胡川村以山地为主,土壤呈微酸性,海拔在200—862米之间,辖区内森林覆盖率为92%,一年四季温和,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型,全年降水量1552mm,主要降水集中于4—7月份,年平均气温15.2℃,主要经济作物以林茶为主,特别适合发展油茶、竹业、大棚蔬菜的生产。三
337、光明村
  光明村地处黄山脚下,位于黄山市徽州区的北部,四面分别与呈坎的小容村,洽舍的长潭村,杨村的杨村村和本乡的富溪村交界。距区政府所在地岩寺约35公里,距黄山风景区约30公里。总面积13.4平方公里,总人口2052人,554户,全村共有五个自然村(东坑口、郑村、杨家镇、长坞、西坑),8个村民小组,林地面积共19100亩。全村已通车、通电、通水、通电话和有线电视。光明村系重点山区移民村,农业资源单调。属亚热
338、竹溪村
  竹溪村:位于杞梓里镇西北方,毗邻于绩溪县龙川风景区,境内有柯庆施故居,风景名胜七姑尖、皇源旅游区。全村总面积约10.97平方公里,村内辖7个村民组,615户,共1562人,耕地面积506亩,林地8511亩,茶园面积527亩。歙县华山矿业有限公司位于竹溪村内。
339、潭渡村
  潭渡村:地处歙县县城西北郊,距县城3公里,东与徽城镇七川村相接、南至丰乐河畔、西与郑村相连、北靠富堨镇徐村。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有17个村民小组,726户、2569人,其中:中共党员115人,劳动力1900多人,耕地面积1720亩。
340、竹岭村
  竹岭村:地处白际山脉北麓、佩琅河源头,历史上是浙西到皖南的重要通道,距屯溪仅16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村、15个村组,共有720户、2424人。农用地面积27444亩,其中耕地面积300亩,茶园面积2312亩,竹园面积13472亩。
341、叶村村
  叶村:总面积6.62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437户,1456人。三阳高速道口位于叶村。状元洪钧故里叶村,地处皖浙交界处天目山余脉,就近代而言,山脉之北麓,是前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故里,山脉之南麓,是前国务院副总理柯庆施的故里。
342、石潭村
  石潭村由地处高山,位于霞坑镇东面,目前辖7个自然村,20个村名组,全村户农户,人口4585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茶叶、蚕桑、菊花以及外出打工,2011年人均收入7722余元。全村共有0党员165人,党总支下有7个党支部。石潭村突出的优势在于旅游资源丰富,为全市百佳摄影点的第一位。
343、丰源村
  丰源村:位于上丰乡政府北3公里左右,公路沿村而过,丰源河贯穿。丰源村共有5个村民组,485户,1566人。
344、桃源村
  桃源村:位于歙县东北部,2008年由原桃岭、桃坑和考坑三村合并而成。分别与溪头村、大谷运村、竦坑村和西坡村接壤,距歙县县城27公里,离镇政府4公里。全村面积12.9平方公里,有桃溪和考坑两条主要河流,溪大公路和溪竦公路穿村而过。全村耕地面积650亩,茶园面积3800亩。全村现有人口1891人,14个村民组,595户,主要有桃岭、威坑、中店、银窝、上考、下考、芽塘下、岩下、东峰、桃坑等自然村。
345、霞阜村
  霞阜村位于商山镇东侧,率水河畔,屯婺公路南侧,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山青水秀,生态优美。村辖8个村民小组,314户,1130人,现有党员34名。区域面积5.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4亩,林地和茶园面积5284亩,是一个以粮、林、茶传统产业为主的皖南山村。 村庄紧临率水,宁静祥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古代徽州府到婺源的古道穿村而过,有旧时渡口、老水碓,古风古韵依稀可见。具有代表的
346、岩脚村
  岩脚村位于齐云山风景名胜区山脚下,是齐云山镇旅游观光开发重点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18户,总人口1024人。山场面积7413亩、耕地面积745亩,经济来源以一、二、三产业并重,于2006年成立了齐云山生态旅游农民合作社。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722元。2009年被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347、迪岭村
  迪岭行政村位于蓝田镇最南部,与海阳镇、齐云山镇、徽州区接壤,辖17个村民小组,共有647户,2380余人,屯黄国家旅游二级公路——屯黄公路穿境而过,主要经济来源以菊花、茶叶和外出务工为主,其中施家村民组以其胭脂李闻名江南,形成特有的李园。迪岭村名人辈出,现代教育家周贻春,又名诒春,字寄梅,为休宁县蓝田镇周村人。出身于徽帮茶商家庭,1904年从上海圣约翰学院毕业后,自费留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和耶鲁
348、田里村
  汪村镇田里村位于休西边陲、皖赣交界的新安江源头。境内层峦叠嶂、山青水秀,古木苍苍、流水潺潺,风光秀丽、生态绝佳。被誉为休西边陲的“绿色走廊”、“天然氧吧”。该村距汪村镇政府8公里,下辖石屋坑、田里、岭脚、小连坑、连口5个村民小组,503户171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39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366亩、纯天然油茶园970亩、优质有机茶园2000多亩。境内自然人文景观和农特产品资源丰富,双龙坑十八峡谷
349、溪西村
  溪西村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休宁县最南端,是休宁县乃至安徽省的边贸村,与国家级生态旅游县—婺源的江湾镇接壤,220省道穿村而过,是“黄山——婺源”精品旅游线的必经之地。全村辖稠坑山、前坦、下坦、溪西一、二5个村民小组,全村157户,570人口,村及周近山场资源极为丰富,植被覆盖率85%以上,共有耕地668亩,其中水田580亩、人均1亩,林地10870亩、人均19亩,菜园420亩、人均0.7亩。
350、樟前村
