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14]
521、展忙村
  展忙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南宫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0102200。
522、九摆村
  九摆村隶属排羊乡管辖的行政村之一,位于排羊乡西南部,地处“两山”之一的雷公山地区的雷公山脚下,翁你河上游。西与雷山县西江镇接壤,东、南、北三面分别毗邻本乡大塘村、-和台乐三个村。九摆村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台江县城24公里,距320国道6公里。“排羊—雷山西江”公路段,已于2003年3月建成通车。全村辖3个自然寨7个村民组,295户,人口1326人。全村耕地面积1095(其中田1035亩,土60
523、上南村
  -位于排羊乡南部,-距台江城县45公里,距排羊乡政府驻地17公里,海拔1180米,上南刀为排羊乡的一个行政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分为2个自然寨,130户,51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10人,非农业人口为5人,男318人,女197人,少数民族以苗族为主,人口为512人,占总人口的99%,低保户44户,人数为127人,占总人口的25%,;全村有党员21人,女党员1人,流动党员6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全村
524、德卷村
  德卷村位于台盘乡东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大约8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293户1319人。其中男性为745人,女性为574人。总面积1359亩,耕地面积为673.2亩。其中田占467.8亩,土占205.4亩。德卷村主要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世居民族为苗族,世居姓氏为杨姓。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并有清澈的巴拉河迂回贯穿全
525、南尧村
  台盘乡南尧村位于台盘西部,台盘乡南尧村位于台盘政府驻地南部4公里处,辖两个自然寨两个村民小组,146户764人。总面积为21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38.6亩。南尧村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这里居住这侗族,他们以-为生(周边苗族人至今还流传一句话为证)。如今“古洋”(“庚洋”)地名沿用至今。后来由于文化的相互融合,渐渐以红衣苗为主要服饰,学苗语,慢慢苗化,变为如今的南尧村。南尧村二组可
526、白方村
  白方村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位于乡政府驻地的北面,辖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90户,1300人,男685人,女615人,劳动力798人,其中:男劳动力414人,女劳动力384人,流出劳动力143人。总耕地面积987.4亩,其中:田791.4亩,土196亩,人均纯收入1927元,人均占有粮419公斤。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镇台公路穿寨而过,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境内有未开发的双龙洞群,溶洞内
527、排生村
  排生村离革一乡政府住地16公里,排生村现有3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共258户,人口1260人,其中男664人,女596人。农业人口1260人,行政村面积762公顷,耕地面积676.2亩,其中:田608亩,土68.2亩。排生村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水稻为主。是岩寨电站库区的中上游,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发展部分网箱养鱼。
528、西南村
  西南村是属于革一乡的行政村,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总户数314户,1415人,党员29人,有劳动力943人(其中男508人,女435人),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业是西南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人均占有粮415斤,人均纯收入1721元,以种植水稻和发展养牛为主,独生子女户有张昌动夫妇、张荣周夫妇、杨九服夫妇、张送夫妇,二女结扎户有张志文夫妇、张元海夫妇,苗族人口占100%,贫困人口280人占21.20%,耕地面
529、长滩村
  长滩村,距老屯乡政府驻地3公里。总面积为15420亩,全是苗族人口的聚居地,全村辖1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共226户1060人,人均纯收入1850元,主导产业是大板栗、养猪、养鸭、等。总耕地面积482亩,其中田320亩,土162亩。人均占有粮400公斤。全村现有党员名48名。2009年,在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州航管处、县计划局、扶贫局、交通局、法院、农业局、等单位的大力帮助下,先后投工投劳修建了
530、反排村
  一、反排村概况反排村位于台江县东南面,距县城26公里,距G65号高速公路和320国道都是26公里,864县道穿寨而过,东与剑河县接壤,西与巫脚交、巫脚南至巫梭村、北抵交汪村,辖2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447户,1761人,苗族占100%;反排村坐落在雷公山脉,平均海拔1080.4米,常年气温在13℃—20℃,土地面积12.4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4048亩;田面积899亩,土面积38亩。农作物
531、巫脚交村
  巫脚交村位于方召乡政府西南面,距乡政府9公里,东接脚南村、西接台拱镇、南接巫梭村、北接李子村,山高水冷,天气凉爽。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共408户1835人,行政区面积有13277亩。耕地面积为1052亩,全都是苗族人。村里有张、万、宋三种姓氏,其中张姓居多,有260户左右,万姓居中,有150户左右,宋姓最少,只有3户。这三种姓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但同姓之间不能通婚。村里有一所小学校,有200多名
532、巫梭村
  巫梭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方召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0104200。
533、交汪上村
  交汪上村属黔东南州台江县方召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台江县的东南部,距台江县22公里,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全村苗族文化历史悠久,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清澈见底的小溪,村里木屋错落有致,是苗家村寨典型代表的行政村之一,全村总面积6238亩,可耕地面积754亩(田663亩、土91亩),山林面积4837.9亩,村委会下设11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1308多人,311多户,党员35多名,村干部3名,全都是苗族。
534、岑湖村
  岑湖村位于孟彦镇西北部,距镇所在地10公里,东抵大稼乡邓蒙村,西与尚重镇龙溪村毗邻,南同孟彦村接壤,北同大稼乡高枧村交界。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1419人,田面积705亩,土面积45亩,辖5个村民小组,侗族聚居,居民有张、石、腾、邰、吴、杨6个姓氏。从始祖至今约有六百余年,1957—1961年进入初级社、人民公社,大炼钢铁浮夸风席卷岑湖村,全村群众生活处于极度困难之中,文革时期经济停滞不前。岑湖村
535、罗溪村
  罗溪村位于孟彦镇西南部,距镇所在地8公里,东抵高砂村,西接茅贡乡罗大村,南与坝寨乡高兴村交界,北与良常村毗邻。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167人,田面积1095亩,土面积30亩,辖9个村民小组,即罗溪、小寨2个自然寨。居民有杨、陈、石、周、张、左、谭、谢、伍9个姓氏。罗溪村天然林资源丰富,盛产中药材,主要有天麻、桔梗、杜仲等,2002年在湖南靖州天麻推广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建成天麻有性繁殖基地,当年有
536、定八村
  定八村位于九潮镇驻地东南5公里,辖5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62户,1258人,是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东邻镇内大榕村,南抵口江乡,北邻镇内九潮村。全村土地面积23730亩,林业用地13955亩,有林地13955亩,拥有耕地面积522.4亩,其中水田498.5亩,旱地23.9亩。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红薯等,林业以产杉、松、杂木为主。200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1381元,人均产粮0.22吨。勤朴的定
537、顺寨村
  顺寨村位于九潮镇驻地西北26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436户,1968人,其中劳动力1861人,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土地面积36885亩,林业用地23744.7亩,有林地22798.4亩,耕地面积908.3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866.8亩,旱地41.5亩,人均耕地面积0.478亩。2008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0.2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44元。
538、大榕村
  大榕村位于黎平县西部,镇驻地东北7公里,地处山谷溪畔,海拔570米,县至州府、省府公路穿境而过,东抵茅贡乡,西邻镇内九潮村。全村总面积44865亩,其中包括非林业用地12898.5,林业用地31966.5亩,有林地面积31677.15亩,拥有耕地面积1205.5亩,其中水田1150.4亩,旱地55.1亩。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红薯等,林业以产杉、松、杂木为主。辖15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寨,518户2
539、高维村
  高维村位于九潮镇西北部29公里,辖2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296户,1271人,是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东邻镇内贡寨村,西抵尚重镇。全村土地面积15840亩,林业用地10575亩,拥有耕地面积484亩,其中水田461.8亩,旱地22.2亩。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红薯等,林业以产杉、松、杂木为主。2010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1869元,人均产粮0.15吨。