  樟前村地处休宁西南,紧邻江西省婺源县,与岭脚塔界。辖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0亩,山场3215亩,辖3个村民小组,有343户农户,总人口1132人。樟前村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风淳朴,主产业为林茶,有机茶初具规模,流水养鱼远近闻名。
351、梓源村
  梓源村行政村基本情况:梓源村是扶贫工作重点村,辖4个村民组,共724余人,人口比较集中。土地总面积5740亩。其中耕地面积62亩,林地面积5535亩,2010年,对幸川通往梓源村的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新的村委会大楼也已经建成,但是欠下好多外债。此外还新增了一座移动电信基站,移动电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该村以茶叶、木竹为主导产业, 2011年人均纯收入4473元。村级组织发展状况:村两委成员共5人,其
352、关麓村
  关麓村,位于碧阳镇西南,距县城7公里,总面积5.13平方公里,黟县——祁门县柏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较为便捷。该村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因此得名;又因过去黟县通往祁门、安庆、江西等地的主要古驿道经过村岭,故别名“官路下”。 关麓村现有古民居40多幢,景区面积3公顷,代表性建筑为宅体相通、造型精美的“八大家”住宅群,经典之作为多姿多彩、美仑美幻的“民居壁画”,2010年接
353、深冲村
  深冲村座落在黟县县城北郊,距县城1.5公里,为西递和宏村之间,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全村共有215户、678人,辖6个村民组;茶园面积1200余亩,每年从二月底到十一月初都有鲜叶采摘;果树10个品种面积达600余亩;三十亩水面的鱼塘一座;森林覆盖率达到98%,村中各种鸟类、动物达200余种;2007年人均纯收入5700元,村集体固定收入1.5万元;今年初深冲村被评为全省农业特色示范村和生态示范村
354、潭口村
  潭口村地处西递镇北麓,位距黟县县城12.5km,辖7个村民组,共有农户282户,农业人口904人,全村林业面积14800亩,耕地990亩,桑园1200亩,茶园600余亩。境内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著名的鸳鸯谷景区就坐落于此。潭口村村民经济收入以茶、林、桑为主,近年来,劳务输出占村民收入比例逐年增加。2004年潭口村荣获全省“百佳生态村”称号,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平安村”。
355、胡门村
  柯村乡胡门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北部,距黟县县城50公里。该村由胡门、沙田、程家、刘庄、王家、岭脚六个村民组组成;总户数157户,总人口581人;总面积13410亩,其中林地11182亩、农业耕地1019.9亩、园地278亩、水域325亩,建筑及道路用地605亩;村森林覆盖率达83.4%,是一个资源丰富,人口较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村落。村主导产业以养殖业、林业、茶叶及粮食产业为主。2008
356、红光村
  红光村村地处洪星乡西部,黟七线穿村而过,该村距县城20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05户,常住人口771人,党员34名。
357、美坑村
  美坑村建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属皖南革命老区之一,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溪口革命烈士墓就座落在该村。美坑村有6个村民小组,246户,总人口951人,耕地面积1279亩,水田面积 876亩,旱地178亩,山林面积14442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还有就是就是一些茶叶和蚕桑等经济作物,200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000余元左右。现有党员37名,(女党员7名,男党员30名)柯村乡穿村而
358、竹溪村
  竹溪村概况 竹溪村位于黟县西北部,宏潭乡东部,距乡政府6公里,距黄山风景区40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7.19平方公里,全村共365户1165人,水田863亩,旱地394亩,茶园1630亩,桑园782亩,林地35895亩,是一个以粮、林、茶、桑为主的典型山区农业村,全村森林覆盖率89.02%,境内有五溪山省级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作为宏潭乡唯一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该
359、芦塘村
  一、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 芦塘村隶属广德县邱村镇,位于广溧路旁,由原芦塘和赵坞两村合并,总面积17.8平方公里,为邱村北部一个山区村。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雨水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毛竹和茶叶为芦塘两大特色。芦塘村共21个村名组,总人口4850人。村支两委共6人,现有党员127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村部大楼于2010年9月新建,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投资总额51万元。 二、基础
360、阳岱山村
  阳岱山村基本情况 阳岱山系天目山余脉,境内主峰有最高峰海拔为673米的五峰尖,665米的将军山,423米的天台山等。位于东亭乡的东南部,与浙江省安吉县交界。阳岱山总面积26.6平方公里,人口约4800人,辖30个村民组,其中大岭、大洼、阳山、长胜、冲口、宋塘坞、清明冲、排岭、小墩山九个村民组为山区组,主要承包经营的是毛竹山,其它21个村民组为畈区组,主要经营的是农田。阳岱山村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山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