540、大寨村
  大寨村位于岩洞镇东北部距黎平县城32公里,村前有小河环绕,块状聚落,因居住地呈瓢形,四壁青山环抱,层峦叠嶂,关隘紧密,如铁打铜铸,故名铜海拔380米,年均气温16.5摄氏度,无霜期280天,森林覆盖率达72%以上,以杉、松树为主。素有民风、民俗侗文艺村之美誉。清道光年间为屯兵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乡,三十三年(1944年)置督察区公署,解放后为人民公社,1987年属民族乡,行政人员均系退
541、小寨村
  小寨村位于岩洞镇南部,距岩洞镇8公里,2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住有吴、谢、赵、龙等姓,侗、汉、苗族聚居地,一条河穿越大寨和小寨之间,通油路,通电,有电信网络。在生活习俗上,仍以酸味主(猪肉、鱼类),以此迎宾接客,爱好侗歌,小寨村侗戏种类较多,有侗族大歌,情歌、琵琶歌、牛腿情歌、拦路歌、叙事歌等,在节庆中多以唱侗戏、洋戏为多,在2008---2009年全镇大歌比赛中,荣获侗歌二等奖。侗族人喜欢唱歌
542、东郎村
  东郎村位于水口镇西部,海拔570米,距镇驻地12公里,全村4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296户,人口1458人,国土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583亩,人均耕地面积0.4亩。2010年底,东郎村人均纯收入为1807元,人均产粮为316公斤。东郎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他产业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落后,靠外出打工为生,群众生活贫困,属省级重点扶贫一类贫困村。
543、花柳村
  花柳村位于水口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1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107户444人。全村以侗族民族聚居,国土面积136.4公顷,耕地面积263亩,人均耕地0.59亩,海拔395M。--人口总数:442人农业人口:420人非农业人口:22人--行政区面积:1.3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3.0亩--主要民族成分:侗族发展口号:创建和谐花柳村--所辖村:4生产总值:12.12万元--主要经济产
544、南江村
  南江村位于水口镇西北部,海拔461米,距镇驻地7公里。全村共有2个自然寨,12个村民小组,314户、1442人,国土面积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6亩,人均纯收入1830元,人均产粮338公斤,人均耕地面积0.46亩,是水口镇贫困村之一。南江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他产业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贫困,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一类重点村。
545、茨洞村
  茨洞村位于水口镇北部,距镇政府20公里,东与大斗村相接,南与乍团村为邻,西与控洞村相连,北与三联村连接。总面积19.7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2---14℃,无霜期270---290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406户1939人,以侗、苗族聚居。稻田面积877亩,人均0.49亩。全村人均产粮425公斤,纯收入2235元。全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粮食、木材和外出务工收入。
546、宰洋村
  宰洋村位于水口镇东南部,距镇驻地3公里。全村3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214户1106人。全村以侗族民族聚居,国土面积359.4公顷,耕地面积380亩,其中水田面积352亩,人均耕地0.34亩,海拔465M。
547、岑门村
  “建并撤”前是尚重镇岑门村,“建并撤”后是新建制的尚重镇岑门村,位于镇驻地西北5.5公里,总面积5.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2亩,其中稻田面积233.2亩,旱地面积12亩。海拔750米,辖岑门平寨、岑门陡寨两个自然寨,有2个村民组,75户,355人,是苗族聚居村。有龙、李等姓氏。全村两个自然寨,隔河相望,亲戚往来,相距1华里路,寨脚河上架有一座长30米,宽4米的木质大桥,连接两寨往来。农业主
548、顿路村
  1991年1月“建并撤”前是原尚重镇顿路村,1991年2月“建并撤”后是新建制的尚重镇顿路村。位于镇驻地东北3公里,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4.6亩,其中稻田面积505.6亩,旱地面积29亩。村驻地顿路寨,海拔790米,辖顿路、龙大、便培三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1户,847人。有侗、苗、汉、水等民族。有杨、吴、黄、宋、欧、姜、马、罗、胡等姓氏。农业主产水稻,次为玉米、小麦、大豆、红
549、归德村
  “建并撤”前是原盖宝乡归德村,“建并撤”后是新建制的尚重镇归德村,位于镇驻地南11.5公里,总面积6.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82亩,其中稻田面积184.82亩,旱地面积30亩。一个自然寨,海拔630米,有6个村民组,135户,634人,是侗族聚居的村。有吴、罗、陈等姓氏。农业主产水稻,次为油菜、玉米、小麦、大豆、红薯、洋芋。林业主产杉木,兼有松木、樟木、楠木、梓木、杂木等。土特产有木姜子、
550、旧洞村
  “建并撤”前是原尚重镇旧洞村,“建并撤”后是新建制的尚重镇旧洞村。位于镇驻地西3.5公里,总面积7.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2.02亩,其中稻田面积521.02亩,旱地面积31亩。村驻地旧洞寨,海拔660米,辖旧洞、猫寨、高平三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171户,764人。有侗、汉两个民族。有杨、吴、刘、石、黄、向、王等姓氏。农业主产水稻,次为油菜、玉米、小麦、大豆、红薯、洋芋。林业主产杉木、松木
551、下洋村
  1991年1月“建并撤”前为原育洞乡下洋村,1992年2月“建并撤”后是新建制的尚重镇下洋村,位于镇驻防地西南12.3公里,总面积5.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9.33亩,其中稻田面积689.2亩,旱地面积40.13亩。村驻地下洋洞寨,海拔450米,辖下洋洞、岩团两个自然寨,有12个村民组,391户,1924人,有侗、汉两种民族。有杨、吴、李、梁、许、陶、王、谭、莫、张、龙等姓氏。农业主产水稻,次
552、上洋村
  1991年1月“建并撤”前是原育洞乡上洋村,1991年2月“建并撤”后是新建制的尚重镇上洋村,位于镇驻地西南15公里,总面积8.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8.85亩,其中稻田面积744.85亩,旱地面积44亩。村驻地上洋洞寨,海拔450米,辖上洋洞、中洋洞、岑勒三个自然寨,有13个村民组,331户,1848人,有侗、苗两种民族。有杨、姜、石、吴、龙等姓氏。寨子依山傍水,小河迂回,村后参天古树。寨脚
553、西迷村
  西迷村“建并撤”是原盖宝乡西迷村,乡政府驻地,“建并撤”后是新建制的尚重镇西迷村,位于镇驻地南6公里,总面积6.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6.04亩,其中稻田面积263.04亩,旱地面积23亩。村驻地西迷寨,海拔510米,辖西迷、井们、洋建三个自然寨,有7个村民组,199户,951人。是侗族聚居的村。有吴、杨、钟、姜、高、郑、李、石、覃等姓氏。农业主产水稻,次为油菜、玉米、小麦、大豆、红薯、洋芋、
554、宰蒙村
  “建并撤”前是原尚重镇红星村,后改为宰蒙村,镇政府驻地。“建并撤”后是新建制的尚重镇宰蒙村。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9.61亩,其中稻田面积858.61亩,旱地面积91亩。村驻地宰虎寨,海拔630米,辖宰蒙、宰迫、宰虎、高独、岑脚五个自然寨,有12个村民组,369户,1721人。有侗、苗、汉、水等民族。有杨、吴、田、姜、龙、周、刘、阳、熊、王、黄、冯等姓氏。农业主产水稻,次为玉米、小麦、
555、岑管村
  岑管村位于雷洞乡驻地东偏北4公里,地处山岭,海拔570米。东抵响榜村,西接水口镇,南与塘婢村交界,北同金城村毗邻,全村辖上岑管、下岑管,岑旭三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188户,732人,主要以侗族聚居为主。村内居住的姓氏较多,主要以吴、黄、石等姓氏为主。全村国土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2亩,其中田面积603亩。森林覆盖率为64%,森林面积7843亩,林木以杉木为主,兼有其他落叶阔叶混交林。
556、牙双村
  牙双村位于雷洞乡驻地东北15公里。地处高山坡塝峡谷,住地陡峭海拔550米,东抵广西,西接德丰村,南与细仪村交界,北同培福村毗邻,1992年撤并建立以前的牙双小乡政府所在地,辖牙双、霞育、岑丰、务占4个自然寨,11个村民小组,269人,1227人,主要以侗族聚居为主。以石姓和杨姓居住为主,伴有吴、欧、李等杂姓。全村国土面积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3亩,其中田面积622亩。农业生产水稻、茶叶等,农
557、九龙村
  九龙村位于永从乡驻地西北面8公里,东与豆洞村毗邻,南与双江乡高构村相邻,西与岩洞镇竹坪村接壤,北与中罗村交界,辖九龙、已国、地海、平洋、牙望、重庆、井庭、高牙、合水、平脉、已畔、归良等12个自然寨,22个村民小组,779户,3569人,有侗、汉等民族,其中侗族3452人,占人口总数的97.5%。是我县典型少数民族旅游村寨,这里风景如画、大歌声声。国土面积34.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36亩。
558、中罗村
  中罗村位于永从乡政府驻地北面7公里,东与永从村相连,南与九龙村毗邻,西与岩洞镇接壤,北与中潮镇上黄村交界。辖中寨、罗寨、龙口、大干、刷花、美滴、新寨等7个自然寨,12个村民小组,579户,2271人,全系侗族。国土面积19.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80亩,产业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畜牧业、加工业、劳动输出为辅。国民生产总值912.5万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始建于1985年,于2010年改扩建而
559、额洞村
  额洞村位于茅贡乡东南部,距黎平县城51公里,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海拔580米。村寨所在地原为高近、流芳的田地,坡名称“归额”(侗话),因种田路途遥远,先祖便从高近、流芳搬来此地居住,逐渐形成独立村寨,称为“额洞”。据《黎平县志》记载,元代已在此设有建置,依此推算,额洞村已有近七百年历史。全村256户,计1308人,分7个村民小组,包括3个自然寨,即上寨、下寨和“归洞”。村内姓氏包括吴、石、杨三姓。
560、寨南村
  寨南村位于茅贡乡东北部,地处黎榕公路两侧,距黎平县城34公里,距乡镇府驻地8公里,海拔655米。村名来历不详。全村136户,计675人,分4个村民小组,包括寨南、宰俄、旧寨、宰芳、徐家湾5个自然寨。村内主要有吴、杨、刘、徐、祁5姓氏,其中吴姓占总人口的90%。文化景观:居民112栋;其中百年老房6栋;禾仓55栋、其中百年禾仓7栋;鼓楼4座;水井8口;故驿道1段;古树18株。著名民间工艺师包括歌师、